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空間》是米沃什晚年一本詩集,在他去世那年出版,寫作時詩人已逾九十歲。如同諸多偉大的作家高齡時一樣,面臨大限,此時他們往往從宗教的角度尋找"生死"這個永恒問題的答案,是一生尋遍之后的歸宿嗎?時間的意義、生命的真相,乃至神學的真偽,等等,一個老人的思考,遠離了塵世的紛擾,而與終極終極世界更相接近,安靜,廣闊,深邃,悲憫。
米沃什在國內已經享有深遠的影響,有眾多崇拜者,這本詩集是首席推出,當能引起讀者關注。
"米沃什的辭世,令詩歌具有救贖力量這一古老的信念在世界中失去了一個的見證。"
——希尼《新共和》
"關注衰老和死亡的問題,《第二空間》為九十三歲的諾貝爾獎得主米沃什進一步贏得了`偉大的詩人`的稱號。"
——愛德華·赫希《紐約時報》
第二空間》是諾貝爾獎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的詩集,它標志著我們這個時代偉大的詩歌朝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英文版推薦語
米沃什一九一一年生于立陶宛,二戰時參加了華沙的抵抗納粹的運動,戰后作為波蘭文化專員在紐約、華盛頓和巴黎工作。一九五一年出走巴黎,一九六〇年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是美國人文藝術學院會員之一。一九八〇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二〇〇四年去世。米沃什的詩歌注重內容和感受,廣闊而深邃地映射了二十世紀東歐、西歐和美國的動蕩歷史和命運。其主要著作除了詩歌外,還有《烏爾羅地》《路邊狗》《被禁錮的頭腦》等隨筆和思想性著作,被視為二十世紀東歐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譯者介紹:
周偉馳,翻譯家、詩人和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員。出版有譯詩集《沃倫詩選》《梅利爾詩選》《英美十人詩選》,詩集《蜃景》《避雷針讓閃電從身上經過》,詩歌評論集《旅人的良夜》和《小回答》。
記憶,閱讀,另一種目光(總序) 高興
米沃什晚期詩歌中的歷史與形而上(中譯本前言) 周偉馳
及時部分
eq \a\vs4\al() 第二空間
晚熟
假如沒有上帝
在克拉科夫
框架
維爾基
優勢
教我手藝的一個師傅
一次停留
一個老婦人
同學
房客
守護天使
美麗的陌生人
貶低本性
我現在應該
高地
不適
傾聽我
科學家們
商販
保險柜
我
退化
新時代
眼睛
筆記本
多層次的人
第二部分
eq \a\vs4\al()塞維利奴斯神父
第三部分
eq \a\vs4\al()關于神學的論文
第四部分
eq \a\vs4\al()學徒
第五部分
eq \a\vs4\al()俄耳甫斯和歐律狄刻
第二空間
天廳是何其地敞亮!
經天梯走近它們。
白云之上,便懸著極樂花園。
靈魂把自己從肉體撕開翱翔。
它記得有一個"向上"。
也有一個"向下"。
我們真的對那別一個空間失卻了信心?
天堂和地獄,都永遠地消逝了?
若無超凡的牧場,如何得到拯救?
被定罪的,到哪里找到合適的住所?
讓我們哭泣罷,哀慟損失的浩大。
讓我們用煤渣把臉擦臟,再蓬亂頭發。
讓我們哀求把它還給我們:
那第二空間。
可以的,一直在看。
《第二空間》是米沃什晚年最后一本詩集,在他去世那年出版,寫作時詩人已逾九十歲。如同諸多偉大的作家高齡時一樣,面臨大限,此時他們往往從宗教的角度尋找“生死”這個永恒問題的答案,是一生尋遍之后的唯一歸宿嗎?時間的意義、生命的真相,乃至神學的真偽,等等,一個老人的思考,遠離了塵世的紛擾,而與終極終極世界更相接近,安靜,廣闊,深邃,悲憫。
還是可以的的
物流慢,但書沒問題。
書本內容不錯,原本擔心雙十一快遞多,買一堆書寄到會有磕碰,,但每一本都非常好,非常滿意。
如同諸多偉大的作家高齡時一樣,面臨大限,此時他們往往從宗教的角度尋找“生死”這個永恒問題的答案,是一生尋遍之后的唯一歸宿嗎?時間的意義、生命的真相,乃至神學的真偽,等等,一個老人的思考,遠離了塵世的紛擾,而與終極終極世界更相接近,安靜,廣闊,深邃,悲憫。
發貨快,價格實惠
如同諸多偉大的作家高齡時一樣,面臨大限,此時他們往往從宗教的角度尋找“生死”這個永恒問題的答案,是一生尋遍之后的唯一歸宿嗎?時間的意義、生命的真相,乃至神學的真偽,等等,一個老人的思考,遠離了塵世的紛擾,而與終極終極世界更相接近,安靜,廣闊,深邃,悲憫。
好好好好好
米沃什的所謂最新作品,看著挺厚,拿到后才發現才100多頁。
個人最敬仰的一位詩人,晚年的詩宗教意味多了些!
很好的一本書。內容待我細細看后再評論。書的質量還可。
一不小心買了兩本 哈哈哈哈 正好準備到舍友生日就送給舍友了
好詩集好詩集好詩集好詩集好書我喜歡我喜歡好書真是一本好書
好詩集。已經讀完。米沃什晚期作品更成熟,更貼近神。
單純的倫納德卻在這里邂逅了美麗溫柔的德國女子瑪麗亞,從而卷入了一個充滿愛與性的狂亂世界,色授魂與,不可自拔。正當兩人難舍難分之際,一次意外謀殺,終使兩人擦肩而過,抱憾
書比想象的薄太多,其中書中收錄的詩也很少,主要是書比較薄。但是對一個詩歌愛好者,主要看書的價值了,畢竟作者晚年寫的就有些意味了。
封面設計很喜歡,感覺延續了禁錮的頭腦的設計風格。米沃什的詩作,周偉馳的譯作,值得一讀。
晚年的米沃什,如他自己在詩里所說,“走進了清晨的澄澈之中”。這個說法不禁讓人想起但丁的著名比喻,在中年走進一片幽暗的森林。從幽暗到澄澈,又如同尤瑟納爾曾在小說里描述的某種歌聲,它可以不知疲倦地、無限地飄,一直飄到上帝那里,而人的整個一生,也可能會成為這樣的攀升。我們很難抵御這種關于“上升”的想法。詩人們在晚年寫出的作品,會被自然地堆放在塔尖,這座塔由漫長的經驗構筑而成。可是當米沃什經過漫長歲月,來到二十世紀末端,他不得不發問,“天堂和地獄,都永遠地消逝了?”來到自己生涯的盡頭,他面臨的問題是,存在于歐洲人潛意識中的“第二空間”,…
為米沃什而買,書的外包比書頁大一圈,容易彎折
和有價值的一套叢書。而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米沃什的晚期詩集,值得一看
波蘭當代最杰出的詩人。約瑟夫·布羅茨基因為喜歡米沃什的詩歌而自學波蘭語,后來也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兩個人的作品都很美。
之前買了一本米沃什《被禁錮的頭顱》的評論集。偶讀過他的一兩首詩,但完全無法盡興。以至于這次毫不猶豫地購買了他人生的最后一部晚期創作的詩集,正好填補了我閱讀他詩作的渴望。
時間的意義、生命的真相,乃至神學的真偽,等等,一個老人的思考,遠離了塵世的紛擾,而與終極終極世界更相接近,安靜,廣闊,深邃,悲憫
多次聽到看到米沃什的→_→禮物,非常喜歡,孩子們也會背這首詩,并且會用幼稚的筆體簡單的想法給詩配圖,看到評論是關于晚年的作品,價格能接受果斷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