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教育信息化與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圖書
人氣:27

教育信息化與學生心理素質教育

心理素質在個人素質結構中處于基礎地位,影響著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各個方面,社會的高度信息化也對人才適應這個環境所應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書從學生心理素質包含的主要內容入手,闡述了教育...
  • 所屬分類:圖書 >心理學>教育與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  
  • 作者:[汪基德] 等編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教育信息化研究叢書
  • 國際刊號:9787030254184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08
  • 印刷時間:2009-08-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心理素質在個人素質結構中處于基礎地位,影響著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各個方面,社會的高度信息化也對人才適應這個環境所應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書從學生心理素質包含的主要內容入手,闡述了教育信息化環境下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相關問題。全書共11章,第1、2章分別對教育信息化和心理素質教育進行概述;第3章闡述了教育信息化對學校教育的影響;第4~11章分別論述了常見心理素質的概念、構成及信息化環境下的培養策略。

本書可供從事心理素質教育的一線教師,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技術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政府決策者閱讀和參考。

目錄

教育信息化研究叢書》序

1 教育信息化概述

1.1 教育信息化的源起

1.1.1 人類發展的需求

1.1.2 科學技術的發展

1.2 教育信息化解讀

1.2.1 教育信息化的內涵

1.2.2 教育信息化的要素

1.2.3 教育信息化特征

1.3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及意義

1.3.1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1.3.2 教育信息化的意義

1.4 我國教育信息化實踐與發展

1.4.1 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概況

1.4.2 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的策略

參考文獻

2 心理素質教育概述

2.1 心理素質概述

2.1.1 心理素質的概念

2.1.2 心理素質的結構

2.1.3 心理素質的特征

2.1.4 當前學生面臨的心理素質問題

2.2 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

2.2.1 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意義

2.2.2 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目標

2.2.3 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

2.3 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實施

2.3.1 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實施的途徑

2.3.2 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方法

2.3.3 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實施建議

2.3.4 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中的銜接問題

參考文獻

3 教育信息化對學校教育的影響

3.1 教育信息化對學校教學的影響

3.1.1 教育方式變化

3.1.2 教育的任務變化

3.1.3 教師的地位和功能變化

3.2 教育信息化對教育改革的影響

3.3 教育信息化對教師心理的影響

3.3.1 學校領導的心理問題

3.3.2 普通教師的心理問題

3.3.3 學校內部信息技術(或教育技術)人員的心理問題

3.4 教育信息化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

3.4.1 青少年學生網絡心理需求

3.4.2 教育信息化環境下學生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4 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

4.1 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概述

4.1.1 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的含義

4.1.2 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的作用

4.2 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的構成

4.2.1 人際交往與溝通的相關理論

4.2.2 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的構成

4.3 信息化環境下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的培養

4.3.1 信息化環境下的人際交往特征

4.3.2 信息化環境下人際交往障礙的心理因素

4.3.3 信息化環境下人際交往與溝通的基本原則

4.3.4 信息化環境下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5 應對方式

5.1 應對方式概述

5.1.1 應對方式的概念

5.1.2 壓力、挫折與應對方式

5.1.3 應激與應對方式

5.2 應對方式的構成

5.2.1 自我防御

5.2.2 自我調節

5.3 信息化環境下應對方式的培養

5.3.1 教育信息化對應對方式的影響

5.3.2 信息化環境下應對方式的培養

參考文獻

6 學習策略

6.1 學習策略概述

6.1.1 學習策略的概念界定

6.1.2 學習策略與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

6.2 學習策略的構成

6.2.1 學習策略構成要素

6.2.2 幾種典型的學習策略

6.3 信息化環境下學習策略的培養

6.3.1 信息化環境對學習策略的影響

6.3.2 信息化環境下學習策略的培養

參考文獻

7 情緒智力

7.1 情緒智力概述

7.1.1 情緒智力產生的原因

7.1.2 情緒智力的內涵

7.1.3 情緒智力與傳統智力的關系

7.1.4 情緒智力的作用

7.1.5 信息化環境對學生情緒智力的影響

7.2 情緒智力的構成

7.2.1 情緒智力的構成

7.2.2 情緒智力的測量

7.2.3 情緒智力的實證研究

7.3 信息化環境下情緒智力的培養

7.3.1 情緒智力教育的必要性

7.3.2 信息化環境對情緒智力教育的影響

7.3.3 情緒智力培養的途徑

參考文獻

8 自我意識

8.1 自我意識概述

8.1.1 自我意識概念及其發展

8.1.2 自我意識的作用

8.2 自我意識的構成

8.2.1 自我意識的理論

8.2.2 自我意識的結構

8.3 信息化環境下自我意識的培養

8.3.1 信息化環境對學生自我意識的影響

8.3.2 信息化環境下自我意識的培養途徑

參考文獻

9 意志品質

9.1 意志品質概述

9.1.1 意志的內容概述

9.1.2 意志品質概念內涵

9.1.3 意志品質的作用

9.2 意志品質的構成

9.2.1 意志的相關理論

9.2.2 學生意志品質的評價

9.3 信息化環境下意志品質的培養

9.3.1 信息化環境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影響

9.3.2 信息化環境下意志品質的培養

參考文獻

10 適應能力

10.1 適應能力概述

10.1.1 適應能力的概念

10.1.2 適應能力的特點

10.1.3 適應能力的作用

10.2 適應能力的構成

10.2.1 適應能力的相關理論

10.2.2 適應能力的構成

10.3 信息化環境下適應能力的培養

10.3.1 教育信息化對適應能力的影響

10.3.2 學習適應能力的培養

10.3.3 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1 創造力

11.1 創造力概述

11.1.1 創造力概念界定

11.1.2 創造力研究的發展歷程

11.2 創造力的構成

11.2.1 創造力的構成

11.2.2 創造力的特征

11.2.3 創造力的行為表現特征

11.2.4 創造力的主要成分

11.3 信息化環境下創造力的培養

11.3.1 我國青少年學生創造力發展現狀

11.3.2 教育信息化對創造力的影響

11.3.3 信息化環境下創造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在線預覽

1 教育信息化概述

1.3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及意義

1.3.1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教育信息化的終極關懷是什么?這些是教育信息化必須明確的問題。作者認為,教育系統信息技術的利用只是手段,它并不是教育信息化的終極目的。有些研究者認為,教育信息化就是信息技術在教育系統的應用,這是把教育信息化的手段作為了教育信息化的目的,這種界定及其理念是片面的。還有,提高教育效率又是不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呢?當然教育信息化必然會提高教育效率,但是提高教育效率不是教育信息化目的的全部,或者說不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應該是要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利用,帶動教育系統內的各個方面的變動;借助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帶來的信息文化的衍生和發展,來培育信息文明。所以教育信息化的目的不是信息技術的使用本身,信息技術的使用本身只是手段,我們追求的應該是培育高度的信息文明。那么培育信息文明又是為了什么呢?為了人類福祉的最終實現,這也就是教育信息化的終極關懷。我們再以發生學的方法來剖析教育信息化實現其終極目標的過程,其中存在著三個階段:首先是信息技術在教育系統的使用;其次是信息文化的衍生與發展;是培育出高度的信息文明和實現人類福祉。

作為社會子系統之一的教育系統的外部,信息技術的發展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源頭。沒有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信息化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從信息技術的發展到信息技術在教育系統中的應用,即教育信息化的及時階段,是一個技術社會化的過程。所謂技術社會化,指的是"在社會的整合與調適下,使技術成為社會相容技術的過程"。我們所追求的是對信息技術在教育系統內的合理使用,也就是信息技術的良性社會化。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2015-04-09 16:05:11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宁县| 临澧县| 赣榆县| 汉阴县| 卢氏县| 都江堰市| 手游| 抚松县| 屏南县| 马山县| 沅陵县| 安平县| 海安县| 吉首市| 社会| 丹阳市| 浪卡子县| 南康市| 天祝| 临高县| 乐东| 长垣县| 府谷县| 汝南县| 错那县| 武穴市| 虞城县| 沐川县| 兰西县| 桂东县| 乐亭县| 抚顺县| 大姚县| 虎林市| 大宁县| 隆林| 道真| 蓬安县| 白朗县| 商城县| 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