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音體系音樂、喬伊斯、試驗文學、非形象繪畫、運動藝術、電視直播的時間結構、新小說派以及安東尼奧尼和戈達爾之后的電影、信息理論在美學上的運用,由這一系列的不同觀點誕生了一種對當代藝術的觀點以及對它提出的認知模式的觀點,將之作為"認識論的隱喻"提出來,這將獨立地進展為對世界的定義,很像新的科學方法確立的定義。這本書在20世紀60年代出版后在文化界引起了一場爭論,這場爭論持續(xù)了好幾年,成為走向非傳統(tǒng)的"人文學"的美學起點,這是建立在評論―哲學議題和科學議題緊密結合―基礎上的美學。《開放的作品》至今仍然是就語言技術和20世紀先鋒派藝術的思想意識作用進行的討論所依據(jù)的坐標,這里所說的先鋒派藝術既包括"歷史的"先鋒派,也包括"新先鋒派",對這種"新先鋒派"既做了挑戰(zhàn)性的理論總結,也進行了最詳盡的批評。
本版既包括了艾柯寫的序言,也包括了他在后來寫的序言,而且還有詳盡的評論概述,即這本決裂性的圖書遭到拒絕或受到歡迎的歷史。這是中譯本的第二版,修訂了及時版的部分文字錯誤,重新設計了版式,尾注改為了腳注。
當代西方文化界大師艾柯重要的學術著作!當代意識理論的革命性標志作品!引發(fā)西方文化界巨大持久爭議,探討西方現(xiàn)代藝術、文學的趣味之作!
開放的作品》至今仍然是就語言技術和20世紀先鋒派藝術的思想意識作用進行的討論所依據(jù)的坐標,這里所說的先鋒派藝術既包括"歷史的"先鋒派,也包括"新先鋒派",對這種"新先鋒派"既做了挑戰(zhàn)性的理論總結,也進行了詳盡的批評。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1932年出生于意大利的亞歷山德里亞。博洛尼亞大學符號學教授,VS雜志領導人。他的學術性作品有《缺席的結構》(1968年)、《論一般符號學》(1975年)、《神話中的讀者》(1979年)、《關于鏡子》(1985年)、《闡釋的極限》(1990年),以及在各報紙雜志
及時版序
第二版序
開放的作品》:時代和社會
及時章 開放的作品的藝術理論
第二章 詩的語言的分析
第三章 開放性、信息和交流
第四章 視覺藝術中的開放作品
第五章 事件和情節(jié)
第六章 禪和西方
第七章 關于關注現(xiàn)實的形式模式
附錄:伊甸園語言中美學信息的誕生
及時章 開放的作品的藝術理論
在最近的器樂作品中,我們可以注意到一些作品有一個突出的共同特點,這就是,它們?nèi)菰S演奏者在演奏時有特殊的自主性,演奏者不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感受理解作曲者的說明(這同傳統(tǒng)音樂很相像),而且必須對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進行真正的干預,常常是在演奏時即興地自己決定一個音符持續(xù)時間的長短或者一些音符延長的時間。我們可以舉一些比較突出的實例:(1)卡爾海因茨·施托克豪森的《鋼琴曲第十一》,作曲家將全曲十幾段全寫在一大張紙上,而且就這么一頁,演奏者可以先選一段,由這一段開始演奏,然后可以另選一段作為開始段,演奏完這一段之后接著演奏前面的其余段落。這樣一來,演奏者任由自己基于不同段落的"組合"去自由演奏,任由自己自主地去"組裝"各個樂段。(2)盧恰諾·貝里奧的《長笛獨奏變奏曲》,演奏者面對的是這樣一部音樂作品,它的音符的組合安排和強度是確定的,但某一個音符持續(xù)的時間長短則容許演奏者根據(jù)自己想要賦予它的價值決定,演奏者當然要根據(jù)這一樂段的總時間的長短去安排一個音符的長短,音符的組合還要符合確定下來的節(jié)拍韻律。(3)亨利·布瑟在談到他的《文字換位組詞游戲》時說:"《文字換位組詞游戲》與其說是一個片段,不如說是一個`可能的場`,是請你做出選擇。它總共有十六小節(jié),每一小節(jié)都可以同另外兩小節(jié)串聯(lián)起來,發(fā)出的聲音之間的邏輯連續(xù)性不必有關聯(lián)。也就是說,兩小節(jié)事實上一開頭是幾個相同的音符(從這些音符之后開始發(fā)生變化),另外兩小節(jié)可以回到同一點上。由于可以從任何一小節(jié)開始,所以可以形成很多不同的排列組合。,從同一點開始的兩小節(jié)可以同步調(diào)諧,這樣就可以組成結構十分復雜的復調(diào)音樂組合……不難想象,這樣的組合建議當然可以錄到錄音帶上,然后再將這些東西投放市場出售。只要擁有昂貴一點的音樂設備,個人也可以在自己家里就此組合出未曾聽到過的音樂作品來,這是一種對音樂材料和時間的集體新感受。"(4)(在皮埃爾·布萊的《第三鋼琴奏鳴曲》中,其及時部分(《輪奏,方式1》)是分別寫在十張紙上的十小節(jié),很像可以隨意安排的十張卡片(但并非所有組合都是容許的);第二部分(《方式2,比喻》)由呈圓形結構的四小節(jié)組成,因此可以從任何一小節(jié)開始,然后由這一小節(jié)同其他幾小節(jié)連起來構成一個圓環(huán)。演奏時在每個小節(jié)內(nèi)不可能有很大的變化,但是,其中有一小節(jié)開始的一拍很特殊,比如《插曲》這一小節(jié),其及時拍持續(xù)的時間很特別,它的持續(xù)時間像一個括號,可以自由掌握。這是這樣一種規(guī)則,這種規(guī)則是由段與段之間的關系提示來表現(xiàn)的(比如,不停頓,不間斷連續(xù),等等)。
在所有這幾個實例中(這只不過是可以提供的很多實例中的四個例子而已),一種很突出的區(qū)別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即這種音樂交流類型與我們已經(jīng)習慣的傳統(tǒng)音樂交流類型大不相同。如果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表述的話。這種區(qū)別可以這樣歸納:—首古典音樂作品,巴赫的賦格、《阿伊達》或者《青春之祭》都是這樣一種聲音的組合:作曲家以確定的、封閉的形式來組織這一組合,然后獻給聽眾,或者將這種組合用通常的符號標示出來,以引導演奏者用作曲家設想的方式再現(xiàn)作品;而這些新的音樂作品則是并沒有封閉的、確定的信息,不是以單義的組織形式組織起來的,而是一種有多種可能的組織方式,使演奏者有可能自己去主動發(fā)揮。因此,這些作品不是已經(jīng)完成的作品,不是要求在—定方向之內(nèi)使之再生、在—定方向之內(nèi)加以理解的作品,而是一種"開放的"作品,是演奏者在對它進行美學欣賞的同時去完成的作品。
為了避免在用語上產(chǎn)生歧義,需要指出的是,就這些作品所說的"開放"盡管是為了確立作品和演繹者之間的新關系,但這個詞在這里必須是這樣一種定義:我們必須擺脫這個詞的可能的、聽起來合理的其他含義。在美學上,探討的是藝術作品的"確定性"和"開放性",這兩個詞指的就是我們大家所說的、我們常常被形容成的那種欣賞藝術作品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藝術作品就是一種產(chǎn)品,作者以切實的交流效果組織安排起來,使任何欣賞它的人都可以(通過與那種因敏感和智慧而感受到的藝術效果進行的交流)來理解藝術作品,來理解作者原來設想的形式。從這種意義上說,作者創(chuàng)作出的是一種本身就是封閉式的東西,他希望這樣的東西能以他創(chuàng)作時的那種方式來理解,來欣賞。但是,在刺激和理解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構成的反映活動中,作品的任何一個欣賞者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存狀態(tài),都有自己的受到特殊條件限制的感受能力,都有自己的特定文化水準、品位、愛好和個人偏見,這樣一來,對原來的形式的理解就是按照個人的特定方向來進展了。從本質(zhì)上說,一種形式可以按照很多不同的方式來看待和理解時,它在美學上才是有價值的,它表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面貌,引起各種各樣的共鳴,而不能囿于自身停滯不前(一個公路交通信號牌則只能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含義,不能有歧義,如果它被人憑借自己的想象力去解釋和理解,它就不再是那一個具有特定含義的指示牌了)。因此,這樣說來,一件藝術作品,其形式是完成了的,在它的完整的、經(jīng)過周密考慮的組織形式上是封閉的,盡管這樣,它同時又是開放的,是可能以千百種不同的方式來看待和解釋的,不可能是只有—種解讀,不可能沒有替代變換。這樣一來,對作品的每一次欣賞都是—種解釋,都是一種演繹,因為每次欣賞它時,它都以一種特殊的前景再生了。
……
艾柯先生比那些可以稱之為行動者和組合學者的美學家們更深刻、更有說服力。因為艾柯先生從總體出發(fā),歷史地看待"開放的作品"這一問題,即把它看做我們西方文明的一個自有的現(xiàn)象。 ——米歇爾·澤拉法《新觀察家》 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書,據(jù)我們所知
深奧的作品,買來看看
很不錯!值得一看!
整體很好。
還不錯66666
很好,不錯呦!
書很好,很喜歡
很好的書,發(fā)貨及時,書本也沒受到損壞。
很經(jīng)典的作品,值得購買閱讀,很好的內(nèi)容
品相很好,東西也不錯,快遞很迅速,感謝當當
不錯滴,很好的書,值得看看
翻譯太爛!!!無法閱讀,影響心情!!!!!這樣的翻譯好意思出書?????無語
早就在書店看過這本書,因為不太好懂所以一直沒買,這次促銷的機會買下來好好看看。
書離繪畫有點遠,是為了提高繪畫才買的,沒有想象中那么的開放,慢慢來吧
翻了幾頁 密密麻麻的字以為會有什么圖片 原來是一本純理論性的書籍 確實沒怎么看懂 需要研究一下 因為我還沒看
翁伯托·艾柯的大作,不買是不可以的。歐洲現(xiàn)存的不多的大博學家寫的書,對于知識舉重若輕,讓讀者大開眼界。
買來學習。很不錯。牛叉的艾柯,他一生怎么那么博學?怎么有那么多的旺盛的精力啊!令人羨慕不已。
艾柯就是當代海明威,是一個讓人看了之后、變得深度近視的符號學家。
大師之作,安伯托 艾柯--20世紀后半期最耀眼的意大利作家
喜歡,包裝嚴實。物流奇快,不到24小時就已到手里。
艾科的著作,喜歡的很會很喜歡,不喜歡的人可能不易接受他的風格
給個好評,都是在當當買書,給個好評,都是在當當買書,
看不太懂,書的印刷有很大問題,有些地方更笨沒有印上。
艾柯的文學作品感到比較難理解,但是這本理論性的書卻較容易得到收獲。讀了這本書,能啟發(fā)自己對后現(xiàn)代的藝術品和文學作品的理解。
這個版本比中信出的好 但就是到貨之后一個角折了
與其雜文的筆觸想去甚遠。作為一本學術作品,我期待艾柯能講得讓人覺得也絲絲入扣,也精彩絕倫。單獨看其中的各篇論文還能看下去,綜合在一起感覺整體性不強。
包裝精美,就書本身來說,畢竟是有點專業(yè)性的書記,而且可讀性并不強,所以不要強求要一口氣讀完,這個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品(不是形式是內(nèi)容),視野很廣,腦洞大開,專業(yè)人員可以研讀,感興趣的人,可以讀來開拓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