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總結和闡述中華傳統文化的十二個核心理念:天人之學、道法自然、居安思危、自強不息、誠實守信、厚德載物、以民為本、仁者愛人、尊師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異、天下大同。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為什么這十二個理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它們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產生、傳承、發展的過程及其歷史意義。
中華文化連綿不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
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如泉之水,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因為它形成了一條獨特的自我創新之路。它始終以一種開放的姿態,吸取域內和域外的文化,能夠在會通的基礎上,消化吸收各家的理論成果。這正如莊子在《天下篇》所說,諸子百家的觀點,都是宇宙真理的某些方面的表現。雖然各家各派立論的側重不同、表述的方式有別,但都是對于世界的探索,有助于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這也正是中華文化“和而不同”文化觀的體現。
中華思想文化典籍浩如煙海,要進入這座精神寶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只要選擇其中的一本讀下去,就會被其中的獨特理念所打動,進而去研究這些理念的含義及其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貢獻。
中華民族在長期奮斗的歷史中,將自身的豐富經驗凝聚成為具有豐富內涵和深刻理論思維的理念;它們是民族文化精華的寫照,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靈魂。中華傳統文化有哪些“基本元素”,有哪些核心理念?這是很重要的研究課題,需要學術理論界展開研究,集思廣益,加以肯定。
張豈之,江蘇人,歷史學家、思想史家、教育家。現任西北大學名譽校長,中央馬工程首席專家,西北大學和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等。曾協助侯外廬整理《中國思想通史》,著有《宋明理學史》等。
總序……張豈之(1)
天人之學——天人和諧的探索精神 (1)
道法自然——順應自然的辯證法則 (14)
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的憂患意識 (30)
自強不息——生生不息的奮斗精神 (43)
誠實守信——進德修業的立人之本 (54)
厚德載物——立身處世的根本原則 (66)
以民為本——本固邦寧的政治智慧 (76)
仁者愛人——超越自我的大愛精神 (87)
尊師重道——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理念 (99)
和而不同——博采眾長的會通精神 (109)
日新月異——與時偕行的革新精神 (126)
天下大同——指向未來的理想之光 (138)
附錄:
一、有關中華傳統文化核心理念資料選譯 …(148)
二、關于中華傳統文化的若干名著(篇) …(168)
三、中國歷史簡要年表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