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兩國民眾比鄰而居,自古以來人文交流綿延不斷,促進兩國文化與經濟的共同繁榮。與經濟、政治和安保領域的合作相比,中韓在人文領域的交流既是亮點也是難點。本書在回顧中韓建交后兩國人文交流的發展歷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分析了中韓人文交流的特點、影響因素以及意義所在,并對未來中韓人文交流的健康發展提出有益建議。
王曉玲,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社會文化研究室副研究員,中韓人文交流、韓國社會問題、韓國政治發展、亞洲人文交流。主要著作及論文為:《韓國人的中國觀》,社科文獻出版社,2014年;《韓國人心目中的中國形象》,社科文獻出版社,2011年(共著);《中國人細目中的韓國形象》,民族出版社,2009.8;《周邊命運共同體構建與人文交流思路的轉換》,載《現代國際關系》,2015年第5期;《新經濟自由主義背景下的社會妥協》,載《當代世界》,2014年第10期;《韓國發展方向的轉換及其隊中韓關系的影響》,載《東北亞論壇》,2013年第6期;《什么因素影響韓國人在中國之間的立場》,載《世界經濟與政治》,2013年第6期。
金都姬,韓國韓信大學國際合作學院中國學科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社會、中國政治。
及時章中韓人文交流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及時節中韓政府間的人文交流機制()
第二節中韓之間的人員交流()
第三節中韓之間的學術交流()
第四節中韓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
第二章中韓人文交流的意義以及存在的問題()
及時節中韓觀光交流的意義以及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中韓留學生交流的意義以及存在的問題()
第三節中韓勞動力流動的意義以及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中韓學術交流的意義以及存在的問題()
第五節中韓文化交流的意義以及存在的問題()
第三章中韓人文交流對民眾間相互認識的影響()
及時節中韓民眾之間的相互認識()
第二節人員交流對中韓民眾間相互認識的影響()
第三節"韓流"對中國人"韓國觀"的影響()
第四節媒體報道對中韓民眾相互認識的影響()
第四章中韓人文交流中的難點()
及時節中韓民眾之間的相互好感度()
第二節政治體制差異引發的信任缺失()
第三節歷史觀差異引發的民族主義對抗()
結論中韓文化交流面臨的課題以及未來展望()
附錄一中韓政府聯合公報()
附錄二重要文化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