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核心思想不是教人們怎么治病,而是教人們怎么不得病。對于健康、我們要(治未病),而(治未病)的核心就是養生。本書由醫家之宗《黃帝內經》原典入手,從飲食、起居、勞逸、寒溫、七情、四時季候、地理環境、水土風雨等方面探尋增強生命活力以及防病益的方法,并詳細談論了病因、病機、精氣、藏象、經絡與養生的緊密關系,是一部在經典理論指導下,融合西方實證科學的規范養生讀本。愿每個看完此書的人都能學會如何擁有一個健康的人生,一個快樂的人生。
適合中國人的養生長壽方案,一個啟動人體自愈大藥,祛病延年的養生寶藏。一部唯有中國才有的,充滿智慧和玄妙的養生經典。一部中國著名、古老的中醫典籍之一,一本包羅萬象的奇異之書。
樊嵐嵐,女,中醫學博士,畢業于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促會中老年保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促會獎勵辦公室副主任,博學編輯。長期從事科普圖書的策劃和編輯工作,出版各種科普圖書50余種,遠銷海外,深受讀者喜愛。
及時章 《內經》養生觀
●大凡智者,養生有道
●養生之本,培補正氣
●不治已病治未病,既病防變
●人類的生命過程
●人類的壽限
●人類的衰老
●養生的重要性
第二章 《內經》養生原則
●協調陰陽,保陽益陰
●五臟堅固,脾腎為本
●形神兼養,血脈制利
●和諧守度,生存延續
●動靜結合,充滿旺盛
●暢通經絡,和于術數
●扶正避邪,預防疾病
●因人施養,延年益壽
●綜合調養,預防衰老
●持之以恒,健康長壽
第三章 《內經》五臟保養
●腎臟保健法
●脾胃保健法
●心臟保健法
●肺臟保健法
●肝臟保健法
第四章 《內經》情志養生
●情志失調,危害健康
●情志太過,功能紊亂
●情志太過,傷及五臟
●情志太過,有傷氣機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開朗樂觀,健康長壽
●修道養德,氣血調和
●心理平衡,消除嫉妒
●養性調神,寬以待人
●不貪名利,少欲寡求
●移情易性,調養情志
●以情制情,治療心疾
●順時養神,因時而異
第五章 《內經》四時養生
●春季養生法
●夏季養生法
●秋季養生法
●冬季養生法
第六章 《內經》時辰養生
第七章 《內經》體質養生
第八章 《內經》運動養生
第九章 《內經》飲食養生
第十章 《內經》起居養生
及時章 《內經》養生觀
●大凡智者,養生有道
凡是懂得養生之道的人,都懂得順應四時節令變化,適應氣候的寒暑,調節喜怒的情緒,注意正常的飲食起居,節制陰陽的偏頗,調劑剛柔的活動。這樣,四時不正的邪氣就難以侵襲身體,從而獲得長壽而不易衰老。
順應四時
順應四時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氣候陰陽變化的規律和特點進行調養,從而達到養生和延年益壽的目的,這是《內經》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春、夏、秋、冬,四時寒熱溫涼的變化,是一年中陰陽消長形成的。冬至陽生,由春到夏是陽長陰消的過程,所以有春之溫,夏之熱;夏至陰生,由秋至冬是陰長陽消的過程,所以有秋之涼,冬之寒。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脫離客觀自然條件而生存,而是要順應四時的變化以調攝人體,從而達到陰陽平衡、臟腑協調、氣血充盛、經絡通達、情志舒暢的養生保健目的。
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屬陽,秋冬屬陰。自然節氣也隨著氣候的變遷而發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因此,人在春夏之時,要順其自然保養陽氣,秋冬之時亦應保養陰氣,故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這就要求人們的精神活動、起居作息、飲食五味等都要根據四時的變化,進行適當的調節。在作息時間上,應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夜臥早起",秋季"早臥早起",冬季"早臥晚起"。在飲食五味上,攝取更要有規律,過饑、過飽或飲食偏嗜均能傷害臟腑,影響身體健康,蔬菜瓜果的食用也有一定的季節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