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狀元經驗談》系列叢書分為《效率卷》、《寫作卷》、《復習卷》、《心態卷》共4冊。此系列叢書歸納和整理了近十年來全國各地一百多位高考狀元的學習經驗。
這冊《十年高考狀元經驗談(寫作卷)》精心選取了近十年來30位有代表性的高考狀元的寫作經驗,他們中有高考滿分作文得主,也有語文高考成績高達148分的學霸。關于作文,本書回答了廣大中學生普遍關注的五大問題:
1.怎樣在緊張的學習之余進行廣泛閱讀,進而積累素材?
2.狀元們寫作文前構思和立意有什么獨特之處?
3.怎樣在作文中打造一個令讀者眼前一亮的閃光點?
4.如何練出好作文?
5.寫作水平一般怎樣在考場上得高分?
王極勝:男,中小學教育專家、青少年心理研究專家,常年從事中小學教輔和學習方法的研究工作,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成績斐然,著有多部青少年閱讀作品。《十年高考狀元經驗談》系列叢書是其經過三年時間細心研究和打磨的力作。
章 讓湖水永不干涸的秘密——大閱讀才有好作文
01不放棄閱讀的理科狀元——閱讀的價值終究要體現出來/002
02從紅樓迷到高考狀元——從名著中學習寫作方法/009
03河西走廊上的小才女——腹有詩書氣自華/014
04喜歡三毛的理科女生——在閱讀中尋找寫作靈感/019
05古老中學走出的文科狀元——廣泛閱讀拓展知識面/025
06思想深刻如哲人——常閱讀使你的思想更有深度/030
07“雙料狀元”放棄北大夢——閱讀時的心態很重要/035
第二章 萬丈高樓從心起——構思精巧,下筆成文
08不要把我當“考神”——選材如選婿/042
09“千年”也有“二”的時候——觀點定生死/047
10同學眼中的傳奇人物——文章結構布局提前定/053
11中考高考全奪冠——語言風格一以貫之/059
12復讀一年也精彩——文體不明吃大虧/065
第三章 在讀者心中埋下一粒種子——打造文章的閃光點
13一只特立獨行的蛋——讓句子“靚”起來/072
14見識不同的風景——另辟蹊徑獨特/077
15人生應志存高遠——化詩入文,意蘊無窮/082
16語文素養與應試無關——打造語言的內核/088
17帶夢飛翔不覺路遠——聯系現實給人啟迪/093
18困境中孕育的陽光少年——給讀者帶去陽光和溫暖/099
第四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好作文是“磨”出來的
19偏愛宋詞的小文青——寫宋詞無形中提高了作文水平/106
20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理科狀元的讀書筆記/113
21是勤奮還是懶惰——用辯證思維去寫作文/121
22“流水賬”寫日記——把寫日記當成練筆/127
23存在“狀元基因”嗎?——發揮想象力/134
24以文科生身份保送清華大學的理科狀元——天天動筆/141
第五章 功力不足也能克敵制勝——考場作文技巧先行
25被老師忽略的學生也能中狀元——讓文章的開頭閃光/148
26超級學霸是同桌——高分作文的前提是審清題/153
27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提高考場作文的顏值/160
28深刻內斂的文藝青年——抑揚結合法成就好作文/166
29好家教培養出的高考狀元——妙用修辭使文章錦上添花/173
30不怕天黑路遠——漂亮標題,成功一半/179
01不放棄閱讀的理科狀元——閱讀的價值終究要體現出來
當同學們問起鄭恩柏以后的去向時,鄭恩柏說,今后也許會在未名湖邊看到他的身影。
姓名:鄭恩柏
金榜:2015 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狀元(760 分)
畢業學校:鎮海中學
考入學校:北京大學
“讓我愛你,然后把我拋棄。我只要出發,不要目的。我會一直想你……”
臺上,一位面目清秀的大男孩正忘情地演唱著,顯得很投入。臺下,黑壓壓一片,同學們沉浸在了柔柔的歌聲當中。一曲完了,現場瞬間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尤其是高三(2)班的同學們,他們一邊鼓掌一邊喊著:“鄭恩柏,我們愛你!”
這是浙江省鎮海中學舉辦的一次文藝活動現場,高三(2)班的鄭恩柏以一曲林宥嘉的《殘酷月光》征服了在場所有的老師和同學,把此次活動推向了高潮。活動結束后,鄭恩柏有了一個稱號——鎮中“小林宥嘉”。
鄭恩柏不僅歌唱得好,他還喜歡畫畫、看書,他的枕邊放著林清玄、季羨林的散文集。每晚臨睡前,他都要看幾頁。鄭恩柏渾身都散發著一股濃濃的“文藝氣息”,這好像是文科生的典型特征。你可能認為他就是一名文科生,但是,你錯了,他是地地道道的理科生。而且這位理科生還很不一般,在高手如林的鎮海中學,他在2015年的高考中脫穎而出,以760的高分奪得了浙江省理科狀元。
這位文藝小青年當初為什么沒有選擇文科呢?他唱歌、看書,業余生活豐富多彩,難道這些對學習就沒有影響嗎?在理科狀元的背后,究竟隱藏著多少秘密呢??
沒上過幼兒園
鄭恩柏是溫州市蒼南縣人,他的求學之路剛開始就與眾不同,為什么這么說呢?他沒有上過幼兒園!對,你沒聽錯,不是家長不讓上,而是鄭恩柏在幼兒園里老是哭,怎么也不愿意在幼兒園里待。后,媽媽心軟了,就把小小的鄭恩柏帶回家親自照顧,讓兒子在家里快快樂樂地成長著。
這位慈愛的母親,那時候不會想到,自己的兒子有24小時會多才多藝,有24小時會成為全省的理科狀元。那些逼著自己幼小的孩子學習認字、學習琴棋書畫的母親們,不知會怎么想呢?
鄭恩柏在5歲時上了一年的學前班,之后就進入金鄉第二小學。爸爸由于工作忙,母親也沒有什么文化,他們對兒子的學習始終沒有過多的干涉。只是爸爸那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媽媽那顆始終帶著寬容的仁慈之心,在鄭恩柏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和睦睦的家庭氛圍,無疑是這位狀元成長的土壤。
讀書帶來的大眼界
小學時期的鄭恩柏雖然不是特別突出,但也順風順水,畢業后進入了龍港鎮潛龍學校學習。這是一所公辦中學,管理比較寬松,老師們對待學生的態度也很民主。鄭恩柏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由地發揮著自己的個性和愛好。他喜歡閱讀,是學校那個小小圖書館的常客。那時候,他喜歡看魯迅和徐志摩的文章,喜歡獨立思考。每閱讀一篇文章,他就寫下一篇讀后感,是自己的所思所感。廣泛的閱讀,讓他積累了大量的素材,他寫的作文往往視角開闊,比同學們更顯得成熟一些。
由于語文成績,鄭恩柏被選為語文課代表。在一堂作文課上,語文老師要求同學們以“故鄉”為題寫作文,同學們把自己的習作交上去之后,老師發現,除了一篇作文之外,其他的都是在抒發對家鄉的感情。那篇與眾不同的作文就是鄭恩柏寫的,他是從一名僑胞的角度來抒發對祖國的愛,把祖國看成了自己的故鄉。
鄭恩柏這樣大氣的視角是從哪里來的呢?語文老師為了一探究竟,下課后把鄭恩柏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對他說:“你的作文視角很獨特,很大氣。告訴老師,你是怎么想到的呢?”
“我在業余時間喜歡看書,尤其是魯迅的文章,有些篇章我已經讀了好幾遍。還有其他的像名人傳記、科普類的書籍等我都喜歡看,覺得書讀得多了眼界自然就寬闊了。”鄭恩柏這樣回答。
鄭恩柏的許多作文,至今仍被他的語文老師保存在電腦里,作為學生范文用于教學。連其他班的語文老師也把他的作文拷貝過來,作為范文念給學?生聽。
除了語文成績突出外,鄭恩柏的其他各科成績也都不錯,尤其是數學,曾獲得過“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浙江省三等獎。鄭恩柏喜歡獨立思考,有一次,數學老師在課堂上正要解答一道難題時,鄭恩柏打斷了他:“老師先別公布答案,讓我們再想想。”后鄭恩柏寫出了正確答案,他在獨立思考中提高了自己的解題能力。
成績波動沒有影響閱讀習慣
潛龍學校與寧波市鎮海中學有著合作關系,潛龍學校每年都可推薦學生參加鎮海中學的提前招生考試。由于成績,鄭恩柏在九年級快畢業時參加了鎮海中學的自主招生考試,并順利被錄取。
鎮海中學的教學水平與高升學率在當地都是出了名的,是一個高手如林的地方。高一學期期中考試,在500多名考生中,鄭恩柏僅排在200多名。他在這樣的學校,有種“泯然眾人矣”的感覺,但這并沒有給他的心理造成太大的影響,他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學習習慣,上課認真聽講,課下到圖書館借閱課外讀物。
由于語文成績,鄭恩柏繼續擔任語文課代表。高二文理分班時,大家以為他會選擇文科,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鄭恩柏選擇了理科。因為他希望將來在大學里學習文理綜合類的專業,文理都精通的人相對較少,他就希望成為這樣的人。
高中階段,鄭恩柏的閱讀重點有所改變,他更喜歡讀季羨林和林清玄的文章。他認為季羨林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通過閱讀季羨林的文章,他看到了傳統的人格理想,看到了一種從容、豁達的處世心態;讀林清玄的文章,他感覺到了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這些感悟,如果是走馬觀花的閱讀,是感受不到的。鄭恩柏在閱讀時總是邊讀邊思考,思考自然、人生……
當學習累了的時候,鄭恩柏喜歡聽一些安靜的有點小清新的歌,這樣能夠放松心情,再回過頭學習時,效率會特別高。課外閱讀和唱歌是鄭恩柏的業余愛好,有了這些業余愛好的調節,他的學習效率得到了提高。高二時,他的成績穩定在了年級前50名。高三一次十校聯考的模擬考試,鄭恩柏考到了十幾名,這也是他高中三年中的成績。緊張的復習過去了,終于迎來了高考,鄭恩柏發揮出色,尤其是作文,他取得了意料中的高分,這是他長期閱讀帶來的結果。他的高考總成績是760分,整整高出重點分數線155分。
當同學們問起鄭恩柏以后的去向時,鄭恩柏說,今后也許會在未名湖邊看到他的身影。這其實并不難猜,見過鄭恩柏的人都能感受到他身上的那股濃濃的“文藝氣質”,他的氣質和性格,更適合在北大讀書、生活。
狀元方法論
應該選擇哪些書籍去閱讀
鄭恩柏在考試成績出現波動的時候,并沒有放棄閱讀。從短時間來看,閱讀并不會改變什么,但從長遠來看,閱讀帶給我們的改變是巨大的!你要明白,我們的目光所及之外有更大的世界。對于中學生來說,要拓寬自己的眼界,重要的就是閱讀。但同學們的學習任務繁重,究竟怎樣去閱讀才能不影響學習呢?鄭恩柏的方法是這樣的:
1.選擇精品去讀
去年,“中學生基礎閱讀書目”在著名的北京十一學校,該書目由新閱讀研究所聯合北京十一學校共同研制。新閱讀研究所創辦人、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和北京十一學校的校長李希貴推薦給中學生的基礎閱讀書目中,排在前五名的是:
初中:
(1)《唐詩三百首》,蘅塘退士(編);
(2)《水滸傳》,施耐庵、羅貫中;
(3)《三國演義》,羅貫中;
(4)《朝花夕拾》,魯迅;
(5)《邊城》,沈從文。
高中:
(1)《宋詞三百首》,上彊村民(編);
(2)《古文觀止》,吳楚材、吳調侯(編);
(3)《紅樓夢》,曹雪芹、高鶚;
(4)《吶喊 彷徨 故事新編》合集,魯迅;
(5)《家》,巴金。
以上所列出的書籍,同學們可以選擇優先閱讀。
2.運用科學的閱讀方法
鄭恩柏非常重視讀書方法,他常用的閱讀方法有以下幾種:
(1)泛讀
泛讀就是廣泛閱讀,指讀書的面要廣,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不僅要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也要讀社會科學方面的書,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作品都應廣泛閱讀,以博采眾家之長,開拓思路。
(2)精讀
在閱讀的同時要多思考,反復琢磨,反復研究,邊分析邊評價,把書中的內容弄明白,以便吸取精華。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對文章的理解才能更深刻。可以說,精讀是重要的一種讀書方法,對名篇佳作應該采取這種方法。
(3)通讀
即對書籍通覽一遍,了解一個大貌就行,不必面面俱到。對書報雜志可采取這種方法去閱讀。
(4)跳讀
這是一種跳躍式的讀書方法。可以把書中無關緊要的內容放在一邊,抓住內容的筋骨脈絡閱讀,重點掌握各個段落的觀點。有時讀書遇到疑問時,反復思考不得其解時,也可以跳過去,向后繼續讀,也許可以前后貫通。對于不太重要的書籍,采用這種方法比較合適。
(5)略讀
這是一種粗略讀書的方法。閱讀時可以隨便翻翻,弄懂大概意思就行。也可以只抓住關鍵性語句,弄清主要觀點,了解主要事實或典型事例,而這一部分內容常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所以重點看標題、導語、開頭或結尾,就可以大致了解書中的內容,達到閱讀目的。
(6)寫讀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說。讀書與做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合起來,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還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并且能提高閱讀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
3.保障讀書時間
讀書貴在堅持,讓閱讀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每天都保障有一段讀書的時間,哪怕只有10分鐘,日積月累也是很可觀的。鄭恩柏每天的閱讀時間一般都是在睡前半小時。睡前這個時間段學習起來效率低,還不如拿本課外書讀一讀,既緩解了24小時的學習壓力,又能增長見識,積累寫作素材。
鄭恩柏曾經跟同學們說過:“讀書愈少,對環境愈不滿意;讀書愈多,對自己愈不滿意。”他認為,閱讀可以使人謙虛,使人奮進,更能使人博學多識。
我在業余時間喜歡看書,尤其是魯迅的文章,有些篇章我已經讀了好幾遍。還有名人傳記、科普類等書籍,我都喜歡看,覺得書讀得多了,眼界自然就寬闊了。
——2015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狀元 鄭恩柏
800字的高考考場作文,雖然不可能字字珠璣,但若能從古典詩詞中汲取營養,讓作文語言具有詩意,不失為一條練就“出彩”作文的“終南捷徑”。
——2014 年廣東省高考理科狀元 洪冬玲
充分發揮想象力可以使議論更精彩,比如比喻論證,就是要靠想象力把一些例子形象化,描述出一幅幅立體的畫面,從而把論點說得通俗易懂,文章也優美生動起來。
——2012年福建省高考理科狀元 曾楚元
一篇文章,初看開頭,便知結尾,一般不會引人入勝。如能做到千折萬轉,曲徑通幽,就能避免平鋪直敘,使文章產生誘人的藝術魅力。
——2012年湖北省高考文科狀元 吳戴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