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輯思維:中國為什么有前途》精選《羅輯思維》的諸多思考:中國的未來到底怎么樣?珠三角的傳統制造企業紛紛倒閉,東三省房價大崩盤,股市經歷大泡沫,互聯網創業遭遇資本寒冬……種種負面信息充斥周遭,我們到底要如何判斷?我們如何找到前行的方向?如何抓住潛在的機會迎難而上……羅振宇分享自己認知世界的框架,幫你看清:這個時代正走向哪里,我們個人能走到哪里。
中國為什么有前途:500年間大國崛起的兩大動力——創新和規模;加入世界分工,中國的"內功"大提升;美國經濟的罩門——產業空心化,大有大的難處;中印發展戰略的比較——制造業讓中國每一個老百姓都能加入世界分工;我們能從保守主義中汲取什么……
悲觀派的預言為什么會破產:人類傾向接受壞消息,我們要做一個"傻帽悲觀派"還是"理性樂觀派";對資源問題的擔憂,源自于知識的匱乏;市場經濟,不需要陰謀論;投機讓工業社會獲得一種穩定性;數據是觀察現代社會的一個角度。
中國經濟這30年來走對了路……
中國將走向何方:從身份社會到契約社會,我們在現代化上走了多遠;國營經濟,到底怎么搞;土地私有化,到底有多痛;王安石變法——互聯網轉型的反面參照;我們面對的,也許是一條通向窄門的道路;發展是硬道理,穩定壓倒一切;市場交易將越來越自由,國家一定會越來越開放……
羅振宇,人稱羅胖,1973年1月生,安徽蕪湖人,摩羯座。知識社群《羅輯思維》創始人。主講的知識型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在優酷和喜馬拉雅FM,每一集平均播放近300萬次。微信公眾號"羅輯思維"擁有650多萬用戶,是中國挑選的互聯網知識社群。
及時章理性樂觀派
01中國為什么有前途/003
"希望美國政府變成中國政府"/003
中國經濟會好到我們不敢相信的程度/004
美國及時個罩門:陷入產業空心化/008
美國第二個罩門:大有大的難處/009
500年間大國崛起的兩個動因/012
下一個世界霸主會是誰/013
我賭中國贏的幾個理由/015
中國是如何加入世界分工中的/017
中國、印度的發展戰略比較/020
中國未來的兩個不確定性/023
02傻帽悲觀派/026
煽動者的邏輯/026
當一個傻帽悲觀派還是理性樂觀派呢/027
我們現在是最糟糕的?/029
我們為什么傾向于接受壞消息/032
我們對資源有大量的誤解/037
停止發展,不行/039
省著點使,也沒用/042
繼續想辦法往前沖/043
03中國從哪里來/046
為什么人類會有身份社會/046
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史/048
孝的政治意義/050
禮的政治意義/053
皇權社會誕生記/056
皇權社會的邏輯缺陷/058
對等關系解體之后/063
以法治國/067
第二章看不懂的中國經濟
01陰謀是可能的嗎/073
源遠流長的陰謀論/073
構建陰謀論的一些手法/076
陰謀論可以論證一切觀點/077
市場經濟中,陰謀論還管用嗎/081
價格是由消費者自己來決定的/084
陰謀論為什么會破產/088
02中國窄門/093
既重要又看不懂的事/093
大一統:中國文明的內核/095
自由派市場經濟大師——管仲/097
管仲式經濟政策的復活/101
收放之間,無限循環/104
"桑弘羊之問"的現實意義/105
中國歷史始終逃不開的死循環/107
中國要面對的也許是一扇窄門/109
03是非功過說泡沫/112
經濟不能沒有泡沫——從荷蘭"郁金香泡沫"說起/112
因稀缺而引發的泡沫/114
被行為賦予的價值/117
順理成章的炒作與泡沫/120
價格是自愿交易定出來的/123
有錢人對投資風險心知肚明/126
泡沫的本質是財產的非正常轉移/127
投機泡沫什么情況下會引發經濟危機/128
投機讓工業社會獲得一種穩定性/130
什么樣的泡沫是壞泡沫/135
04 大國不能不識數/137
數據是觀察現代社會的一個角度/137
回避對人命的計算,恰恰是對人命的輕賤/138
如何計算人命才算合理/145
數據是一個會生長的生物/147
數據文明奠定了現代化的基礎/153
數據文明的三大好處/156
第三章現代化的本質
01土地私有化,到底有多痛/161
把土地分給農民的四個好處/161
反對派的三個理由/163
朝代興衰與土地兼并無關系/164
把土地分給農民,土地的交易成本就會變高/169
沒有產權和自由交易,就會直接導向奴隸制/173
貧民窟不是城市的牛皮癬/175
貧民窟是城市化過程中的階段性現象/178
02反貪到底反什么/181
道德教育和嚴刑峻法都不能根治腐敗/181
腐敗不是個人現象,是系統性問題/183
貪污腐敗本身是一個系統性現象/185
官僚系統自查有用嗎?No!/190
監察系統有用嗎?No!/192
君臣一起來分贓/194
乾隆皇帝的邏輯誤區/198
道光皇帝正式認輸/200
陽光是好的殺毒劑/202
03權力與生意/204
國企到底搞不搞得好/204
國企的百年發展史/205
民營企業家胡雪巖真正的發家故事/209
文人做生意會一樣嗎/210
國企改革的核心問題:政商關系/212
的政治權力下結果會不一樣嗎/218
現代化的本質到底是什么/220
04誰綁架了團結/224
感謝上帝賜給我們工會/224
美國資本家的窘境/228
工會到底是在欺負誰/232
西方的工會不是工人利益的堅定保障/234
西方工會的本質是什么/237
我就是要替富人說話/239
揮手告別強硬工會時代/241
工會的結盟策略已不合時宜/244
05一次體制改革的反面標本/249
毀滅北宋的千古罪人?/249
三代以下的完人?/251
變法失敗是人品問題?/252
變法失敗是政策問題?/254
變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256
單目標系統和多目標系統/259
效率型變法和活力型變法/260
及時步:獲得頂端權力的支持/262
第二步:反對者統統一邊去/263
第三步:唯有小人好用/267
第四步:制度成本知多少/268
第五步:壞人發起反攻/271
第六步:貽害無窮的黨爭/272
改革開放:活力型改革的好教材/276
第四章成長的坐標
01中國經濟到底是向好還是向壞/281
6.9%的背后/281
我長期看好中國經濟的三個理由/284
中國經濟發展有獨特的歷史機緣/288
產權與"18億畝耕地紅線"/289
產權逐步落實的總趨勢不會變/295
市場交易會越來越自由/298
國家一定會越來越開放/302
02被排斥的中國人/306
中美就是同床異夢的夫妻/306
為什么美國人只排斥華人/308
到底是誰在歧視中國人/313
美國白人精英排華的四個原因/318
瘋狂的中國人/320
切換競爭優勢,真正融入全球化/322
03西方的右派為什么這么橫/325
威絲曼法案和洛克納時代/325
右派其實是一種思想傳統/327
右派有自己的道德高地/330
保守主義者的知識論/332
保守主義者從來不相信革命/338
我們能從保守主義中汲取什么養料/342
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就是人生的分水嶺/344
為什么大家會投票給保守黨/346
中國會不會有前途?這個問題不僅中國人關心,全世界人民都關心。這可不是個政治話題,這是和地球上此時此刻所有活著的人命運攸關的話題,尤其攸關我們中國人。
我們關心的是,每一個活在這個領土上的中國人對自己未來的成敗利鈍要把握住什么樣的機會,這個國家會把我們的命運帶向何方,這是基本的坐標系問題。所以,只要你是一個中國人,只要你在讀書,在思考,這就是你心中排遣不去的問題。
我還記得在一個企業家論壇上,大家都在抱怨現在生意不好做,企業的發展環境不好。然后我的朋友、主持人袁岳就蹦上臺說:"這個現場彌漫著一種很奇怪的氛圍,大家一邊在抱怨生意不好做,一邊卻拼命在投資、在做生意。所有的生意人都是對未來看好才會去投資、做生意的吧,誰要是覺得這個國家快完蛋了,就會馬上把錢換成金戒指跑路了,可你們還在做生意,這說明你們的判斷和你們的行為是相反的。"
中國這個大國妙就妙在這兒,復雜也就復雜在這兒,因為它太大,我們能看到的現象太多,它折射給我們的那些面相太多元、太豐富,所以就看你信什么。
中國經濟會好到我們不敢相信的程度
《羅輯思維》要得出自己的結論。這個結論就是,我預測未來20年內,中國經濟會好到我們不敢相信的程度。什么叫不敢相信的程度?你倒下帶,30年前中國人無論如何都想不到我們今天會是這樣一幅生活光景,這就叫好到不敢相信的程度。換句話說,我認為,未來20年中國經濟會一路向好,20年之后會達到我們今天沒有辦法想象的高度。我是中國經濟的鐵桿樂觀派。
為什么這么說?這個觀點是我畫線畫出來的嗎?有一派傻帽經濟學家就這么畫線,他們告訴我們,過去30年我們每年征糧10%,延長到20年后就會達到一個高度,所以我們很好—這叫傻帽兒。真正有眼光、有格局、有戰略高度的經濟學家,一定會回到一個詞—"現有格局"。
什么叫中國經濟有前途?前途指的是我們能夠改造或者顛覆現有的國際經濟格局,否則就變成了一個沒有阻力的真空,我們自己走上康莊大道,一路往前狂奔就可以了—實際上哪有那么容易?每一步我們都是在束縛之下往前走出的,這個束縛就是美國人在二戰后已經維持了70年、已經熟透了的一套捆綁體系,我們中國人就被捆綁在這個體系的某一個位置上。
要想搞清楚這個體系,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中國為什么有前途》,它的作者叫翟東升,是中國人民大學的一位老師。這本書是相關主題的著作當中,框架簡潔,但是論述深刻的一本書。其中我重點推薦章,它能幫我們理清很多似是而非的框架,比方說,現在國際經濟到底是一個什么格局?按美國人的說法,全球經濟一體化,也就是所謂"全球化進程"。可是,"自由"這個詞能夠解釋我們的現狀嗎?不能,這本書告訴你,現在全球經濟實際上是一個噴泉。
這個噴泉是怎么噴的呢?且不說復雜的,我們就說中美兩國。中國在下面,美國在上面。點,中國人生產東西,然后賣給美國人。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很高,主要依存對象就是美國市場,江浙一帶的很多工廠生產了東西賣到美國市場,讓美國消費者來買,買完之后要付錢,付的是美國中央銀行聯邦儲備局印的美鈔。這些綠票子到了中國人手里,中國人覺得這錢好燙手啊,擱在手里也沒有好的投資渠道,怎么辦?再存到美國的銀行。美國再發行各種金融產品,把這筆資本反過來投資到中國。
大家清楚了吧,里外都是美國人賺。我們造的東西給他們用,他們付給我們的錢是他們印的,他們印的錢回頭我們還存在他們那兒。所以經濟學上就有一個詞叫"鑄幣稅",這個鑄幣稅跟其他稅都不一樣,其他的稅只能收自己國民的,可是鑄幣稅不同。美國人依靠自己強大的經濟、文化、軍事后盾,可以向全球發行美鈔。現在美鈔連印刷成本都省了,在鍵盤上敲幾個字,錢從硬盤的一個區換到另外一個區,就完成了一筆大交易,然后就可以免費地、無償地占有中國人的勞動了。
如果這套理論你聽著還有點迷糊,那我再給你舉個例子。十幾年前,房地產商在勸我們貸款買房的時候,給我們講過一個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的故事。美國老太太怎么活?她年紀輕輕就貸款買了一套房,臨死前24小時把貸款還完了,但是她住了一輩子的房。中國老太太不行,她拼命攢錢,在臨死前24小時才湊足了買房的錢,買了一套房,24小時沒住就死了。所以房地產商告訴我們,聰明人都得按美國老太太那套活法過。
經過房地產商十幾年的諄諄教導,中國人也接受這套玩法了。但是不知道你從中琢磨出什么沒有,凡有一個美國老太太,就必須有一個中國老太太。如果全世界人民都按美國老太太的活法,貸款借錢,誰借給你?總有一些傻帽兒天天只干活兒不消費,勒緊褲腰帶把錢借給你,富人借了這筆錢開始花天酒地,然后又用自己想的各種招,把錢還給窮人。所以,當美國老太太在壁爐前安詳地摸著孫子的頭講故事的時候,總有一個中國老太太汗流浹背地舉著杠鈴在她身后站著。
所以,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美國老太太的活法,你在國際經濟格局當中的位置決定了你的活法,這就是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系。所以中國有前途的前提是,美國這套玩法要解體。請問這有可能嗎?當然很難,美國人也不是吃干飯的,美國可是世界精英薈萃之地,是一個強大而有創造性的國家。他們用戰后的70年和冷戰之后的20年,處心積慮地打造了這樣一個體系,一個金鐘罩、鐵布衫,能輕易被你破掉嗎?不容易。
但是,我堅信世界上有一個東西叫辯證法,所有東西有生必有死,有興必有衰,有盛世必有衰亡。美國這一套東西,不過才玩了70多年,還沒到一個世紀呢,這在人類歷史的漫漫長河中不過是一朵浪花,這朵浪花有翻起的時候,就有落下的時候。辯證法決定了這套玩法遲早會玩不下去。
500年間大國崛起的兩個動因
從1492年哥倫布的地理大發現開始直到今天,大概是500多年。在這500年的歷史當中,我們會發現,坐莊的中央國家一直在換,原來的霸主會下莊,然后不斷有新霸主上來。
16世紀、17世紀的霸主是誰?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加上后來的荷蘭。這三個國家都是袖珍型國家,只有百萬級人口,但是很牛。教皇曾經下過一紙教令,說葡萄牙和西班牙別打了,在地球上畫道線,東半球歸你,西半球歸它,就這么把地球分了。那個時候,它倆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央國家,雄霸一時。
到了18世紀、19世紀,中央國家就換成了一個更大人口級別的英國—千萬人口級。
可到了20世紀,英國必須把指揮權交出來,交給億級人口的美國和蘇聯作為中央國家。
從這500年的歷史中,我們會發現一個規律,后來崛起的大國,永遠比前一個中央國家在人口數量上高整整一個數量級。這是什么道理?翟東升先生就講出了一套道理。
大國崛起是由兩個動因來決定的,個動因叫創新。道理很簡單,誰創造了新技術,誰創造了新的制度,誰就會崛起。就像當年的荷蘭,造船技術、航海技術很牛,而且創造了全新的金融制度,所以就崛起了。
可是創新有一個命運,就是所有人知道這一套很管用以后,就會學習。大清帝國被打趴下之后,爬起來做的件事就是"師夷長技以制夷",開展洋務運動—我又不傻,都是人類,你的創新我一定得學到自己身上。所以創新之后一定是創新的擴散,創新一旦擴散,什么會成為大國崛起的條件?
這時候,第二個條件就出現了—規模。因為你那三板斧我全會耍了,即使我的技術比你差一點兒,但是我肉大身沉,一屁股就可以把你坐趴下。這就是大國崛起的第二個規?律。
這500年的歷史,就是這兩個動因交替起作用的結果。
我賭中國贏的幾個理由
我們再來看20世紀的歷史。二戰之后,想從邊緣國家變成中央國家,是每一個獨立民族的天然愿望,不管是誰都會這么想:得崛起,得帶領這個國家強大起來。
可是有誰做到了?從目前來看,把這一步走完的國家和地區屈指可數,比如說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還有誰?沒有了。這些國家和地區之所以能走完這幾步,有幾個內在的規?律。
個規律,它們擺脫了資源的詛咒,在資源上幾乎是一窮二白。資源太多才叫資源的詛咒,這跟我們的常識是相反的。資源多的國家,因為地底下隨便一挖就是金子、礦產、石油,所以其他產業就沒法建立。而且因為有這樣確定的財源,軍事集團或者政治集團就會把持,那么現代化的經濟結構和政治結構就沒辦法建立。所以,你以為上帝是你表哥,特意給你在地底下埋了些好東西,其實是在害你。
二戰之后崛起的國家和地區,個共同點就是資源上一窮二白,什么都沒有。新加坡有什么?那么小一個國家,所有航班都是國際航班,有什么資源?韓國如此,中國的臺灣也如?此。
第二個規律,人口基本都控制住了。為什么崛起的都是小國或者是一個地區呢?比較好控制人口。
第三個規律,都擺脫了所謂趕超的夢想。什么叫趕超?就是把國門一關,美國人有什么,我也得有。當年我們中國人把門一關,開始造大飛機,造自己的汽車廠,可這是用國家的過度投資堆出來的,在國際上毫無競爭力,雖然東西造出來了,但成本上不劃算,后就被套牢了。印度現在的汽車產業就是這樣。把國門一關,繼續維持既不掙錢、效率又低、用國家資本來保障的產業,騎虎難下,左右為難。
真正崛起的國家和地區全部是不趕超、不封閉,干脆接入全世界的分工體系,從臟苦累的活兒干起的,無論是當年的新加坡、韓國,還是中國的臺灣地區,都是這樣,反而獲得了一個成長的機會。
第四個規律,這幾個地方都是強人政治。你別跟我講什么民主,韓國當年正是樸正熙時期,臺灣也處于國民黨的威權時期,經濟大起飛。為什么?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如果我們向西方資本打開大門,接入全球經濟體系之后,那些民族主義分子就會抗議,說政府把外資引進來是賣國求榮,迫害我們的民族產業。如果這個國家或地區是民選制的,又沒有控制力,那誰會上臺?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這種人會上臺,打著民主主義的旗號,爭取到多數選票。
所以只有威權政治—在政治上有優勢地位的控制力,才能夠執行這一套策略。資源陷阱、人口陷阱、趕超陷阱和政治陷阱全部繞過的國家和地區,在過去的50年里屈指可數,只有新加坡、韓國和中國的臺灣做到了。
聽完這些,你想到了什么?對,中國也基本湊齊了這四個條件,這就是我賭中國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