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新疆外貿發展所處的特殊區情,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加快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進行了研究,本書共為七個部分。及時部分概念界定和理論基礎。主要對對外貿易、對外貿易發展、對外貿易發展方式、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概念進行了界定,對比較優勢理論、內生增長理論、外貿轉型升級理論、競爭優勢理論進行闡述;第二部分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現狀。在梳理建國以來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歷程基礎上,從進出口貿易規模、對外貿易結構、對外貿易競爭力、對外貿易的經濟社會貢獻以及對外貿易的節能環保效益等方面分析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的實踐效果,進一步對新疆現行對外貿易發展方式中的出口產品國內生產環節的資源利用方式、外貿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方式、外貿增進國民收益的方式存在不足進行分析;第三部分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綜合評價。通過構建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改進的熵值法綜合測評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的總體進程和各子系統的轉變效果,進一步探討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存在的問題及成因;第四部分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影響因素分析。利用調查問卷收集得到的影響因素評價數據,運用因子分析方法和二項分布logistic模型探尋影響當前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的因素、作用方向和力度;第五部分國內外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經驗及對新疆的借鑒。分析美國、德國和日本三個世界貿易強國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經驗,并對國內沿海發達地區的廣東、浙江和與新疆區情相近的廣西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經驗進行剖析,在此基礎上探尋這些國家和地區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的成功經驗,為新疆加快對外貿易發展提供經驗借鑒;第六部分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目標取向和路徑選擇。提出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的目標取向和轉變思路,并據此從提高技術創新能力驅動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推動企業"走出去" 帶動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加強區域經貿合作加速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面設計加速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有效路徑;第七部分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的保障措施。從科技支撐、制度保障、金融支持、人才引領四個方面提出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的保障措施。
黃偉新(1986.10—),男,漢族,廣西賓陽人,2010年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獲經濟學學士學位,2015年畢業于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獲管理學博士學位。現為欽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師,主要從事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研究。至今已在《國際貿易問題》、《經濟問題探索》、《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學術期刊多篇。曾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自治區社科基金項目、兵團社科基金項目等課題的研究。龔新蜀 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新疆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兵團屯墾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經濟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1995年畢業于吉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于吉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4年、2006年先后在韓國漢城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從事經濟學的學習和研究工作。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子課題1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國家軟科學項目2項,以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國家人事部留學人員項目、教育部春暉計劃項目、自治區社科基金項目、兵團社科基金項目和兵團軟科學項目等30項;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獲兵團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以及"笹川良一"教育基金成果獎和吉林大學社科研究成果獎等15項;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等12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250余篇。兵團學術技術帶頭人,國家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第1章 概念界定與理論基
1.1 相關概念界定
1.1.1 對外貿易
1.1.2 對外貿易發展
1.1.3 對外貿易發展方式
1.1.4 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
1.2 理論基
1.2.1 比較優勢理論
1.2.2 內生增長理論
1.2.3 外貿轉型升級理論
1.2.4 競爭優勢理論
第2章 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現狀
2.1 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歷程
2.1.1 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對外貿易發展方式(1949-1978
2.1.2 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階段的對外貿易
發展方式(1979~1991
2.1.3 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對外貿易發展方式(1992~2014
2.2 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的實踐成果
2.2.1 進出口貿易規模持續擴大
2.2.2 對外貿易結構不斷優化
2.2.3 對外貿易競爭力有所提升
2.2.4 對外貿易對經濟發展貢獻顯著
2.2.5 對外貿易節能環保效益逐步顯現
2.3 新形勢下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存在的不足
2.3.1 出口商品國內生產環節資源利用方式粗放
2.3.2 外貿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方式落后
2.3.3 外貿增進國民收益方式局限性明顯
第3章 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綜合測評
3.1 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3.1.1 評價指標體系設置原則
3.1.2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3.2 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綜合評價模型的構建
3.2.1 評價指標數據的標準化處理
3.2.2 評價指標的權重確定
3.2.3 綜合評價模型構建
3.2.4 數據來源及處理
3.3 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測評結果分析
3.3.1 總體效果評價
3.3.2 分項指標評價
3.4 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3.4.1 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進程緩慢
3.4.2 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平穩性不高
3.4.3 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所處層次偏低
3.4.4 外貿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方式轉變水平呈下降趨勢
3.5 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存在問題的成因透視
3.5.1 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是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緩慢的首要原因
3.5.2 貿易發展理念落后是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緩慢的重要原因
3.5.3 技術創新乏力極大延緩了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的加速轉變
3.5.4 多重矛盾交織導致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
……
第4章 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影響因素
第5章 國內外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經驗及對新疆的借鑒
第6章 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的目標取向和路徑設計
第7章 新疆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的保障措施
經過以上分析,既然對外貿易發展方式是在一定國際經濟環境背景下,一國或地區經濟發展階段表現出來的,能夠實現外貿平穩增長的基礎上,不斷追求外貿結構優化,外貿經濟社會效益提高以及適應資源環境約束下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的外貿增長的方式和途徑。那么,就新疆而言,針對現階段外貿發展面臨的國內要素稟賦結構正顯著發生變化,外貿管理體制不適應國際通行慣例,加上規模迅速擴張引致國外貿易保護程度加深的現實問題,現階段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的經濟學含義是:
及時,在外貿國內生產環節,把出口產品的資源利用方式從依靠資源、勞動和資金投入轉變到依靠科技創新,提高科技含量和科技貢獻率的軌道上來;把以往依靠高投入、低產出的粗放型資源利用方式轉變到依靠技術進步,資源利用效率提高的集約型資源利用方式上來;把政府對資源配置過多的行政干預轉變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地位上來。
第二,在外貿進入國際市場環節,拓展國際市場需要運用新的技術手段和新的貿易方式。為此,國際市場開拓方式的轉變不僅包括通過境內外國際貿易中心的建設,發展邊境貿易、轉口貿易、出口展銷等其他貿易方式,還包括通過企業的跨國經營,把生產性服務連接起來的供應鏈延伸到海外的各種目標市場和細分市場,通過內外貿一體化的供應鏈體系,增強出口商品的市場滲透力和競爭優勢,把市場多元化提高到更高水平,較大限度地把潛在的外需轉化為現實的外需市場。從而改變出口貿易停留在"離岸"貿易、境外市場開拓依賴境外服務供應商的狀況。此外,利用國際電子商務平臺,不僅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了便捷、廉價的技術手段,而且擴大企業與國際市場的聯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海外經營分銷渠道不足的缺陷,從而也是轉變外貿國際市場開拓方式的重要內容(裴長洪和彭磊等,2011)。
第三,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環節,把以往單靠價格競爭方式轉變到依靠非價格競爭方式以及這兩種競爭方式的組合和創新使用的競爭方式上來;把以往利用企業的可控因素作為競爭手段轉變到積極利用所有可控與不可控因素,充分發揮權力和公共關系等競爭新手段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