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立足于女性生活角度,講解女性生活中常遇到的法律問題,作為弱勢群體,女性會面臨更多的考驗與風險,如何運用法律保護自己,避免自身權益無辜受損,是每個女性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書分為戀愛篇、婚姻篇、家庭篇、職場篇、消費維權篇、投資理財篇、人身權益保護篇七個主題,作者基于自身的法律服務工作經驗,將女性最常遇到的法律糾紛進行分類整理和講解,使讀者能夠輕松掌握法律知識,更好地保護自己。
本書精選的案例均為咨詢作者法律問題的女性朋友親歷,具有真實性和代表性,旨在為廣大女性讀者提供借鑒,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把握幸福生活。
本書附有免費咨詢二維碼,掃描即可向作者咨詢法律問題,獲得幫助。
賈華春,男,中校軍銜,研究生學歷,現任某集團軍政治保衛處副處長,兼職律師。先后在《解放軍報》《領導科學》等軍內外媒體發表《“孫子兵法”對抓好安全預防工作的啟示》《軍隊領導干部要注重提高處置涉軍敏感問題的能力》《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要注重以實求效》等100多篇文章,部分在全國全軍獲獎。著有《基層灌餅涉法涉訴300例》《農民工維權必備法律手冊》。
一、戀愛篇
1.婚前男方提出分手,彩禮錢是否需要退還?
2.雙方同居5年并生子,分手時還需返還彩禮嗎?
3.同居期間的財產屬于共同所有嗎?
4.分割同居期間的財產時,應按哪些步驟進行?
5.“事實婚姻”終止時,該如何分割共同財產?
6.男女雙方在同居期間共同置辦財產,分手時如何分割?
7.戀愛期間送給對方的錢物,分手時需退還補償嗎?
8.女方與男友長期同居,分手時可否索要“青春損失費”?
9.男女雙方同居期間對外借款,分手時怎么處理?
10.如何辦理婚前財產公證?
11.哪些情況下需要進行婚前財產公證?
12.哪些情況下不需要進行婚前財產公證?
13.戀愛期間雙方積攢大量Q幣,分手時能否進行分割?
14. 熱戀期間雙方互發隱私照片,分手時一方以此威脅對方,怎么辦?
15. 非婚同居期間一方喪失勞動能力,能否要求另一方履行扶養義務?
16. 雙方終止同居關系時,約定的“分手費”是否受法律保護?
17.男女雙方在婚前的借款是否因結婚而抵消?
18.男女雙方在同居期間生下小孩,應該由誰撫養?
19.同居期間,一方是否有權支配對方的錢物?
20.有彩禮條款的“婚約”是否受法律保護?
21.彩禮和嫁妝的法律性質是什么?
二、婚姻篇
1.一方有過錯,離婚時能與無過錯方平分家產嗎?
2. “閃婚閃離”情況下,男方婚前給女方購買衣物等花銷的錢物需要退還嗎?
3.哪些情形下可分割婚內共同財產?
4.離婚時,未取得產權的房產怎么分割?
5. 一方的婚前房屋拆遷,婚后取得補償款,這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6.離婚期間發現對方惡意轉移財產怎么辦?
7.離婚時怎樣才能預防被“凈身出戶”?
8.個人婚前財產在婚后產生孳息,歸誰所有?
9.一方私自出賣夫妻共同房產,另一方該如何維權?
10.夫妻一方私下給“小三”買房,另一方該怎么辦?
11.夫妻性生活不和諧,離婚時應收集哪些證據?
12.丈夫陽痿不舉,女方的離婚訴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
13.夫妻一方的父母有精神病史,另一方能否要求離婚?
14.結婚時未到法定婚齡,此后能否申請法院判定婚姻無效?
15. 婚前簽訂“忠實協議”,出現協議中約定的情形后能否據此索賠?
16.夫妻雙方長年在外地打工,離婚時應向哪個法院起訴?
17.離婚時能否要求離婚損害賠償?
18.離婚時有哪些情節可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19.離婚賠償數額需考慮哪些因素?
20.離婚后才發現丈夫曾在婚內出軌,可否索要精神損害賠償?
21.妻子是否需要幫助丈夫償還欠下的賭債?
22.如何辦理涉外婚姻的結婚手續?
23.如何辦理涉外婚姻的離婚手續?
24. 一方有婚外情,離婚時對方可否索要精神損害賠償?如何確定具體數額?
25.夫妻一方積攢的“零花錢”屬于個人財產還是共同財產?
26. 婚前購買QQ號碼送給對方,離婚時能否作為共同財產分割?
27.一方下落不明,如何辦理離婚手續?
28.一方有家庭暴力,公安機關不立案處理,該怎么辦?
29.利用人工授精并使女方受孕后,男方能否反悔?
30.協議離婚要辦理哪些手續?
三、家庭篇
1.離婚時,孩子的歸屬如何判決? 067
2.夫妻離婚后,女方對男方的非婚生子女有撫養義務嗎? 067
3.孩子的撫養權與監護權有哪些區別? 068
4. 離婚時夫妻一方保障自行撫養孩子,后因情況發生變化,能否再要求對方承擔相應撫養費?
5. 一方拖欠孩子的撫養費,另一方能否要求對方在支付撫養費的同時支付相應的違約金?
6.離婚后一方以收入低為由,拒付撫養費怎么辦?
7. 撫養孩子的一方能否以物價上漲為由要求對方追加撫養費?
8.夫妻離婚時,孩子的撫養費如何確定?
9.孩子上大學后,能否繼續索要撫養費?
10. 夫妻離婚后,一方更改子女姓氏,另一方拒付撫養費,該怎么辦?
11.父母未盡撫養義務,子女能否以此拒絕贍養義務?
12.養父母有親生子女,養子女能否免除贍養義務?
13. 夫妻一方在對方重病期間離家出走致其死亡,是否構成遺棄罪?
14.兒媳對公婆是否有贍養義務和遺產繼承權?
15.一方在婚前簽訂贍養合同,婚后另一方是否必須履行?
16.婚后按遺囑取得的財產是否屬于個人財產?
17.夫妻一方在遺囑中處理了另一方的財產,怎么辦?
18.在沒有遺囑的情況下,遺產該怎么分割?
19.一方父母出資購房,能否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
20.出嫁的女兒能否繼承娘家父母的財產?
21.征地補償款是否屬于遺產?
22.未出生的胎兒是否享有繼承權?
四、職場篇
1.國家對女職工的生育假是如何規定的?
2.再婚夫妻能否享受婚假?
3.用人單位應該在多長時間內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
4. 國家關于用人單位的試用期限是怎樣規定的?超過法定期限怎么辦?
5. 職工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與用人單位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6.未簽勞動合同,如何索要雙倍工資賠償?
7.單位能否因為懷孕而辭退女職工?
8.女職工流產后能休產假嗎?
9.女職工流產后身體虛弱,請假結束能否再續假調理身體?
10. 女職工懷孕后需要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公司能否降低工資待遇?
11.生理期間,國家法律對女職工有哪些特殊保護?
12.懷孕期間,國家法律對女職工有哪些特殊保護?
13.哺乳期間,國家法律對女職工有哪些特殊保護?
14.單位沒有繳納生育保險,怎么辦?
15.加班后,在回家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是否屬于工傷?
16.上班期間上廁所摔傷,能否認定為工傷?
17.下班后順路買菜時不慎受傷,能否請求工傷賠償?
18.上崗前沒體檢,上崗后查出職業病,由誰“買單”?
19.職業病觀察期間,公司能否解除勞動合同?
20.離職后確診為職業病,原單位是否應該支付工傷待遇?
21.員工在外兼職,單位能否解雇?
22.節假日加班,單位該如何發放加班補助費?
23. 被用人單位誤填“不良行為”導致求職受阻,能否索要精神損害賠償?
五、消費維權篇
1.購買打折商品能否退貨?
2. 在展銷會上購買的商品發生質量問題,展銷會結束后怎么辦?
3.產品質量問題造成人身損害,應該找誰索賠?
4.購買了超市的過期食品,能否得到十倍貨款的賠償?
5.在某寶上購物,發現實物與廣告不符,能否要求退貨?
6.貴重物品在郵寄中丟失,怎么辦?
7.在商場無償寄存的財物丟失,由誰擔責?
8. 在個體診所看病發生問題,是否構成醫療事故?應如何處理?
9.發生醫療糾紛,應該怎么辦?
10.獎品超過5000元的抽獎促銷活動是什么行為?
11.用話費積分兌換的手機出現故障,該怎么辦?
12.商品在保修期內退換后還有保修期嗎?
13.旅游景點“縮水”,該怎么辦?
14.因身體原因未能成行的旅游,能否要求退費?
15.“定金”與“訂金”有哪些區別?
16.海外代購,是違法行為嗎?
17.去飯店就餐,停在飯店門口的車輛受損后應找誰索賠?
18.汽車泡水了,保險公司是否應該理賠?
19.乘坐長途汽車,須買“人身意外傷害險”嗎?
20.租房合同未約定物業費,最終應該由誰承擔?
21.開發商能否以交納物業費等費用作為房屋的交付條件?
22. 一方在婚前支付首付按揭購房,婚后共同還貸,離婚時房產如何分割?
23. 購房時哪些共有建筑面積應該被分攤,哪些不應該被分攤?
24.房屋交付的格局與設計圖紙不一致該怎么辦?
25.購房的實際面積比合同約定面積少,該怎么辦?
六、投資理財篇
1.離婚時,夫妻之間原先購買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怎么分割?
2.離婚時,夫妻之間原先購買的理財分紅保險應該怎么處理?
3.能否為親人購買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人身保險?
4.購買人身意外險后自殺身亡,保險公司是否應該理賠?
5. 投保交強險當天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以“保單未生效”為由拒賠?
6.夫妻為子女購買的人身保險,離婚時如何分割?
7.私人之間的借貸利息可以隨意約定嗎?
8.借款時沒有約定利息,是不是就不算利息了?
9.超過3年的借款還能要回來嗎?
10. 夫妻一方參與公司經營,離婚時另一方如何取得公司股東地位?
11.在只有銀行打款憑條的情況下,如何要回借款?
12.借條與欠條有哪些區別?
13.法律規定的擔保期限是多長時間?
14.能否與他人簽訂委托理財保本協議?
15. 銀行工作人員忽悠老人購買儲蓄保險,該怎么辦?
16.離婚時,“夫妻店”的經營權應該如何分割?
17.夫妻離婚時,如何取得對方在合伙企業的財產份額?
七、人身權益保護篇
1.一方在離婚后仍用短信騷擾對方,該怎么辦?
2.小孩在幼兒園受傷,應該由誰賠償?
3.孩子們在嬉戲打鬧中受傷,該怎么辦?
4.在飯店就餐時摔傷,該怎么辦?
5.發生交通事故后該怎么辦?
6.照片被他人用于廣告宣傳,能否對此主張肖像權保護?
7.結婚錄像丟失,能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8.車輛發生追尾,責任如何劃分?
9.“驢友團”出行遇險,應該找誰索賠?
10.在公交車上受到猥褻,該怎么辦?
11.乘車人被本車壓傷,能否得到交強險賠付?
12.被人在網上侮辱怎么辦?
13.免費乘車被別人打傷,公交公司是否擔責?
14.因工作努力而獲得榮譽稱號,卻被他人詆毀,怎么辦?
15.被他人在微信朋友圈中辱罵,該怎么辦?
16.小區噪聲污染應該由誰來管?
17.夫妻一方要求為初生嬰兒改名遭拒,醫院是否構成侵權?
18.出租車突然停車開門致路人受傷,受害人應該找誰賠償?
19.夫妻之間的生育權應該如何保障?
20.被別人養的寵物狗咬傷,對方不予賠償,怎么辦?
21.獲得保險公司理賠后,還能否再要求肇事者賠償?
22.正常行車時撞倒違章行人,還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3. 下班回家途中發生交通事故,能否要求單位和肇事方同時賠償?住院期間是否會被解雇?
24.被他人散布和宣揚隱私,應該怎么維權?
八、附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較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較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較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
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
后記
1.婚前男方提出分手,彩禮錢是否需要退還?
兩年前,尚雯雯經人介紹與男方相識,而后發展成男女朋友關系。相處一段時間后,兩人感覺挺好,于是便見了雙方家長,雙方家長也表示滿意。兩家人商量后,決定先舉辦一個訂婚儀式,而后再結婚。訂婚典禮上,男方按女方家長的意見,給了女方家一萬一千元彩禮錢,意即“萬里挑一”。訂婚不久,兩人就開始因為一些小事發生爭執,但過幾天總能和好。尚雯雯沒有往心里去,她覺得情侶之間吵吵小架很正常。誰知,前段時間,男方以感情不和為由,突然向她提出分手,并且讓她退還訂婚彩禮,這讓尚雯雯很難接受。她是否應該退還這筆彩禮錢?
律師解答
這筆彩禮錢是應該退還的。彩禮是我國傳統婚姻習俗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目前來講,各地基本上都存在這個問題,只是由于地域風俗及經濟情況,在數量上存在多與少的差異。現實中經常出現男方給付彩禮之后,卻由于種種原因沒有結婚或者男女雙方“閃婚閃離”的情況。從法律上看,給付彩禮的行為并非以無償轉移財產為目的,而是一種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附解除條件的贈與行為。所附的解除條件是婚約的解除,如果解除條件成就,則贈與行為失去法律效力,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解除,贈與的彩禮應當恢復贈與前的狀態。那么,哪些情況下可以要求返還彩禮呢?《較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10條明確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具體到本案中,尚雯雯與對方訂婚時,對方給付了彩禮,但沒有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符合第(一)項的規定,故應返還。如果拒不返還,繼續占有,就構成民法上的不當得利。
2.雙方同居5年并生子,分手時還需返還彩禮嗎?
5年前,重慶姑娘雙妙影經人介紹,與比自己大3歲的董振洪建立戀愛關系。其后,雙方按當地風俗定親,雙妙影接受了董振洪家以現金方式給付的1.88萬元彩禮。定親不久,兩人在雙方家長的默許下搬到一起,同吃同住,如同夫妻。雖然兩人沒有領取結婚證,但鄰人都將其以夫妻對待。兩人在同居期間還生下一個兒子。后因種種原因,兩人產生矛盾,最終分手。在孩子的撫養及共同財產的分割上,雙方都沒有意見。但在是否需要返還定親時董振洪給付雙妙影家的1.88萬元彩禮這個問題上,雙方發生矛盾分歧。請問:雙妙影需要返還彩禮嗎?
律師解答
雙妙影應該返還部分彩禮。“彩禮”是一種傳統的習俗,在我國廣大地區存在并流行。雖然其不被我國法律認可,但也不被禁止。送彩禮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附條件的特殊贈與行為,其目的在于締結婚姻。當婚姻的目的不能實現時,彩禮原則上就應退還。根據法律規定,男女雙方解除婚約關系后,雙方在婚約關系存續期間按照習俗給付對方的大額金錢和貴重物品應予返還。《較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10條也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因此,雙妙影應該退還這筆彩禮。但考慮到本案中,男女雙方同居時間較長,還共同育有一子,女方付出較多,如果全部退還,對女方不公平,因此,可通過第三方出面協調的方式來解決此事。退還多少,應綜合考慮雙方特別是女方在同居期間的表現、對男方家庭的貢獻、償還能力,以及在同居期間是否將彩禮用于雙方的日常生活之中等因素。
3.同居期間的財產屬于共同所有嗎?
2年前,網友“娜可不怡”在參加廠里集中組織的培訓時,與一名男同事認識并開始交往。在一次朋友的聚會結束后,他們趁著酒興越過男女之間的防線。現在已經順理成章地同居在一起了。后來,她才知道他結過婚,有老婆孩子。她很痛苦,想離開他,但心里又舍不得,只好這么拖著。最近,她看到身邊一些朋友與同居者先后因感情或者財產糾紛而反目成仇,心里很不是滋味。看著他們共同營造的這個溫馨小家,她心里也莫名生出隱隱的不安,擔心有24小時也會上演恩斷義絕的悲劇。她想知道,他們同居期間的財產屬于共同所有嗎?
律師解答
他們這種情況屬于非法同居。當今社會,非法同居現象越來越普遍。雖然同居者之間也或多或少地履行了一些夫妻之間的義務,享受了夫妻之間的權利,但畢竟同居關系與夫妻關系屬于兩個性質不同的法律關系。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名下的財產在雙方無約定的情形下,依法應直接認定為雙方共同共有。而同居關系的雙方當事人因不存在這一事實基礎,對其同居期間的財產能否認定為共有及如何分割,只能依照一般共有財產的形成及處理原則予以分割,也就是說,同居期間一方名下的財產一般不直接認定屬于雙方共有,另一方只有在舉證證實其與對方共同投入、共同經營、共同創造并形成該財產的情形下,才能主張與其存在共有關系。否則,無法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