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克利是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他畫得美也寫得妙,19歲開始動筆寫日記,直至1918年為止。這部日記本來只供克利個人審思之用,并不打算出版,克利在生前不準任何人接近他最私秘的告白。本書將整個克利的世界,生動地展現在年輕一代的面前,克利的日記引介我們走入他的生活及音樂、繪畫、文學的國度。喜歡研究克利藝術的朋友,精讀這部文獻,將可看到一朵意外的美妙的花為他們盛開。
20世紀詩意畫家的才情與成長
一個天生對色彩有感覺、甘愿被顏色主宰的人
一個終其一生在追尋"宇宙的靈魂"的孤獨詩人
各個時期的自畫像+童年繪于課本空白處的小畫片
大師保羅?克利,躍然紙上。
我不能被牢握于此地此時
因為我之與死者住在一起
正如我之與未生者同居一處
多少比往常更接近創造的核心
但還不夠近
——[德]保羅?克利
有些人不承認我自畫像里的真實性。我不想借自畫像反映外表,我要透視內在,我的鏡子洞察心靈,我在前額與嘴角邊寫上文字,我畫中的臉孔比實際的更真實。 ——保羅?克利
包豪斯經典譯叢(Bauhaus Series)
1.克利與他的教學筆記 [德] 保羅?克利 著
2.克利的日記 [德] 保羅?克利 著
3.藝術中的精神 [俄] 康定斯基 著
4.點線面 [俄] 康定斯基 著
5.藝術與藝術家論 [俄] 康定斯基 著
6.色彩構成 [美]約瑟夫?亞伯斯 著
7.新視覺——包豪斯設計、繪畫、雕塑和建筑的基礎 [美] 拉茲洛?莫霍利-納吉 著
保羅·克利( Paul Klee,1879—1940),20世紀詩意與創造精神的藝術家之一。出生于瑞士,父親為德裔,母親為法國與瑞士混血后裔。父母均是音樂家,的姐姐早他三年出生。7歲開始學習小提琴;19歲獲高中文憑,前往慕尼黑習畫;21歲正式進入美術學院學習雕刻與雕塑。1920—1930年執教包豪斯學院。1940年6月29日病逝。
他一生致力于抽象與非具象表現的探究,由觀念描述轉入視覺,從人物轉入大自然與歷史,乃至于純藝術的追求;他借由象征來傳達藝術理念,為后世畫家樹立了一個嶄新的典范。
德文版編者序 費利克斯?克利 小小自傳 保羅?克利
卷一 一、童年時代的回憶:伯爾尼 二、高中學生時代:伯爾尼 三、慕尼黑習畫時代之一 四、慕尼黑習畫時代之二 五、慕尼黑習畫時代之三
卷二 意大利日記
卷三 一、伯爾尼發展時期 二、慕尼黑發展時期 三、突尼斯之旅 四、及時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后:慕尼黑
卷四 當兵日記
追憶先父 費利克斯? 克利
保羅?克利繪畫作品選輯
成為克尼爾的學生之后,我對描畫裸體人物逐漸失去趣味,而實存問題之類的其他事物變得比克尼爾畫室里的榮譽更重要。我甚至偶爾逃學。當時我怎么也看不出來藝術如何能夠源自勤勉地研畫模特兒,此番見識是出乎意料的。我懂得微弱的生命比任何東西都更吸引我,我認為這是我身上的某種浪蕩質素所使然。似乎每當我更注意內在聲音而忽略外來命令的時候,我本來特有的力量往往消失殆盡。
換句話說,我得先成為一個男人,藝術一定會接踵而至。而與女人之間的關系自然是其中的一部分。在這種情況下,我在素描夜課上邂逅了N 小姐,藍眼金發、優美的女高音嗓子。我把她當做可以引我進入生命流轉的奧秘中去的人選。很久以后,當她不再對我顯得重要時,我才聽人說起她與一位歌手之間的不快樂戀情。這樣也許對我有好處:如此一來,這淑女才不至于上我的圈套。
我大概真的戀愛了,但無疑只因為我想戀愛。有一次她病愈復學,感動地謝謝我的慰問信箋,甚至開口贊美我的裸女習作,這是更進一步的時機,于是我將話題轉到伊薩爾河谷地[Isartal]之美,她連忙抓住機會說:"你打算找個時間去嗎? 到時我將隨行。"我們在初春某日實現了這個計劃。下一個出游地點是斯坦堡[Starnberg],我們搭汽船泛游斯坦堡湖;有個法國人稱她是"美麗的金發姑娘",我趁替她翻譯之便獻上妥當的贊辭;記得我們還共同欣賞了一場雷雨,到了傍晚這嬌弱的小姐似有打戰的傾向。
我們的友誼日漸溫馨,我理會到她猜不透我的真正心意。我們漫無目的地走遍千條小巷。我的淑女不再覺得自由自在了,這確實叫我無能為力,但因為我不知道真相,所以時而感到我有某些缺點,使我不能成功地跟女人打交道。
她偶爾假裝出來的母性腔調,證實我處于不利地位。她甚至責備我微微佝僂的姿勢。
雖然如此,有位訪客占去我數周時光,中斷我倆的往來,居然令我大為不快。一有空便滿心期望地應友人之邀同去看她。我打扮潔凈和她一起飲茶,然后悠然逛至英格蘭花園,歸途踱入一間酒吧喝啤酒。我們帶譏諷式的樂趣享受這檔事的世俗面。
5 月里,我們又到斯坦堡湖去,沿著右岸走。到了一處特別美麗的地點,她脫下鞋襪涉入水中,我以詼諧筆致把她描畫在紙簿上。
我的淑女終于要轉到渥斯維[Worpswede]的一所風景畫學校去。在第三者面前飲下一杯茶,我們以同志的熱忱握手告別。我獨自走到路上,啐口唾沫說聲呸!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我因沒有女朋友而大感愁苦。其間她還寄了一封母性化的信和一幅風景畫給我,我將那畫上了框送給雙親。
兩年后,我與她匆匆再晤,這是她首次到我住的房間來。此時她已離開她的歌手,而我剛開始一段新關系。她那拖延的哀傷并未使她更美麗,那張細致的臉龐初染凋萎色調,暗示她不會結婚,她會以向青少年教授水彩畫為業。
音樂于我而言是一項蠱惑性的愛好。
了解克利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男人 很真實 很自我 也許只有在字里行間才能看到他的蹤影……
一個人可以如此真實的描述那個絕對自我和個性的自己,細心的解讀周圍發生存在的一切,由此可見,這個孤獨的人內心是多么的豐富繁華啊
還沒有開始看內容,但是包裝不錯,紙質不錯。比較滿意
書很新,外面有塑料紙包裝,質量挺好的,印刷清晰,有點意外的是書附有幾頁彩圖。書不是銅版紙的,拿在手上不那么重。但挺厚的,讀完看來要花一陣子時間。
一個人的內心,只有透過我們的眼睛,去追尋,去表達。
克利不愧是包豪斯里的四青騎士,在現實與幻想、聽覺與視覺、具象與抽象之間自由往來。
不是搞美術的,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感覺是生活在自己世界的人。一個男人那么細膩。
有參考價值的一本書,印刷清晰,紙張很好,排版爽朗,字體大小適中
書中收入大量克利的作品,黑白、彩色都印刷精良,文字的翻譯也還可以。
翻譯的有些拗口,主要可能因為是節選克利的日記的緣故
書還沒讀。不過拿到手上感覺很不錯。里面有很多克利的畫,很不錯
詩的感覺挺好。難得看到克利的內心,但偏偏這時候又覺得更難以理解他。
設計史專書,尤其是喜歡克利的人不要錯過,當當發貨很快,很滿意!
西方藝術家思想的點滴,克利一個與眾不同的藝術家,這本書主要是日記體的,日記和文字不經意間體現了作者的藝術主張,一本很特別的書,很體現藝術家的個性。
買的書太多了一下子看不過來,但克利的書怎么也值得看一下
看了看這本書書后的插畫,克利的畫很抽象,而且也很有自己的個性,很想知道他是通過什么樣的靈感來創作出如此個性的抽象畫。
作為教師的克利與作為畫家的克利表現出同樣的熱情,對于真的探討一直貫穿著其一生。
想了解克利的人可以讀讀他的日記,引介我們了解他對音樂繪畫和文學的理解
我喜歡閱讀名人的日記,之前買過一本塔可夫斯基的日記,感覺很好。一直喜歡克利的繪畫,這本克利的日記可以讓我更了解他了。
克利的日8記裔。父母均是音樂家,唯一的姐姐H早他三年出生。歲開始學習小提琴;歲獲高中文憑,
對作者有興趣的可以了解下,這本書主要以作者的日記為主,文字間附上了一些作者在書本上的小圖畫,挺有意思,作者的畫風比較抽象。書本前面大部分是黑白頁,最后一些作者的作品是彩色的,如果畫作多點就好了。
克利的書譯本很少,雖然這本評價不是太好,買來看看聊勝于無。
如果,你是一個從事藝術的人,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書。不是說克利的寫作,而是指他看待事物的態度。尤其,要注意的是 ,它所記錄的,是克利年輕時代的種種內心波折……
內容是公認的好&;#039;可惜書本編排差了些&;#039;畫家的文字匹配相應時期的代表性畫作才能真正體現文字、這本書的價值!當然&;#039;如果對克利的畫作有比較系統全面的了解&;#039;那么這本書會是畫者繪畫道路中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