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隨著社會變化加速、壓力普遍變大的社會經濟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學生遭遇心理危機。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轉折期。無論是大一新生的“成年”,還是大四畢業生的“成人”,都對他們提出了各種身份要求,而這些身份的適應和整合并不總能順利進行,繼而可能導致心理危機。顯然,在這個青少年發展同一性的關鍵時期得到引導和及時幫助是非常有意義的。然而,隨著我國新精神衛生法頒布,對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工作職責和范圍進行了明確界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盡快鑒別心理障礙、盡早轉介以及如何在新精神衛生法的范疇中更好地承擔學校應該承擔的責任,并且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工作和預防工作,都向高校提出了問題。
“醫教結合”無疑是對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勢和新要求的呼應。本論文集總結了上海高校學生心理健康“醫教結合”項目的階段性成果,主要對松江大學城和楊浦大學園區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了總結、研究和思考。項目組的各個高校、各位老師和精神衛生中心的兩位老師均一一分享了自己在其中的經驗、收獲和展望,為未來在上海乃至全國推進“醫教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扎實有效的基礎。本書不僅概念性地闡述了“醫教結合”在高校心理健康促進中的作用和角色,也從實際的案例出發,為“醫教結合”的可操作性和重要性提供了豐富的證據支持。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變化加速、壓力普遍變大的社會經濟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學生遭遇心理危機。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轉折期。無論是大一新生的“成年”,還是大四畢業生的“成人”,都對他們提出了各種身份要求,而這些身份的適應和整合并不總能順利進行,繼而可能導致心理危機。顯然,在這個青少年發展同一性的關鍵時期得到引導和及時幫助是非常有意義的。然而,隨著我國新精神衛生法頒布,對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工作職責和范圍進行了明確界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盡快鑒別心理障礙、盡早轉介以及如何在新精神衛生法的范疇中更好地承擔學校應該承擔的責任,并且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工作和預防工作,都向高校提出了問題。“醫教結合”無疑是對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勢和新要求的呼應。本論文集總結了上海高校學生心理健康“醫教結合”項目的階段性成果,主要對松江大學城和楊浦大學園區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了總結、研究和思考,能夠為相關的學者和研究人員提供借鑒和思考。
上海高校學生心理健康“醫教結合”項目組成立于上海市教委大力倡導,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和上海市第1人民醫院積極推進,華東政法大學作為牽頭單位具體組織實施的背景之下,教育系統與衛生系統協同的覆蓋整個松江大學城區域高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醫教結合”體系得以正式啟動,包含了松江大學城和楊浦大學園區的各個高校。
i 前言
1 “醫教結合”框架下上海高校學生 張海燕
心理健康促進的實踐探索
13 拓展內涵,創新形式,“校—醫合作” 劉明波 錢 捷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24 高校“醫教結合”工作對社會精神衛生促進的思考楊 !
——以上海理工大學與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合作為例
35 “醫教結合”工作機制對提升高校陳晶晶 鄢 靜
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探討
40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醫療—社會” 吳雙磊 姚玉紅 趙 娟
協同工作機制研究
51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朋輩工作隊伍參與馬前廣
“醫教結合”工作研究
61 “醫教結合”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實踐與反思宋海娟
——以東華大學為例
71 校園里的家庭工作金蓓蓓
——家校醫三結合心理健康服務模式典型案例探究
85 高校心理咨詢師在“醫教結合”工作田 園 曹寧寧
平臺上的專業化發展探索
91 “醫教結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探索與反思陳 鑫 薛 玲
99 上海高職高專院校“醫教結合”現狀及發展途徑探索程 蕾 袁艷芳 張 華
108 臨床心理咨詢與治療專項進修的實踐與思考 唐筱蓉
——我在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心身病房進修
119 關于“醫教結合”問題的幾點思考劉繼茹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進修項目有感
126 一個焦慮癥大學生的“醫教結合”干預案例淺析顧秀萍
134 重視生命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醫教結合”工作中的應用羅 嬌
141 “醫教結合”項目中心理輔導員工作探析葉劍輝
——心理危機預警個案解析
151 “醫教結合”意識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意義探究潘 紅
——以一個咨詢個案為例
160 “醫教結合”背景下高校精神疾病患者登記制度的探索與嘗試薛 玲
165 “醫教結合”助力學生健康成長鄢 靜 陳晶晶
169 無抽搐電休克療法在精神障礙治療中的應用田昊罡 唐筱蓉
180 “在自己腦海中戀愛”的男孩杜宇鋒
——例鐘情妄想癥狀男孩的藥物治療
184 一個像“霹靂貝貝”一樣的男孩肖艷紅
——例焦慮障礙患者的綜合治療與轉歸
當今的醫學模式已由過去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發展成為了“生物—心理—社會”共同作用的模式,這已成為整個醫學界的共識。對于精神和心理問題的診斷與治療,需重視“心理—社會”因素是如何影響疾病的發展轉歸,并且針對這部分因素進行干預研究。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醫學、社會工作與學校教育力量的整合顯得尤其重要。另外從專業人員的專業資質來看,目前我國心理咨詢與治療領域的從業人員以醫務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為主,主要服務于精神專科醫院、綜合醫院和學校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他們在專業工作中發揮著各自的優勢功能。上海現有近70所高校、70余萬學生,分布在相對集中的臨港新城、奉賢海灣、楊浦大學城、松江大學城、浦東新區等區域。目前僅有3個區域在實施或準備實施區域“醫教結合、社區協同”的相關工作,還遠遠不能滿足更多學生的需求。實踐顯示,心理健康教育社會協同系統建設,尤其是“醫教結合”,在回應各高校的緊迫需求,為學生心理成長發展尤其是心理障礙的識別診斷、心理危機的處置提供了無可替代的幫助資源。同時,“醫教結合”對當事人康復能夠起到有利的積極協同作用。結合中國的具體文化背景,在總體上恪守專業倫理的基礎上,我們需要彈性地把握有關的工作邊界和倫理。在必要的情況下,加強醫療與教育之間的溝通,建立雙向重點反饋制度,對于醫療專業人員進行的診斷、減少監護人或本人出于病恥感或其他原因對真實問題的規避而導致的困難,十分有益。同樣,學校配合醫療機構進行當事人在社會康復過程中必要的專業跟進也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醫療系統專業人員的診斷為學校心理咨詢提供有力的專業支持。醫療系統的專業人員在當事人的診斷方面既有精神衛生法所規定的權力,又在醫學訓練與專業實踐中具有豐富的經驗,他們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判斷為高校心理中心的專業人員提供了更為專業的視角和醫學信息,直接幫助咨詢師對學生實施科學有效的評估,對咨詢師難以解決的問題設置了清晰的邊界,為學校心理中心的專業工作提供了高度的便利性和專業性補充,也在具體工作中幫助咨詢師更好地建立與學生的咨訪關系,并在必要時與當事人家長進行溝通。
其次,醫療系統專業人員為學校心理咨詢師與廣大的學生輔導員提供了前瞻性識別危機警號的能力援助。心理危機的干預固然必要,更重要的是前瞻性地發現危機的警號,走在危機的前面,有效預防危機的發生。這里,學校的心理咨詢專兼職人員和學生輔導員都負有重要責任。通過各類培訓,幫助醫療系統專業人員更為清晰明了地了解高危人群的特征、危機警號的表現、合適、合時的相關配合工作以及如何進行必要恰當的轉介工作。
再次,醫療系統專業人員在個案研討、督導中提升了學校心理咨詢師的專業水平。醫療系統專業人員在學校進行的案例督導和討論,為學校心理咨詢師提供了豐富且獨特的督導見解,還幫助拓展了心理咨詢中的實用處理方式,這些是大多數不具備醫學背景的學校心理咨詢師的知識盲區。還有,幫助咨詢師了解常用的精神類藥物、作用機理及其副反應,能使咨詢師在工作中幫助當事人及其家長緩解焦慮情緒和對就醫用藥的抵觸,也對可能產生的副反應有心理準備,提高對必要的藥物治療的依從度。
首先,我們可以將學校心理咨詢師的專業化再培訓納入整個“醫教結合”框架系統中進行設計,這可以有效實現咨詢師專業水平的豐富與提升。在醫教結合框架之下,充分利用醫療機構的資源,針對學校心理咨詢師專業結構中的薄弱環節,為高校心理咨詢師提供較為長期的住院咨詢師學習機會,跟隨門診及病房查房,在及時線學習掌握藥理學和病理學的知識,并參與協同心理治療;在高校日常的咨詢督導活動中,定期邀請精神科醫生參與,從癥狀學和精神動力學等角度拓展咨詢師對個案的理解;邀請精神科醫生系統地、有計劃地向心理咨詢師提供病理學、藥理學的普及性講座,幫助咨詢師盡快完善知識結構。由于缺乏臨床心理學學習和精神科醫師的專業經歷,高校心理咨詢師的工作范圍常常有超出自身的學科背景、涉足學科間的交叉地帶的危險,同時,由于自身專業背景局限而導致的咨詢師專業化發展受阻的現狀,也阻礙了隊伍的成熟。隨著“醫教結合”機制的不斷完善與深化,這些問題都有了全新的應對視角,高校心理咨詢師的專業化發展也迎來了新的契機。
還有,“醫教結合”能在更加寬廣的視野下為開展學生心理健康促進的課題研究與實踐探索創造條件。為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預防心理疾患和心理危機的發生,回應學生的心理障礙干預需求,醫療系統與學校有著寬廣的合作領域。在《精神衛生法》的規定框架之下,注重發展性和預防性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創造性地運用各種醫療、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采取多種富有實效的醫療、教育方式,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我們應該有更進一步的合作研究與實踐探索。我們需要充分發揮醫療系統與教育系統兩方面的積極性,資源互補,由學校心理咨詢師與精神衛生機構的專業人員共同探討有價值的選題,由政府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政府教育委員會共同協調立項并實施管理,在上海市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委員會的統籌和“醫教結合”的工作平臺上,創造更有價值的并富有推廣意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