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與富、敗與勝、逆與順,都存在于觀念的差異。
忘了過去,給自己一個機會。
本書是劍橋、牛津、倫敦等羅素大學集團名校所開設的"人生幸福課"的精華:墨瑞、莫扎特、愛因斯坦、迪伊·霍克、貝多芬等歷強的九大名師,分別就生命、感恩、態度、創新等人生最重要的九大課題,替你找出生命的意義并指引你前進。掌握了這一把把心靈密鑰,你就能輕松戰勝失敗和挫折,找到幸福圓滿的人生。
《人生要逆轉 幸福需看見——尋找幸福人生的九堂課》是著名華裔心靈導師、暢銷書作家潘平中先生旅歐游學期間,在研修了羅素大學集團所開設的心靈、成功、幸福等相關課程后,將其中的精華部分整理出來的成果:這是一門比程序設計課更實用的幸福人生課程,墨瑞、莫扎特、愛因斯坦、迪伊·霍克、貝多芬等歷強的九大名師幫你找到生命的意義并指引你前進。讓歷經歲月磨礪的智者,帶你在殘酷世界中戰斗!人生會面臨的所有問題,都能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潘平中
常用筆名平中和,加拿大華裔,曾任教于香港大學、臺灣藝術學院,文字幽默溫馨,擅長以風趣的筆法來闡述生命的真諦。本書是作者游學歐洲期間,在研修了"羅素大學集團"所開設的心靈、成功、幸福等相關課程后,將其中的精華部分整理出來的成果。
著有《第二次人生》《一位老教授叮嚀的平實智慧》《新鮮人變成功人》等多本暢銷書,是極睿智的心靈導師。
Part 1 生命
與年輕時的自己談生命密碼
1. 的個性 / 007
2. 情緒枷鎖的禁錮 / 011
3. 換位思考 / 014
4. 讓自己變"壞"一點兒 / 017
Part 2 感恩
墨瑞的相約星期二
1. 居里夫人與歐班老師 / 026
2. 我的初中歷史老師 / 029
3. 卡夫卡為小女孩建構的童真 / 031
4. 《相約星期二》 / 036
5. 雨露與春筍 / 040
Part 3 態度
莫扎特克敵制勝的秘密
1. 寧做烏龜,不做兔子 / 049
2. 認真是成功的起點 / 053
3. 想當將軍的兵 / 056
4. 積極的充滿熱情的心態 / 059
Part 4 創新
蘇聯打破規則的太空火箭
1. 在不合理制度下被餓死的法官 / 068
2. 打破字母排列順序的鍵盤 / 071
3. 大腦強加給自己的框框 / 074
4. 布魯諾被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 / 077
5. 是什么推動了紡織工業的發展 / 081
Part 5 快樂
卓別林尋求內心的本真
1. 找到生活中潛藏的快樂 / 093
2.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 097
3. 有效排解負面情緒 / 102
4. 樂觀是長壽的秘訣 / 105
5. 工作壓力怎么舒緩 / 107
6. 世界本就是辯證的集合 / 111
Part 6 寂寞
貝多芬暢飲孤獨的美酒
1. 瓊樓玉宇高處寒 / 120
2. 明辨信息或噪聲 / 122
3. 淘盡寂寞始見金 / 125
4. 領導感染力 / 127
5. 千古得失寸心知 / 129
Part 7 自信
愛因斯坦戰勝較大的敵人
1. 日本球員的抗干擾能力 / 137
2. 培養自信心的妙方 / 140
3. 卑與傲的一線風景 / 143
4. 找到未知的那個彼方 / 146
5. 自己是自己的較大敵人 / 148
6. 燦爛煙火中的永恒不滅 / 150
Part 8 面對失敗
迪伊·霍克的不懼
1. 成功是經過許多次大錯之后才得到的 / 159
2. 經驗只能當"戀人",不能做"老婆" / 164
3. 與上帝共同堅持到創世紀 / 169
Part 9 人際關系
學阿甘與他人分享巧克力
1. 世界是由"別人"組成的 / 177
2. 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 / 180
3. 以謙卑的姿態面對他人 / 185
4. 激發出他人心中好的部分 / 190
5. 適時關懷他人 / 194
貝多芬暢飲孤獨的美酒
給年輕的自己
人生如月,陰晴圓缺,寂寞總是如影隨形。
寂寞既不可避免,我們又何須恐懼?殊不知,正是寂寞成就了無數偉人。
要想攀上別人攀不上的山峰,就要耐得住寂寞,險峰之巔,總是孤獨的。連寂寞都耐不住,你還能耐得住什么?
不要只把寂寞當做是一杯毒酒,有時候,寂寞還是成功的催化劑。
寂寞的時候,我們的思考會更加完整;寂寞的時候,我們的靈感會佛光乍現。
既然寂寞如甘醇,似奶酪,那我們不妨把它裝在行囊里,一起上路吧!
現在社會,交通是越來越發達了,樓房是越來越密集了,可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卻越來越疏遠了。
大學畢業后,我的那些朝夕相處了四年的大學同學就各奔東西了。
大學里,我有三個好的朋友,他們是與我同宿舍的知心好友,我們之間無話不談。我們曾經擠在一張床上講恐怖故事;爭論哪個女生更漂亮;為自己喜歡的球隊爭得面紅耳赤,等等。雖然在大學期間我們干了很多荒誕不經的事情,但是,現在想想,那卻是我們活得最真實、最簡單的一段日子。
大學畢業后,我們就各奔東西了,我們各自忙著找工作,忙著升職。一開始,我們還經常聚會;后來大家工作越來越忙,聚會便取消了,改成打電話聯系;再后來,大家又忙著談戀愛,結婚,生孩子;漸漸地,電話聯系也越來越少。到現在,我已經和這三個同學中斷了聯系。
在公司,我只有同事,卻沒有好朋友,而同事是不能當朋友的。我剛進公司時,對業務不太熟悉,這時,有一個叫吉米的同事,他對我很熱情,經常給我指點。我非常感激,就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什么話都對他說。有一次,我們在外面喝酒,我口無遮攔,發了一大通關于公司管理方面的牢騷,還說經理用人不當,假公濟私。可是,沒想到吉米為了拍經理馬屁,竟然把我說的話添油加醋地向經理匯報了。幸好,經理還算是個有度量的人,他只把我叫到辦公室狠狠地訓了一頓。這件事卻對我觸動很大,從此,我再也不敢和同事做朋友了。
在家里,老婆是個女人,女人關心的事情和男人關心的事情大相徑庭。我喜歡談論事業,談論國家大事,而老婆最多陪我討論希拉里的發型如何好看,奧巴馬的老婆怎樣選擇面膜,威廉王子的大婚如何經典、浪漫,所以,我在家里,大多時候也很無聊的。
孤獨和寂寞是毒蛇,一旦纏上了人,就很難擺脫;孤獨和寂寞又像蟑螂,你剛把它弄死,它的后代馬上又長大了。我像討厭蟑螂一樣討厭孤獨和寂寞。
歲數越大,我的孤獨感就越強烈。有時候,我真想回到童年時代,一大堆小伙伴肆無忌憚地在泥地里嬉戲玩耍,在山上掏鳥窩,在水里捉水蛇,那是何等的快樂幸福!現在,這一切都像小鳥一樣一去不復返了。
有時候,我也想在公司與家庭之外交幾個知心好友,但是,知音難覓啊!被高樓所阻隔的人們的內心似乎也增加了一層保護膜,兩個陌生人在一起都要提防著被對方算計,要想成為知心好友,那難度不亞于讓古巴和美國講和。
我討厭再過這樣的生活,因為我不知道該怎樣面對孤獨和寂寞。
直到最近,貝多芬教會了我怎樣與孤獨和寂寞做朋友。
貝多芬是在孤獨的陪伴下度過他的一生的。
讓我們與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一起來學會品嘗孤寂中的美味吧!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位傳奇作曲家孤獨而又光彩照人的一生吧!
18世紀70年代,貝多芬出生在德國萊茵河畔一所破舊的閣樓上。和所有的普通人一樣,貝多芬出生時并沒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貝多芬的媽媽是一個廚師的女兒,平時給有錢人家做女傭維持生計;貝多芬的父親是一個名氣不高的男高音歌手,所以,望子成龍的心情很迫切,他一心想讓貝多芬成為一名偉大的音樂家,糟糕的是,他還是個十足的酒鬼且酒品不好,酗酒后脾氣暴戾無比。
童年的貝多芬不但要忍受著貧窮,而且還要忍受父親的折騰。
父親在貝多芬剛滿四歲就逼著他練琴,而且每天練琴的時間不得低于八小時。只要貝多芬練得讓他父親有一丁點兒不滿意,他就對貝多芬拳腳相加,讓他知道不聽話的后果是很嚴重的。
少年的貝多芬不但要學琴,還要承擔起養家糊口的任務。父親掙錢不多,為了多掙幾塊面包,貝多芬不得不在十一歲的時候就外出演出掙錢,他加入了戲院樂隊,成為了一名大風琴手,每天的演出可以掙些錢補貼家用。
貝多芬十七歲的時候,疼愛他的母親因肺病與世長辭,貝多芬因此變得更孤獨了。他沒有時間和同齡人一起玩樂,他的任務就是掙錢供兩個弟弟上學,他父親因為長期酗酒,已經不能打理這個困頓潦倒的家了。
就在這個時候,法國大革命像一場大爆炸,立即吸引了貝多芬的目光。
為了接受新思想,貝多芬報考了波恩大學,在大學里,他的音樂天賦充分展現了出來。1795年,貝多芬在維也納舉辦了自己的首次鋼琴演奏會,并取得了成功。
初戰告捷,貝多芬信心大振,他似乎看到了前程一片光明。他在筆記中這樣寫道:"我的天才終究會獲勝……二十五歲!不是已經到來了嗎?"
然而,就在貝多芬準備向下一座事業高峰攀登時,命運卻和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也就是從那時起,他感到一種可怕的事情正向他逼來,那就是他發現自己的耳朵有些不對勁。他的耳朵每天不停地響著,他開始聽不到外界的聲音了,在劇院里,他需要把耳朵貼到演員的嘴前才能知道演員說了什么。
貝多芬清楚,聽覺的喪失對于一個從事音樂的人來說來說意味著什么。他變得消沉、頹廢,不愿見任何人,他害怕別人知道他的耳朵變聾了。他絕望了,不知道自己的音樂之路還能不能繼續下去。他對牧師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我的較高貴的部分——我的聽覺,大大地衰退了。在這個如此可憐和自私的世界上,我必須避免和我心愛的人事物接觸,而且我不得不在傷心的隱忍中尋找棲身之處……要是干著別的職業,也許還可以,但是,在我從事的行業里,這是可怕的噩夢啊!我的敵人們將怎么說我?他們(敵人)的數目又是相當可觀……"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貝多芬為聽力的喪力而痛苦時,失戀的挫折又向他襲來。
幾年前,貝多芬愛上了一位姑娘,她叫琪麗,為了琪麗,貝多芬還專門為她寫了一首曲子,這就是著名的《月光奏鳴曲》。
可是,琪麗并不像《月光奏鳴曲》中寫得那么皎潔、純真,她在與貝多芬交往的同時,還和其他男人勾勾搭搭。就在貝多芬喪失聽覺的時候,琪麗轉身嫁給了一個伯爵。
失戀的痛苦讓貝多芬更加絕望,他對這個世界已經失去了信心,他甚至給兩個弟弟寫好了遺囑。可是,就在他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時,他想到了自己未竟的音樂事業。最終,他決定堅強地活下去。
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他還會怕什么呢?從那時起,貝多芬在孤獨與寂寞中,用他的靈魂為人們作曲,他把自己對生活的全部感受都匯聚在自己的音樂里。在余下的二十五年里,貝多芬寫下了《悲愴奏鳴曲》、《英雄交響曲》、《熱情奏鳴曲》等,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音樂財富。
在生命的一刻,貝多芬這個聽不到雷聲的老人指揮著自己的交響樂隊,在激蕩雄渾的音樂聲中,舉起雙拳,指向遼闊的蒼穹。幾秒鐘后,貝多芬溘然長逝。
貝多芬是一位勇敢的人,在雙耳失去聽力的情況下,他和他人的交流變得異常艱難,但是,他沒有被孤獨和寂寞打倒,相反,他用自己強大的內心征服了孤獨和寂寞這兩個魔鬼。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認,孤獨和寂寞已經成為了現代人共同的心理病。
既然無法躲避,那我們不如像貝多芬一樣,把孤獨和寂寞當做美酒來飲,當做奶酪來吃,那么,孤獨和寂寞就不會像毒酒那么可怕,也不會似蟑螂那么可惡了。
任何事物都是長著兩個面孔的雙面蛇妖,一面是美女,另一面是毒蛇。
孤獨和寂寞也是如此,一方面,孤獨和寂寞會讓我們壓抑痛苦;另一方面,孤獨和寂寞又能夠給我們提供一個修煉心境的好機會。如果我們能夠在孤獨和寂寞中潛心修煉,那么,我們將會使自己的內心變得異常強大,而且,孤獨和寂寞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修養,使自己成就一身出類拔萃的本領,從而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1.瓊樓玉宇高處寒
有句很唯美的詞句這樣說: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生活確實如此,一個人越是成就,越是不同凡響,越是偉大,就會越孤單、寂寞。因為,偉大的人往往具有更加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廣闊深邃的思想,周圍的人很難達到他們的高度。也許享受寂寞,享受那種可以跳出世俗,更加客觀、更加明智地觀察生活的感覺,正是他們想要的。
在社會化的今天,人類所選擇的生存方式是群居,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我們不與他人保持聯系,我們就無法做一個現代人。
可是,所謂的"社會聯系"又是怎樣的呢?我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每天和一大堆不相干的人坐在飯桌上,互相互相吹捧,互相說著一些違心的話。有時候,連我們自己都對這種虛偽的社會聯系感到一種無奈的厭惡。
于是,在浮華背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享受寂寞的念頭。
在適當的時候,一個人獨處一會兒,靜靜地品味一下寂寞的感覺,對我們的人生非但沒有任何壞處,反而可以完善我們的涵養、氣質和品味。
一個能夠享受寂寞,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具備深沉韻味的人,身上會散發出一股具有神秘色彩的獨特魅力。
一位著名的舞蹈表演藝術家曾經這樣說過,在臺前,他會盡自己的全力跟同伴配合,將美動人的舞姿獻給臺下的廣大觀眾,面對他們的掌聲、尖叫和鮮花,他會覺得欣喜,覺得振奮,認為這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更多的時候,他更喜歡享受幕后的獨處時間。每一次表演結束后,他都要自己一個人躲在臺后平靜一下,在黑暗中閉上眼睛,一個人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悅,回憶一下過往所走過的路,審視一下自己的過去和現在,審視一下自己的價值取向,審視一下剛剛結束的表演。對于他來說,那是一個非常美妙的時刻。在寂寞的獨處的時間里,他可以讓狂熱的大腦得到放松,恢復內心的平靜,撫平內心的焦躁,規劃日后的人生,讓自己將來的路會走得更穩、更好。
就跟這位著名舞蹈藝術家所說的一樣,不管你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不管你從事的是一種什么樣的職業,在眾多喧囂、吵鬧過后,你都需要一段一個人獨處的時間,站在客觀的角度審視一下自己;在繁瑣的世界中找尋簡單;在鬧市中找尋角落;在世俗中找尋超脫;在物欲橫流中找尋已經迷失了的純真……不要讓自己偏離軌道太久、太遠。
在這個世界中,各種各樣的誘惑無時無刻不在展示著它鬼魅般誘人的陷阱,等待著你的進入。當陷入某種所謂的圈子里不能自拔的時候,當覺得生活的壓力壓得自己無法喘息的時候,我們不妨停一停自己的腳步,避開社會的爾虞我詐,關上手機,脫掉西裝,在某個安靜的環境中一個人靜靜地待一會兒,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可以跟自己說說話,也可以閉上嘴巴什么都不說,靜靜地享受那美麗的寂寞時刻。當再睜開眼睛的時候,我們就會驚奇地發現,很多原本一直困擾著我們的難題忽然在頃刻間解開了,很多困擾了我們很久的問題也在頃刻間找到了答案。
獨處是一種"靜"的力量,是在節奏緊湊、繁忙的現代環境里"鬧中取靜",是為了放空自我,再度出發的一種蓄勢。就像所有杰出的人物一樣,寂寞之后,又可以繼續熱血沸騰的面對以后精彩的生活了。
2.明辨信息或噪聲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獨立人格,有自己衡量事物的標準,有自己認知世界的方式和方法。
但是,我們的認知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人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去反思自己,也不可能總是跳出自己,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來審視自己,觀察自己。
所以,我們要做出理性的認知性判斷,不僅需要自己的思維和經驗,還需要借助于外界的信息。
但是,現在外界信息太多,而且還互相引用,互相盜版,至于信息的真假,更如真假美猴王,誰也分不清楚。
我年輕時是日本女星酒井法子的忠實粉絲。有一次,網上有個新聞說酒井法子遭粉絲刺殺,就像披頭士的約翰·列儂,而且時間、地點、來由說得繪聲繪色。當時,我信以為真,把自己關在房子里蒙頭痛哭了一晚,還做了幾闕懷念酒井法子的詩詞。可是,第二天,就有新聞澄清說那是一則假信息,酒井法子還在拍戲!
我喜極而泣。從此,再傳出我的那個偶像被砍、下毒、跳樓等類似的信息,我就變得謹慎了,我會先查詢且確認信息的真偽及可信度,不再隨便就哭。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關于暗示引導的試驗,就是要一個人水平站立,橫向伸直手臂,閉上眼睛,腦子里什么都不想,專注聽你的指揮,按照你的話去思考。一分鐘以后,你告訴他,他的左手手腕上系上了一個氫氣球,這個氫氣球不斷地帶著他的左手向上升;而他的右手則被系上了一塊大石頭,這塊大石頭帶著他的右手不斷地向下降。兩分鐘以后,讓他睜開眼睛,他就會驚奇地發現,其實他的兩只手上根本就什么東西都沒有放,但是,原本的水平距離已經發生了改變,左手向上升了,右手向下降了。
這個實驗證明了,人的意識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根據這種受干擾程度的強弱,人的獨立人格的強弱也就可以辨別出來了。
現代兒童教育心理學中,將孩子分為獨立人格"過強"和獨立人格"過弱"兩類。
舉個例子,一個孩子在畫一幅畫,另一個孩子在一邊觀看。觀看的孩子總是會有諸多意見,一會兒說應該用中號毛筆,一會兒又說應該用大號毛筆;一會兒說應該用黑色,一會兒又說應該用紅色,把那個正在畫畫的孩子指揮得暈頭轉向。老師走過去問這個正在畫畫的孩子:"你畫的是什么?"這個畫畫的孩子不是及時時間回答,也不是及時時間看他的畫,竟是及時時間看向旁邊那個一直在指揮他的孩子。還沒等他把心里想要求助的問題說出來,那個指揮他的孩子就替他把畫的內容說了出來,根本不用考慮畫畫孩子原本的想法和意愿。
這兩個孩子就是獨立人格過強與過弱的兩個很典型的例子。那個畫畫的孩子就是典型的獨立人格超級差的類型,他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表現在性格上就是懦弱、善變、膽小、沒有主見;而那個指揮畫畫的孩子就是典型的獨立人格超級強的類型,這樣的孩子總是習慣于將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別人,強迫別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表現在性格上就是霸道、專橫、自私、固執,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嚴格地說,這兩種人的獨立人格都不能算是優良型的獨立人格。
優良型的獨立人格應該是善于聽取外界信息,更善于分辨外界信息,同時,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有自己的主見和原則,遇到事情既不獨斷專行,也不人云亦云。
如果你一生只讀一本心靈勵志書,那就讀這本。
一本比程序設計課更實用的幸福人生。
羅素大學集團(The Russell Group)最夯的心靈洗滌。
劍橋、牛津、倫敦大學菁英入社會后受歡迎的戰斗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