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自身教學經驗講述如何在家庭開展華德福教育,讓孩子身心得以良好成長,從而建立一個有規律、溫暖、安全且充滿愛的家庭。書中通過豐富的實例分析,詳細解答了父母如何真正滋養孩子,如何通過自我教育完成對孩子的教育,孩子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如何創造簡單的生活,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自由的界限在哪里等諸多現實問題。
華德福家庭教育入門書,在家也能用華德福理念教育孩子
詳細解答了家長普遍關注的家庭教育難題,為在家養育孩子提供實質性的參考
作者為中國大陸去國外學習、回國實踐華德福教育人,擔任多所華德福學校顧問和家庭教育專家
中國華德福幼兒教育論壇主席、國際華德福幼教培訓導師張俐老師傾情推薦
家庭是每個生命的原點,孩子不需要教育,需要教育的恰恰是周圍的成年人——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就先得成為他們值得學習的榜樣。每個生命有他自己的密碼和規律,父母需要多花一些時間去學習和成長自己,尊重和了解生命成長的規律,給予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空間。華德福溫暖而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生命成長的好營養,父母需要多花一些時間充滿著愛的陪伴孩子,為孩子創造積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營造一個真正適合孩子生活的居家環境。養育孩子,就像成長,就像花開,需要時間,需要我們靜下心來,依循大自然亙古不變的節奏,鼓勵家長帶著孩子一起,過有節奏和規律生活,創造出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和自然一起律動的生活規律。孩子經由規律的節奏,在內在產生一種秩序,從而獲得的保護、愛、安全及和諧。
與孩子一起,以藝術的態度生活,能夠幫助孩子發現自我,認識生命的規律和內在之美。孩子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他們常常把周圍的世界與想象中的世界藝術般地結合起來,為自己營造一個夢幻般的世界,并渴望進入這個世界。
黃曉星,中國學習、實踐華德福教育的先行者。1995年在英國接受兩年的華德福教師培訓,之后在美國紐約春之谷的華德福和人智學社區研究華德福教育并獲得碩士學位。2004年回國,在成都創辦了中國大陸及時所華德福學校和教師培訓中心。2010年移居加拿大,在溫哥華島的華德福學校擔任校董。目前,指導創辦中國多所華德福學校及教師培訓中心,并擔任顧問。著有《華德福教育之旅》《人智學和華德福教育》等。
序言 孩子選擇了父母 / 1
及時部分 孩子需要哪些教育 / 1
1.家庭給孩子把握了生活的方向 / 3
2.社區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土壤 / 6
3.成都華德福學校的社區生活 / 11
4.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會怎樣 / 17
5.孩子需要什么樣的家庭教育 / 20
6.為什么要家庭教育 / 23
7.認識你的孩子 / 29
8.為孩子的未來做好準備 / 39
第二部分 華德福教育中的早教 / 43
1.清晰認識早教問題 / 45
2.早期教育在家庭生活中進行 / 52
3.建立華德福家庭生活的節奏 / 56
4.節日慶典對孩子生活的意義 / 64
5.跨過彩虹橋而來的訪客 / 69
6.童話故事是孩子的精神食糧 / 73
7.玩耍是好的早教 / 80
8.給孩子天然的玩具 / 86
9.兒童玩具的意義 / 90
第三部分 從華德福學校到華德福家庭 / 95
1.家長對學校的認識 / 97
2.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 101
3.電子如何毒害孩子 / 106
4.華德福教育和精神信仰 / 112
5.對愛和自由的誤解 / 118
6.關于兒童學習外語這些事 / 123
清晰認識早教問題
兒童早期的教育,首要的任務就是讓孩子建構一個健壯身體,以便未來迎接精神個體,進而完成這個精神個體在物質世界的使命。早教的目標是讓孩子在童年時期健康地體驗自己的發展步伐,接觸適當的、具有挑戰性的事情,以加強他的內在力量,達到身體的塑造成型,從而完成及時成長階段。然后,孩子才能以同樣的喜悅、力量和學習動機走向小學,并承受小學階段的各種考驗。
幼兒從出生之后到六七歲階段中,他的任務是充分發展身體,讓各個器官的功能完成細微的區分。這個階段,孩子對周圍環境的一切,包括人們講話的語調、行為舉止,都不加以判斷便接受了,但是,他們會檢驗家長和小朋友們的態度和價值觀,直到學齡前才完成一個完整的器官形成過程,使他們的物質身體成為一個值得利用的“工具”以支持未來生命的成長。也就是說,幼兒可以借由這個健康的身體,勢不可擋地向外發展心靈與精神的獨特性。
現代主流的教育都認為孩子越早進行智力開發越好,把各種名目的幼兒教育施加給孩子,孩子的負擔越減越重,超負荷兒童的年齡越來越低,甚至,連一個肉團團都不放過,躲在媽媽胎盤里的嬰兒也要進行胎教。不管胎教理論和實踐是否有建樹,胎教的提倡倒是給商人帶來了不少商機,社會上五花八門的胎教課程、教材、錄音帶和電子設備應有盡有。有商業利益,自然就有不斷的媒體和書籍甚至人士來鼓吹胎教的好處,并教導消費者如何使用這些商品。
如果存在著胎教的話,那應該是媽媽在懷孕期間謹慎選擇食物。所謂謹慎選擇并非僅僅是關心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含量是否豐富,而是應注意到食物的品質、能量、生機和活力。懷孕中的媽媽應該尋找自然活力農耕方式種植的食品(實際上,所有的人也應如此),如果辦不到,也應該選擇有機種植的綠色食品。
一份高品質的食譜,并非僅僅是大魚大肉和山珍海味,而是盡可能不含任何化學添加劑與其他不潔食品。現代農業為了食物的美觀與方便保存,使用了大量化學殺蟲劑、人工肥料和食品添加劑,很容易因此而破壞了這些食物的生命力,并使有毒物質殘留在植物和動物中。
孕婦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如在懷孕期間應避免電子輻射,電視、電腦和復印機等電子設備在運行時都會發出很強的電子輻射或靜電,這些對胎兒的成長非常不利。另外,懷孕中的媽媽要堅持每天散步,這對孩子來說有著不可估量的好處。散步可以增強胎兒的呼吸能力,戶外活動可以增加陽光和氧氣的吸收量,而且有利于自然分娩。事實已經證明,勞動多的農村婦女比勞動少的城市婦女平均分娩時間要短很多。,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是每個醫生和過來人的忠告。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分娩本來是一件很自然的事,現代人卻找出種種借口把本來很自然和簡單的產婦分娩,搞得復雜化起來。在物質主義和市場導向的推動下,剖腹生產甚至形成了一個很大規模的產業。人們由于對這方面知識的缺乏,百分之百地向醫生和媒體宣傳投降。產婦知識的缺乏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在普及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對懷孕、分娩知識聞所未聞
(二)現在的產前教育已經變成了產品介紹和推廣會
(三)相關的教育咨詢和資訊貧乏
(四)很多將要做媽媽的人,其實還是一個孩子,哪怕是三十有余的大齡產婦,也不見得有做媽媽的心理準備在西方發達國家,流行選擇讓醫生來家里幫助產婦分娩。
由于是在自己的家里,需要什么、喝什么、吃什么等一切都很自由和方便。我們親身體會了在家里分娩的好處:既不要輪流守候和送飯,也沒有作息時間的限制和遵守醫院那些沒人性的規定;既沒有其他病人的呻吟和孩子的哭鬧,也沒有缺乏經驗的護士在一旁手忙腳亂,更沒有醫生在一邊恐嚇:“不剖腹就有生命危險。”
現代人迷信了現代醫學之后,順其自然的生殖傳統已不被人們重視,對自然不屑一顧,甚至大逆其道。孩子經過母親的生命通道,對孩子和母親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生經歷,點點滴滴的人生體驗都有著深奧的意義。人們不在意這些微妙的經歷,并在講究多快好省的思想支配下失去了生活的意義,在一個不講究生活意義的社會中生活,教育也就無從著手。
在兒童早期階段,不該有任何學知識的要求,因為學到的知識終究要被忘記或者過時,很多科學知識和技能也不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簡單地累加起來,而且,科學知識和生活技能對兒童來說,絕大部分應是在玩耍和娛樂中學到的。但是人文知識需要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才能深入到孩子的內在心靈,早期的兒童教育應是進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孩子早期的內心需求不是科學知識和生活技能,而是精神食糧和價值觀念,孩子的價值和道德觀念是在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中形成。
雖然孩子可以開發的潛力無限,但是也要分階段平衡地開發。孩子的成長需要有一個過程,在什么年齡階段需要什么,幾乎是每個人成長都要經過的途徑。很多家長由于工作忙碌,什么東西都可以給孩子,就是無法陪孩子一起玩,跟孩子一起生活。其實,孩子最需要的是跟父母在一起,接近最能給予他們溫暖的人。這樣父母在精神上才有機會和他們交流。同時孩子還需要與其他伙伴一起玩耍,并在跟朋友的交往和沖突中學會與人相處。
接觸自然是幼兒教育和成長的重要部分,在接觸大自然中健康地成長。自然的成長能發展他們的身體,同時也能發展他們的免疫機能。醫藥、熱敷、淋浴、飲食及各種療法都是為了增強他們的身體組織以對抗兒童期的麻疹、腮腺炎、水痘等疾病。雖然許多父母仍然會讓小孩接種小兒麻痹、白喉、破傷風等疫苗,但是兒童期一些較輕微的疾病是良好且必要的,如感冒、出痘等。
只有培養兒童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才能抵抗未來世界越來越多、越來越強的各種病原菌及濾過性病毒。很多孩子就是在早期不斷的教育中失去了健康,如視力下降、身體發育不良、心理障礙、厭世等等。過于依賴醫學技術,濫用藥物和抗生素,令許多病原菌已經無法用抗生素消滅了。所以除非真正需要,否則盡量不要讓小孩使用抗生素。像阿司匹林之類的止痛或感冒藥,僅僅掩蓋病象,并非真正能治病,更是要盡量避免,因為它們只會令身體的抗病能力減弱而已。
近年來,兒童及少年患氣喘、過敏、糖尿病的病例大增,這些體質虛弱者易患的病,可以說和近年來過度使用預防針,以及濫用抗生素和掩蓋病象的藥物有著不可分的關系。在美國紐約我生活的地區,反對濫用免疫的人們通過一個叫作“病人有權利”的民間組織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堅決抵制政府強行給孩子種一些不必要的疫苗,他們發動當地居民給總統、副總統、國會議員等要員和衛生部、教育部等主要部門寫信,表達他們的關注和抗議的理由,一直鬧到國會。
,華德福學校和一些私立學校爭取到了可以選擇自己需要的疫苗的權利,有些家長只為這個原因而把孩子送到華德福學校就讀(美國的公立學校都需要持有免疫證明才能上學)。人本身就具有自己的免疫系統,如果不讓這個免疫系統發揮其職能,免疫能力就會消退。人的智能也一樣,可以自我完善。人出生之后,相當于父母為孩子畫了半個圓,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責任,而且都有能力去畫圓的另一半。信任孩子就是尊重孩子,也是承認了孩子內在的素質。孩子內在的素質就是孩子天生具有的素質。從小就給孩子提供機會參與生活,可以增強孩子對生活的信心。
2004年我們在美國紐約,準備回中國辦華德福學校之前,考慮到中國的衛生條件,帶兩歲半的小兒子去衛生所看了看免疫情況。孩子出生到兩歲半沒打過任何疫苗,醫生看了之后說很多疫苗都不需要打了,因為他已經兩歲半了。后來,考慮到中國的乙肝問題,只給他打了乙肝疫苗。
孩子在環境中教育他自己,身為成人,我們只是孩子環境中的一部分。我們必須盡可能讓自己成為好的環境,因此孩子可以教育他自己,協調他自己的命運。
——魯道夫 • 施泰納
父母都不是的,只要父母在成長,孩子自然會看到并開始模仿。華德福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自我成長。父母需要不斷反省、覺知,給孩子提供盡量真實而有序的環境,明確的界限和有節奏的生活。
——張俐
中國華德福幼兒教育論壇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