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行是知之始圖書
人氣:46

行是知之始

濃縮了陶行知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對中國教育新路的探尋,又以“甘當駱駝”的精神踐行平民教育的努力。
  • 所屬分類:圖書 >社會科學>教育  
  • 作者:[陶行知]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54605950
  •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1
  • 印刷時間:2016-01-01
  • 版次:1
  • 開本:32開
  • 頁數:--
  • 紙張:輕型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該書是“民國大家談學養”系列中的一冊。全書分為四個部分:“實踐與認識”、“修養與人生”、“社會與民眾”、“家庭與生活”,收錄陶行知的文章,向大眾讀者傳達實踐得真知的重要、人生修養的意義以及如和處理家庭生活、家庭教育等。

作者簡介

總主編朱永新,新教育實驗發起人。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葉圣陶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主編有《新世紀教育文庫》等30余種。

陶行知(1891-1946),中國教育家、思想家,先后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等職。他創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且進行了大量教育實踐。他指出新教育應培養發展的“人中人”。主張知行合一。

目錄

傾聽民國先生的趣話朱永新

及時章

實踐與認識

003 行是知之始

007 及時流的教育家

010 佛蘭克林

020 在勞力上勞心

024 生活即教育

036 火的啟示

039 通不通

047 思想的母親

049 讀書與用書

第二章

修養與人生

057 學做一個人

060 手腦相長

069 學生的精神

074 為考試事敬告全國學子

081 是非

084 每天四問(節選)

097 醫德

102 四個先生

第三章

社會與民眾

109 民眾運動

113 平等與自由

118 政治家與政客

120 文化解放

130 創造一個四通八達的社會

133 值得我們學習的一件事

136 社會大學運動

142 領導者再教育

147 民主教育

第四章

家庭與生活

153 談結婚

158 預備鋼頭碰鐵釘

162 “博中求約”和“自約返博”

166 壽六旬慈母

170 有空多讀點書

173 朋友成夫妻,夫妻亦朋友

176 談一談未來的美夢

178 夢中的情景是人生的天國

181 編后記

在線預覽

行是知之始

陽明先生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以為不對: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們先從小孩子說起。他起初必定是燙了手才知道火是熱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過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過石頭才知道石頭是硬的。太陽地里曬過幾回,廚房里燒飯時去過幾回,夏天的生活嘗過幾回,才知道抽象的熱;雪菩薩做過幾次,霜風吹過幾次,冰淇淋吃過幾杯,才知道抽象的冷;白糖、紅糖、芝麻糖、甘蔗、甘草吃過幾回,才知道抽象的甜;碰著鐵,碰著銅,碰著木頭,經過好幾回,才知道抽象的硬。才燙了手又冰了臉,那么,冷與熱更能知道明白了;嘗過甘草接著吃了黃連,那么,甜與苦更能知道明白了;碰著石頭之后就去拍棉花球,那么,硬與軟更能知道明白了。凡此種種,我們都看得清楚“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佛蘭克林放了風箏,才知道電氣可以由一根線從天空引到地下。瓦特燒水,看見蒸汽推動壺蓋,便知道蒸汽也能推動機器。加利里在畢撒斜塔上將輕重不同的球落下,便知道不同輕重之球是同時落地的。在這些科學發明上,我們又可以看得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墨辯》提出三種知識:一是親知,二是聞知,三是說知。親知是親身得來的,就是從“行”中得來的。聞知是從旁人那兒得來的,或由師友口傳,或由書本傳達,都可以歸為這一類。說知是推想出來的知識。現在一般學校里所注重的知識,只是聞知,幾乎以聞知概括一切知識,親知是幾乎被揮于門外。說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過是些從聞知里推想出來的罷了。我們拿“行是知之始”來說明知識之來源,并不是否認聞知和說知,乃是承認親知為一切知識之根本。聞知與說知必須安根于親知里面方能發生效力。

試取演講“三八主義”來做個例子。我們對一群毫無機器工廠勞動經驗的青年演講八小時工作的道理,無異耳邊風。沒有親知做基礎,聞知實在接不上去。假使內中有一位青年曾在上海紗廠做過幾整天工作或一整天工作,他對于這八小時工作的運動的意義,便有親切的了解。有人說:“為了要明白八小時工作就是這樣費力地去求經驗,未免小題大做,太不經濟。”我以為天下最經濟的事,無過于這種親知之取得。近代的政治經濟問題便是集中在這種生活上。從過這種生活上得來的親知,無異于取得近代政治經濟問題的鑰匙。

親知為了解聞知之必要條件,已如上述,現再舉一例,證明說知也是安根在親知里面的。

白鼻福爾摩斯一書里面有一個奇怪的案子:一位放高利貸的老頭子被人打死后,他的房里白墻上有一個血手印,大得奇怪,從手腕到中指尖有二尺八寸長。白鼻福爾摩斯一看這個奇怪手印,便斷定兇手是沒有手掌的,并且與手套鋪是有關系的。他依據這個推想,果然找出住在一個手套鋪樓上的科爾斯人就是這案的兇手,所用的兇器便是掛在門口做招牌的大鐵手。他的推想力不能算小,但是假使他沒有鐵手招牌的親知,又如何推想得出來呢?

這可見聞知、說知都是安根在親知里面,便可見“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1929年7月30日發表

及時流的教育家

我們常見的教育家有三種:一種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會運動,把持,說官話;一種是書生的教育家,他只會讀書,教書,做文章;一種是經驗的教育家,他只會盲行,盲動,悶起頭來,辦……辦……辦。第—種不必說了,第二第三兩種也都不是較高尚的。依我看來,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兩種要素當中得了一種,方才可以算為及時流的人物。

(一)敢探未發明的新理 我們在教育界做事的人,膽量太小,對于一切新理,小驚大怪。如同小孩子見生人,怕和他接近。又如同小孩子遇了黑房,怕走進去。究其結果,他的一舉一動,不是乞靈古人,就是仿效外國。也如同一個小孩子吃飯、穿衣,都要母親幫助,走幾步路,也要人扶著,真是可憐。我們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進步,就須膽量放大,將試驗精神,向那未發明的新理貫射過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礙,不怕失敗,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奧妙新理,一個個的發現出來。這是何等的魄力,教育界有這種魄力的人,不愧受我們崇拜!

(二)敢入未開化的邊疆 從前的秀才以為“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久而久之,“不出門”就變做“不敢出門”了。我們現在的學子,還沒有解脫這種風氣。試將各學校的《同學錄》拿來一看,畢業生多半是在本地服務,那在外省服務的,已經不可多得,邊疆更不必說了。一般有志辦學的人,也專門在有學校的地方湊熱鬧,把那邊疆和內地的教育,都置在度外。推其原故,只有一個病根,這病根就是怕。怕難,怕苦,怕孤,怕死,就好好的埋沒了一生。我們還要進一步看,在這些地方,究竟是誰的山河?究竟是誰的同胞?教育保國究竟是誰的責任?要曉得國家有一塊未開化的土地,有一個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們沒盡到責任。責任明白了,就放大膽量,單身匹馬,大刀闊斧,做個邊疆教育的先鋒,把那邊疆的門戶,一扇一扇的都給它打開。這又是何等的魄力!有這種魄力的人,也不愧受我們崇拜。

敢探未發明的新理,即是創造精神;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即是開辟精神。創造時,目光要深;開辟時,目光要遠。總起來說,創造、開辟都要有膽量。在教育界,有膽量創造的人,即是創造的教育家;有膽量開辟的人,即是開辟的教育家,都是及時流的人物。大丈夫不能舍身試驗室,亦當埋骨邊疆塵,豈宜隨便過去!但是這種人才,究竟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出現?究竟要由什么學校造就?究竟要用什么方法養成?可算是我們現在最關心的問題。

1919年4月21日發表

佛蘭克林

——小徒弟列傳之

佛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生于公元一七○六年,死于一七九○年,活了八十四歲。他死了之后,墓碑上刻有幾行字:

“他從皇帝的手里奪來了政權,從天上奪來了電氣。”

這一篇很短的墓志銘,不啻為佛蘭克林一生功業學問之小影。他是一位政治家、文學家、科學家。你如果讀一讀他的自傳,便要驚訝的發現這位偉人只是從一個小徒弟出身的。他參加美洲獨立運動的功績,誰都知道,不必我來多話。我只要敘述他做徒弟時代之小史和他在科學上之貢獻。

他八歲進拉丁文小學,九歲改入算寫學校,十歲便因家計困難,輟了學,跟著父親學做蠟燭和肥皂。他不喜歡做這個手藝,卻善游泳,會劃船,常想航海去。父親知道他的傾向,很是擔憂,便時常帶他在街上參觀木匠、磚匠、銅匠、轆轤匠及其他匠人的工作,以便選擇一行,作為終身職業。這是個個父母或教師應該盡的責任。可是走馬看花的參觀也沒有多大用處。我們必須引導小孩們仔細的看,看了能做出來,才有效驗。佛蘭克林在自傳里說這種親切詳細的參觀對于他很有影響。后來,家里東西破了,用不著匠人,他自己會修理。科學實驗要儀器用,自己也可以做。這些本領都是從參觀手藝中得來的。

他雖是在蠟燭店里做徒弟,但是好看書。兩年后,他父親便因此叫他去學印刷業。一七一七年他的哥哥詹姆士從英國帶了印刷機和字模到波士頓來設立印刷所,他便秉承父命和詹姆士立約做九年徒弟。這時他才是十二歲,要到二十一歲滿約。他自從在印刷所里做了徒弟,便認識了好些書鋪里的徒弟,于是全城的書鋪便成了他的流通圖書館。他每逢借了書來,連夜就要看完,因為照規矩次日早上是必須還人家的。這樣他雖是做徒弟,同時也算是做學生,因為他自己看的書比平常學校所看的還要多好幾倍咧。

佛蘭克林做徒弟的時候看書寫文差不多都是自己教自己。24小時他得了一冊《旁觀》周刊(Spectator)之合訂本,高興極了。每讀一篇,把要點錄下,過幾天,自寫一文,與原文比一比,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種功課是在每天開工前、完工后及星期偷閑干的。因為學的法子好,所以進步很快。

他十六歲的時候,偶然遇了特里翁(Tryon)寫的一本勸人吃素的書。他讀了這本書,受了深刻的影響,便立志不吃葷。一個十六歲的孩子不吃葷,真是一樁新聞。誰知這件事是與他的學業有不少的幫助。他的老板哥哥和同事們在一家鄰居寄飯,他一個人在店里吃素。他的食譜是餅干,面包,葡萄干,酸蘋果和一杯清水。飯錢省下一半可以多買書看。一餐飯,只要幾分鐘便吃完,又多加了一些時間去用功。他自己說,吃得少,頭腦格外清爽。

現在他得到賽諾芬(Xerophon)寫的《蘇格拉底言行錄》(Memorable Things of Sokrates),傾倒在蘇格拉底的對話法。他開始用謙虛的問話,懷疑的態度,把人家逼得無話可說,有時連素負盛望的名人都被他問倒。他在青年的伙伴中居然成了一位蘇格拉底,波士頓便是他的雅典。

一七二一年他的哥哥開辦《新英吉利報》。這時佛蘭克林已經會做文章,但怕哥哥輕視他年幼,不給登載,便用假名投稿,每次都被披露,聽人稱贊幾句,非常歡喜。后來,他哥哥因登載政論,得罪議會當局,被捕一月,靠佛蘭克林之支持,得未停頓。詹姆士被開釋仍不準辦報,便以弟弟之名頂替,佛蘭克林于是以一個十七歲徒弟還未做滿的孩子,居然做起報館的總經理和主筆來了。

詹姆士雖是親哥哥,而虐待佛蘭克林如一般師傅之虐待徒弟,有時竟行兇毒打。兄弟二人因此決裂,佛蘭克林丟了報館,賣書湊盤費向紐約去謀生。船過布洛克島(B1ock Island)大家開始捉鱉魚燒的吃,吃得津津有味。有人請他吃魚,他因吃素,猶豫不決。忽然看見一個大鱉魚的肚子破開,里面有幾個小魚是它生前吃進去的,他便說:“你既可以慘吃同胞,我也看不出有什么理由不可以吃你。”

佛蘭克林離開波士頓做了幾年生意之后便自己開了一個書店。他這店里賣書是沒有二價的。我聽得有這樣一段故事:

24小時一位客人來買書,問:“這本書賣幾多錢?”

柜臺上的徒弟說:“兩塊錢!”

客人說:“太貴了!一元八角吧。”

徒弟說:“現在長價了,要賣兩塊二角咧。”

客人說:“你才說過兩塊錢,怎么又要兩塊二角呢?”

徒弟說:“現在要兩塊四角了。”

客人以為徒弟故意敲竹杠,便與徒弟鬧。佛蘭克林老板從里面走出來,客人便向他質問,為什么一忽兒就加了四角錢?

佛蘭克林笑嘻嘻的拿了那本書對他說:

“時間值錢呀!敝店做買賣是不還價的,先生要買這本書給兩塊錢好了。”

我沒有敘述佛蘭克林從天上奪取電氣之前,先要敘述佛蘭克林時代一般人對于電之見解。

天空中之閃電打雷,自有人類以來,誰都看見過,聽見過。古人遇了這種恐怖的現象,便以為是下界犯罪,所以上帝震怒,差遣雷公電母來收伏妖怪、猛獸、惡人。他們以為雷電是天神,被天神打死的都是罪大惡極,犯了天條。中國現在一般愚人,還是這樣的迷信著。佛蘭克林時代的歐美人民對于天然電氣也抱有大同小異的見解,往往鬧出離奇的笑話。

人造電氣的歷史也很古,但在佛蘭克林以前只是一些零碎而不可以解釋的小把戲。摩擦貓皮生火花,摩擦瑪瑙吸燈草,這種把戲人類至少是耍了二千多年。葛雷(Stephen Gray)在二百年前開始在倫敦用絲線包繞的幾十丈長的粗繩,將摩擦的電從這一頭通到那一頭。這葛雷是一位窮老翁,靠玩電的把戲賺小孩們的錢,養活自己。他黑白分明的寫在紙上說,這種火花響聲之性質很象雷電。

法國的都費(C.F.Dulav)復演葛雷的把戲,能將摩擦的電通過一二五六呎長之線。他是及時個人發現電之兩性,稱為玻璃電(Vitreous Electricity,即后來所謂之陽電),和松香電(Resinous Electricity,即后來所謂之陰電)。他首先發現若使兩種性質的電氣接近,結果是同性相拒,異性相吸。

一七三六年一位蘇格蘭修道士名叫戈登(Gordon)的,在德國發明了一個電鈴:兩邊各安一鈴,中間懸一絲線掛的金屬球,球感了電,即依同性相拒異性相吸的理,將鈴繼續的打起來。他還發現電感的水能把火酒燒起來。

在這些零星的發明中,忽然跑出一個奇妙的來頓瓶(Leydon jar)。一七四五年克來斯特(Dean Von Kleist),一七四六年范麥圣布洛克(Pleter Van Musschenbrock),各自用玻璃瓶將摩擦的電儲蓄起來。因為范麥圣布洛克是住在荷蘭國,來頓城,所以這瓶就叫做來頓瓶。其實依創制之先后,這榮譽是給錯了地方。他們先是用水在玻璃瓶里蓄電,后來瓦曾(Watson)將瓶改良,用錫箔在瓶內瓶外對著貼起來代替水,格外有效。法國諾列(Abbe Nollen)叫皇帝的侍衛兵士們手拉手地的站在那兒,組成電路,只要來頓瓶所儲蓄的大量電一接,這些兵便同時一齊打倒。

這些是佛蘭克林未上電氣舞臺前,人類所已經得到的關于人造電的知識。這時天空之電與人造之電是否相同,尚無證明:天空之電是當做神秘瞎猜,人造之電是摩擦著玩耍。

佛蘭克林四十歲才開始電之研究。一七四六年司賓斯從蘇格蘭來到波斯頓玩了一些電的把戲給他看,他覺得很有趣味。可惜司賓斯不是內行,玩得不大好。他回到費城之后不久,倫敦皇家學會會員科林孫送給他的圖書館公司一根玻璃管。他便拿了這根玻璃管復演司賓斯沒有玩好的電的實驗。過不多時,他便成了這些實驗的老手。許多朋友拜他做師傅。他便設了一個玻璃管制造室,吹了一些玻璃管分送給朋友們,因此會玩這些電的把戲的人便24小時多24小時。內中有一位名叫金耐爾司勒(Cinnersley),賦閑在家,佛蘭克林勸他到各處表演電的實驗,收聽講費過活。演詞是佛蘭克林。每次演講,聽眾都很踴躍。演詞中有一篇題為《閃電與電氣是同一的東西》(The Sameness of Lightning and Electricity),寄給倫敦朋友,皇家學會會員們笑笑,把它放在一邊。但科林孫畢竟將它付印,連出五版,不久便譯成法文、意文、德文、拉丁文,風行一時,竟成為當時電學之杰作。法國科學家泰斗諾列(Nollet)反對佛蘭克林之新學說,但達利巴(Dalibard)與德羅(Dolor)則于一七五一年根據佛蘭克林著作中所建議之實驗在馬里(Marly)地方將閃電引到地下來證明佛蘭克林學說之正確。巴黎人士蜂擁來到馬里參觀這破天荒的實驗。從此,佛蘭克林便一躍而為當時電學之。

佛蘭克林自己和他的幼子,則在次年,即一七五二年六月,在費城(Philadelphia)放那千古不朽之風箏。這風箏是值得敘述的。一般人只知道佛蘭克林放風箏是人類及時次從天空取電下地,其實這是第二次。那上天取電的急先鋒是達巴利與德羅,佛蘭克林卻是他們的參謀長。放風箏是佛蘭克林親自向天空作戰。佛蘭克林的風箏本身是用木架與絲綢做的。木架上插一尖銳的金屬絲,雙股繩之下端系一銅鎖匙和一根絲帶。風箏放入云中,手持絲帶站在門檻中,以防絲帶為雨所濕。不久,只見雙股繩之松紗怒豎如野豬刺,手指可與相吸,指骨碰著鎖匙即發火花。他又將閃電引下蓄在來頓瓶中,證明它的動作與摩擦電無異。照近代電學理論看來,佛蘭克林手持絲帶離銅鎖匙太近,是要被電打死的。做這實驗,人要離得很遠才行。十四個月之后,俄國圣彼得堡有位物理學家用一鐵棍取天空之電,走近測電計一看便被一球藍火打死。佛蘭克林之所以沒有死,怕是因為他放風箏的那24小時,只有少量的閃電,真是僥幸!否則佛蘭克林必以生命殉科學了。

佛蘭克林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他從事科學之研究始終只有九年,而貢獻于世界的有火爐、避雷針、以太光波學說、印磁銅板、印刷機、雙視眼鏡、自鳴鐘與他的電的理論。據他自己說他的實驗得力于徒弟時代之工藝參觀很多,這種為擇業而舉行之親切之工藝參觀卻是他的父親,一位蠟燭肥皂匠,在兒童教育上之一大發明。

1931年11月18日—12月9日發表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次覺得非常劃算

2017-06-02 08:36:0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好,值得一看

2017-06-16 15:19:23
來自死***(**的評論:

書不錯,物流快

2017-06-20 12:45:13
來自**(匿名**的評論:

挺不錯的~

2017-07-01 23:49:2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很好,字體印刷清晰,價格很便宜,比去書市便宜還送貨上門,超值。

2017-07-05 23:19: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非常喜歡這本書,給孩子買的,迫不及待的就開始看了。謝了~!——這本書非常好看,非常滿意

2017-07-06 00:00:4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質量很好,便宜夠實用,很實用,與描述的一樣,快遞態度不錯,發貨快,包裝仔細嚴實!

2017-07-06 00:02:4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剛剛收到,試看了一下,速度還可以,包裝不錯,不過質量還是不錯的,我很滿意

2017-07-06 00:02:5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N次采購,這次快遞很給力,本以為要好幾天,沒想很晚下單第三天就到了,內容豐富,紙質好,

2017-07-06 00:04:0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送貨服務態度好,送貨超快的,東西經濟實惠,非常滿意!已經在當當買了很多個本了,質量都很好。

2017-07-06 01:06:49
來自土方子9**的評論:

還可以 還沒看

2017-08-25 14:56:0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總體感覺不錯

2017-09-12 09:18:17
來自w***i(**的評論:

很不錯的一本書,可以很好的了解大家對教育的論述,挺好的。

2017-09-29 08:07: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需要學習,紙質書我的最愛

2017-11-06 19:27:35
來自龍湖一**的評論:

這套書是現代著名教育家心得之作,值得研究借鑒。

2017-11-11 13:26:3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更豐厚東方紅

2017-11-13 11:55:1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偏文言文,讀完后沒什么印象了。感覺定價稍貴。居然要35,也就打折時買買了。

2017-09-20 19:59:0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本書因為是一位師父介紹買的,一拿到手就開始翻閱,非常喜歡,但是包裝真的很隨便,快遞到家后,書有折痕。

2017-06-17 17:11:5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滿減活動買的,又剁手了,想讀的書越來越多,書單很多,一批批的買,不同教育家的理論都很精彩,值得一讀,正在看

2017-10-11 16:16:3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書,好看,當當值得信賴、推薦!!!好書,好看,當當值得信賴、推薦!!!好書,好看,當當值得信賴、推薦!!!好書,好看,當當值得信賴、推薦!!!值得收藏。需要慢慢研讀

2017-11-01 22:58:54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简阳市| 博乐市| 韶山市| 大竹县| 玉环县| 漳平市| 沾益县| 新巴尔虎右旗| 定边县| 和硕县| 明光市| 广昌县| 满洲里市| 都昌县| 伊金霍洛旗| 安溪县| 大足县| 长泰县| 容城县| 公主岭市| 丹巴县| 安仁县| 叶城县| 东港市| 建瓯市| 东乡| 海林市| 临湘市| 仙桃市| 广河县| 监利县| 张北县| 永仁县| 南城县| 永清县| 云阳县| 电白县| 四会市| 河源市| 勃利县| 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