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鄉村社會史及鄉村人類學研究中,以"搭套"、"換工"、"幫忙"等農耕習慣作為主要考察對象,這可能是首次;以"村落共同體"與"變遷"作為核心概念,這也許是。
本書集中考察了近代華北農村在農耕生產上的各種結合關系,特別是在當時極為流行的搭套、合具、換工、幫忙、役畜借用等農耕結合習慣,并嘗試通過對這些農耕習慣的"近代特征"的闡釋來說明處在變遷中的中國農村社會的時代性質。
本書意在揭示:農民的日常的細小行為乃扎根于一片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上;平凡而普通的農耕習慣背后隱藏著鄉村社會基本性格。
緒論
及時章 近代華北農村的農耕結合——研究史的整理
及時節 "村落共同體論爭"與華北農村的農耕結合
第二節 搭套、換工等農耕結合的研究
一、旗田巍的看青研究
二、戒能通孝、福武直的視角
三、內山雅生的研究成果
小結
第二章 華北農村的歷史和社會經濟條件——以沙井村為例
及時節 近世華北村落的再建
一、沙井村外觀
二、村的形成:傳說與考證
第二節 20世紀40年代前后的社會經濟狀況
一、自然與社會
二、土地所有狀況
三、各階層分析
四、幾點補充
第三節 近世華北的村落生活與農耕結合
一、鋤社、耕獲以力相助、慶場
二、合具、伴工
三、從近世到近代,華北村落共同體的變質
第三章 搭套之一,含義與背景
及時節 近代華北農村的各種農耕結合——以順義縣為例
第二節 搭套的含義——沙井村民自身的認識
一、搭套的定義
二、對搭套概念的總體把握
第三節 搭套的原因
一、畜力不足與近代華北農村的生產條件
二、勞動力的不足
三、華北農業地帶的旱作農法
第四章 搭套之二,內容與方法
及時節 搭套作業的內容
第二節 作業法——以播種作業為例
第三節 作業順序
第四節 作業中的指揮與分擔
第五節 伙食(共餐)與祝宴,一個不解之謎
第六節 勞動力、畜力支出的不對等與補償
第七節 非搭套農家的耕作方法
小結
第五章 搭套之三,資格、條件與"合理的小農"
及時節 問題的提出及對立見解
一、關于友情關系和宗族關系
二、關于經濟條件和經營規模
1.村民間的分歧
2.戒能、福武、內山的對立意見
第二節 搭套與經營規模——分歧原點再考
一、村民自身的理解
1.關于搭套的含義
2.有錢人和窮人的含義
二、經營規模與搭套的資格
1.近代華北農村的一般狀況把握
2.農家經營規模分析:富裕農家
3.農家經營規模分析:下層和中層農家
三、小結與新的疑問
第三節 經營規模的對等條件與"合理的小農"問題
一、經營規模及耕種地對等的必要性
二、農民的內心世界:對等和差距的容許范圍,合理與非合理的界限
三、所謂窮人和有錢人的搭套
1.近代華北村落內的貧富差距和感情對立
2.農家間的貧富差距與換工
3.所謂"貧民救濟機能"與"傳統溫情主義機能"
第四節 經營規模的頻繁變動與搭套——關于內山的論據
第五節 搭套關系的各種結合類型
一、同族型
二、近鄰型
三、不對等型
四、支援一受援型
五、對等與互補型
小結
第六章 搭套之四,其他規范與限制
及時節 搭套的成立、終止和回拒
一、約定的方法、時間與約定內容
二、搭套的終止
三、搭套的回拒
第二節 搭套的規模與持續時間
一、戶數的限制
二、搭套對象的頻繁變動
小結:從近世到近代,華北村落共同體的變遷
第七章 換工與役畜的借用
及時節 換工——勞動力·畜力間的對等交換
一、勞動力與勞動力的交換
二、勞動力與畜力的交換
三、畜力與畜力的交換
第二節 役畜、農具的借用
一、役畜的無償借用及其盛行
二、役畜借用的諸規范與近代華北村落共同體社會
三、役畜的借用、雇用與村落共同體的地域性和歷史階段性
小結
附錄:華北農村的役畜借用記錄
第八章 多種形式的農耕結合
及時節 代耕與幫工、幫忙
一、代耕
二、幫工、幫忙
第二節 "伙養"、"伙喂牲口"——役畜、農具的共同購入和使用
一、沙井村的"伙養"
二、伙養的諸規范
三、伙養與搭套
四、"公打官司伙養驢"
五、農具的共同購人和使用
第三節 "搭伙租"、"伙租地"——共同租種
一、共同租種的出現
二、共同租種地的耕作與經營
三、共同租種的分配
四、共同租種與搭套
第四節 其他形式的農耕結合
一、共同雇工
二、"哄糧到家"、"干活帶地"——雇傭關系中的農耕援助
三、雇傭、租佃關系中的援助成分
第九章結語
附錄
沙井村訪問記錄-1996年3月
侯家營村訪問記錄-2001年7-8月
附圖1-3
參考文獻
主要人名、事項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