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國學概論·國學略說圖書
人氣:22

國學概論·國學略說

此版本銷量經驗豐富!魯迅先生稱贊:“章太炎身上有先哲的精神,是后生的楷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化>中國文化>其他  
  • 作者:[章太炎]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50239340
  •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14-12
  • 印刷時間:2014-12-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由“國學概論”和“國學略說”兩部分構成,均為太炎先生晚年講授國學的成熟之論。全書文字淺顯易懂,旁征博引,堪稱國學入門的讀物。

“國學概論”主要論述中國經學、哲學、文學的發展演變及其階段性特點、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可謂是中國經學、哲學、文學的一部綜論。

“國學略說”主要講述了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五個國學門類的基本知識,見解獨到,鞭辟入里,是登堂入室的指引。

編輯推薦

國學概論》《國學略說》兩部作品均為太炎先生晚年講授國學的成熟之論。全書文字淺顯易懂,旁征博引,堪稱國學入門的必備讀物。

作者簡介

章太炎

(1869—1936)

初名學乘,字枚叔;曾改名炳麟;后改名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革命家、史學家、小學大師、樸學大師。

先生早年師從經學大師俞樾,專攻經、子之學,晚年偏重理學。他一生研究頗廣,除經、子、理學外,在史學、文學、佛學、醫學、政治學、書法等領域也修養深厚,多有建樹。先生一生著作頗多,約有400余萬字。著述除刊入《章氏叢書》、《續編》外,遺稿又刊入《章氏叢書三編》。

太炎先生一生致力于“闡揚國故,復興國學”,高徒遍及天下,最有名的有黃侃、朱希祖、錢玄同、魯迅、沈兼士、劉師培、馬幼漁等,個個才學出眾,皆為民國時期的名家。

目錄

國學概論

及時章 概 論

第二章 國學之派別(一) 經學之派別

第三章 國學之派別(二) 哲學之派別

第四章 國學之派別(三) 文學之派別

第五章 結論 國學之進步

國學略說

及時章 小學略說

第二章 經學略說

第三章 史學略說

第四章 諸子略說

第五章 文學略說

在線預覽

國學之進步

中國學術,除文學不能有的完成外,其余的到了清代,已漸漸告成,告一結束。清末諸儒,若曾國藩、張之洞輩都以為一切學問已被前人說盡,到了清代,可說是登峰造極,后人只好追隨其后,絕不再能超過了。我以為后人僅欲得國學中的普通學識,則能夠研究前人所已發明的,可算已足,假使要求真正學問,怕還不足吧!即以“考據”而論,清代成就雖多,我們依著他們的成規,引而伸之,也還可以求得許多的知識。在他們的成規以外,未始沒有別的途徑可尋;那蘊蓄著未開辟的精金正多呢!總之,我們若不故步自封,欲自成一家言,非但守著古人所發明的于我未足,即依律引伸,也非我愿,必須別創新律,高出古人才滿足心愿—這便是進步之機。我對于國學求進步之點有三:

(一)經學,以比類知原求進步;

(二)哲學,以直觀自得求進步;

(三)文學,以發情止義求進步。—畢竟講來,文學要求進步,恐怕難能呢?

清代治經學較歷代為尤精,我在講經學之派別時已經講過;我們就舊有成規再加講討,原也是個方法。不過“溫故知新”僅“足以為師”,不足語于進步。我們治經必須比類知原,才有進步。因前人治經,若宋、明的講大體,未免流于臆測妄斷;若清代的訂訓詁,又僅求一字的妥當,一句的講明,一制的考明,“襞績補苴”,不甚得大體。我們生在清后,那經典上的疑難,已由前人剖析明白,可讓我們融會貫通再講大體了。

從根本上講,經史是絕不可以分的。經是古代的歷史,也可以說是斷代史。我們治史,當然要先看通史,再治斷代的史,才有效果,若專治斷代史,效果是很微細的。治經,不先治通史,治經不和通史融通,其弊與專治斷代史等,如何能得利益?前人正犯此病。所以我主張比類求原,以求經史的融會,以謀經學的進步。如何是比類求原?待我說來!經典中的《尚書》《春秋》,是后代“編年”“紀傳”兩體之先源。劉知幾曾說“紀傳”是源于《尚書》,“編年”是源于《春秋》,章學誠也曾說后代諸史皆本于《春秋》。這二人主張雖不同,我們考諸事實,諸史也不盡同于《尚書》《春秋》,而諸史濫觴于彼,是毫無疑義的。所以治經:對于制度,下則求諸《六典》《會典》諸書,上以歸之于《周禮》《儀禮》;對于地理,下則考諸史及地輿志,上以歸之于《禹貢》及《周禮 職方志》;即風俗道德,亦從后代記載上求源于經典。總之,把經看作古代的歷史,用以參考后世種種的變遷,于其中看明古今變遷的中心。那么,經學家最忌的武斷、瑣屑二病,都可免除了。未來所新見的,也非今日所可限量呢!

中國哲學在晉代為清談,只有口說,講來講去,總無證據。在宋、明為理學,有道學問、尊德性之分,自己卻漸有所證。在清代專在文字上求,以此無專長者,若戴東原著《孟子字義疏證》,阮蕓臺講性命,陳蘭甫(陳澧)著《漢儒通義》,也僅在文字上求、訓詁上求,有何可取!要知哲理非但求之訓詁為無用,即一理為人人所共明而未證之于心,也還沒有用處的,必須直觀自得,才是真正的功夫。王陽明輩內證于心,功夫深淺各有不同,所得見解,也彼此歧異,這也是事實上必有的。理,仿佛是目的地,各人所由的路,既不能盡同,所見的理,也必不能盡同;不盡同和根源上并無不合呢!佛家內證功夫最精深,那些墮落的就專在語言文字上講了。西洋哲學,文字雖精,仍是想象如此,未能證之于心,一無根據,還不能到宋學的地步,所以彼此立論,竟可各走極端的。這有理論無事實的學問,講習而外,一無可用了!近代法國哲學家柏格森漸注重直覺,和直觀自得有些相近了。總之,講哲理絕不可像天文家講日與地球的距離一樣,測成某距離為已了。因為日的距離,是事實上絕不能量,只能用理論推測的;那心象是在吾人的精神界,自己應該覺得的。所以,不能直觀自得,并非真正的哲理;治哲學不能直觀自得便不能進步。

文學如何能求進步?我以為要發情止義。何為發情止義?如下述:“發情止義”一語,出于《詩序》。彼所謂“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所謂“義”是禮義的“義”。我引這語是把彼的意義再推廣之:“情”是“心所欲言,不得不言”的意思,“義”就是“作文的法度”。桐城派的文章,并非沒有法度,但我們細讀一過,總覺得無味,這便因他們的文,雖止乎義,卻非發乎情。他們所作游記、論文,也不過試試自己的筆墨罷了。王漁洋(王士禎)的詩,法度非不合,但不能引人興趣,也因他偶到一處,即作一詩,仿佛日記一般,并非有所為而作的。清初侯方域、魏叔子(魏禧)以明代遺民,心有不平,發于文章,非無感情,但又絕無法度。明末大儒黃梨洲、王船山(王夫之),學問雖博,雖有興亡感慨,但黃文既不類白話,又不類語錄,又不類講章,只可說是像批語;王船山非常生硬,又非故意如此;都可說是不上軌道的。所以文學非但要“止乎義”,還要“發乎情”。那初作文,僅有法度,并無情,用以練習則可,用以傳世則不可,仿佛習字用九宮格臨帖,是不可以留后的。韓昌黎自以為因文生道,顧亭林對于這話有所批評。實在昌黎之文,并非無情無義,若《書張中丞傳后》,自是千古必傳的,可惜他所作碑志太多,就多止于義、不發于情的了。蘇東坡的史論,有故意翻案的、有不必作的,和場屋文一般,也非發于情之作。古文中非無此流,比較地少一些。詩關于情更深,因為詩專以寫性情為主的。若過一處風景,即寫一詩,詩如何能佳?宋代蘇、黃的詩,就犯此病。蘇境遇不佳,詩中寫抑郁不平的還多,而隨便應酬的詩也很多,就損失他的價值了。唐代杜工部身遇亂世,又很窮困,詩中有情之作,可居半數,其他也不免到一處寫一首的。杜以前諸詩家,很少無情之作,即王、孟也首首有情的。至古代詩若《大風歌》《扶風歌》全是真性情流出,一首便可傳了!

詩文二項中:文有有法無情的,也有無法有情的;詩卻有情無法少,有法無情多;近代詩雖淺鄙,但非出乎軌外。我們學文學詩,初步當然要從法上走,然后從情創出;那初步即欲文學太史公,詩學李太白的,可稱狂妄之人呢!我們還要知文學作品忌多,太多必有無情之作,不足貴了。

二三十年前,講文學,只怕無情,不怕無義。梁任公(梁啟超)說我是正統派,這正統派便能不背規則的。在現在有情既少,益以無義,文學衰墮極了。我們若要求進步,在今日非從“發情止義”下手不可;能發情止義,雖不必有超過古人之望,但詩或可超過宋以下諸詩家,文或可超過清以下諸文家!努力!

……

媒體評論

考其生平,以大勛章作扇墜,臨總統府之門,大詬袁世凱包藏禍心者,并世無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并世亦無第二人。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 —— 魯 迅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還不錯的 但是這個版本其實不那么權威 湊合著用了 暫時沒找到更好的

2016-07-26 22:53:01
來自藏書滿**的評論:

章太炎大師的著作必須收藏,其對國學的擔憂令人敬佩!

2015-08-19 19:34:4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類書很少有人看了吧。只有一刷,但是紙張上品,令人額外享受閱讀的喜悅。

2017-01-08 12:24:5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國學概論·國學略說 章老的書籍值得研究國學的人一看,多讀讀總有所得~

2017-09-20 23:25:12
來自春風化**的評論:

內容很好,經典,價格合適,對讀者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很有幫助,值得購買收藏。

2017-04-01 23:48:3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先哲的精神,后學的典范,在他門下,不怪名家輩出。

2017-08-19 13:28:0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手中這部《國學概論》,是十六年前購于書店,傅先生見后,以為能夠讀民國之書。從大一開始到今天讀了數遍,但未有今日讀得暢快。錢穆以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為榜樣,梳理了中國自先秦至民國學術史,雖然細節粗糙,但是作為一部中學教科書,已經遠遠超過了教科書的范疇和意義。錢穆在書中對學術史的評點,也非常令人稱羨。如對孔子與六經關系的評析,今古文之爭的分析,佛教與宋明理學關系的探討,清代學術史的分析,都是非常值得學習。

2016-04-22 21:04:4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好,一本小書,內容豐富,學中醫的必須好好了解國學,好好讀

2016-04-24 00:04:12
來自UTONG**的評論:

大師的作品,讓我們便于從整體上把握國學的基本內容。

2015-09-30 13:57:43
來自sdlids**的評論:

國學入門級經典讀本。印刷、排版還好。整體性價比不錯。

2016-03-22 15:08: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國學大師的作品~不得不說以前的學者有著現在的人所沒有的謙虛和謹慎~整部書看起來非常舒服~巨推薦~是本好書~

2015-11-09 19:57:52
來自流年昔**的評論:

那么短篇幅,那么高屋建瓴的講國學,成竹在胸的指點江山,也就他那一輩的人了。。。

2015-12-18 23:09:36
來自逍遙莊**的評論:

大師說國學,竟然很通俗易懂的語言,當然專業部分依然很深奧難懂

2015-11-09 15:30:3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大師的作品,自然不用說了,章太炎先生一直是我尊敬的國學大師,正在讀,有收獲

2016-08-26 16:31:1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對國學知識有一個系統的梳理,避免學習中的一些謬誤。

2016-11-14 11:00: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的書,很有營養的一本書。讀起來不是很容易,但是非常有收獲,像是在聽大師說話一般。

2016-12-06 11:13:45
來自5w1h**的評論:

歷史經典,大師講解,可以鳥瞰國學的歷史和演化,也有助于反思目前新國學中摻雜的糟粕和異化

2016-02-02 12:33:39
來自書海一**的評論:

國學不了解一點,就沒得文化可言,現代思維不理解一點,就沒發展可言。

2017-10-07 18:47:2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簡單的了解國學知識,普及性較強,讀完后很長知識。

2017-09-08 20:58:3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名家國學專著,正本清源,回歸正宗傳統文化!值得收藏擁有!

2017-09-07 13:08:13
來自十六樓**的評論:

國學知識大全,很受益,不愧為國學大師章太炎晚年集大成之好作品。

2015-07-09 16:18:54
來自青衫飄**的評論:

書還不錯。快遞太不理想,訂單上注明的工作日送貨,卻在周日派送,因為在外地,只好回來后到快遞點去取,這是其一;其二是外面的包裝盒子已經全破了,書可以直接掏出來。建議貴公司以后在工作中走心點。

2016-07-29 10:01:26
來自我是人**的評論:

大師鼎力之作,讓我們了解國學,認識國學,愛上國學,傳承國學

2015-09-03 00:48:4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只看了點點,章太炎先生的這本書講授國學,可以是大概了解國學的一部好書。好吧,完全是看作者買的,另外必須吐槽當當的各種售價忽上忽下,變化太快。

2015-11-01 19:57:3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國學大師晚年集大成之作,學國學也算是必備之書吧

2017-10-03 11:04:52
來自g***n(**的評論:

《國學概論》,通俗易懂、簡略概括,對中國傳統經學、哲學、文學進行精到而系統的簡述,是熱愛本國傳統文化的讀者的最佳入門讀物。

2017-07-22 11:46:31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两当县| 麦盖提县| 任丘市| 芦溪县| 大港区| 阳曲县| 云安县| 巴彦淖尔市| 太原市| 日照市| 上杭县| 保定市| 会东县| 阿荣旗| 广州市| 海兴县| 新干县| 天全县| 浦北县| 泸定县| 青海省| 台中县| 营山县| 和政县| 云安县| 双城市| 泗阳县| 西乌珠穆沁旗| 保山市| 雷州市| 内丘县| 巫山县| 黄冈市| 焉耆| 宁陵县| 灵宝市| 常宁市| 广汉市| 延川县| 高邑县| 宜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