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現今仍筆耕不輟的文學家大江健三郎先生;一位是先后擔任過多個著名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活躍于全球樂壇的指揮家小澤征爾先生。兩位享譽世界的大師在世紀之交開始了一段對話——文學與音樂的對話。其實,更確切地說,那是一段藝術與人生的對話,是同年出生、同年埋下夢的種子、并最終摘得碩果的兩位多年好友為讀者展開的一幅精彩畫卷。
"傳承"、"錘煉"、"溝通"、"闡釋"……一個個醒目的字眼鮮活地撞人視線,帶給人們撲面而來的驚喜與源源不斷的感動。
開始于艱難,結果于輝煌,這是怎樣一個令人唏噓不已的過程呢?
譯序
我們同年生——大江健三郎
憶昔思今
藝術支撐人類
培養"新日本人"
重溫對談一小澤征爾
我們同年生——大江健三郎
很快,小澤先生擔任紐約交響管弦樂團副指揮已經快滿四十年了。我對這位朝氣蓬勃的國際派"及時人"進行了采訪。
大江 ……藝術常常直接植根于人深層的本質性。同樣是肖邦,比起魯賓斯坦,李帕第2的獨奏會唱片更讓我為之感動。我認為,這是因為它切實地表現了人性的東西,我為這種極其具體的情感所吸引。
小澤 我在巴黎聽過最近去世了的哈斯基爾3的演奏會,感覺到了這一點。當然瑕疵固然存在,但你會感到就好像是和哈斯基爾在一起。音樂只有通過傳播,價值才得以體現。你說呢?
大江 是的。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共生感吧。現在電視上把"音樂"當動詞使用,在從事音樂的時候,你會強烈地感受到作為相同的人類在一起生存的這種共生感吧?
小澤 是的。音樂是一種時間性較強的工作,一起從事音樂的人,對自己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大江 看小澤先生的指揮,看得出你的確活在音樂的生命里。音樂家在創作藝術的時候,演奏者的演奏和聽眾的欣賞都是在同一個時間進行,所以我認為,指揮家"音樂一把"這一表達特別恰當。通過電視,我也和你一起"音樂了一把"啊。
小澤 是啊。如果能夠感到彼此在一起,作為音樂家,我感到非常高興。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把音樂想得很難,那就不是我們的問題了。如果過于死板拘謹,那將一事無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