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薩圣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館》對圣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館中的藏品進行了介紹,這些藏品主要是來自古老的圣雷帕拉塔教堂、當今的大教堂、圣洗堂及喬托鐘樓的雕刻作品,以及一些重要的建筑構件,意在帶領讀者在這偉大的博物館歷史進程中——從11世紀圣洗堂的建成,再到鐘樓、大教堂的建成——細細體味與感受。
一座博物館,見證了一座大教堂的藝術嬗變
佛羅倫薩圣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館
完整了解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造型藝術發展變遷的教材
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是文藝復興時期個標志性建筑。博物館主要用于收藏古老的圣雷帕拉塔教堂和當今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圣洗堂、喬托鐘樓的雕刻作品,以及一些重要的建筑構件。
偉大的博物館叢書中不乏在意大利雕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如多那太羅和盧卡 德拉 羅比亞著名的唱詩班唱臺等,有名氣的當數米開朗琪羅一生中創作的第二件《哀悼基督》。
偉大的博物館叢書中的藏品成為完整了解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造型藝術發展變遷的教材。
偉大的博物館叢書圖文并茂,細節展現,評析精準且頗具人文氣息,從中能一瞥大師們強烈的創作個性。
偉大的博物館叢書對提升國內大眾的建筑和雕刻審美素養,深入了解西方建筑和雕刻藝術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蒂莫西 弗登,意大利人,藝術史學家,熱愛雕刻,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鑒賞能力。
前言
佛羅倫薩圣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館
主要館藏
參觀指南
藝術家和作品索引
《圓頂的燈籠天窗模型》15 世紀中期
菲利波 布魯內萊斯基
木頭
高84 cm
喬萬尼 坎比,這位15 世紀的佛羅倫薩作家在其著作《佛羅倫薩史》中記敘:“1434 年6 月12 日,教堂的大圓頂完工了……現在開始在圓頂上方建造一個用白色大理石做成的燈籠天窗,蓋上金頂,然后再放上十字架。”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與圣母百花大教堂的所有工程一樣,完成大教堂頂端的建筑師人選依然要通過比賽來確定。布魯內萊斯基需要再次參加比賽,洛倫佐 吉貝爾蒂是他的競爭對手之一,欲從菲利波獲得的榮耀中分一杯羹。后來洛倫佐 吉貝爾蒂的希望落空,瓦薩里曾對其進行評論,還說當時“連加迪家中的一位婦人都敢去比賽”。這件木制模型保存在博物館中,1966 年遭受洪災后被大力修復。它優美的造型有助于人們了解布魯內萊斯基制作的結構“更好”“更輕”的原因就在于“本身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能讓內部光線達到更好的效果”。圓頂頂端是用一整塊榆木或胡桃木雕成的,其中一部分用蠟制成,而包括燈籠天窗在內的往上部分則是用多塊軟木拼接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