高血壓服藥有什么講究?
治療心腦證,還要調腎?
牙齒不好,可能是腫瘤信號?
皺紋多容易骨折?
任督二脈真的需要打通嗎?
藥食同源,長壽的根本還是“吃”?
……
大病重點防治,身心調養,《養生堂》名醫教你健康長壽經!
本書從大病防治、頑疾良方、致命數字、排毒祛毒、情志養生、藥食同源六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健康養生之法以及延年益壽的要點。每個主題均通過悅悅等主持人和專家以及現場觀眾充滿趣味性的場景、對話引出案例;再逐層深入,由專家講解疾病及問題出現的根源,再給出詳細且易操作的解決方案,以直觀、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讀者講述疾病的防治和調養之道。特別是在藥食同源方面,剖析了各“色”食物對身體的影響,并給出對癥養生、容易制作的經典食譜,是一本切切實實的健康長壽經,讓廣大讀者能迅速理解并掌握自己所需要的健康知識,并分享給父母、長輩和親友,用愛守護家人的健康與長壽,幸福滿滿!
覆蓋數億國人的健康養生大課堂——北京衛視《養生堂》官方授權圖書!全球億萬觀眾的殷切期待!“養生堂系列”第三部——《養生堂名醫教你長壽經》,震撼來襲!
匯集1000多位全國著名醫學專家,2000多期節目內容之精華,力求將科學實用的養生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分享給讀者,讓讀者真正“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北大醫院、協和醫院、阜外醫院……近百家全國三甲醫院、上千位著名醫學專家現場“會診”,為您的健康把脈支招!
大病重點防治,身心調理,讓養生有道,讓長壽有法。增加生命長度,提高生命質量,助力億萬國人健康長壽,幸福滿滿。
《養生堂名醫教你長壽經》,獻給親人的養生“秘籍”,用愛守護天下父母的健康長壽!
養生堂》是北京衛視重磅打造的一檔健康養生類日播欄目。
作為中國電視健康養生知名品牌,北京衛視《養生堂》欄目開播8 年來,收視率始終位列全國同時段前茅,是全國品牌美譽度、觀眾影響力都非常高的欄目之一,深受觀眾喜愛。8 年來,《養生堂》匯集1000 多位國內著名醫學專家,開播院士系列、中華醫學會主委系列、院長系列、國醫大師系列、名老中醫等系列節目,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傳遞健康養生知識,改變了全國數億觀眾的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
北京衛視《養生堂》欄目榮獲中國廣播影視大獎 廣播電視節目獎,第24 屆電視文藝“星光獎”電視文藝欄目大獎。
及時章 大病防治:消除影響長壽的較大隱患
14 小秘方大療效,高血壓與冠心病的調理與急救
高血壓服藥有講究 / 14
冠心病的調理與急救 / 16
治療心腦證,別忘了調腎 / 17
降壓茶飲方,煩悶去無蹤 / 19
麝香止痛酒,緩解心絞痛 / 20
22 最可怕的疾病,最實用的療方
癌癥為何頻頻高發? / 22
三大防癌實用妙招 / 24
與“魔鬼”共舞,切莫過度治療 / 26
專項檢測,讓“死神”無處敲門 / 28
30 當心!來自頭頸部腫瘤的預警信號
牙齒不好?可能是腫瘤信號! / 30
淋巴結自我檢測,癌癥早發現 / 32
輻射致癌?關于輻射的真相 / 34
減少癌癥發生的三個好習慣 / 36
39 防勝于治,細節里藏著“魔鬼”
你的身體細胞正常嗎? / 39
肺長腫瘤,竟是運動惹的禍? / 41
多種癌癥的發現與預防/ 43
巧用維生素,不給腫瘤可乘之機 / 48
第二章 頑疾良方:讓你不再負重前行?
52 壓縮骨折?謹防“嗑”骨之痛!
皺紋多竟然容易骨折? / 52
壓縮骨折:“磕”骨之痛不得不防 / 54
遠離最常見的生活骨折 / 57
知己知彼:預防骨質疏松 / 59
62 乳腺:女人要小心這座“活火山”
乳腺里竟藏著“女性及時殺手” / 62
認清乳腺狀況,及時自檢 / 63
醫院的篩查,選哪種比較好? / 66
飲食防治,平衡是關鍵 / 68
70 慢性無菌性炎癥:離血栓只有幾步之遙
有些臺階不能一上再上 / 70
均衡營養,謹防飲食盲區 / 73
抗炎減脂的關鍵是吃對油 /
一章 大病防治:消除影響長壽的較大隱患
小秘方大療效,高血壓與冠心病的調理與急救
高血壓與冠心病都是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病,其中高血壓與冠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關系密切,因此需要同時調理。冠狀動脈是心臟運轉的命脈,如果它堵塞了,心臟沒了動力來源,就會跳動失常,甚至出現“罷工”,危及生命。所以,我們要密切關注身體出現的風吹草動,多掌握一些急救手段,以防不測。健康候診室
健康候診室
高血壓服藥有講究
悅悅:“高血壓是很常見的一種慢性病,為了治療高血壓,許多人都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問一下兩位老師,在服藥上,有什么要叮囑大家的嗎?”
陳文伯:“對肝腎有損害的藥盡量不要吃,因為如果腎出了問題,比高血壓還難辦。比如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等,就比較難治了。”
陳新:“是的,有句話叫‘諸病皆聚于腎’,任何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都必損腎臟,到了腎臟這兒基本就到頭了。”
悅悅:“所以,高血壓患者吃藥時一定要多看看說明書,看看藥物是否會造成肝腎損害。”
陳文伯:“沒錯,吃藥時可以多問問醫生的意見。因為很多藥是有副作用的,服藥前看說明書很有必要。有位河南的老人來找我看病,就是因為沒有認真看藥物說明書。”
這位老人因為高血壓已經吃了二十年的藥了,并患有皮膚病,得了硬皮癥。肚子、胳膊等處的皮膚特別硬,捏都捏不動,像木頭一樣。他說在當地看醫生、吃藥沒有效果,所以特意來北京找我,想開點中藥吃。后來,我給他開了點藥,他吃完后有點效果,但卻不夠理想。我讓他下次就診時把正在吃的降壓藥也帶過來,結果他帶了四種降壓藥,每種藥的說明書上都寫著“可致皮膚病,導致硬皮癥”。所以,我建議他跟西醫大夫商量下,換上不傷害皮膚的降壓藥,否則他一邊吃降壓藥,一邊傷害皮膚,導致硬皮癥,我們這邊也沒辦法治。
陳新:“吃藥除了要看說明書,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不管是高血壓、冠心病之類的慢性病,還是女性的痛經等常見病,都要堅持服藥,才能有穩固的效果。”
悅悅:“我身邊就有不少高血壓患者平時不服藥,等到感覺頭暈時候才開始服藥。”
陳新:“等到頭暈時,血壓一般都比較高了,這樣做是很不健康的。慢性病患者本身體內相應的臟器已經逐漸衰弱了,不規律服藥不但會令血壓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還會加重對臟器的損害,弊大于利。所以,醫生都強調要長期、規律地服藥。”
陳文伯:“另外,在服藥時間上也有講究。有的人早晨起床后,先出去跑步或進行其他鍛煉,等回來吃早飯后再吃降壓藥,這也是不對的。有高血壓病史的人,尤其是老年人,要記住,起床時不要過猛,否則可能會引發腦血管疾病,要慢慢起床,先坐一會喘喘氣,等氣調勻了,再起床。起床后倒杯溫開水,先把降壓藥吃了,之后再去活動、吃飯,這樣才能避免意外發生。”
名醫會診
陳文伯 ▏部級名老中醫,教授,主任醫師,北京鼓樓中醫院原院長
陳 新 ▏陳文伯學術傳承人
冠心病的調理與急救
中醫治療冠心病
冠心病,從字面上看,是指冠狀動脈出了問題引起的心臟病。心臟依靠冠狀動脈和其分支來輸送氧氣和養分,如果這里堵塞了,心肌就會缺血、缺氧。冠心病在中醫臨床屬胸痹的范疇,在治療上講究“宣痹通陽”。就像馬路上出現了交通堵塞,車也沒辦法走了,只有將堵塞之處疏通了,后面的汽車才能開過去。
治療冠心病時,除了宣痹通陽,還非常注意溫通腎陽。有人可能要問,明明是心臟的問題,為何還要去調腎呢?這就要從心與腎的關系談起了。中醫將腎稱為五臟六腑之本,“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也就是說五臟六腑的精華都藏在腎這兒。如果一個人腎陽不足,就不能鼓動五臟的陽氣,陽氣虛則心氣不足,心陽不振就會導致血脈不暢,最終導致冠心病的發生。而且,如果腎陽虛久了也會影響到脾,脾的運化失常又會導致氣血生化不足,這又會加重冠心病的癥狀。所以,調理冠心病時,我們既要宣痹通陽,也不能忽略了腎,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好氣滯、痰阻、寒凝、血淤等一系列的問題。治療冠心病,雖然病位在心,但宣痹只是治標,其本仍在腎。冠心病患者大多也腎陽不足,所以在治療時要以溫通心陽和溫補腎陽為主。
上推內關穴——心臟病發作時的急救法
有一次,我跟愛人去銀行取錢。結果她去拿號時,不小心被地板上的腳墊絆了一下,重重地摔在地上。我趕緊問她:“怎么樣啊,能不能起來?”結果她不說話。我愛人年紀大了,有冠心病、高血壓,可別再摔壞了。我一摸她的脈,脈沉細,微弱,出門時我們身上都沒有帶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這可怎么辦呢?當時,我用的急救法就是往肘部的方向推內關穴,反復推了幾次,她才緩過氣來。
內關穴屬于心包經上的穴位,可以補益氣血。如果心臟病突然犯了,身上又沒帶藥時,可以上推內關穴來救急。內關穴位于掌橫紋上2 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我們如何才能找到內關穴呢?可以握住拳,手腕上會出現兩根筋,內關穴就在這兩根筋的中間,距離手腕3 橫指的地方。比如,如果想找右手的內關穴,就可以把左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并攏,將無名指搭在右手腕橫紋上,這時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點的中點,就是內關穴。
操作時,要用大拇指從內關穴處向肘窩方向推,反復多次,以防不測。
健康自修課
治療心腦證,別忘了調腎
治病還是治“證”?
我們常說“治病治病”,然而在《黃帝內經》看來,“治病”其實治的不是病,而是證。這里首先要區分的是“證”和“癥”,由于年湮代革,現代人往往“證”“癥”不分,所以用“癥”來解釋“證”的現象非常普遍。其實,癥與病同義,而證則是病的證候,是疾病發展過程中機體整體的動態及病態反應,包含了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及正邪雙方力量的對比,是疾病本質的具體體現。
舉個例子,感冒時出現畏寒、發熱、流涕,且脈浮緊、苔薄白,診斷為外感風寒,此時癥就是“畏寒、發熱、鼻涕流清”這些身體表現出來的感冒的癥狀;而證是證候,是“辨證”所得到的結果,即“外感風寒”。
總體來說:病(癥)是證的外延,證是病(癥)的內涵,一病可見多證。因此我們治病、養生不光要看具體的“病”,也要在意背后的“證”,也就是說:治病要治本。
治療高血壓?先調腎!
中醫將高血壓歸為眩暈的一種。傳統中醫認為,眩暈的病位主要在肝經,是由肝風內動造成的。比如肝氣起急,就會煩躁,高血壓的表現也是心煩急躁,見什么事心里都很煩。而且血壓一上來,還會頭暈目眩。所以,傳統中醫都是用平肝清熱的方法來治療高血壓的,但用了相應的藥之后,高壓很快就降下來了,但低壓卻降不下來。
這是因為中醫講究“肝腎同源”,肝主血,腎主精。腎為水臟,水如果虧損了,屬于木臟的肝缺乏滋養,也要得病。只有先養腎陰,滋腎水,利用“滋水涵木”的原理,才能使肝火徹 底降下來。所以,在治療高血壓等疾病時,若需要清肝熱,一定要同時滋腎陰。腎氣足了,問題解決起來就會很快,而且不容易留后遺癥。這就是典型的“治病要治本”。
另外,養腎是中醫養生的核心內容之一。《黃帝內經》中提出“人始生,先成精”,說腎精為人體生命之本。到了明代,張景岳確立了以“腎”為核心的人體科學理論體系。腎為先天之本以生發,脾為后天之本以榮養。腎為生氣之源,腎精不僅藏五臟六腑之精氣,也是人體五臟六腑精氣的生發之源。因此,腎可謂是五臟六腑之本。現代醫學中,基因組學的問世和發展也進一步證實人體“腎精”的重要作用,揭示了腎為人體生命之本的內在規律。
養生千金方
降壓茶飲方,煩悶去無蹤
很多人知道高血壓跟肝有關系,治療高血壓要清肝熱,但從五行學說上來看,腎屬水,肝屬木。樹木的根系一定要扎到土壤中去汲取水分,如果水分不夠,不能涵養樹木,樹木就容易干枯。只有腎水充足,肝木才能長得茂盛。所以,我們要“滋水涵木”,通過養腎陰、滋腎水來降肝火。
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個降血壓的茶飲方,通過臨床上的觀察,這個藥方對85% 以上的高血壓患者有效。這里面用到了5 味藥:地骨皮、葛根、丹參、山楂、牛蒡。將上述藥材各取3 克,熱水沖泡飲用。
地骨皮是枸杞的根皮,它可降壓、降脂、降糖,有“三降”的作用。中藥方劑配伍講究君臣佐使,地骨皮是入腎經的,而腎為生命之本,所以地骨皮在這里是君藥。葛根是野葛的干燥根,它可以降血壓,擴張冠狀動脈,并且還有降糖作用。丹參是活血的藥物,它對女性有調經養血作用,但是用在這里的目的是活血化淤、降壓降脂。葛根和丹參在茶飲方中充當臣藥的角色。山楂是本方的佐使藥,不僅降壓降脂,還有活血化淤的作用,其中,山楂蒂的強心作用比一般的強心藥效果還要好。山楂的好處有很多,但如果有胃酸過多或胃潰瘍的患者就不能吃了。
平時血壓高、胸悶、氣短的患者,就可以服用這幾味藥沏的茶飲。大家可以把這些藥都放在保溫杯內,用開水沖泡,冬天泡30分鐘,秋天25分鐘,夏天則20分鐘就夠了。早飯后喝一杯,午睡后再喝一杯,晚飯后溜達回來再喝一杯。第二、三次沏的時候,可以少泡幾分鐘。這樣24小時喝三杯,幾個月下來,通常能收到不錯的療效。
麝香止痛酒,緩解心絞痛
麝香止痛酒,顧名思義,這種藥酒是用來止痛的。說到這種藥酒,還要從20 世紀50 年代末的一次衛生部的工作會議談起。當時,時任衛生部部長的李德全提到,肝癌患者的疼痛問題很嚴重,如果中藥有簡便的方法解決一下就好了。聽者有意,年紀尚輕的與會者陳文伯一直把這個問題記掛在心上。到了20 世紀80 年代,中醫院成立急診室時,陳文伯終于配好了用來止痛的藥酒。當時,藥酒主要用來幫助緩解癌癥、風濕、類風濕、痛風、外傷等疼痛性的疾病。后來陳文伯他們發現,這種藥酒對于緩解冠心病引起的心絞痛的效果也很不錯。
現在就來教大家配制這種麝香止痛酒。準備麝香1 克,草紅花10 克,血竭、乳香、沒藥各3 克,川烏、草烏各2 克,川芎9 克,丹參、蘇木、七葉草、土元、地龍各10 克,加入55 ~ 65°的酒浸泡(如二鍋頭),酒要沒過中藥。酒的標準配量是200 毫升,若無法將藥全部浸沒,可以適量多加點。然后密封,置于陰涼干燥處。每天搖動3 ~ 5 次,讓藥材的成分析出。1 ~ 2 個星期后,就可以拿出來使用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藥酒不是用來喝的,而是用來外涂的。每次涂抹10 毫升左右,可以涂在前面提到的內關穴上,涂完再向上推。也可以涂在膻中穴上,膻中穴在兩肋間的心口窩上,急救時可以從此處向上推50 ~ 120 下。如果因為情況緊急,一時找不到穴位,可以把心臟處的前胸、后背都涂上,急救效果也不錯。麝香止痛酒有極強的鎮痛作用,不但能用于心絞痛的急救,還對由癌癥、痛風、跌打損傷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效果。
內容生動有趣,非常有幫助~
有點意思,給老家看不錯!
養生堂系列第三部,送給爸爸媽媽的愛
小文章大知識,值得一讀。贊!
很不錯!!!!!!!
好評,書的內容很棒!
第三本終于到貨啦,爸媽都喜歡看!
養生堂,品質的保證,買給家人看,應該很不錯
新書又出來了,趕緊入手,老媽早已等不急了!
韓剛親筆翻譯附帶音頻不錯
特別適合買該爸媽看,希望他們能夠活得健康,長壽
老是在家看這個節目,感覺挺有用的。發現有書了,就想買回來
是給我們父母送禮物的最好推薦,書中講授的養生方法十分實用!
特別棒的書,給父母買的。在看節目之余,也能隨時翻翻,溫故知新。希望老人家身康體健!
《養生堂》電視節目的忠實粉絲,1和2都買了,很棒。3剛出來就買了,內容很全面、細致,推薦!
父母是養生堂節目的忠實觀眾,以前看電視實用的方法都是拿小本記下來。從知道出書就給他們買,從一買到三。書很好,也適合送親友,送禮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