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光影常在》是人氣畫家張小溪費時六年創作的一本時尚型錄。她選擇、搭配每套服裝,借助攝影與插畫這兩種形式,在真實與創作的有趣對比之間,呈現了她對藝術與人生的感悟,以及一段光與影交織的成長之旅。
在這本書里,有她對各種色彩,從簡約的黑白灰到充滿生命力的強烈色彩的理解;有她對最偏愛的藝術史上的好時光的講述;有她對節氣、佛道、鶴、禪與詩等東方元素的演繹;有她對海魂衫、機車夾克、俄羅斯頭巾、波爾卡圓點等各種流行的服裝風格及其文化的解讀;還有她對童年、校園生活的回憶。而串聯起這些零碎的片段的,便是那一張張照片與插畫,相互對應,賦予了穿著搭配夢幻般的繽紛意境。
“角落縫隙處常有光,而我是那個不斷尋找光的人。”——張小溪 Nancy
人氣畫家張小溪費時六年創作的時尚型錄
個人風格的作品集首次完整出版
6年沉淀,111幅畫作,131張照片
柏林、巴黎、倫敦、上海……一段光影交疊的人生旅途
張小溪(Nancy Zhang)
青年藝術家,畫家。
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后定居德國柏林。
她的作品將攝影和繪畫地結合,每個造型風格都配有自己的藝術語音與思考方式,兼具東西方人文情懷。
著有《街頭印象簿》、《如光影常在》,以及法文畫冊《紅鳥》。
微博:@張小溪-Nancy-zhang
個人網站:www.nancy-zhang.com
instagram:xiaoxi_nancy_zhang
色彩哲學
純真地優雅
東方印記
好的時光
一種風格 一個故事
流動的美術館
春夏秋冬 風花雪月
最重要的是一直畫下去
后記 時間會告訴我
黑白如光似影
近代時裝界對黑白一直有著偏愛。那些衣著黑白的女人們,總帶著些凜冽而素凈的美感,同時也是性感的——兼具的硬朗與的輕柔。那種克制、矜持的美感勝過任何華服點綴,它能使人骨子里的自信、不羈與驕傲反映于表象,從而形成外人眼中的經典風格。
在這里,我想先說一下西方的黑白情結。由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下人們對黑與白的解讀不盡相同,我會在別處來單獨討論東方的黑白哲學。但無論怎樣,東西方都對黑白懷有一種相似的敬畏感受。
歐洲人一直迷戀簡約風格,他們認為黑白給人以雕塑般的冷峻感。事實上,我并不覺得大部分歐洲人在打扮上有多么特立獨行,有時他們的眼光甚至很保守,但他們的穿著卻總是得體的——在時代的浩劫中,你很難再找到一個地方仍傳承著如此完整的歷史文化,有這么扎實而廣泛的生活美學基礎(如果說亞洲哪個國家有著類似扎實的美學基礎,那我覺得會是日本)。長期以來,歐洲藝術的先鋒與經驗豐富地位、民主意識的反省和發展、戰后社會觀念的開放,以及他們普遍良好的審美品位與講究的生活理念等一系列文化連鎖效應造就了他們的風尚,從美學角度而言具有極好的前瞻性與普世價值。
那么當代西方人這種簡約、中性、對比強烈的黑白影調情結是如何形成的呢?原因總不會是單一的。我的想法是:一是由于科學發展和民主進步,黑白影調帶來的宗教儀式感和階級感被削弱;二是社會對黑白影調特性與功能的理解加深;三是人們對經典的懷舊與致敬;四是戰后職業女性增加,成衣與時尚工業發展,黑白服裝的消費群體逐步擴大,實用性也增強了。這其中任何一種原因都不孤立存在。
從光學角度來說,黑白不是色調,而是影調,確切來說它們不可被稱為顏色,而應是光與影。中世紀時,西方賦予了黑白強烈的宗教寓意、儀式感和貴族階級性。除此以外,對于女性而言,黑與白均作為守寡的禮服出現。
在某種意義上,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時代打破了這些儀式化的定律,為黑與白在法國時尚界的普及奠定了基礎,這也是黑白在西方成為全民時尚的最初契機,在當時頗具先鋒意義。
黑白影調具有極強的對比感。光與影同時存在時,人們注意到的首先是對比,而不是細節,正是光影對比令物體輪廓更為分明。換言之,黑白是可以掩蓋物體局部細節缺陷的,因為它們更加便于塑造整體,并且易于掌握。很顯然,它們視覺出挑、易塑形,在裝扮上又可彌補缺陷,沒有比這更適合人們審美心理需求的了,不是嗎?
從在法國韋澤爾峽谷的拉斯科洞窟發現的原始壁畫開始,黑色被證實為人類文明伊始使用的繪畫顏色之一。從藝術角度而言,黑白圖案雖變換著形式與風格,但始終保持著一種先鋒的姿態。除此以外,影像的發明讓黑白有了一種天然的經典美感。美國影評人羅杰 埃伯特(Roger Joseph Ebert)曾寫道:“有時候色彩太過真實,容易讓人分心。它們泄露了過多的感情線索,把演員拉回到了普通的現實世界。而黑白片卻制造出了一個由形式和姿態組成的夢幻世界。”黑白影像本身便是超現實的,它令作品在視覺上有一種經典、不朽之感—人們大多是念舊的,何況在以懷舊情結聞名的歐洲。
戰后的女性服裝強調實用性。在女權運動之前,歐洲女性的獨立思想意識已經不斷涌現,職業女性對著裝的需求不斷擴大。比起大量累贅的裝飾物和具有束縛感的輪廓,一件裁剪精良、穿著舒適隨意的服裝顯然更適應女性的需要。無論是2 0世紀2 0年代香奈兒的小黑裙還是6 0年代YSL的吸煙裝(Le Smoking),這些時尚先鋒的創新并非憑空而來,他們是一群思想前衛、對時代變革有著敏銳感知力的人,他們并非在固有時代中創造風尚,而是率先揭下了一個新時代的幕布。
黑與白的時尚終將繼續,就像光與影在生活中始終存在一樣天經地義。
小溪永遠不懈怠,一直孜孜不倦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就像她的作品所表達的那樣,創作者似乎一直在過著一種抽離于生活的庸常,一種有靈性的生活。
——蘇靜(《知日》《日和手帖》主編)
在紛繁世界里,小溪始終能在自我世界與外界變化中保持一種平衡的狀態,耐心花時間去完成作品才是她放松的好方式。
——《時裝L’OFFICIEL》
昨天買的,今天就到了,朋友給我推薦的書,很喜歡內頁插畫的感覺,很細膩,還是線裝的呢
喜歡小溪的穿搭 再加上與之相配的插畫 創意至極
張曉溪這個名字之前聽朋友提起過,讀過之后,發現是一個才氣與美麗并存的女子,這本書送個一個女生了,望她喜歡!
包裝挺好的,感覺是正版吧,紙張摸著也很舒服,里面的內容也很好,非常不錯,是我想要的
一直喜歡Nancy,她有中國的東方美,也有西方的簡潔色彩,文字也不錯
很喜歡這個作者,這是她出版的第二本書,她的搭配她的插畫都很喜歡
和小溪的上一本書比,風格略有不同,但很是很喜歡很喜歡哦。
真的太喜歡張曉溪 幾年前就開始從微博上關注她 現在才買了這本書真的很喜歡 材質也還不錯
應該不會再在當當買書了,紙質差,印刷差,一向都差。
圖片和對應的相片相互呼應,唯美,浪漫,時尚,書本紙張質量好,是一本可觀可藏的時尚畫冊,我喜歡
在》,以及法文畫冊《紅鳥》。微博:張小溪個人網站:【內容】《如光影
很棒。張小溪,是我十分喜歡的一個畫家,很有想法,也很美。
這本書比以前那本全是繪本有了更多作者一些深入成熟對美的了解。不變的是服裝表現多一點。也不錯。
作者是設計師出身,亦是一位服裝模特,書中同一款服裝作品,寫實照片跟設計繪圖的對比做法,我個人比較喜歡。
一直都喜歡她的創作~~以時尚感的服裝搭配,用畫筆勾勒和描繪出了獨具一格的作品~
喜歡小溪對生活、藝術的態度。“人生與風格,就如同光與影常在。”
張小溪的畫風很喜歡,一直愛惜,但是好閨蜜生日時還是送給了她,因為她是學畫畫的,她更適合擁有這本書。
只從看了張小溪的個人網站,就很喜歡她的個人風格,不管是插畫還是服裝搭配,個人覺得這本比上一本街拍印象簿更有可看性。
很喜歡跟張小溪的插畫,很精美,時尚,期待下一本,物流很快,第二天就到
超喜歡鹵貓 當當書評可以積分?那我得多評評了 買了好多好多好多的書書 當當好便宜太便宜太讓我開心了 唯一不足的就是電子書沒有微信支付功能 sad sad
書的價格雖有些高,但是全彩頁紙張也不錯很厚重。其中一頁有半面都是背面透印的污點確實美中不足,并且希望下次書籍還是包上泡沫吧,書面有折損刮痕。正是因為是喜愛的書籍才更注重細節,望見諒
本打算先買著去新書交流會的,可惜了!不過小溪的畫還是很贊的。新作比起幾年前的可愛畫風,有了很大變化,簡潔、抽象的畫風也不錯呢!小溪的文字也很棒,看著很有感觸。又是一本很心愛的書!
第一次買她的書看后決定以后她出的書一定買,所以這次沒有猶豫就買了!這種裝訂適合適用所有畫冊,很棒;這次唯一遺憾的是書的打包很簡單,所以大概在運輸過程中碰撞,產生不少非常明顯的皺褶……看起來快不像新書了……希望以后一定改善……多包一層抗震泡沫紙吧……感謝了
這本書歷時六年,里面一百多張照片及一百多副作者的畫,非常美。有一個女孩每天出門都打扮得很美,365天不重樣,說的就是這位作者,通過這本書,可以向作者學習衣服的色彩搭配及提升對美的能力。
對這本書的作者之前在微博上有淺淡的了解,通過此書,就像是與作者進行了一次深入的溝通。無論是任何設計,都是與生活相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當今浮躁的社會背景下,本書作者仍保持一顆安靜學習的心態,對待藝術、對待生活,都有自身獨特的見解,值得學習。
從三年前在學校圖書館淘到小溪的《Nancy的街頭印象簿》開始,就一直關注她,很喜歡她的風格,穿自己喜歡的衣服,作自己喜歡的畫,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恬靜安然。這是她耗時六年問世的作品,很喜歡,買回來就被好朋友抱著翻閱。
今天剛收到大概翻了一下紙質和插畫都很舒服~開心~準備下午喝著咖啡翻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