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訓練出來的》是邁克爾與黛比夫婦第yi本關于訓練孩童的暢銷書,以多種語言在許多國家出版,暢銷逾70萬冊,“珀爾訓練法”也隨之為世界各地的讀者所熟知,很多人因此而受益。但讀者的求助信仍雪片般從世界各地飛來,提出他們在教養孩子過程中層出不窮的問題,有實踐“珀爾訓練法”的收獲與困惑,也有質疑和責備。于是,珀爾夫婦以月訊的方式回答家長所提出的問題。本書就是三本月訊的精彩合集,從月訊的108個問題中精選出58個zui貼近中國處境的教養問題,每個問題中又包含許多細小的問題。
本書的zui大特色在于,如《是這樣訓練出來的》一樣,看問題犀利,解答毫不妥協,既不回避問題,回應也誠實勇敢,使父母對“訓練”的真諦有了更深刻的領受:
《是這樣訓練出來的》是邁克爾與黛比夫婦第yi本關于訓練孩童的暢銷書,以多種語言在許多國家出版,暢銷逾70萬冊,“珀爾訓練法”也隨之為世界各地的讀者所熟知,很多人因此而受益。但讀者的求助信仍雪片般從世界各地飛來,提出他們在教養孩子過程中層出不窮的問題,有實踐“珀爾訓練法”的收獲與困惑,也有質疑和責備。于是,珀爾夫婦以月訊的方式回答家長所提出的問題。本書就是三本月訊的精彩合集,從月訊的108個問題中精選出58個zui貼近中國處境的教養問題,每個問題中又包含許多細小的問題。
本書的zui大特色在于,如《是這樣訓練出來的》一樣,看問題犀利,解答毫不妥協,既不回避問題,回應也誠實勇敢,使父母對“訓練”的真諦有了更深刻的領受:
真正有效的訓練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之上;當訓練和標準傷害了你與孩子的關系時,你要降低標準,首先修復被破壞的關系;對孩子的訓練要遵循一以貫之的原則,忍耐且不妥協;zui好的訓練是,你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自己先要成為那樣的人;訓練不是目的,是為了造就和成全;訓練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技巧,而是從上帝而來的恩典、憐憫和愛。
父母在實踐這些原則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喜樂、順服、忍耐、節制、誠實和勇敢等生命品格,與孩子一起成長。
卷一
蛋糕小子
孩子總問“為什么”,該怎么辦
家有“愛哭鬼”
學前教育,何時開始為宜
情緒暴力下的受傷者
身教勝于言傳
大孩子管小孩子的規則
排球場上的尖叫者
犯錯就要承受后果,標準要一致
除草要趁早
每天的生活才是zui好的課程
小心電視這個“竊賊”
錯誤的態度 良好的技巧≠很好的效果 卷一
蛋糕小子
孩子總問“為什么”,該怎么辦
家有“愛哭鬼”
學前教育,何時開始為宜
情緒暴力下的受傷者
身教勝于言傳
大孩子管小孩子的規則
排球場上的尖叫者
犯錯就要承受后果,標準要一致
除草要趁早
每天的生活才是zui好的課程
小心電視這個“竊賊”
錯誤的態度 良好的技巧≠很好的效果
三個月就開始訓練
變命令為引導,十幾歲的孩子仍可以訓練
5歲,還愛哭鬧
“小公雞”怎么了
昔日尿床者的自白書
維護孩子的個人權力
公平?愚蠢!
餐桌印象
小蘇西與汽車安全座椅
世俗的丈夫、古怪的妻子和愛吵架的孩子
變紛爭為謙讓:智慧解決家庭戰爭
卷二
黛比訓練羅莎娜
撒謊的小約翰尼
“夠了!我也要去抓蟑螂。”
zui好的教養法則
全人出了問題的男孩兒
搗蛋男孩兒
不會“越幫越忙”
特別的男孩兒,因人制宜地訓練
訓練孩子是一場馬拉松
攪局者歸來
可以玩芭比娃娃嗎
訓練的兩個方面:技能性與榜樣性
男孩兒們的沖突與界限
是訓練不是誘惑
孩子需要藥物控制嗎
生長在破碎婚姻或破裂關系中的孩子
死亡并不是zui可怕的敵人
卷三
公之于眾的威力
都是這本書的錯
如何訓練發脾氣成癮的孩子
我的“小傻瓜”
自己接受訓練,也去訓練同伴
引導孩子彼此訓練的智慧
“爸爸不知道的事對他無害”
夫妻合一是有效訓練的根基
“彈吉他”就會“傷”手指
不使用杖責,如何訓練孩子
教會優先,還是孩子優先?
“每頭母牛都不一樣”
預防性教育
一個2歲孩子的告白
我輸掉的戰爭
消極與積極的訓練
前赴后繼
附錄:問題索引
每天的生活才是zui好的課程
問題:“我的孩子6歲,你會給他推薦什么課程呢?”
你的房前屋后有什么變化嗎?卷尺如何?葡萄干和巧克力豆是比較方便的數學教具。我不是開玩笑。許多父母把錢花在昂貴的課程上,忘記了我們教數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小撒拉知道如何換零錢、計算她的訂單目錄。你的問題表明你已接受了某種錯誤的、先入為主的東西。
從孩子出生,你就開始訓練他們。你在購物、開車和休閑時,可曾教他們認識顏色、形狀和數字?通過閱讀,他們能區分某些動物嗎?他們知道手上有幾根手指嗎?他們可曾看過你殺雞,然后一起討論解剖學?你可曾和他們一起仔細觀察過某些昆蟲?他們可曾盯著地球儀研究整個世界是如何分布的?他們可曾搭過積木,在蹺蹺板上平衡重量?你可曾糾正過他們的語法,教他們寫自己的名字?他們可曾在彩紙上涂鴉?好吧,他們已學了生物、物理、數學、地理、語法、藝術欣賞以及經濟學。
但你有一個沖動,你希望教更多為大家所熟悉、看起來更像是學校里的知識。你已經接受了從周圍而來的壓力,你準備放棄父母的角色而去當一個老師。慢慢地,孩子就成了你的學生。
你要記得,上帝沒有在教室里進行教育。我不是在說教什么,而是在說怎么教。上帝已經清楚地規定了父母應當采取的方式:“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系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并你的城門上。”(申6:7-9)
或許你可以采用這個原則:如果孩子們喜歡工作簿,他們因為好玩而想寫寫算算,那么,除非他們沉迷于書本,以致忽視了家庭中的重要關系和工作,否則就不算為有害。但除了極特殊的情況,書本學習永遠不應占據24小時中的大部分時間。孩子們應該多花時間和家人一起工作和玩耍,女孩兒需要早點開始學習和實踐如何做妻子、媽媽和持家者。男孩兒比女孩兒晚兩年,但也應該早點開始學習如何成為管理家庭的男人;他應該被賦予維持家庭的責任,并承擔起重要的角色。我們zui關心的應該是孩子的品格、工作倫理觀及個人自信心的發展。
因此,你們沒有必要擔心自己的教育能力。在一個到處都是書本的社會里,你不可能禁止孩子從書本里學習。如果只是鼓勵孩子們閱讀,沒有哪位媽媽會無知到禁止孩子讀書。不過,我也見過受過良好教育、要求嚴格的媽媽和專業的老師,卻使孩子在讀書方面失去信心,或使孩子厭煩到想哭,以致孩子們害怕閱讀。太多父母是為了他們自己的滿足感而驅使孩子讀書。
原始部落的人用1年的時間可以學會閱讀。一個10歲才開始學習字母和語音的人,3個月內就可以學會閱讀。然而,孩子若害怕失敗,他甚至根本不想去嘗試。所以,對孩子來說,沒有正式的教育根本不是問題,他們是可以學會閱讀的。
放松,再放松一些。然后,跟你的孩子一起放松。陪他們聊天,回答他們所提出的“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跟他們一起快樂地探索和發現,沒有考試,也不要給他們打分數。不要有壓力。如果必須要有一個標準,那就讓你的孩子比接受正規教育的孩子晚2到4年吧。等他們到了16歲,他們就會遠遠超過那些孩子。
有些人不相信這些。我們五個孩子都是用這種方式教導的。他們都是到了10歲左右才開始學習閱讀的,但他們都非常享受閱讀而且非常。我們的大女兒上大學時,第1年她的平均分是4分。
理解“行在路上”的教育原則(申6:7),并不是要你忽略教育,而是要你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進行教育。孩子不會以為他們是在學校,他們會認為你對他們有更大的興趣,或者以為你已經決定和他們開開心心地玩,而不是像一個害怕兵變、受挫的司令官一樣虐待他們。
日常生活就是你的全部課程。它是你的孩子將要面對zui終考試的地方,也是他們學以致用的地方。日常生活是zui好的教室,加上一點點的引導,它也是zui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