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學校心理學·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理論與實踐圖書
人氣:62

學校心理學·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理論與實踐

前 由教育教學優化嘗試引出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的相關理論和實踐闡述,力求呈現科學、、系統的理論架構和實操方案,期待能使讀者有所借鑒。同時,拋磚引玉,以引出更多人對教育教學改革優化的探索。 本書共分兩...

內容簡介

學校心理學——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理論與實踐》以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為切入點,對學校心理學的研究視角和方法進行了全新的探索。書中提出的"校園生態文化建設"、教師心理資本建設等理念,對學校管理者如何更好地管理學校、建設和諧校園也將是很好的借鑒。本書中的大量體驗式團體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案例,也是學校心理老師們可供借鑒和激發靈感的窗口。

本書適用于各中小學教師作為教學方式參考,以及班主任借鑒作為班會家長會的參考。

編輯推薦

本書是國內本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理論與實踐專業圖書,更是學校心理學本土具體實踐的結果。本書是由一線老師、教育改革實踐者、學校心理學家公共完成的專業著作。透過該書可以讓讀者對心理學在學校中的研究和應用達到更清晰的認識,并且學習到具體的操作方法。是校長、德育教師、心理教師、班主任、教育教學研究者必備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韋志中,安徽臨泉人,民盟盟員,二級心理咨詢師、國家心理督導師。畢業于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學函授大學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從事心理咨詢與心理學研究工作15年。全國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論壇主席、全國心理技術應用高峰論壇理事、本會團體心理咨詢研究院院長、武漢大學現代心理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廣州大學心理技術應用研究生班負責人、廣州市韋志中心理咨詢工作室創辦人、廣州心絲帶心理志愿者協會會長。

著有《誰在掌控你的人生》、《向取育兒經》、《幸福干預一一一生受用的26堂幸福課》、《學校心理學工具箱指導手冊》等作品。

目錄

及時部分 基礎理論及技術闡釋

及時章 學校心理學概述

及時節 什么是學校心理學

一、學校心理學的概念

二、學校心理學的基礎理論構成

第二節 學校心理學的發展及現狀

一、學校心理學的源起

二、世界各國的學校心理學

三、學校心理學的未來發展趨勢

第三節 學校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及從業

一、學校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各研究方法在學校心理學中的應用

三、學校心理學家的培養

二、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

第二章 教育教學過程化與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

及時節 教育教學過程化理論

一、教育教學過程化的概念

二、巴班斯基理論的內容

第二節 國內教育教學過程化進程

一、國外教改思想的影響

二、新課改引發的化實踐

第三章 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

及時節 教育教學化

一、教育化與教學化的關系

二、教育化與教學化的順序

三、教育教學化中的人、場和技術

三、"三維"課標與教育教學化

第二節 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概述

一、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的主要觀點

二、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的理論基

三、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的理論架構

四、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的特點

五、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的評估

第四章 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的"三位一體"思想

及時節 教師優化方面的"三位一體"思想

一、教育工作者的"三位一體"觀念

二、教學過程的"三位一體"策略

三、"三位一體"技術

四、教師品格優化的"三位一體"

五、教育工作者歷史觀中的"三位一體"

第二節 學校文化的"三位一體"

一、校園文化

二、班級文化

三、課堂文化

第三節 學生優化的"三位一體"

一、學生優化的三個方向

二、學生成長的三條主線

三、學習的三個心理過程

第四節 團體動力場優化的

"三位一體"

一、團體動力場優化的三個方向

二、課堂教學(角色)動力策略

三、教育教學三點動力運動

四、課堂中的三種動力模型

第五章 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操作技術

及時節 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中的技術

一、傳統體驗式教育

二、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

第二節 體驗式團體教育暖身階段操作技術

一、團體技術制作與轉換

二、團體暖身階段技術

三、團體暖身階段技術示例

第三節 團體轉換階段操作技術

一、案例類活動素材示例

二、表演類活動素材示例

三、音像類活動素材示例

四、游戲類活動素材示例

第四節 團體工作階段及結束階段操作技術

一、團體工作階段技術

二、團體結束階段技術

三、教室的布置及設計內容和原則

第二部分 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具體實施

第六章 教師心理資本優化實踐

及時節 必要性及理論基

一、必要性

二、教師心理資本優化緩解教師壓力

三、教師心理資本優化的方向、形式和內容

四、教師心理資本優化的評估與實施

第二節 教師心理資本優化操作方案

第七章 校園生態文化建設及心理健康教育課

及時節 校園生態文化建設

一、基本概念

二、建設生態校園

三、構建校園人文文化

第二節 心理健康教育課

一、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現狀

二、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問題

三、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四、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要求

五、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方法

六、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展望

第三節 各年齡段心理健康教育課大綱

一、小學階段

二、中學階段

三、高職大學篇

第三節 學校心理危機干預

一、心理危機

二、心理危機干預的分類

三、學校心理危機干預處理

四、學校心理危機發生時師生的心理反應

五、學校心理危機發生時班級教師的干預技巧

第八章 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班級建設

及時節 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家長會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體驗式家長會

三、體驗式家長會所需的能力和條件

四、體驗式家長會的具體實施方案

五、體驗式家長會設計實例與點評

第二節 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班會

一、傳統班會

二、體驗式班會

三、體驗式班會的意義和價值

四、體驗式班會的特點和優勢

五、體驗式班會所需的能力和條件

六、班會優化的"三位一體"

七、班會設計和操作的原則

八、體驗式班會的評估與實施

九、體驗式班會的理論和實踐培訓

第三節 體驗式班會方案

第九章 體驗式教育模式下的課堂

及時節 課堂的生命狀態及影響因素

一、課堂的生命狀態

二、影響課堂"三維目標"教學效果化的因素

第二節 課堂中的教育心理技術

一、場的建設、控制和把握

三、課堂中的教育心理技術

第三節 課例展示及分析

一、語文

二、數學

三、英語

四、政治

五、歷史

六、地理

七、物理

八、化學

九、生物

附錄一 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在學校中的探索與實踐

及時節 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的發展歷程

一、緣起:因為這樣一些人

二、發現:在旅途中尋覓知音——兩種思想碰撞

三、轉變:南京之行 思想轉變

四、提升:成都之行 理論和研究能力提升

五、實踐:實驗班開設踐行及時步

六、推進:培訓、研討、研究

七、突破:"三位一體"思想的提出、實驗班的擴大

八、希望:書寫理想教育新篇章

第二節 大楊樹二中試點實例

一、改革動因

二、改革進程

三、改革成果

四、機制保障

五、制度保障

六、經費投入和物質精神激勵

附錄二 教師職業幸福感問卷調查表

附錄三 心理資本問卷(職能部門

后記

參考文獻

在線預覽

及時部分 基礎理論及技術闡釋

及時章 學校心理學概述

學校心理學是20世紀學校教育改革運動中出現的一門新學科,是現代心理學、教育學、臨床醫學、認知神經科學和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與學校教育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及時節 什么是學校心理學

一、學校心理學的概念

學校心理學主要研究學生的人格、身心發展,以及認知、學習、適應等,同時也根據學校教育工作的內容和要求,對教師、家長進行適當的心理援助和咨詢。

實質上,它是一門關于在學校教育領域中如何開展心理輔導與咨詢的學科。

心理輔導指的是心理輔導者對某個特定對象——心理求助者的自我成長、人格、適應等問題予以心理援助,使其問題得以解決,從而獲得更好發展的一種心理學應用性技術。

學校心理輔導是以學校教育活動為背景的心理輔導和咨詢,歸屬于學校心理學研究領域,主要以兒童和青少年的學習、適應、人格成長作為中心問題予以心理援助(被援助者有時不僅僅是學生,也包括學生的家長和學校的教師)。

本書中的學校心理學主要研究學校教師心理資本建設理論與方法,通過校園生態文化建設完善學生人格及學習環境,同時根據學校教學需要研究班級家長會、班會及課堂動力的發展規律,促進校園和諧。它是一門關于如何完善學校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的學科。

二、學校心理學的基礎理論構成

學校心理學是心理學與學校教育相融合的一門新學科體系。這一學科體系牽涉多種理論概念、教育模式,以及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概括起來主要有三方面的基礎理論支柱,如圖1-1所示。

(1)關于學生成長與發展的心理學基礎理論。主要涉及兒童、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學習、適應、障礙等問題的教育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生理(神經)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領域的理論知識。此外,學校心理學還應對學生中各年齡群(從幼兒到青年期)的發展問題,如"應該制訂怎樣的發展課題"、"怎樣的發展狀況才是屬于正常范圍的","會出現什么樣的發展問題,如何解決"等提出心理學的解釋和研究依據。

圖1-1學校心理學的基礎理論支柱

(2)關于學校教育的基礎理論。學校心理學是一門對學校教育進行援助、咨詢的學科體系,當然不能脫離學校教育的實際,而且,在學校中擔任心理輔導和咨詢的教師本身也是從事學校教育工作的一員,因此,掌握和熟悉學校教育的各種理論顯得尤為重要。其中包括教育管理學、教育哲學、特殊教育學、各科教材教法、思想品德教育及教育行政制度、組織、班主任工作等各方面的理論知識。

(3)關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與咨詢的基礎理論。學校心理學工作者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心理測量和統計技術、心理輔導和咨詢的技術、心理學調查研究方法和案例研討技術等都是學校心理學的核心內容。心理輔導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兒童、青少年的認知、情緒和自我理解的發展,解決他們成長中的適應問題。因此,不僅要對青少年進行集體和個別的心理輔導,還要向學校中的教師、家庭教育中的家長提供教育咨詢和建議。每一個從事學校心理學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須切實掌握心理健康輔導和咨詢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由此可見,學校心理學的研究范圍和指導方向應當包含學生成長發展、學校教育援助支持,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三個方面的內容,但是由上文中介紹的我國學校心理學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目前的研究領域還主要集中于學校心理輔導和咨詢,并且更多地集中于問題學生的應對和研究,這明顯是有悖于學校心理學的發展初衷的。

第二節學校心理學的發展及現狀

一、學校心理學的源起

(一)西方:社會問題

犯罪、、家庭破裂困擾著社會,成為直接影響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三大社會問題。

在美國,每17秒鐘有一起持槍搶劫案;每18秒鐘有一輛汽車被盜;每1分鐘發生一起強奸案;每4分鐘發生一起扒竊案;每17分鐘發生一起襲擊事件;每21分鐘有一人受害而死。(1994年7月16日法國《觀點》周刊)

60%的美國人因感到不安全而考慮限制自己的活動區域;13%的美國婦女曾是強奸案的受害者;受害而死的黑人比白人多6倍;13%的中學生至少有過一次受到武器威脅的經歷;有10萬名學生攜帶武器上學;16萬名學生因害怕暴力而不去上課。(1994年7月16日法國《觀點》周刊)

暴力犯罪一年可達200萬起;殺人事件達24000起,離婚率高達40%。18歲以下的孩子中,27%只有一個尚未結過婚的親人,而對于黑人的孩子,此比例為57%;青少年犯罪率達4.58%,每年遞增39%。(1994年8月31日日本《朝日新聞》)

(二)中國社會問題

1.應試教育

2010年2月26日凌晨4點,湖南祁陽二中高二347班的一名叫黃玉萍的女生,因為不堪學習壓力,從宿舍四樓的陽臺上跳下……令人震驚的是,黃玉萍跳樓自殺3天以后,相同的慘劇在相隔不到20公里的祁陽縣四中重演。2010年3月1日下午2時,祁陽縣四中高三330班學生何超男,在近百名師生的眼前,從學校五層高的教學樓上跳下……(2010年3月17日《三湘都市報》)

2005年6月20日,年僅18歲的少年作家蔡小飛,從天津一家賓館的13樓跳樓自殺。他在自殺前不久參加了高考,并寫了一篇題為"留給明天"的批判應試教育體制的作文。這篇作文不僅獲得了滿分,還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蔡小飛1987年12月生于上海,10歲就加入上海當地少年雜志社。1999年他憑借《是誰出賣了文學市場》紅遍上海文學圈,后組建"c17"少年詩歌文學聯盟和天津方圓文學社。

蔡小飛在其代表作品《留給明天》一文中這樣寫道:"出卷子的老師,如果我罵你,也請你理解我,是你,斷送了我……是你,留給了我一個并不美好的明天!我的明天是什么?是一張沒考好的卷子!上面有老師的紅和批判!是的,這張卷子就是我的明天。對于您來說它不算什么,對于一個考生來說,它就是我的未來!……明天?我的未來?我的夢想?"

2003—2005年北京高校及部分省市大學生自殺案例不統計如下。

2003年7月15日上午,北大一名來自內蒙古的女學生因感到學習壓力大,生活沒有意義,從女生宿舍樓9樓跳樓自殺。

2003年12月6日,中國人民大學一男生留下遺書,赤裸跳樓身亡。

2004年4月16日,北京師范大學一研究生跳樓自殺。

2004年5月18日,中國政法大學一男生半夜跳樓自殺。

2004年7月1日,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管理系一研二女生墜樓身亡。

2004年7月15日,北京大學醫學部一大二女生從宿舍樓九樓跳樓身亡。

2004年8月30日,北京師范大學地理樓前一女研究生墜樓身亡。

2004年9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學經管學院一新生在教學樓跳樓自殺。

2004年9月22日,北京大學女博士從13樓墜下身亡。

2004年11月11日,北京師范大學一畢業生不堪就業壓力自殺。

2004年11月7日,北京林業大學18歲女大學生先割腕后跳樓自殺身亡。

2004年12月19日,中國礦業大學一名21歲的女子在科技樓墜樓身亡。

2005年2月12日中午12時20分左右,在中國農業大學西校區的科研樓,20歲的小彭喊著一句"死亡也是很快樂的事",縱身跳下。

2005年2月18日,中國傳媒大學一女研究生跳樓身亡。

2005年4月22日,北京大學一中文系本科女生從理科2號樓9層跳樓身亡。

2005年5月3日,紫竹院南路4號院內一名哈爾濱商業大學的女學生從5樓跳下,當場死亡。

2005年5月7日,北京大學數學系一02級男博士跳樓身亡。

2005年5月13日,北京大學醫學部大三學生張金金在成都雙流機場自殺。

2005年6月4日上午,北京師范大學一名韓國留學生自該校公寓樓7樓跳下身亡。

2005年6月4日下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學系一名大二女生從學生公寓4樓跳樓身亡。

2005年6月下旬,北京有一名大學生從教學樓上跳下自殺身亡。

2005年6月21日22時40分左右,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三年級學生張乃健從學校中心教學樓13樓的廁所窗戶跳樓自殺。

2005年7月3日,鞍山師范學院一美術系大二學生從及時學生宿舍樓上躍下身亡。

2005年7月12日,北京某重點大學一女生因考試時遞答案給同學被老師當場"揪"出而懸梁自盡。

2005年7月25日晚8時,北大33號宿舍樓,一名北大心理學系02級本科男生從5樓宿舍的陽臺上跳樓身亡。

2005年9月19日下午3點左右,北京交通大學一名男研究生從田園學生公寓C座高層樓道墜地身亡。

……

近幾年來,學生自殺的消息不斷見諸媒體,自殺學生的年齡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全有。

有報道說,上海有24.39%的中小學生曾有一閃而過的"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認真考慮過該想法的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計劃自殺,并有1.71%的中小學生自殺未遂。

2005年,北京大學對全國13個省市進行調查,結果顯示,20.4%的中學生有過自殺意念,比前兩年增長了3個百分點。調查還發現,分別有64.6%的男生和72.6%的女生,經常因學習壓力或是因成績問題感到心情不愉快。

對中國兒童,青少年自殺原因的排列顯示,學習壓力過重居及時位(45.5%),其次是早戀(22.7%)和父母離異(13.6%)。

在自殺者的年齡排列中,12歲占及時位(40.3%),其次為14歲(22.7%),再接下去是11歲和13歲(13.6%)。在自殺者的性別對比中,女孩子遠遠高于男孩子,前者占72.7%,后者占26.7%。在自殺方式上,選擇口服藥物的占絕大多數,達95.5%。

應試教育是目前所有教育模式中的必然選擇,卻也是造成學生巨大壓力和種種社會問題的根源,一列列觸目驚心的數字都在提醒著我們化解學生心理壓力的重要性,也就進一步催生了學校心理學的產生。

2.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影響

美國一些學校的心理學家就離婚對兒童的影響進行了調查,他們發現,父母離婚對兒童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父母離婚時,不同年齡的兒童的適應和反應是不同的。

(1)2歲半~3歲3個月的兒童表現出倒退行為。

(2)3歲8個月~4歲8個月的兒童表現出易怒、攻擊性行為,以及自我責備和迷惑。

(3)5~6歲的兒童表現出更多的焦慮和攻擊性行為。

(4)7~8歲的兒童表現出悲哀、害怕以及希望和解的幻想。

(5)9~10歲的兒童表現出失落感、拒絕、無助、孤獨及憤怒與忠誠的矛盾。

(6)11歲以上的兒童表現出悲傷、羞恥,對未來和婚姻感到焦慮、煩惱、退縮。

據我國精神病學專家黃悅勤(1999)的報道,在大學生人格障礙的調查中,父母不和睦家庭子女的患病率為5.56%,是和睦家庭的2.5倍;單親家庭人格障礙的患病率為11.76%,是雙親家庭的5.9倍。

國內外的心理學及精神病學者都認為夫妻關系緊張、不和睦、長期的敵意、分居、離婚等對雙方及子女的行為影響很大。

由于我國傳統文化及觀念的影響,夫妻雙方在孩子問題上很難達成一致。他們視孩子為自己的私有財產,不考慮孩子的需要,這就更容易造成對孩子身心發展的不良影響。

3.網絡媒體問題

目前中國的青少年網民數已經達到3.14億人,占青少年網民的70%。

中國孩子上網成癮的問題,是被美籍華人陶宏開教授首先揭露出來的。2004—2005年,全國媒體對此都進行了大量的報道。中國媒體始終把陶宏開教授稱為"戒除網癮專家",而陶教授本人卻很不愿意接受這個稱號,他經常說自己是素質教育專家。他認為,中國出現大量"網癮孩子"的根本原因是應試教育。其本質上是對應試教育的一種消極對抗,是他們在毫無退路、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選擇的一種叛逆行為。

4.學校心理咨詢的發展

學校心理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是開展學校心理咨詢,而正是學校心理咨詢事業的發展,才促進了學校心理學的產生、發展和推廣。在中小學里,有"問題"兒童或青少年,也有"學校處境不利"兒童或青少年。如何通過學校創造條件,教師與家長的關心以及本人的努力,改變這種"問題"和"處境不利"的地位,使這部分兒童或青少年能夠在中小學健康成長,學校心理咨詢工作必然成為主要的途徑,而學校心理學家正是這種學校心理咨詢的主力軍。

5.危機期問題的討論

危機期(crisisperiod)出自危機論(crisistheory)。它是當代西方心理學界流行的一種青少年觀。該理論從西方社會的生活方式特點、人際關系和家庭結構的現狀所造成的反抗社會、反抗成人、蔑視法律、鋌而走險的事實出發,認為個體發展到青少年期,不可避免地要出現反社會行為,要和現實、成人發生沖突。

危機論表現在各學派心理學家的思想上。例如,"第二次誕生"——斯普蘭格(E.Spranger);"疾風怒濤"(strumanddrung)——霍爾(S.Hall);"邊緣人"(marginalman)——勒溫(K.Lewin);"心理斷乳期"——荷林渥斯(L.S.Hollingworth);自我同一性與同一性混亂——埃里克森(E.H.Erikson)。

圍繞"危機期",將問題提出來了,這僅僅是發展心理學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特征的闡述。如何開展進一步的討論,特別是在教育實踐中克服這種危機性,使青少年順利地度過"過渡期",那就要依靠學校心理學家來解決問題了。

綜合以上五點,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種種問題的出現,校園呼喚著心理學的介入,學校心理咨詢的初步發展為學校心理學奠定了基礎,學校心理學也在這樣巨大的社會背景中逐漸產生并發展成熟。

二、世界各國的學校心理學

北美的美國、加拿大,歐洲的英國、法國、荷蘭、奧地利、瑞典、丹麥,亞洲的印度、日本,非洲的南非,南美的巴西等國家都是學校心理學比較發達的國家。

(一)美國學校心理學的發展

學校心理學從其產生到發展,理論中心一直在美國,所以在談及學校心理學的發展時,主要以美國學校心理學的發展狀況為依據。

在美國,學校心理學已成為四大咨詢職業心理學之一。到20世紀末,學校心理學已形成了比較繁榮的局面。

1.萌芽期(1890—1920)

萌芽期的主要標準有以下兩方面。

1)學校心理學服務的出現

1896年,心理學家魏特默創立臨床和學校心理學他被譽為"學校心理學之父";1907年,戴維斯在密歇根一所中學開展了每周一次的心理輔導課;1911年,斯特恩(Stern)首次提出"學校心理輔導教師"一詞,1915年,格賽爾(A.Gesel)正式在雜志上確定"學校心理輔導教師"的稱謂——"學校心理學家"及時人。

2)教育心理學測驗的興起

1916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對美國心理測試運動進行了標準化,并改名為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2.產生期(1920—1940)

1)主要標準

(1)培訓。

1925年,美國及時個學校心理學培訓項目在紐約大學成立,包括本科和碩士項目。

1930年,美國出現了及時個學校心理學的博士項目,并且首次在紐約州和賓夕法尼亞州批準了學校心理學家證書。

(2)證書頒發。

20世紀20年代中期,紐約市學校開展了學校心理測驗員的聘用考試。聘用條件為:①有心理學碩士學位;②有心理測驗工作經驗。

到1940年,美國至少有兩個州通過州教育局給學校心理學工作者頒發了資格證書。1921—1927年,開發了美國心理學會(APA)成員短期的全國證書頒發項目,但當時沒有推廣成功。

3.發展期(1940—1969)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的"生育高峰"促使教育迅速發展,學校規模擴大,急需心理學服務。

1)從業

特殊教育服務兒童:1940年31萬——1958年83.7萬——1968年200萬(1987);學校心理學家的人數:1940年500人——1970年5000人;正規培訓的大學:1940年有2所——1970年100所——現在400多所;學校心理學工作者證書頒發:1946年13個州——1955年23個州——1970年40個州;從業者與在校兒童的比例:1950年1∶36000——1966年的1∶10500(1988)。

2)職業的發展

在學校工作的心理學家開始向非學校業務的相關領域轉移。臨床心理學家從醫學監督中解脫出來,有的州可以得到執照服務——開私人心理診所。在學校工作的心理學家對傳統的測驗作用不滿意,更愿意進行咨詢和干預。學校心理學家開始著手現實與理想職業的研究。

3)組織的發展

1945年,美國心理學會的第十六分會——學校的理學分會(APA-16)正式成立。1954年美國心理學家協會(NASP)召開的塞耶大會對學校心理學專業訓練的規范化影響很大。1969年,美國全國學校心理學家協會正式成立。1969年,美國職業心理學評估董事會同意頒發學校心理學文憑。

學校心理學在美國得到了全國性承認,并從此打開了一個新的歷史篇章。

4.繁榮期(1970—現在)

1)主要標準

(1)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統一,與其他心理學分支的區分。

(2)專業培訓項目的增多,專業人員和專業機構數目的不斷增長。

(3)規章制度和專業結構的完善化。

(4)學術和研究方面的擴展和深入等。

所有這些為學校心理學專業體系的穩定做出了貢獻。

2)職業發展

197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障礙兒童普及教育法或稱公共94-142(P.L.94-142),規定所有公立學校必須為所有兒童、青少年(3~21歲),包括有各種障礙的兒童提供義務的、適當的公共教育。其包括的障礙范圍很大,如身體殘疾,智力低下,語言、聽力和視力問題,情緒和行為問題,其他學習障礙癥狀等。這一法律的通過引起了學校心理學的熱潮,導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者人數大幅度增長,專業組織和機構的數目也同時增多。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質量嗷嗷的好

2016-11-05 21:25:3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

2016-11-24 16:32:53
來自伊豆的**的評論:

包裝結實,講解細致,值得推薦。

2016-12-02 11:42:18
來自瑜伽mw**的評論:

2016-12-08 15:03:2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好,不錯,不錯!

2017-01-09 11:16:3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喜歡雜志之家的書

2017-02-06 00:23:1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正規書店不錯不錯!

2017-03-17 17:39:5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好,很好,非常好。在雜志之家買的放心。

2017-03-22 10:04:2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學校心理學·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理論與實踐 感覺當當的書以及快遞一直很好,這次發貨慢也可理解,這次這本書大,箱子小,造成褶皺太多了,對于愛書的來講有點難以接受

2017-09-19 11:39: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的一本教材

2017-11-19 11:21:0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本書適用于各中小學教師作為教學方式參考,以及班主任借鑒作為班會家長會的參考。

2014-08-15 10:15: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學校心理學——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理論與實踐》[1] 以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為切入點,對學校心理學的研究視角和方法進行了全新的探索。書中提出的“校園生態文化建設”、教師心理資本建設等理念,對學校管理者如何更好地管理學校、建設和諧校園也將是很好的借鑒。本書中的大量體驗式團體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案例,也是學校心理老師們可供借鑒和激發靈感的窗口。

2014-08-10 15:13:27
來自liaoyua**的評論:

聽同事介紹的,內容還沒看,不過最近學校也興起了一股高效課堂的風.....

2014-09-26 21:31: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學校心理學》這本書的裝幀活潑耐看,印刷也很有質感。是正版!推薦購買!

2014-08-15 10:11:5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喜歡韋志中老師的體檢式團體輔導,今天收到這書如獲至寶,很感謝如此實用的實踐指導書。

2015-04-18 15:05:2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作為一名班主任,我總為如何管理好班級而頭疼。現在教學改革風頭正勁,《學校心理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和實質性的幫助。謝謝韋老師。

2014-08-15 10:07:0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毫無疑問,學校心理學會對學校、兒童和青少年的生活以及他們的家庭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們知道,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很多障礙,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很多學校心理學家和機構不幸用狹窄的視角看待學校心理學的發展,對其前景不夠樂觀。我們并非無視學校心理學家在通向成功之路上所面對的挑戰和障礙。相反,我們相信通過大家長期的奮斗和互相的協作,學校心理學家們能在各個方面促進此領域的發展,使學校心理學對社會產生巨大的、積極的影響。

2014-08-13 11:11:2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作者堅持學術性與實用性、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運用國內外最新的研究資料,全面闡述了學校心理學的對象、性質、任務、地位、作用、發展歷程、研究方法,以及學校心理學的基本技術和常見問題,并在對學校心理學的歷史和現狀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對其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把握了學校心理學領域的理論和實踐前景,做到了思想性、科學性、應用性和可讀性相結合。

2014-08-13 11:21:4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我是一名小學校長,以前總是按照傳統的教育方式進行教學和管理,感覺收效不高。幸運的是,我終于等到了韋老師所著的這本《學校心理學》,它給我工作上的幫助實在是不容小覷。

2014-08-15 10:03:4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我在學校做了很多年的駐校社工,平時經常在校園開設各種學習類或者興趣類團體小組,就想到能不能把團體的模式運用到教師的課堂上。偶然發現了這本書,原來真的有這樣的課堂,叫做體驗式團體教育,改變傳統的照本宣科,結合各種心理學技術跟學生互動,讓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我向學校很多老師推薦了這本書。美中不足的是,希望能有更多具體的技術,更多的實踐內容。

2014-08-14 10:21:3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種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是基于學生為出發點,在傳統的課堂里面加入一些體驗的技術,活躍課堂氣氛,把孩子的成長擺在第一位。這種教學方式或許真的是中國教育的新未來。

2014-08-14 10:23:3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里的方法與技術都非常實用,對于我們老師開展班級管理和課堂教學很有啟發與幫助,對于從事學校管理與研究的專業人士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指導手冊。讀完后才知道在教學與管理中還有這么深奧的原理,是作者在大量的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中心理教育與教育心理的高度總結與概括,受益良多!

2014-08-13 09:42:4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放暑假參加我們縣的中學教師心理資本培訓,培訓老師推薦了這本書,遲疑了一陣子還是買了這本書,發現這本書給我帶來了不少驚喜!這本學校心理學沒有長篇的枯燥理論,它有很多具體的實踐操作例子,易懂容易操作。現在開始期待開學,把體驗式運用到自己的課堂,讓學生真正愛上學習。

2014-08-14 10:20: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我是學校的德育工作者,很喜歡書中如此詳細的闡述了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的理論與實踐,對我的德育工作很有啟發。

2014-08-10 14:58: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作為學校的一名普通心理老師,以前我總是以傳統的方式上心理健康課,看了此書才知道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的魅力,而且書里的方法也很詳細,感謝此書的編委韋志中教授。

2014-08-10 15:00: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除了注重學校教育,還有注意給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成長環境。這邊學校心理學有關于家長會的心理學技術,提醒老師除了要關愛孩子,也要關注孩子的家庭教育,鼓勵教師跟家長有良好的交流溝通,雙方共同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環境。

2014-08-14 10:25:5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此書是國內第一本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理論與實踐的專業圖書,更是韋志中教授學校心理學本土具體實踐的結果。在閱讀中,我對心理學在學校中的研究和應用達到更清晰的認識,并且學習到具體的操作方法。

2014-08-10 14:52:3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的第二部分,作者分別從教師心理資本優化實踐、校園生態文化及心理健康課、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班級建設、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下的課堂四個方面詳細介紹了體驗式團體教育模式的實施方法和技巧,非常實用。

2014-08-10 14:47:27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沃县| 房山区| 泗洪县| 海盐县| 修武县| 曲周县| 康保县| 砀山县| 莎车县| 密山市| 高雄市| 宁明县| 商都县| 松阳县| 盐源县| 玉龙| 湟中县| 宿松县| 达日县| 长汀县| 高雄县| 壶关县| 来安县| 斗六市| 乌鲁木齐县| 诏安县| 左云县| 雷州市| 夏津县| 大方县| 西丰县| 安福县| 定结县| 婺源县| 出国| 南城县| 桦川县| 女性| 翁源县| 沅陵县| 普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