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資料翔實,分析有據,既有專題研究,又有實踐案例,從多角度對2016年教育改革和實踐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書中重點關注了2016年教育領域的熱點,涵蓋21世紀核心素養、教育法制化進展、教育精準扶貧、中考改革新方案、學校“大班額”問題、城市移民教育公平等。家長對學校教育滿意度、校園欺凌、中國家庭代大學生學習與發展等報告勾勒出年度教育調查的豐富面貌。
楊東平,男,1949年9月出生于山東曲阜,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民間環境保護組織“自然之友”理事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現代化理論、教育公平、現代教育史、高等教育理論、教育公共政策等。自2006年始投入流動兒童教育研究,持續關注城鄉流動、留守兒童教育公平問題。獨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70773007)“流動人口公共產品提供的公共政策研究——以流動兒童教育為例”。 楊旻,北京工商大學教師,21世紀教育研究院研究員。
Ⅰ 總報告
1 推進公平,提高質量,走向教育治理現代化[楊東平]/001
一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糾纏/002
二 農村教育“補短板”/005
三 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的新進展/007
四 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改革/009
五 走向教育治理和教育價值的現代化/010
Ⅱ 特別關注
2 面向未來的教育:培養21世紀核心素養的全球經驗[劉 堅 魏 銳 方檀香]/013
3 多元語境下的基礎教育學制改革[楊明全 龔鵬飛]/029
4 《民辦教育促進法》修訂及其影響前瞻[吳 華 章露紅]/039
5 邁向教育法治現代化:2016年教育法制進程回顧[周 詳 劉植萌]/053
6 中小學大班額問題的治理與建議[王 雄]/066
7 中小學校接收“文件”的研究[柴純青]/079
Ⅲ 教育新觀察
8 PISA框架下城市移民教育公平分析[黃曉婷]/098
9 教育精準扶貧的實踐路徑、方法與思考[張兆勤 封清云 王成德]/110
10 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的新進展[肖 丹 楊 旻]/123
11 北京市中考改革的行動軌跡與內涵分析[蘇尚鋒 王維維]/135
12 高校財務信息公開初析[林洵多]/146
13 高校自主招生區域公平問題探析[李雄鷹 崔 萍]/156
14 關于改善鄉村小規模學校教育質量的探索
——“自下而上”實踐經驗的梳理[王麗偉]/169
15 城市打工子弟學校生存發展現狀綜述[魏佳羽 秦紅宇]/181
Ⅳ 教育調查
16 “家長眼中的學校教育”調查報告[秦紅宇]/196
17 北京市中小學生校園欺凌現象的調查及分析[周金燕 馮思澈]/215
18 中國家庭及時代大學生學習與發展報告[張華峰 郭 菲 史靜寰]/230
19 《鄉村教師支持計劃》背景下鄉村教師的生存困境與突破
——基于全國208名鄉村校長、2888名鄉村教師的調查分析
劉胡權 張 旭 張曉文 楊 柳]/246
20 我國特崗音體美教師群體現狀的調查研究[雷雅琦 閆予沨]/260
Ⅴ 附 錄
21 2015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77
22 2015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284
23 2016年教育大事記/287
24 2016年十大教育熱點/302
25 毒操場事件凸顯教育行政治理痛點[郭 娟]/303
26 建設小而美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平涼共識)[農村小規模學校聯盟]/314
27 “阿瑪尼少年”引發社會公平焦慮[陳小二]/316
28 15歲少年留遺書自殺:我不愿啃老,也不愿做敗類/318
29 學生空心病與時代焦慮[徐凱文]/320
30 2017,體制內教師的新夢想[張祖慶]/327
Abstract/330
Contents/334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按照在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和脫貧的目標,圍繞公眾對“上好學”的追求,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基本任務仍然是“促進公平、提高質量”,通過改善教育治理,應對城鄉教育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在快速城市化過程中,農村地區在進行教育精準扶貧的“攻堅戰”,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教育部出臺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和中考改革意見,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與此同時,嚴重的應試教育、課外補習熱在危害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城鄉之間巨大的發展差距,阻礙了改善公平與提高教育質量。應試教育與創新教育的糾纏,使得教育理想與現實呈現強烈的反差,凸顯了在社會利益多元化、教育主體多元化的格局中,教育改革正在進入“深水區”的現實,以及促進教育治理現代化的任務之艱巨。
核心素養已經成為國際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石,本書分析有代表性的5個國際組織和24個經濟體的21世紀核心素養框架,呈現21世紀核心素養教育實踐可資參考的經驗及其支持體系。以建立終身教育體制為前瞻的學制改革,需要厘清學制發展沿革的歷史脈絡,借鑒國外學制改革的基本經驗,更需要立足國情的多樣化試驗。
2016年是教育法治發展歷史上的重要節點,我國教育立法技術與法治觀念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及時次采用“一攬子”的特殊機制進行修法活動。修訂后的《民辦教育促進法》確立了分類管理的基本政策框架,使中國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環境發生了重大改變。民辦教育行業格局的調整不可避免,地方政策創新大有可為,舉辦者需要審慎決策。
大班額問題久治不愈,顯示這一問題涉及面廣,治理面臨各種困境。基于對東中西部部分地區大班額現象的調查,本書分析了導致大班額現象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政策建議。文件太多困擾中小學管理,影響簡政放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的落實。經過對樣本學校接收文件的情況進行梳理,研究文件發放的基本特征,并對如何減少文件發放提出建議。
通過分析2009年和2012年上海兩輪PISA測試的數據,探討上海城市移民的教育公平問題,結果顯示一代移民身份對成績的不利影響在三年中擴大了。面向2020年全部實現脫貧的奮斗目標,以甘肅省為例,研究教育精準扶貧的思路、措施、路徑與方法,為全國推進教育精準扶貧提供借鑒。
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舉辦的第五屆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為認識當前自下而上的教育制度變革提供了鮮活的例證,獲獎案例反映出當前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的主要特征。中考改革對與其相連接的教育起到重要的影響,北京市采取示范性高中指標下放、改革考試內容、降低考試難度、開展綜合素質評價等方法來促進教育公平,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系統梳理高校信息公開的由來和依據,以“985”和“211”高校、教育部直屬高校、上海高校為視點,分析了高校財務信息公開的現狀,提出從管理側著手加大工作力度的建議。高校自主招生的區域公平問題是公平方面矛盾的集合點,原因主要是具有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地域分布不均衡、部分自主招生政策措施和考試評價體系對中西部考生不利,為此應有應對之策。
基于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鄉村小規模學校、社會組織等主體的實踐,本節梳理了在鄉村教師隊伍補充、穩定和成長,鄉村小規模學校教育教學形式、內容和手段探索等方面一些“自下而上”的經驗,并針對各個主體提出行動建議。對相關打工子弟學校孩子的追蹤調查顯示,這一群體面臨著返鄉或輟學的嚴峻形勢。該群體在升學難、低端就業方面面臨的困境,預示其代際傳承的邊緣生存狀態。
通過研究北京市12所高中、初中和小學的學生校園受欺凌現象,發現小學生、男生、外地學生、普通學校的學生以及家庭經濟水平較低的學生更易遭受欺凌,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使用2015年清華大學“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調查項目(CCSS)數據,對家庭及時代大學生的大學前經驗、大學期間就讀經驗及其對學校的評價和教育收獲進行了分析。
國家及各地《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出臺,為、系統解決鄉村教師發展問題提供了良好契機。調查發現,鄉村教師在生活待遇、職稱編制等方面仍面臨一定的困境,未來需要切實改善生存及發展條件。研究1715位鄉村特崗音體美教師的群體特征、現狀及發展,發現特崗音體美教師面臨的多元問題并探討問題成因,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家長眼中的學校”調查結果顯示,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滿意度不容樂觀,家長對民辦學校的感受比公辦學校
內容新,不錯
活動活動活動活動活動活動活動活動活動活動活動活動活動活動活動活動
資料書還不錯的!資料書還不錯的!
好書,好書,質量不錯,內容比較詳細
中國教育發展報告,可以窺探中國教育的癥結所在、總結出突破點與自我修正的啟發處,是教育界和關注中國未來之人的參考書。教育決定一切,教育是一切的原點,教育成功,則一切有亮光,教育有問題,則關系到各行各業的心靈根基。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蠻好的,發貨和物流都很快!
值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