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叢書分析了中外城市林業的發展現狀,問題和前景;計量化研究了日前城市森林損失的模式,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借鑒性;將城市化發展,城市生態環境變化與城市綠化建設有機的結合起來,為城市劃、城市生記環境治理及城市綠化建設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策劃等方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同時,為我國制定相關林業法律法規及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米鋒,1976年6月生于山東省泰安市,1998年本科畢業后在山東省農業大學任教師;2001年考入北京林業大學,在李吉躍教授和張大紅教授的共同指導下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20068:畢業后在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任教,先后6篇。其中,3篇分別榮獲中國科協2005年學術年會
森林資源損失計量研究:
引言
第1章 自然資源價值構成與評估
1.1 自然資源價值
1.1.1 自然資源價值構成
1.1.2 自然資源價值評價方法
1.1.3 自然資源價值評價
1.2 森林資源價值評價
1.2.1 國外森林資源價值評價
1.2.2 國內森林資源價值評價
1.3 相關評估方法
1.3.1 災害損失評估方法
1.3.2 自然資源損失評估方法
1.3.3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方法
第2章 森林資源損失類型的劃分及評估結構與計量模型的建立
2.1 基本概念及相關范疇辨析
2.1.1 森林資源、森林和林木
2.1.2 森林資源價值評價與森林資源資產評估
2.1.3 森林資源損失評估
2.2 森林資源損失類型的劃分
2.2.1 森林資源損失類型劃分依據
2.2.2 森林資源損失類型的概念和范疇
2.3 森林資源損失評估思路及原則
2.3.1 總評估思路與原則
2.3.2 不同森林資源損失類型的評估思路
2.4 不同森林資源損失類型的評估結構與計量模型
2.4.1 I林木損失額的總評估結構與總計量模型
2.4.2 II種苗損失額的總評估結構、總計量模型與分計量模型
2.4.3 III野生動物損失額的總評估結構、總計量模型與分計量模型
2.4.4 IV野生植物損失額的總評估結構與總計量模型
2.4.5 V林地損失額的總評估結構、總計量模型與分計量模型
第3章 不同森林類型林木損失額的計量指標及計算因子的分析與說明(以北京地區為例)
3.1 研究區域概況
3.1.1 北京地區的基本概況
3.1.2 北京地區森林類型劃分
3.2 不同森林類型林木損失額的計量指標體系與分計量模型的建立
3.2.1 不同森林類型主導功能的確定
3.2.2 不同森林類型林木損失額的計量指標體系與分計量模型的建立
3.3 林木損失額的綜合計量指標及計算因子的分析與說明
3.3.1 林木損失額的綜合計量指標體系
3.3.2 林木損失額部分計量指標的計算與說明
第4章 林木損失額計量指標的專項分析
4.1 專項分析:生態價值計量
4.1.1 森林生態效益經濟價值評價
4.1.2 生態價值損失額的計量
4.1.3 生態價值當量(E)的計算
4.2 專項分析:科學文化價值計量
4.2.1 科學文化價值的內涵
4.2.2 科學文化價值損失額的計量
4.3 專項分析:資金時間價值計量
4.3.1 資金時間價值觀念
4.3.2 資金時間價值損失的計量
4.4 專項分析:各項調整系數的確定
4.4.1 區位價值系數的確定
4.4.2 生態區位價值系數的確定
4.4.3 古樹名木生長勢系數的確定
4.4.4 恢復難度系數的確定
4.4.5 損毀程度系數的確定
……
第5章 案例與實證分析
后記
參考文獻
附件
中外城市林業對比研究
城市生態環境與綠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