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許多行為常常會令父母感到困惑。有時候,孩子會開心大笑;而有時候,卻又會放聲大哭起來。有時候,孩子會和小朋友為爭奪一個玩具而大打出手;而有時候,孩子卻又會獨自一個人躲在角落里自言自語地玩著什么…… 孩子的行為多種多樣,而其每個行為背后都有著和成人不太一樣的行為心理,只有抓住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李群鋒編著的《兒童行為心理學》列舉了一些寶寶比較常見的行為舉止,并且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進行了分析與講解。深奧的理論搖身一變,成了通俗易懂的小問題,深入淺出,為父母指出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秘徑。
李群鋒:群峰教育圣賢國學院國學講師,群峰國際教育品牌創始人。出版有《邊寵邊吼育英才》《好的教養在西點》《培養孩子的情商從講故事開始》等深受讀者喜愛的暢銷圖書。 獲得的榮譽有: 世界華人當代愛心教育專家 亞洲潛能激發心靈成長演說家 中國教育活動家 幼兒園自動化運轉系統 和諧中國炎黃文化拜祖大典發起人
前言 愛孩子,就要讀懂孩子的心靈世界
Part 1 啼哭——寶寶向父母表達意愿的特殊"語言"
哭聲抑揚頓挫——寶寶在做運動
讀懂寶寶需求性啼哭,回應才有針對性
仔細分辨寶寶病理性啼哭很重要
傍晚大哭伴隨驚聲尖叫——新生兒腸絞痛
白天能安靜入睡,入夜則啼哭不安——小兒夜啼
陌生人一抱就大哭——寶寶開始認生了
一旦和媽媽分開就號啕大哭——分離焦慮
跌倒后,越哄哭得越厲害——緊張害怕性啼哭
Part 2 讀懂寶寶的肢體語言,才能好地了解他的內心世界
寶寶的心事用"臉"說
解讀藏在寶寶微笑中的秘密
眼睛是表達多意義的器官
寶寶吐泡泡,在傳達什么呢
手部小動作也能體現"大心事"
反復扔東西——不斷體現學到的新本領
喜歡走高低不平的地方——行走敏感期到來了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
Part 3 了解孩子的怪異舉止,正確解讀行為背后的心理密碼
寶寶有根"蜜手指"
孩子總是黏著媽媽,父母要理解
隨口咬人,并非是惡意攻擊
伸手打人——只是想引起注意
孩子戀物——從"依戀"走向"獨立"
幫助孩子順利度過肛欲期
玩弄生殖器其實很正常
孩子喜歡偷看大人洗澡——性意識開始萌芽
交換——孩子人際關系的開端
超級喜歡接電話的小家伙
Part 4 關愛孩子的心,輕松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用餐好習慣從幼兒做起
讓孩子學會主動收拾自己的物品
家有"小小電視迷"
教孩子跟"小磨蹭"說拜拜
孩子不再"馬大哈"
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只是喜歡不是偷
寶寶熱愛有秩序的生活——秩序敏感期到來了
別讓尿床傷了孩子
Part 5 處理好"糟糕"行為,媽媽從此不會再頭疼
喜歡搶別人的東西——自我意識開始萌芽
胡亂涂鴉——孩子原始的創造活動
家里有個"破壞大王"
我家孩子是個"人來瘋"
和小朋友打架——自我意識正在發展
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希望獲得心理滿足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嫉妒——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外在表現
孩子總愛插話并不是故意的
Part 6 認真傾聽孩子說話,小嘴里面藏有大乾坤
"媽媽,我從哪里來?"
喜歡說"不"——反抗期來了
愛說狠話——詛咒敏感期來了
別給孩子貼上"說謊"的標簽
孩子愛告狀——依賴心理的表現
不停地問"為什么"
"我要和爸爸(媽媽)結婚!"
附錄 搞懂孩子的心理,才能好地愛他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稱職父母應該知道的那些心理學規律
嬰兒撫觸:源于心靈的安撫和交流
讀懂寶寶需求性啼哭,回應才有針對性 有些人認為,嬰兒一哭千萬不要馬上就抱起來,那樣"愛哭"的行為就會受到鼓勵,嬰兒就會變得嬌氣、任性,所以哭就讓他哭吧,等他哭累了自然就安靜了。事實上,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父母如果不及時對嬰兒的啼哭做出回應,嬰兒的情感需求就得不到滿足。 哭是寶寶的特殊"語言" 嬰兒哭鬧是一種本能反應,是與父母交流的方式和對內外環境刺激的反應與要求的特殊語言。嬰兒通過這種方式來向身邊的父母表達自己的情緒,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撫。 除了上節講到的生理性啼哭之外,寶寶其他的每一種啼哭都在向父母傳達著他的需求,也都特別需要獲得父母的回應。如果做父母的能夠讀瞳孩子的哭鬧、姿勢和平常的行為,那么你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就一定會變得加親密。 "對癥下藥"應對寶寶需求性哭鬧 身為父母應該用觀察的心態去傾聽寶寶的哭聲,然后判斷出寶寶有哪一種需求,并針對寶寶的需求來做出有針對性的回應,這樣才能好地照料寶寶。當寶寶的需求獲得滿足時,他就會停止哭泣了。 "我餓了,快開飯吧!" 在寶寶出生后的前3周里,在大部分情況下,健康新生兒的哭是由于感到饑餓,大部分新手媽媽聽到寶寶哭聲的反應也是趕緊喂奶。小家伙只要含上乳頭或奶嘴,就會立刻安靜下來,開始認真吮吸,并表現出急不可待的樣子。 餓哭的典型"聲音效果"是低音調,有節奏,并且重復著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哭一聲,然后有個停頓,再短哭一聲,再停頓,就像在說"餓——餓——"一樣。直到被媽媽抱起來喂奶,寶寶的哭聲才會停止。如果此時寶寶同時張開嘴向四周尋覓,一旦有人抱他,馬上就撲到懷里,直奔主題,這也可以幫助判斷寶寶是否因饑餓而哭。 當判斷出寶寶餓了時,父母就要馬上抱起寶寶,同時還要用語言安慰他:"哦,寶寶餓了,我們馬上開飯啊。"建議父母在喂奶的同時,還要對寶寶說"寶寶真棒,吃得真好"之類贊揚的話,眼睛不時望著寶寶,投去贊許的眼神,并輕輕撫摸寶寶的臉頰,這樣寶寶就能吃得安心、愉快,從而也有助于消化。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寶寶一邊哭一邊吃,那樣會容易嗆奶。 另外,一般來說,小寶寶可能2—3個小時就餓了,可有些人總喜歡固定3個或4個小時才給寶寶奶喝,以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這種方式會導致寶寶饑餓難耐,不是哭個不停,就是有了奶后狼吞虎咽地狂喝,以至于喝入太多空氣,這樣會造成肚子痛,導致再哭一次。 那么,應該幾個小時喂一次奶好呢?這要依據寶寶的個性、氣質來定。對于每次喝奶總是又快又急的寶寶,可以在喂完奶后幫他拍背排氣,以免寶寶吸入過多的空氣。 "我渴了,我要喝水!" 當寶寶不只哭聲中帶有不耐煩的情緒,還做出了與餓相似的動作,并且還不停地舔嘴唇時,這就表明他現在口渴了。這時你就需要喂他一些水喝。 水分是組成人體重量的主要部分,寶寶的年齡越小,體內所含的水分比例就越高。一般來講,正常足月嬰兒體內的水分占75%左右,早產兒體內的水分占80%左右,成人體內的水分占60%左右。所以如何給寶寶喂水也是十分重要的。 也許有的媽媽會認為,吃母乳的寶寶不需要喝水。雖然母乳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可是如果在天氣炎熱的夏天里,母乳中的水分并不能滿足寶寶的需求,寶寶會因為經常出汗而導致唇干。因此,當寶寶出現上面的行為時,就要為他補充額外的水分,那樣他就會停止哭泣。如果寶寶不喝水,那潤一潤寶寶的嘴唇也是好的。如果是混合喂養或人工喂養,那么就應該在兩頓奶之間給寶寶喂一次水。 需要注意的是,喂水的次數和數量要靈活,要根據天氣和寶寶自身的狀況來定。另外,寶寶口渴時,只要喂他一些溫的白開水就行了。很多父母用各種甜果汁、汽水或其他飲料來代替白開水給寶寶解渴,這樣是不妥當的。因為飲料里面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較多的電解質,喝下去之后不會像白開水那樣很快就離開胃部,而會長時間地滯留,進而對胃部產生不良刺激。所以,對于寶寶來說,白開水才是好的飲料。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