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之家》是安德烈 比托夫于1964—1971年間完成的一部長篇小說。后歷經(jīng)多年幾經(jīng)修改才得以正式出版。
小說刻畫了奧多耶夫采夫一家祖孫三代知識分子——19世紀(jì)末20世紀(jì)初的精神貴族、蘇聯(lián)知識分子、消亡中的知識分子——的形象,并描述了三代知識分子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不同命運和生存狀態(tài)。作者著重描寫了廖瓦 奧多耶夫采夫從中學(xué)畢業(yè)到進入俄羅斯文學(xué)研究所 “普希金之家”工作這段生活的經(jīng)歷。
《普希金之家》被稱為俄羅斯后現(xiàn)代小說的開山之作,作為“回歸文學(xué)”在蘇聯(lián)甫一問世,便獲得廣泛好評。
《普希金之家》是俄羅斯著名作家安德烈 比托夫的作品。
《普希金之家》是俄羅斯后現(xiàn)代小說的開山之作,獲得德國阿 托普福爾基金會普希金獎(1989)、法國年度外國書籍獎(1990)、圣彼得堡安德烈 別雷獎(1990)等眾多重量級獎項。
俄羅斯著名作家列昂尼德 吉爾紹維奇這樣評論道:“這是一本劃時代的書。它自身就創(chuàng)造了某個時代,這一時代的名稱就叫做‘比托夫的《普希金之家》’。此書駐留于其所有讀者的意識中。”
《普希金之家》屬于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俄羅斯出版與大眾傳媒署批準(zhǔn)的“中俄文學(xué)互譯出版項目 俄羅斯文庫”。由中國文字著作權(quán)協(xié)會和俄羅斯翻譯學(xué)院負(fù)責(zé)組織實施。
安德烈 比托夫,蘇聯(lián)、俄聯(lián)邦作家。 1992年和1997年兩次榮獲國家獎;此外還獲得(蘇聯(lián)政府頒發(fā)的國家)“榮譽”勛章(1984),法國文學(xué)與藝術(shù)功勛獎(1993),北帕爾米拉獎(1997),俄羅斯美術(shù)研究院榮譽會員(1997),埃里溫市名譽公民(1997),埃里溫國立大學(xué)名譽教授(1997),皇村藝術(shù)獎(1999),亞美尼亞莫夫謝斯 霍列納齊獎(1999)等。代表作有《普希金之家》《花園》《這樣漫長的童年》《醫(yī)生》等,他的作品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基本涵蓋了歐洲國家所使用的所有語言。
怎么辦?(序幕,或?qū)懹诤蟮囊徽?/p>
部.父與子 .....................................................................................................................1
父親.....................................................................................................................1
狄更斯專篇.....................................................................................................................21
父親(續(xù)篇)................................................................................................................26
父親的父親.....................................................................................................................37
父親的父親(續(xù)篇)...............................................................................................54
說法和版本.....................................................................................................................76
繼承人(值班者).....................................................................................................90
附 篇 散文兩種......................................................................................................................100
暴風(fēng)雪.............................................................................................................................107
鏡子.................................................................................................................................109
第二部.當(dāng)代英雄..............................................................................
.
115
法伊娜.............................................................................................................................119
宿命論者(法伊娜——續(xù)篇)......................................................................149
阿爾賓娜.......................................................................................................................154
柳芭莎.............................................................................................................................170
關(guān)于米季沙季耶夫的故事.................................................................................174
說法和版本..................................................................................................................189
Бесова душа
普希金之家
波那瑟夫人(值班者).......................................................................................200
附 篇 主人公的職業(yè)............................................................................................................206
第三部.窮騎士.................................................................................
.
231
值班者(繼承人——續(xù)).................................................................................234
肉眼看不到的魔鬼..................................................................................................253
假面舞會.......................................................................................................................270
決斗.................................................................................................................................275
射擊(尾聲).............................................................................................................304
說法和版本(尾聲)............................................................................................311
真相大白的早晨,或銅人(尾聲)............................................................320
附 篇 阿喀琉斯與龜(作者與主人公的關(guān)系)................................................332
斯芬克斯.......................................................................................................................345
注 釋................................................................................................
.
350
一些零碎兒(注釋補遺).................................................................................379
《十二個》..................................................................................................................383
譯后記................................................................................................
.
386
怎么辦?
(序幕,或?qū)懹诤蟮囊徽?
1856年7月11日清晨,在彼得堡的“莫斯科”火車站附近一家大旅館里,侍役們都感到納悶,甚至有些驚慌失措。
尼 加 車爾尼雪夫斯基,1863
在小說接近尾聲處,我們就已經(jīng)描寫過那扇清潔的窗戶,從天上投下的那瞥冷冰冰的目光——在11月7日這天一眨不眨地緊盯著涌上街道的人群……那時似乎就已經(jīng)感覺到,在這份晴朗中藏有某種玄機,譬如說,很可能是由特種飛機采取強制性措施的結(jié)果,之所以說藏有玄機,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用不了多久就會為此付出代價。
果不其然,196X年11月8日早上便證實了這種預(yù)感。晨色朦朦朧朧地籠罩著空無人跡的城市,在厚實的舌狀物——彼得堡老房子的映襯下,一切都變得無形無態(tài)、若隱若現(xiàn),似乎這些房屋是用稀釋的墨水畫出來的,并隨著天色漸亮而愈發(fā)淺淡了。就在晨光快要寫完這封信(此信以前曾被彼得寄往“傲慢的鄰邦,讓它感到難堪”,可這會兒已無需寄給任何人,信中不再責(zé)怪任何人任何事,也不提任何要求了)的當(dāng)兒,風(fēng)朝這座城市颯然而降。它從上方就這么平直地降落了,仿佛是從天空中按照某種流暢的弧度滑落下來的,在大幅而又輕巧地加速之后,正好落在地面的接觸點上。它正像一架飛得夠……的飛機。似乎那架飛機增大、膨脹開來,昨天飛行時,吞食了所有的鳥禽,吞沒了所有其他的飛行大隊,因吸足了金屬、天空的顏色而變得臃腫肥大,轟然墜落在地,本來還試圖滑翔著降落下來,可一下子就坍塌在接觸點上了。扁平的風(fēng),呈飛機的顏色,朝城市滑落下去。孩子們說的“加斯捷洛”一詞就是風(fēng)的名字。
它輕輕觸碰了一下城區(qū)的街道,猶如降落到了飛機跑道似的,在接觸到地面——瓦西里島淺岬的某個地方時,還反彈了一下,然后繼續(xù)一路狂奔下去,無聲無息地穿梭于湮濕的屋宇之間,按照昨天的演示線路。它把這片闃無人跡的地方如此這番地檢查了一遍,爾后闖入主廣場,并急速席卷了一片淺淺的寬水洼,一邊狂奔著,一邊將積水啪的摔在檢閱臺的側(cè)板上,聽到這一聲響,顯得很得意,一頭鉆入革命門洞, 再次脫離地面,恣意騰飛起來,沖向高空,越升越高……假如這是電影鏡頭的話,那么在空蕩蕩的廣場(歐洲的廣場之一)上,還會追逐著昨天所丟失的兒童玩具“松緊球”,由于全身通體濕透而會自行解體,甚至?xí)验_來,因為它似乎發(fā)現(xiàn)了生活的內(nèi)幕:原來這是木屑結(jié)構(gòu)的,慘兮兮的,根本見不得人……而風(fēng)舒展一下身子,怡然自得地扶搖而上,在城市的高空又折身返回,輕松自在地飛馳起來,以便再次向城市方向的淺岬處滑翔過去,還會來一個涅斯捷羅夫筋斗……它就這樣把城市給壓平了,風(fēng)過處,無論是多有名氣的大街和堤岸,還是水位上漲、呈膠凍狀的涅瓦河(散亂地分布著一座座鐵橋,河上迎面漂來逆流的點點花斑),一片片水洼便會灌滿如注的疾雨;后來我們注意到,它把固定在岸邊的幾艘駁船和某種打樁船吹得搖晃起來……打樁船蹭上了快要打好的樁子,似乎在把新伐的木料往下打;對面有一幢我們十分關(guān)注的樓房——一座不大的宮殿,現(xiàn)在是一家科研機構(gòu);這幢房子的三樓開著一扇破損的窗戶——啪啪作響,風(fēng)雨什么的就從這里毫不費力地灌了進去。
風(fēng)竄入大廳,吹起滿地散亂的手稿和打字稿——有幾頁粘在了窗下的積水上……而且這間博物館展廳(根據(jù)墻上鑲有玻璃的照片和文稿,以及用玻璃罩著的、放有攤開書本的桌子可以作出如此判斷)的整個景象是一副怪異的亂象。桌子挪了窩,都不在按照幾何形狀擺放的正常位置上了——東倒西歪,一片狼藉,有一張甚至四腿朝上倒放著;滿地都是碎玻璃;立柜臥倒在地,柜門四開,就在它的旁邊,散落的紙頁上躺著一個人,左手壓在僵硬的身子底下。一具尸體。
他約摸三十歲的樣子,也許只能說“樣子”,因為看上去他著實嚇人。白森森的,有如壓在石頭下面的一個生命體——白草似的……一頭亂蓬蓬的灰發(fā),太陽穴上有凝固的血塊,嘴角開始出現(xiàn)霉?fàn)€。右手握著一把老式手槍,這樣的槍支如今只有在博物館才能見到……稍遠一點兒——大約兩米處,地上還有一把手槍,雙管的,上面的扳機一個是扳起的,另一個則是放下的,而且發(fā)射過子彈的那根槍管里塞著“北方”牌煙卷的蒂頭。我說不清楚,為什么這起死亡事件會令我發(fā)笑……該怎么辦?向何處報案?……
又刮過一陣風(fēng),隨著砰的一聲,窗戶就猛地被關(guān)上了,一塊尖形的玻璃脫落下來,扎入窗臺,碎屑撒落在窗臺的一攤積水中。爾后,風(fēng)沿著長灘疾馳而去。對它而言,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兒,甚至也不是什么明顯的舉動。它一路趕過去拍打條幅和旗子,刮得小輪船的碼頭、駁船、水上飯店和忙碌的拖船都晃動起來,在這個顯得疲憊不堪、死氣沉沉的早晨,只有那些拖船在停泊于原位、發(fā)出輕聲嘆息的傳奇巡洋艦旁邊忙碌著。
這里,我們之所以在天氣上多所著墨——多于令人感興趣的事件本身,是因為我們下面要花相當(dāng)?shù)钠鶃砻鑼懞笳?;在敘述中天氣對我們而言尤為重要,并還會發(fā)揮自身的獨特作用,即便只是因為故事發(fā)生地是在列寧格勒……
……風(fēng)賊似的一路狂奔,身上的斗篷瀟灑地飄曳著。
(下文斜體系我所標(biāo)。——安 比)
身處“普希金之家”的拱頂下,我們在這部小說中樂于堅守備受尊崇的所謂博物館傳統(tǒng),并不擔(dān)心重復(fù)和雷同,反而求之不得,對這種內(nèi)在依賴性,我們高興都還來不及呢。因為它,這么說吧,“很搭”,可以用來解釋被我們在這里用作題材和素材的那些現(xiàn)象,具體而言,即現(xiàn)實中不存在的現(xiàn)象。所以就連利用現(xiàn)成的、并非由我們制作的包裝材料——這種必要性也是為我們的目的所服務(wù)(有點像咬噬自己的身體了)。
因此,我們刻畫的是一個不存在的當(dāng)代主人公,這一縹緲的以太幾乎不亞于目前的物質(zhì)奧秘本身——現(xiàn)代自然科學(xué)所觸及到的奧秘:物質(zhì)被分解,分化為越來越小的粒子時,經(jīng)不住一再細(xì)分而突然間不復(fù)存在:粒子、波、量子——無論是前者、中者,還是后者,統(tǒng)統(tǒng)都不再存在,其中的任何一個,這三者一同……于是,祖母愛說得十分親切的字眼“以太”便浮現(xiàn)出來,它似乎在提醒我們,其實在我們之前這樣的奧秘就已經(jīng)存在,只不過誰也沒有帶著原以為世界是可以被認(rèn)識清楚的那些人才有的呆滯的驚奇來看待它,人們只是知道,其中定有奧秘,并認(rèn)為這是理所當(dāng)然的。
于是我們就把這一不存在的以太分裝在未能保存下來的、祖母的小玻璃瓶里,令人詫異的是,當(dāng)時每一種醋都有一個特定的非空洞形式與其相對應(yīng);我們欣然將“小瓶子”一詞用溫吞水來洗濯干凈,一邊觀賞其棱面構(gòu)造,直到它閃現(xiàn)出肥皂泡似的透亮光澤,直到童年的光線照射到霓虹黃的桌布——桌布是在某人那遙遠的、不可思議的手工制成的童年期間編織的;照射到茴香酊和帶有水銀古老顏色的體溫計——這種顏色只是出于對元素表和化學(xué)精密度的一片忠心而始終沒有發(fā)生變化……這一彩霓虹光線照射到某人那圍著圍巾的細(xì)脖子上,常被媽媽親吻的頭頂部位和仲馬偉大的小說《三個火》上。令我們深感驚訝的是,這份突如其來的、十分生疏的從容,以及對自身運動規(guī)律的一往情深(對此僅從這些小玻璃瓶的形狀和棱面便能略知一二)正在使我們的忙碌狀態(tài)發(fā)生神秘的突變,使我們放慢腳步……
博物館式小說……
但同時,我們試圖這樣來寫,好讓一小片報紙——既然它已用做他途,隨便插入小說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成為其自然的延續(xù),而一點兒也不會破壞敘事的完整性。
放下小說,拿起一份不管是新的還是舊的報紙來讀,準(zhǔn)以為,眼下見諸報端(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見諸于世)的事件,就發(fā)生在小說中的時間里,反之亦然,放下報紙,回過頭來讀小說時,也沒有一度中斷過閱讀的感覺——為此您就把《序幕》再重新讀過一遍,以從細(xì)微處體察到作者的用心良苦。
要想取得這樣的效果,就必須對相關(guān)的時間和環(huán)境進行協(xié)同創(chuàng)作,對諸多細(xì)節(jié)顯然也就可以一筆帶過,因為在我們看來,所有這些都是心照不宣的,都是作者和讀者的共同體驗。
這是一本劃時代的書。它自身就創(chuàng)造了某個時代,這一時代的名稱就叫做“比托夫的《普希金之家》”。此書駐留于其所有讀者的意識中。
——俄羅斯著名作家 列昂尼德 吉爾紹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