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就像日出與日落。回到相同位置,但是方向正好相反。
人老了,就變回孩子。由出生時的啼哭,需要撫愛、擁抱;到開始學走路,開始抓取自己的東西;到越長越壯,覺得天地之間,可以處處為家。
然后,過了中午,太陽西落,隨著身體的衰老,逐漸收回遙遠的步子,躲回家,躲回自己的房間,抓緊自己的“存折”。這存折并不是金錢意義上的存折,而是保障自己后半輩子幸福的九種心態,也是擁有順遂平安人生的長壽之道。
這是一本寫給中年人的勵志書,因為中年人應該了解老年人,中年的下一步就是老年。這也是寫給老年人的處世書,讓老人在落日余暉中看清世界,泰然地對待每件事,圓融地對待每個人,地享受每24小時。
2015年,阿圖葛文德醫生的《好的告別:關于衰老以及死亡》喚醒了每個人對于未來老年生活的重視,他從醫生的角度,以悲憫情懷講述普通人心態的調整。而《年輕不老,老得年輕》則擷取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人生中的大哲理。筆觸輕松,幽默,溫暖,又不乏犀利尖刻之語,讓糊涂的人變清醒,讓糾結的人變泰然。
享譽華人世界的勵志大師劉墉,是臺灣金石堂評選出的16年來暢銷書作家之冠,他的觀點,幫助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成長,他的書,在大陸發行量超過千萬冊。今年他正值耳順之年,家中還有三位精神矍鑠、樂享生活的耄耋老人,在他看來,老人就像孩子一樣,害怕寂寞,需要親人的擁抱和呢喃。他把這些寫給老人也是自己的心得體會,一篇篇發到網上,沒想到引起強烈反響,很多人留言表示受到觸動,每天追看,甚至展開討論。這本書是他“老年智慧心得”的合集,也是他經典處世散文系列的全新作品。
無論你處于什么樣的年紀,都能從這本書得到頓悟和指導。每個人都逃不過時間大神的捉弄,被命運的手推著上路,急迫而匆忙地奔向老年。人可以不服老,但不能不知老。這本書讓年輕人更了解父母的心態,調整與他們的相處模式,獲得更親密的家人關系。讓中年人從心理和財力上都做好準備,向愉快從容的老年過度。讓老年人優雅地活在當下,享受生活的每24小時。
[美]劉墉
著名畫家、作家,華語文字影響力深遠的勵志大師。
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圣若望大學專任駐校藝術家、圣文森學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文學藝術理論作品一百余種,在世界各地舉行個人畫展三十余次。臺灣連鎖書店“金石堂”曾統計,劉墉為十六年來臺灣暢銷書作家之冠。
自詡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
及時個存折 享受親情 / 001
往前看!往后看!把握當下! / 003
太太媽媽真偉大 / 009
放孩子飛吧! / 014
別做退休老怪物 / 019
第二個存折 不做錢奴 / 025
錢是活人花的 / 027
老人的幸福心機 / 031
為孩子開前路,為自己留后路 / 036
私房心事私房錢 / 040
不要給子女留下謎團 / 044
第三個存折 樂天知命 / 049
別讓傳家寶成了垃圾 / 051
學到老,活到老 / 055
吃死總比饞死好 / 061
別讓仙丹成為毒藥 / 065
第四個存折 經營健康 / 071
長壽不能怕吃藥 / 073
醫生也瘋狂 / 079
按摩大腦,清掃腸胃,長命百歲 / 085
第五個存折 看透生死 / 091
減法的人生 / 093
視死如歸反而長壽 / 099
聽聽圣人怎么說 / 105
第六個存折 心寬地廣 / 111
看看美麗的世界 / 113
省下旅游錢,賠上一條命 / 119
花錢積德買長壽 / 124
第七個存折 祛病延年 / 131
活得積極才能長壽 / 133
萬里老爺車 / 139
人生的空中旅程 / 146
第八個存折 善待眾生 / 151
彼亦人子也 / 153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 159
把傭人變成貴人 / 165
家有可愛毛小孩 / 170
第九個存折 細數家珍 / 175
小心寂寞拍賣師(一) / 177
小心寂寞拍賣師(二) / 183
小心寂寞拍賣師(三) / 191
太太媽媽真偉大
有個朋友最近不知道犯了什么錯,被太太發現,只好求饒。“求什么饒?一副小孩跟媽媽悔過的可憐樣子,”他太太生氣地跟朋友說,“我又不是他媽,我是他太太!”隔了幾秒,“不過看他實在可憐,就當他一次媽,饒了他!”
果然,兩人很快雨過天晴。
常聽人說“孝順娘的男人會疼老婆”。
這句話不錯,但是應該說這樣的男人不是疼老婆,而是把老婆當娘來孝順。這種現象到老年尤其明顯,有幾個原因:
及時,老小孩,老小孩,男人到老常常有童心,變成小孩的樣子。小孩頑皮,但是比較善于服從;
第二,太太到了老年,樣子越來越像記憶中的媽媽。人到老,特別懷舊,很容易把老婆看成媽;
第三,女人結婚的時候可能是小女人,但常常生完孩子“為母則強”,變成大女人。孩子小時候,做媽媽的把母性都發揮在孩子身上,有24小時孩子長大離開家了,那發揮了十幾二十年的母愛少了表現的地方,回頭看,還有老家伙在。而且他這也不會、那也不行,一副小頑童的樣子,于是她轉變了,成了“他”的媽!
這時候如果丈夫真能放下“大男人”的身段,甘愿當兒子,太太說什么是什么,夫妻倆常常可以由年輕時的怨偶,變成老來的“牽手”。加上女人平均比男人長壽得多,當“大男人”變成“小男孩”,24小時天孱弱的時候,太太的手就顯得更有力量。
也可以這么說,年輕時無論多么強勢的丈夫,因為老得比太太早,又多半比太太年長,走到生命的后期,都會由強勢變成弱勢,由“保護者”變成“被保護者”。
男人認清這一點,更應該早早收斂脾氣,把姿態放低。
何必爭呢?你可能已經當一家之主,神氣大半輩子了,現在24小時天老去,越來越需要求助老婆,還有什么好逞強的呢?如果要逞強,就趁自己還有能力的時候,多疼疼老婆,儲存一點恩情吧!
當然有些丈夫會逞強一輩子,這時候女人進入更年期,荷爾蒙濃度不一樣了,也變得強勢。兩強相爭,難免沖突。
我有位朋友說得好:“女人要什么?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做主!我們夫妻為什么老吵架?就因為兩個人都要做主,都認為自己對。”
他們確實從三十幾歲吵到五十幾歲,但是突然情勢改變,因為那丈夫聽了我的建議,改變態度,把太太當成媽媽,太太說什么都答“是”。從此他被呵護得跟兒子一樣,過得太平多了。
做太太的也要注意丈夫的心理變化。男人退休常會六神無主,他們一下子覺得自己沒用了,有些人因為自卑而自大,脾氣變得很壞;也有些人會憂郁,整天愁眉苦臉,連門都走不出去。
這時候太太要體諒丈夫,別跟他對著干,幫助他安排社交、培養愛好,帶他走出去!
過去他在外打拼,都是他做主。現在他回來了,仿佛征戰幾十年,疲憊歸來的戰士,他要的是療傷止痛,重享家庭的溫暖。
做妻子的要想:“強勢的丈夫將會逐漸萎縮。讓我多費些心力照顧他,想他過去的好,別念他過去的壞,牽著他的手,兩個人多過幾年吧!”
有個女學生對我說,她丈夫以前回家就往沙發上一躺,看報,看電視,還沒吃飯,已經打呼。可是現在不一樣了,老公進門居然會搬張小凳子,坐在廚房門口跟她說話。
我笑說:“你接下來的日子會很好過。因為你家那個老太爺,已經漸漸變成小男孩,好像回到他小時候,放學回家就扔下書包,跟媽媽報告學校的一切。男人退休,回到家里,家里的老板是太太,從今以后,你是娘,他是孩子。風水輪流轉,換領導了!”
放孩子飛吧!
每個人從一出生就使盡“吃奶的力氣”,要吃、要喝、要拿、要長大。你不讓他翻身,他要翻;你不讓他爬,他要爬;你不讓他走,他要走;你不讓他跑,他還要跑。跑著跑著,跑離了父母的視線,跑離了父母的身邊。
這就是生命!
當你要求子女的時候,先想想自己是怎么長大,怎么跑離父母身邊的?
如果我們的遠祖不跑,人類怎么從最早的發源地,散布到全世界?
什么是拓荒者、航海探險家?他們常常一去就不回頭,在異鄉開拓、婚娶、生育。那個對于父母來說的“異鄉”,就成為他們子女的“故鄉”,所以說“故鄉是祖先流浪的一站”!
每個老人都要知道,你子女的故鄉不見得會是你孫子孫女的故鄉。從你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他就不再是你的私有財產,他就要走向獨立,有他自己的家。
或許你要說你一輩子都沒離開過自己出生的地方,就算離開父母,也住得不遠,憑什么你的孩子就要“飛得見不到”?
以前只從這一城到那一城就不知道要走多久,現在十幾個小時,已經到了地球的另一邊。以前一封信漂洋過海要多少天?現在網上手指一點,已經到了!你難道希望自己的孩子活在上一個時代,不要走出去嗎?
沒錯!有些孩子可能會留在家里,從工作到婚嫁,全聽上一代安排。問題是,那些心有鴻鵠之志的,卻可能早早就想飛。
他是鴻鵠,你能把他的翅膀剪了,不讓他飛嗎?
你要怨,只能怨自己生了鴻鵠。
孩子有大志,你該高興啊!你沒看見多少父母,一步步牽著孩子上幼兒園,進重點小學、中學、大學,出國,進名校研究所,在海外成家立業,幾年難得回國一趟,直到父母歸天,才“驚鴻一瞥”地出現。
他太成功!太忙!連他的孩子都不容易見到他,你還有什么好怨?
孩子結了婚,就不只是你的孩子,也是別人的丈夫或妻子。如果你想不通,就想想自己,從你戀愛、結婚、生子,你是跟父母越走越近,還是越走越遠?
你當然要拼盡全力賺錢養家,愛你的另一半,疼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是你父母的孫子,你培養他,是為你父母延續香火。“養兒方知父母恩”,當你養兒的時候,確實體會做父母不容易,也確實想報恩。想歸想,你立刻去報答了嗎?只怕還要父母幫你帶孩子,等你孩子大了,想回頭報恩,父母就算沒走,也老得動不了了!
人人都知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卻常常上演“子欲養而親不待”。為了讓下一代好好發展,讓孫子孫女得到好的照顧,讓自己的生命能夠延續,做父母的本來就得犧牲。上一代為我們犧牲,我們又為下一代犧牲。
犧牲是為了生命的延續與傳承。
過去社會封閉,沒什么老人福利,我們可以說“養兒防老”。
今天政府為什么有許多對老人的照顧和退休福利?
為了能讓年輕人減輕負擔、全力發展!
從孩子出生,他就是別人的。你給別人的孩子生了丈夫、生了太太,別人也為你的孩子生了另一半。
你還可能給這個世界生了個了不起的人物,因為你的孩子,整個社會都變得更好。
難道不是嗎?如果你的孩子是名醫,他能救多少人?他為別人動手術,病人從一早排到深夜,他賣命救別人,甚至忘了你的存在。
但是放在天平上量一量,你個人的犧牲跟他對眾人的奉獻比起來,是不是分量輕得多?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一直跟在身邊,可以說“養兒防老”,孩子是為自己生的,你挺走運。
如果你的孩子太杰出,是為世界生的,他光宗耀祖,你也挺走運。
如果你的孩子不孝,你要想想你有沒有孝順過自己的父母。
如果你沒有,既然自己都沒做到,還有什么好怨?
如果你很孝順,也別心有不平,因為你雖然自己沒能得到,卻讓你的父母或岳父母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