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原名豐潤,字仁。浙江 桐鄉 石門鎮人。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和翻譯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解放后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被國際友人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
本書為其藝術文集。
小,卻不應漫不經心;普及,也不應迎合淺薄。名家文化小叢書所選作者的敘述文字大多具有敘述明暢、生動、有趣的特點,摘取各家精粹,盡可能讓讀者在不太長的時間里,從文化名家的娓娓敘述中獲取某一具體主題的知識。
相關推薦:
名家文化小叢書(全10冊)
名家文化小叢書:一種人生觀
名家文化小叢書:繪畫與文學
名家文化小叢書:書法心理
名家文化小叢書:我的老師沈從文
名家文化小叢書:現代中國與西方
名家文化小叢書:英文詞語翻譯
名家文化小叢書:漫說梅蘭芳
我讀《石濤畫語錄》
中國古代跳舞史
豐子愷(1898—1975年),浙江桐鄉人。漫畫家、作家、翻譯家、音樂美術教育家。1914年入浙江省立及時師范,受業于名師李叔同。1921年早春借錢去日本游學。十個月后金盡回國。1922年到浙江上虞春輝中學教授圖畫和音樂,與朱自清、朱光潛等人結為好友。1924年開始發表漫畫,他一
付印記
對于全國美展的希望
從梅花說到美
從梅花說到藝術
藝術鑒賞的態度
新藝術
為什么學圖畫
美與同情
繪畫之用
談像
兒童畫
我的學畫
寫生世界(上)
寫生世界(下)
野外寫生
談中國畫
讀畫史
月的大小
音樂之用
兒童與音樂
女性與音樂
從梅花說到美
梅花開了!我們站在梅花前面,看到冰清玉潔的花朵的時候,心中感到一種異常的快適。這快適與收到附匯票的家信時對得到full mark[滿分]的分數時的快適,滋味不同;與聽到下課鈴時的快適,星期六晚上的快適,心情也全然各異。這是一種沉靜、深刻而微妙的快適。言語不能說明,而對花的時候,各人會自然感到。這就叫做"美"。
美不能說明而只能感到。但我們在梅花前面實際地感到這種沉靜深刻而微妙的美,而不求推究和說明,總不甘心,美的本身的滋味雖然不能說出,但美的外部的情狀,例如原因或條件等,總可推究而談論一下,現在我看見了梅花而感到美,感到了美而想談美了。
關于"美是什么"的問題,自古沒有一定的學說。俄羅斯的文豪托爾斯泰曾在其《藝術論》中列述近代三四十位美學研究者的學說,而各人說法不同。要深究這個問題,當讀美學的專書。現在我們只能將古來最著名的幾家的學說,在這里約略談論一下。
最初,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這樣說:"美的東西,就是最適合于其用途及目的的東西。"他舉房屋為實例,說最美麗的房屋,就是最合于用途、最適于住居的房屋。這的確是有理由的。房子的外觀無論何等美麗,而內部不適于居人,決不能說是美的建筑。不僅房屋為然,用具及衣服等亦是如此。花瓶的樣子無論何等巧妙,倘內部不能盛水插花,下部不能穩坐桌子上,終不能說是美的工藝品。高跟皮鞋的曲線無論何等玲瓏,倘穿了走路要跌跤,終不能說是美的裝束。
"美就是適于用途與目的。"蘇格拉底這句話,在建筑及工藝上固然講得通,但安到我們的梅花,就使人難解了。我們站在梅花前面,實際地感到梅花的美。但梅花有什么用途與目的呢?梅花是天教它開的,不是人所制造的,天生出它來,或許有用途與目的,但人們不能知道。人們只能站在它前面而感到它的美。風景也是如此:西湖的風景很美,但我們決不會想起西湖的用途與目的。只有巨人可拿西湖來當鏡子吧?
這樣想來,蘇格拉底的美學說是專指人造的實用物而說的。自然及藝術品的美,都不能用他的學說來說明。梅花與西湖都很美,而沒有用途與目的;姜白石[姜夔]的《暗香》與《疏影》為詠梅的有名的詞,但詞有什么用途與目的?蘇格拉底的話,很有缺陷呢!
蘇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圖,也是思想很好的美學者。他想補足先生的缺陷,說"美是給我們快感的"。這話的確不錯,我們站在梅花前面,看到梅花的名畫,讀到《暗香》、《疏影》,的確發生一種快感,在開篇處我早已說過了。
然而仔細一想,這話也未必盡然,有快感的東西不一定是美的。例如夏天吃冰淇淋,冬天捧熱水袋,都有快感。然而吃冰淇淋與捧熱水袋不能說是美的。肴饌入口時很有快感,然廚司不能說是美術家。羅馬的享樂主義者們中,原有重視肴饌的人,說肴饌是比繪畫音樂更美的藝術。但這是我們所不能首肯的話,或羅馬或亡國奴的話。照柏拉圖的話做去,我們將與羅馬的亡國奴一樣了。柏拉圖自己蔑視肴饌,這樣說來,繪畫音樂雕刻等一切訴于感覺的美術,均不足取了(因為柏拉圖是一個輕視肉體而貴重靈魂的哲學家,肴饌是養肉體的,所以被蔑視)。故柏拉圖的學說,仍不免有很大的缺陷。
于是柏拉圖的弟子亞理斯多德[亞里士多德],再來修補先生的學說的缺陷。但他對于美沒有議論,只有對于藝術的學說。他說:"藝術貴乎逼真。"這也的確是卓見。諸位上圖畫課時,不是盡力在要求畫得像么?小孩子看見梅花,畫五個圈,我們看見了都贊道:"畫得很好。"因為很像梅花,所以很好,照亞理斯多德的話說來,藝術貴乎自然的模仿,凡肖似實物的都是美的。這叫做"自然模仿說",在古來的藝術論中很有勢力,到今日還不失為藝術論的中心。
然而仔細一想,這一說也不是健全的。倘藝術貴乎自然模仿,凡肖似實物的都是美的,那么,照相是較高的藝術,照相師是最偉大的美術家了。用照相照出來的景物,比用手畫出來的景物逼真得多,則照相應該比繪畫更貴了。然而照相終是照相,近來雖有進步的美術照相,但嚴格地說來,美術照相只能算是攝制的藝術,不能視為純正的藝術。理由很長,簡言之:因為照相中缺乏人的心的活動,故不能成為正格的藝術。畫家所畫的梅花,是舍棄梅花的不美的點,而僅取其美的點,又助長其美,而表現在紙上的。換言之,畫中的梅花是理想化的梅花。畫中可以行理想化,而照相中不能。模仿與理想化——此二者為藝術成立的較大條件。。亞理斯多德的話,偏重了模仿而疏忽了理想化,所以也不是健全的學說。
以上所說;是古代最著名的三家的美學說。近代的思想家,對于美有什么新意見呢?德國有真善美合一說及美的獨立說;二說正相反對。略述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