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學習時常有茅塞頓開的體驗?為何睡前醒 后是記憶的黃金時間?如何避免學習中的刻舟求劍? 為何求勝心切往往適得其反?為什么要夸獎孩子"努 力"而非"聰明"?對待孩子,是該超前教育還是靜 待花開? 翻開邊玉芳、李白璐的這本《教育心理學》, 透過教育心理學的經典理論,讓你輕松掌握學習的秘 密,成為教育高手!
1 學習的本質
學習是建立條件反射的過程――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學習理論
學習即從嘗試錯誤中建立聯結――桑代克"試誤―聯結"學習理論
在強化中不斷學習――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學習理論
學習來自觀察模仿――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
學習需要靈光乍現――苛勒的完形學習理論
學習即建立認知地圖――托爾曼的符號學習理論
學習是主動發現的過程――布魯納的認知一發現學習理論
學習是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
2 學習的記憶與認知策略
記憶的復雜轉換過程――阿特金森和希弗林的多重記憶模型
遺忘的規律――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
干擾導致了遺忘――記憶的干擾理論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蔡加尼克效應
建立內在的聯系――卡圖納等人的精細加工策略
學習需要計劃、監控和調節――弗拉維爾的元認知策略
3 學習中的動機因素
學習來自成長的需要――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歸因方式影響個體的認知、情感與行為――韋納等人的成敗歸因理論
"我相信我能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
成就動機是獲得成功的內部動因――麥克利蘭和阿特金森的成就動機理論
成就目標影響學習態度與行為――德韋克的成就目標理論
自我在動機過程中的能動作用――德西和瑞安的自我決定理論
學習動機并不是越強越好――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4 學習中的遷移
發現共同要素是遷移的前提――桑代克等人的相同要素說
概括共同關系是遷移的關鍵――賈德的概括化理論
理解和頓悟對遷移很重要――苛勒的關系轉換和頓悟理論
為了遷移而教――奧蘇貝爾的認知結構遷移理論
5 問題解決能力與創造力培養
思維的困境――陸欽斯的心理定勢實驗
克服思維情性――鄧克爾的功能固著理論
問題解決的過程――杜威的五階段論
創造是一種投資――斯騰伯格和陸伯特的創造力理論
6 道德學習
海因茨的難題――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沖突體驗導致態度改變――費斯廷格的認知失調理論
"哪一個更應該受到懲罰"――皮亞杰的道德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攻擊性從何而來――道奇的社會信息加工理論
7 學習的風格與特點
學習偏好不相同――威特金的場獨立―場依存理論
解決問題的風格――卡根的沉思型―沖動型理論
學習與感官偏好的關系――瑞德的感知學習風格理論
信息知覺和加工的偏好――科爾勃的學習風格理論
8 個體發展與教育
教育要尊重成熟的客觀規律――格塞爾的成熟勢力說
兒童認知發展的歷程――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教學要走在發展的前面――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參考文獻
后記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自提出以來,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接受,也被認為是判斷生活滿意度的一個黃金標準,但卻一直沒有得到科學驗證。2011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利用來自123個國家的數據,對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進行了測試研究。研究人員分析了2005—2010年,涉及一百多個國家的多項調查結果。這些調查涉及金錢、食物、住房、安全、社會支持、尊重感、自我定向、掌控感以及積極和消極情緒等問題。
結果發現,馬斯洛定義的各項需求的滿足,對個人幸福的確具有重要作用?;旧硇枨蟮臐M足可提高生活滿意度,而社會支持、尊重和自我定向、掌控感等高級需求的滿足,則與享受生活和積極情緒關聯更大。一個重要發現是,該研究表明,當社會中其他人也滿足同樣需求的時候,人們會提高生活評估標準。因此,生活滿意度不僅僅是個人的私事,還取決于社會其他成員的生活質量狀況。
理論應用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作為一種科學化和系統化的理論,較為深入地研究了人類的需要,也給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許多啟示。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從這些方面出發,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有針對性地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
此書乃實用之書,值得三閱!
好書,很有啟發啊。。。。。
很好很好很好,受益匪淺
包裝很好,字體印刷清晰,價格很便宜,比去書市便宜還送貨上門,超值。
很好,打基礎
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說,稍微有些枯燥,也不知道如何落地,但是多讀書總歸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