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著眼點放在百姓日常生活中,主要從食材挑選、食物儲存、清洗加工以及烹飪技巧等方面,普及一些基本的知識,對讀者在上述幾方面可能遇到的問題提供指導性建議,同時還附有部分簡單易學的食譜。
1.教你如何挑選食材;
2.挖掘你大廚的潛質;
3.讓廚房留住你的胃。
王榮泰,高級編輯,1985年6月畢業于天津大學。《中國剪報》《特別文摘》創始社長。1985年8月8日,創辦常州剪報中心(中國剪報社前身),1991年元旦正式出版及時份《中國剪報》,之后又以中國剪報為依托創辦《特別文摘》雜志,目前發行量超過200萬份。陳金偉,《中國剪報》《特別文摘》總編輯、社長。
買魚好選"小"的
怎樣挑選放心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何計國教授建議,1.觀魚形。污染重的魚,形態異常,有的頭大尾小,脊椎彎曲甚至出現畸形,有的表皮發黃、尾部發青。2.看魚眼。飽滿凸出、角膜透明清亮的是新鮮魚;眼球不凸出,眼角膜起皺或眼內有瘀血的則不新鮮。3.嗅魚鰓。新鮮魚的鰓絲呈鮮紅色,黏液透明,具有海水魚的咸腥味或淡水魚的土腥味;不新鮮魚的鰓色變暗呈灰紅或灰紫色,黏液腥臭。4.摸魚體。新鮮魚的表面有透明黏液,鱗片有光澤且與魚體貼附緊密,不易脫落;不新鮮魚表面的黏液多不透明,鱗片光澤度差且較易脫落。5.掐魚肉。新鮮魚肉堅實有彈性,指壓后凹陷立即消失,無異味;不新鮮魚肉稍呈松散,指壓后凹陷消失得較慢,稍有腥臭味。6.看魚腹。新鮮魚的腹部不膨脹,肛孔呈白色、凹陷;不新鮮的魚肛孔稍凸出。
專家還教給大家一個挑魚的竅門,在挑選淡水魚時,應盡量選擇"小"魚,即生物鏈底層的魚類,比如草魚、大頭魚等,它們一般靠吃水草生存,相對于石斑魚、鱸魚、鱖魚等兇猛吃肉的魚類,體內有害物質含量比較低,因而相對安全。對深海魚來說,由于其體積一般較大,因而,吃"小魚"比吃"大魚"安全。這里的"小",指年齡小,也指個頭。魚的體積越大,含毒量也會較高。
活魚購買回家后,可以用清水養上一兩天;如果是已經殺死的魚,至少用清水浸泡1個小時左右。魚千萬不要長時間存放,洗的時候魚鰓部分一定要去掉、洗凈。此外,魚身上脂肪含量高的部位,有害物質最容易聚集,首先是魚頭,其次是腹部中心,污染都相對較高。烹飪時也應盡量煮透、蒸透,不要生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