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年輕的營銷策劃鬼才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揭露傳媒界的潛規則和陰暗面。
及時手的內幕等于流量,但沒有獨家新聞時怎么辦?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如何成為總統候選人的熱門人選?
三星為了討好博主,邀請他們到西班牙游玩,目的何在?
媒體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它存在著大量的灰色地帶,而的媒體推手們總能從簡單的事件里嗅出商機和唾手可得的利益。
瑞安·霍利迪就是其中之一!他知曉媒體世界的潛規則和陰暗面,更擅長操縱輿論導向,蠱惑人心。他將帶你玩轉媒體世界,撥開新聞迷霧,告訴你一個真實的世界。
直擊傳媒界黑暗的地下世界 解析博客與媒體的運行模式,如何篩選信息、如何斂財 傳媒界不為人知的隱秘歷史網絡炒作、營銷制勝策略使你立于不敗之地以專業角度剖析推手、讀者、博主以及其他傳媒人的行為與心理拆穿博主的小把戲 教會讀者如何辨別網絡信息的真假。
美國最年輕的網絡營銷鬼才
瑞安·霍利迪是誰?一般來說,你會得到以下答案。
他策劃的案例被谷歌、推特等作為研究題材,他的事跡被《紐約時報》等媒體爭相報道;他聰明、正直、年輕有為,擔任世界熱銷品牌AA美國服飾(American Apparel)公司的營銷總監一職,聲名遠播。
但我要告訴你的,是一個真是的瑞安?霍利迪。
他深諳網絡世界的一切潛規則,他狡猾、瘋狂、膽大包天,他有諸多客戶、暢銷書作家、白金唱片等,不勝枚舉;他總能以不拘一格的行事方式,以及多樣、強勢的手段為自己和客戶帶來無窮無盡的利益。
他,瑞安·霍利迪,是世界最的媒體推手!
自序 我曾欺世盜名
及時部分 傳媒界,推手與謠言的溫床
第1 章 揭開新聞背后的驚天黑幕
第2 章 操控炒作鏈:讓新聞浪潮進行自我升級
第3 章 網站發行商如何迅速在線斂財
第二部分 媒體操控術,九大秘訣 41
第4 章 秘訣1:請幫他們支付賬單
第5 章 秘訣2:怎么提供消息?條條大道通博主
第6 章 秘訣3:消息無論好壞,只要傳播快
第7 章 秘訣4:想留言?先給錢!
第8 章 秘訣5:消息有爆點,利潤有點甜
第9 章 秘訣6:成為標題黨
第10 章 秘訣7:讓他們瞧瞧你帶來的瀏覽量
第11 章 秘訣8:讓新聞來得更短一些吧!
第12 章 秘訣9:大膽地虛構故事
第三部分 掌控話語權,墮入利益的深淵
第13 章 博客網站的話語體系
第14 章 媒體推手的隱秘世界
第四部分 網絡媒體的把戲,網絡式暴政
第15 章 俏皮而邪惡的網絡小把戲
第16 章 鏈接經濟學,塑造消息來源的錯覺
第17 章 直面網絡新聞勒索
第五部分 新聞的迭代與更正,夢想的破碎
第18 章 迭代式新聞報道,網絡新聞的偽哲學
第19 章 更正消息只是個傳說
第20 章 媒體的公信力何在?
第六部分 網絡媒體的墮落,仇恨與諷刺的交織
第21 章 諷刺的隱患,網絡幽默的反戈一擊
第22 章 網絡媒體,宣泄仇恨與報復的工具
第七部分 非現實世界,行走于虛與實的邊緣
第23 章 網絡營銷的操縱體制
第24 章 非現實世界"生存"指南
結束語
延伸閱讀
致謝
第4 章
秘訣1:請幫他們支付賬單
"作家賴以生存的那些著作,往往不是本身具生命力的作品,也往往不是作家寫得最出色的。靠碼字為生的筆桿子們必須耐得住文學特有的苦寂,他們至少應該創作出符合這種格調的作品。"(約翰?斯圖亞特?穆勒,《自傳》)
賄賂別人的方法眾多,但這么多方法中可不包括直接支付他們的賬單這一招。其實可以按照一定的邏輯和標準推測那些受聘的博主們的薪水,然后利用這點進行間接賄賂。我很容易就找到了其中的空子,也很善于利用這些空子,這與赤裸裸地塞錢異曲同工。
想獲得高收入,博主們該怎么干
首先要弄清楚這些博主們是怎樣應聘中脫穎而出的。別天真地以為,他們能成功入圍全靠其精湛的寫作技能、良好的道德品行以及對寫作的熱愛。著名科技博客網Mashable 的編輯本?帕爾曾被問及,在為Mashable招兵買馬時,他更青睞什么樣的。他的回答言簡意賅:迅速。"網絡媒體節奏相當之快,"他又進一步解釋說,"我們希望作者能在幾分鐘內就抓住新聞點,并且僅用一兩個小時而不是一兩天的時間才寫出一篇像樣的文章。"如果有實際的新聞工作經驗,那自然就會"加分"。
博客們的薪水構成就足以反映網站強調速度勝于其他一切因素,如質量、性以及文章所含的信息量等。起初,博客網站以稿件數量或每天必須完成的最少稿件量計價,支付給博主薪水。據說,網絡站點公司旗下的"癮科技"、"食品點評"(Slashfood)、"汽車博客"等網站早在2005 年時支付給博主們的月薪為500 美元,要求他們每月完成125 篇稿件,或者每篇稿件4 美元,每天完成4 篇。2008 年底,高客傳媒給們的稿費是每篇12 美元。當然這一價格并不包括博主們疲于應付的其他分內瑣事,如必要的編輯、回復電子郵件和撰寫評論。很多職業就是在這樣的工作氛圍中完成了一篇篇稿件,其中的競爭也是極其殘酷的。
之后,高客傳媒放棄了這種單位稿件計價方式,啟用以瀏覽量為基礎的薪酬支付體系,即根據所寫稿件的點擊量總額給作者一定的獎勵。于是,高客傳媒便為整個行業立下了新的薪酬支付體系標準。作品每月達到一定瀏覽量后,超出部分就能得到相應的獎勵,這就意味著完成了每月定額后,他們額外的獎金甚至可能比基本工資還多。可想而知,這種制度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我清楚地記得,高客傳媒的一位發了一個帖子,聲稱他不知道自己當月掙了多少錢,而這條帖子本身就獲得了17 000 次的瀏覽量。
這種獎勵制度使博主們獲得了比之前高得多的薪水,于是高客傳媒稍稍降低了獎勵的比率,但這個制度存活了下來,現在該公司的辦公室里赫然矗立著一塊品牌子,上面統計著每位及其作品獲得瀏覽量等數據。要是哪位懈怠了,一抬頭看見這塊牌子就會在心里敲響警鐘:如果排名落到,就該被淘汰了。
如今,幾乎所有博客網站都在實行這種制度。福布斯網站改版重新上線后,招募了一大批知名博主,他們都是以作品的瀏覽量來衡量報酬數目的。財經資訊網"尋找阿爾法"(Seeking Alpha)聚集了大批金融作家(這家網站的用戶多為投資者,因此金融作家的意見對他們來說很有用),該網站于2010 年起開始根據們每篇文章獲得的瀏覽量支付其稿費。按照這種折算制度,在最初的半年中,每篇稿件只值58 美元。
這就意味著,為了每月賺得1 000 美元,作者們需要費盡心思地創造約10 萬次的瀏覽量。想一下,在整個行業中,有千余名作者在跟你寫著同一題材的文章,這無疑是一場艱苦的戰爭。"尖錐網"(The Awl)在上線兩年后也宣布將使用類似的薪酬制度,十幾名博主分享由廣告版面帶來的利潤。網站的瀏覽量越高,利潤也就越大。最終目標仍然是追求高瀏覽量,換湯不換藥差別只在于,在"尖錐網"的制度中,們不再彼此間展開瀏覽量的競爭,而是將他們拴在了同一條船上。
亨利?布拉吉執掌的" 商業內幕" 網(Business Insider),收支剛好平衡,因此他們并沒有多少錢來付給們。該網站最初嘗試高薪聘請經驗豐富的記者來提升流量,但依然行不通。如今布拉吉在給們支付稿費時,有一個簡單的核算法則:即們創造的瀏覽量除以3,才是所能得到的報酬和收益,其中還需扣除銷售、管理團隊和布拉吉本人的開支。也就是說,如果員工想要6 萬美元的年薪,那么他每月需要創造180 萬的瀏覽量,月月如此,否則就會出局,這絕非易事。
在谷歌和YouTube,一旦制作視頻的能力被認可為,視頻博主的收益就全靠視頻的瀏覽量來衡量。另一方面,如果某個視頻的瀏覽量高得驚人,谷歌會給予其制作者一定的物質獎賞以及為其博主資格開綠燈。YouTube 還出售廣告,廣告所得的費用扣除必要的成本費之后,剩余的收益將支付給其博主。很多數字并沒有公開,一般來說,一個高級賬戶每瀏覽一次會產生一美分的經濟效益,或者每千次產生一美元。
我曾與著名的搖滾樂隊"林肯公園"(Linkin Park)合作過,所以很清楚他們的盈利狀況。他們的視頻有超過一億的瀏覽量,但只產生了6 位數的收益,而且這些收益要分給6 個人,包括樂隊經理、律師和唱片公司代表。每次瀏覽只會為大大小小的頻道帶來一美分的收益,這樣的低收益率迫使他們為了賺錢都傾向于粗制濫造地趕工,從而壓縮時間。推特用戶都是唯利是圖之輩。在各種網絡廣告形式中,你大可選擇一個比較有影響力的推特賬戶來消息。至于消息內容嘛,只有你想不出,沒有他們不敢發的。為了推銷塔克的一本書,我曾經選擇了一個關注者逾10 萬的賬戶,并在上面了一則消息——《你不可不知的真相:人們為了錢什么都干得出來》。我花了25 美元來這條消息,此外,我還用了幾百美元在其他賬戶上了幾條說出來都嫌丟人的推銷信息。然而,通過這些帖子,塔克的新書終于晉升到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二名。有篇博文的標題對此的概括可謂一針見血:《塔克?馬克斯告訴你,只要有錢,推特達人任你擺布》。
"按需媒體"(Demand Media)、"聯合內容"(Associated Content)以及"考核網"(examiner.com)等網站又重啟了早期的薪酬模式,按照作者的稿件和視頻數量支付酬勞。文字每篇稿酬大約8 美元,視頻薪酬稍高一些。這些數字聽起來太少了(至少我認為少得可憐),但是并非因為博主們被剝削了,而是因為他們寫的玩意兒真的太沒水準了。據政治分析師奈特?希爾估計,一個普通用戶瀏覽《赫芬頓郵報》上的一篇文章對公司來說只會產生3 美元的收益,所以即便使用更加公平的薪酬制度來支付們的報酬,恐怕也多不了幾個錢。希爾著重分析了美國前勞工部長羅伯特?賴克寫的一篇熱門文章。該文章曾引發了547 篇評論,產生了2.7 萬次的瀏覽量,但是希爾估算,這些頂多也就值200 美元,這個數字恐怕會讓很多職業都無比絕望。更何況,現在很多文章都是由免費所作,所創造的效益就更少了。
……
孫路弘 網絡營銷顧問
當你們翻閱這本書的時候,別忘了已經有人在使用本書的策略成功變現了!不要只是翻閱,開始一頁一頁地閱讀,開始記下筆記學習,真正學會運用其中的妙招吧!
段傳敏 戰略營銷專家、博學傳媒人
傳統媒體沒落了嗎?沒有!它的精神依然在互聯網上四處游蕩,以博客、微博、微信等不斷推陳出新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制造著各種營銷神話。不信?推薦你讀讀這本書!
李鲆 《暢銷書淺規則》作者
在信息過剩的年代,關注度已經成為了重要的生產力。瑞安?霍利迪成功地策劃過諸多新聞事件,對如何吸引眼球,特別是如何利用自媒體吸引眼球頗有心得,能給相關從業者很多啟發。
劉杰克 著名品牌與網絡營銷專家
本書是瑞安?霍利迪的懺悔錄,作為一名媒體推手,他把自己多年來的"罪行"原原本本地記錄在案;本書是與眾不同的市場營銷教科書,因為瑞安?霍利迪還記錄了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手段以及成功的案例。認真閱讀,揚其長,避其短,這才是瑞安?霍利迪要教給我們的道理。
陽志 《新快報》新媒體中心總經理
我不喜歡"媒體推手"這個稱呼,但我從一開始就急切地想把這本書看完。雖然我已經從事媒體工作近20年,特別是這幾年一直在做新媒體,但我相信這本書仍然值得我一讀再讀!調侃一句:新媒體,微信就好!
孫全勝 《新營銷》雜志主編
酒可以亂性,也可以養性,亂性還是養性,與酒無關,與人性有關。正如瑞安?霍利迪歸納出的數字傳播工具,有效是毫無疑問的,怎么運用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俞雷 喜臨門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營銷副總裁
靜心讀過此書后,發現初讀只是看表象,再讀才了然書中案例所用手法,三讀終于理解瑞安?霍利迪暗藏于文字間的懺悔之心。古人說琴音,繞梁三日、余音不絕;我說此書,品過方知意濃。
愛德華?杰?愛潑斯坦 《大銀幕后》作者
瑞安?霍利迪精辟地描述了網絡虛擬世界,《一個媒體推手的自白》應該成為每一位思想者的必備讀物。
多夫?查尼 美國服飾公司創始人兼CEO
我有幸榮膺營銷天才的盛譽,但瑞安?霍利迪是我成功背后的高人,我經常向他請教問題,他的睿智對我的事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蒂莫西?費里斯 《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每周工作4 小時》作者
瑞安兼具馬基雅維利式的運籌帷幄,以及公關家奧格威的八面玲瓏,仿佛一切盡在他掌握之中。不論是高調宣傳還是幕后運作,他都游刃有余,卻從不大肆聲張。他是一位天才,掌握著你聞所未聞的秘密武器。
塔克?馬克斯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
瑞安創立的博客運營策略有效推動了拙作的銷量,本人也因此有幸為大家所知曉。今時今日,名人稍有不慎就會身敗名裂或自毀前程,而我能夠安然無恙,全都仰賴于他淵博的業內知識。
安德魯?基恩 《網民的狂歡》、《數字暈眩》作者
在這本書中,20 多歲的新聞界青年才俊霍利迪犀利地揭示了當今新媒體運作的真相。他毫不客氣地指出,少數狡猾的博主為了一己私利控制了當今的話語體系,而無辜的民眾們一直被他們牽著鼻子走。
亞倫?雷 影視制作公司合伙人,該公司售出專輯1.5 億張,投資電影收益逾10 億美元
瑞安?霍利迪是我背水一戰時的秘密武器。他的戰略戰術,總能助我旗開得勝。馬特?麥森比特精靈公司營銷部主任,著有《海盜困境》等。你應該多聽聽瑞安?霍利迪的建議,他對數字文化的軟肋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他的話充耳不聞,你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伊桑?布朗 《擺脫惡魔》作者、《華盛頓郵報》特評員
網絡素來被一幫腦子搗糨糊的烏托邦主義者控制,但瑞安?霍利迪對網絡世界及其未來有著清醒的認識。
茱莉亞?艾莉森 美國NBC 記者及多家報紙專欄作家
瑞安?霍利迪是少有的勇士,他敢于揭露網絡媒介的混亂——貪婪的網絡霸主們無視道德,肆無忌憚地捏造、傳播著虛假消息,現實世界中人們的生活因此遭殃。這種危險是那么真真切切,似乎沒有人能全身而退。
317am.net 美國知名網站
瑞安?霍利迪是真實存在的,不但真實存在,而且為美國服飾公司策劃了那么多惡俗的網絡廣告,可謂"臭名遠揚"!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子,怎么就瞬間成為了廣告界的奇葩?
麥可?艾斯伯格 《富翁成功秘辛》作者
瑞安?霍利迪就像網絡時代的馬基雅維利。無視他的忠告,后果將不堪設想:多數人對網絡媒體的陰暗面諱莫如深,而他卻直言不諱。
德魯?科蒂斯 知名網站Fark.com 的創始人
《一個媒體推手的自白》一針見血地道出了新媒體時代如何操縱話語體系的秘訣,如今傳統主流媒體已是舉步維艱,但本書傳授的方法足以讓傳統媒介陷入毫無用武之地的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