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會編著的這本《專家說法--勞動糾紛案例解析》由實際參與勞動糾紛解決的法官、律師、仲裁員等撰寫,說法、專業。 本書基于真實發生的勞動爭議案件,有針對性地進行法理分析與實踐經驗總結。基本涵蓋了勞動爭議所涉各方面問題,能提供解決勞動糾紛的知識要點。
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會成立于2000年12月,至今已經走過了十二年的歷程,2006年3月,經北京市民政局批準為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團體。學會現有會員500余名,常務理事和理事主要由致力于勞動法學和社會保障法學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的專家學者、法官、勞動仲裁員、律師、工會工作者和新聞工作者等各方面人士組成。
Part 1 勞動關系的認定 1.用人單位向公安機關提供的報案材料未被采用后是否可以作為民事案件的證據? 2.非法用工的司法認定和處理 3.關聯企業混同用工時勞動關系和用工責任的認定 4.用工是確立勞動關系的實質標準 5.確認勞動關系案件中推定規則的運用 6.在校大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實習或勤工儉學等,應認定為勞務關系 7.涉快遞行業勞動關系的確立 8.企業分立情況下原勞動合同如何履行? 9.勞動合同是確認勞動關系的優先證據嗎? 10.確認勞動關系過程中的證據認定及誠實信用原則的運用 11.如何認定出租車司機與出租車公司之間的勞動關系? 12."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應由勞動者承擔舉證責任 13.退休再就業,勞動還是勞務? Part 2 勞動合同的簽訂與履行 1.鄉村公路養路工要求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應否支持? 2.口頭協商變更勞動合同的認定 3."瑕疵勞動合同"的效力認定及相應法律責任 4.勞動合同條款中關于合同生效時間的約定存在歧義時,如何確定合同生效時間? 5.勞動合同履行中的"協商一致"如何認定? 6.勞動者負有簽訂或保管勞動合同工作職責時,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賠償不能"一刀切" 7.未簽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的性質及計算標準 8.用人單位能否以其他文件中對勞動合同有記載,證明已簽訂了勞動合同? 9.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后,能否再要求未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 10.勞動合同到期如何續簽? 11.工會委員任期延長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能否要求支付二倍工資賠償? 12.二倍工資適用的歸責原則及勞動者主體范圍 13.人事總監未簽勞動合同的,能否要求公司支付雙倍工資? Part 3 勞動合同的解除與終止 1.間歇性用工,工作年限應連續計算 2.法院判決簽訂勞動合同,勞動者拒簽,公司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3.勞動者利用職務便利,私自開具的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無效 4.勞動者被追究刑事責任公司行使解除權的限制 5.用人單位如何以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解除勞動合同? 6.提前三十日提出辭職后,女員工發現自己處于孕期的,辭職是否可以撤銷? 7.以非書面形式變更勞動合同行為的效力 8.勞動者酒駕入獄,公司解除勞動關系為何仍支付賠償金? 9.對用人單位的單方調崗行為應如何審查? 10.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后,女職工發現解除前已懷孕,能否要求繼續履行合同? 11.末位淘汰的合法性 12.勞動合同中約定的解除條件應當符合法定解除的條件 13.女職工與用人單位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后發現懷孕,能否主張解除無效? 14.出租車輛依國家政策淘汰能否成為解除勞動合同的理由? 15.人民法院是否可以依職權判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不再繼續履行勞動合同? 16.繼續履行勞動合同還是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 17.違法終止勞動合同的賠償金的計算 18.專業技術培訓的認定 19.企業注銷之后,由誰作為訴訟主體承擔法律責任? 20.用人單位應慎用試用期的解除權 21.用人單位能否以勞動者未如實告知婚姻狀況為由解除勞動合同? 22.用人單位決議解散情況下,勞動合同終止的合法性審查 23.勞動者擾亂工作秩序,用人單位按違紀辭退是否合法? 24.用人單位以勞動者不服從工作調動為由解除勞動關系是否合法? 25.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就續簽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內容未能協商一致時,能否終止勞動合同? 26.用人單位以打架為由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應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原則 27.非因勞動者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的,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年限應當合并計算 28.隱瞞婚姻狀況對勞動合同效力有何影響? 29.如何認定勞務派遣關系中三方主體的權利義務關系? Part 4 勞動報酬與工時休假 1.勞動者未休年休假天數的計算 2.勞動關系提前解除,勞動者能否主張用人單位支付年終獎? 3.用工自主權的行使及規章制度的運用 4.職工換單位后享受帶薪年休假,是否需要重新計算工作時間? Part 5 社會保險與福利待遇 1.工傷停工留薪期的確定及相關待遇的支付 2.福利待遇糾紛的認定和法律適用 3.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能否享受醫療保險待遇? 4.社會保險糾紛中法院管轄和行政管理的銜接 5.工傷保險待遇先行支付原則的適用和相關法律問題 6.下崗后到新用人單位任臨時工,上班途中因交通事故受傷死亡,由誰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7.用人單位代扣但未實繳的住房公積金是否應返還勞動者? Part 6 商業秘密保護與競業限制 1.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義務應當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2.競業限制約定履行情況的證明責任及競業限制約定的消滅形式 3.如何認定競業限制協議的效力、解除及經濟補償金的支付范圍? 4.劉某的"再就業"行為是否構成違約? Part 7 其他 1.人力資源部經理主張未簽訂勞動合同時的舉證責任分配 2.用人單位因勞動者嚴重過失遭受損失的可以行使追償權 3.涉外勞動關系的認定、類型化及準據法的確定 4.勞動合同簽訂后,《就業協議》內容不應廢止 5.檔案丟失引發賠償案件的執行處理模式 6.勞動關系與檔案保管關系分離的情況下,檔案保管單位對勞動者的處理決定效力如何? 7.出租車司機給第三人造成事故損害時,如何與用人單位分擔賠償責任 8.因勞動者過失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