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上篇以藝術管理的宏觀制度構架研究為主,并對近些年正在進行的文化體制改革進行了梳理;下篇以藝術管理的運行研究為主,包括演藝團體的領導者、演藝團體和劇場的管理、舞臺管理、旅游演出的商業模式、音樂劇運營與管理、觀眾拓展、演藝業投融資、藝術基金會、少數民族地區文化資源產業化運作等。
本書每個章節都附有“案例分析”,全部是及時手的鮮活資料。本書在下篇的每一章都附有“拓展訓練”,如設計制作演出的節目單;實地調研、書寫調研報告;組織專場音樂會或戲劇、劇曲、舞蹈展演;專業評論的書寫訓練;觀眾拓展方案的制定;小型演藝活動的籌資與運營;藝術基金的申請;課堂講演比賽等。各單位或學校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其中幾項,以達到提高自身或學生的團隊協作、領導、實際操作與運營的能力。
本書可供高等院校藝術管理類專業學生課堂使用,也可供文化部門政府官員、藝術團體、劇場管理者和所有關心這個話題的讀者閱讀。
謝大京
中國藝術管理教育學會名譽主席,中國音樂學院教授。上海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客座教授。曾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中國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主任。20世紀80年代首先提出在我國建立藝術管理專業的設想和構思,是中國音樂學院藝術管理專業的創建人。
多年來研究我國文藝院團的運作模式,1988年在《人民音樂》發表了《觀念的改變是深化樂團體制改革的關鍵——由上海交響樂團改革談起》,2003年在《社會科學》發表了《試論表演藝術團體運作方式的產業化》(被《中國文化產業學術年鑒》選定為2003年度論文),之后在《中國文化報》、《南方周末》、《藝術教育》、《音樂傳播》發表了多篇相關文章,對構建我國文化藝術新型體制提出了創建性的建議。多次應邀在全國性的藝術管理高層論壇上做主題報告,兩次被文化部改革辦邀請參加專家論壇。先后完成文化部部級研究課題《當代中國藝術管理問題研究》,北京市教委研究課題《藝術管理學》、《張權聲樂藝術研究》。2007年合著出版《演藝業管理與運作》,2012年主編《藝術管理》,2015年主持出版《張權文集》、《張權研究與紀念文集》、《張權譯配的歌曲集》、《張權演唱的歌曲集》。運用經濟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在研究表演藝術運作方式的產業化方面具有開創性認識。近年來多次應邀在北京大學、上海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授課,曾兩次創意并成功主辦了“北京音樂、藝術市場現狀和發展態勢高層論壇”,是一位在藝術管理教育領域和藝術管理體制改革領域頗具影響的專家。
及時章導論
藝術與藝術管理
現代藝術表演活動的兩個基本屬性
藝術的公民社會屬性和商品屬性的關系
非營利性藝術團體、營利性藝術團體和文化產業
政府的角色與責任
本章小結
相關文獻閱讀:藝術的生命力在于藝術的原創力
案例分析:北京國際音樂節創新運作模式
提請讀者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第二章演藝業宏觀管理的國際視野
英國:著名的“一臂之距”原則及其制度體現
法國:強有力的政府角色與藝術自由
德國:聯邦體制下的藝術繁榮
美國:藝術生產的法治傳統與產業化運作
巴西:民主政治框架內的文化多樣性
本章小結
案例分析:薩爾茨堡藝術節與城市發展
提請讀者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第三章中國演藝業管理體制的形成與變革歷程
表演藝術團體的“公有化”及其制度蘊涵
國家包辦一切:市場活力的喪失
“文藝從屬于政治”:藝術原創力的枯萎
改革開放:宏觀藝術管理體制的變革提上日程(1979~1992年)
藝術管理體制改革的新進展(1992~2002年)
藝術表演團體的轉企改制(2002~2012年)
新一輪藝術表演團體的改革已經啟動(2012年至今)
本章小結
案例分析:立足當代,以戰略眼光謀求未來發展
——體制改革中的上海芭蕾舞團生存現狀調查
提請讀者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第四章中國演藝業宏觀管理改革的戰略設計(1):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
政府行政力的再規范
借鑒“一臂之距”原則,建立政府與藝術機構之間的雙向保護層
尊重藝術創作的自由原則
用立法規約政府的行為及其與藝術表演機構的關系
本章小結
案例分析:以越劇現代戲《德清嫂》為例
談藝術項目資源整合的創作演出模式
提請讀者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第五章中國演藝業宏觀管理改革的戰略設計(2):建構有利于藝術機構自主發展的
制度環境
關于非營利性機構的進一步討論
規范營利性藝術機構的行為,形成演藝市場的有序競爭
建立完善的事業法人制度,鼓勵非營利性藝術機構的發展
推動演藝市場投融資體制的進一步改革
調整結構,整合資源,形成中國演藝市場的產業優勢
本章小結
案例分析:新編歷史京劇《天下歸心》個案研究
提請讀者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第六章中國演藝業宏觀管理改革的戰略設計(3):關于國有藝術院團產權變革的
理性思考
產權屬性在文化產品中的演變邏輯
國有藝術團體產權改革的特殊性
國有藝術團體產權改革的基本思路
國企產權改革成果對院團改革的啟示
國企改革給予藝術院團帶來的理性思考
本章小結
案例分析:天創公司《功夫傳奇》項目成功運營模式分析
提請讀者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第七章演藝團體的領導者
思想變革、體制變革對藝術團體領導者提出的要求
創新:領導者應具備的心理素質
博學:領導者應具備的知識結構
謙和:領導者應具備的人格魅力
果敢:領導者應具備的行動能力
兩種不同的領導角色:藝術總監和總經理
本章小結
案例分析:“三駕馬車”拉動一個世界頂級音樂節——對琉森音樂節的個案分析
拓展訓練
提請讀者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第八章演藝團體和劇場運作方式的產業化
演藝團體和劇場運作方式的產業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要積極爭取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演藝業的發展
按照產業化規模經營的要求,實現優勢互補
明確定位,打造區域文化品牌,站在高起點上運作
利用現代化手段,建立互動平臺,做好演藝市場的營銷
充分利用國內外品質資源,拓展國際演藝市場
本章小結
案例分析:運營模式創新的成功典范——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拓展訓練
提請讀者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第九章表演藝術的舞臺管理
舞臺管理的兩種類型
舞臺管理者——舞臺監督
舞臺管理流程
舞臺突發事件處理及風險評估
舞臺監督與各部門的關系
舞臺監督應具備的素質
本章小結
案例分析:賴聲川話劇在大陸成功推廣的營銷策略
拓展訓練
提請讀者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第十章旅游演出的商業模式
國內外旅游演出的發展
旅游演出概念界定
旅游演出的商業模式分析
四類典型的旅游演出商業模式
旅游演出商業模式需要進一步優化創新
本章小結
案例分析:以《長恨歌》為例分析實景歷史舞劇的競爭模式
附錄:調研旅游演出項目一覽表
拓展訓練
提請讀者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第十一章音樂劇的運營與管理
音樂劇“本土化”發展脈絡
音樂劇運營的國際視野
中國音樂劇運營的現狀
中國音樂劇本土化運營構想
本章小結
案例分析:原創音樂劇《啊!鼓嶺》首輪演出營銷
拓展訓練
提請讀者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第十二章觀眾拓展
觀眾與觀眾拓展
藝術參與動機與阻礙及相關研究方式
觀眾拓展的途徑
本章小結
案例分析:廣州大劇院觀眾拓展案例
拓展訓練
提請讀者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附件:表演藝術觀眾拓展調查問卷(國家大劇院舞臺監督 李根實設計)
第十三章演藝業投融資機制
我國演藝業投融資
我國演藝業投融資機制的探索
演藝業投融資機制的啟示
本章小結
案例分析:資本市場助力演藝企業——宋城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拓展訓練
提請讀者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第十四章文化藝術類基金會
我國文化藝術基金會
上海、北京文化藝術類基金會運作模式
歐洲文化基金會和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與社會各方的互動關系模式
我國文化藝術類基金會的未來發展之路
本章小結
相關概念介紹:“第三部門”
案例分析:舞劇《沙灣往事》“走出去”的策略研究
拓展訓練
提請讀者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第十五章少數民族地區文化資源產業化運作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文化資源為例
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文化資源概述
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價值
甘南藏族自治州實地調研情況
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文化資源開發趨勢
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文化資源產業化運作的新視角——文化產業集群模式
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產業集群基本體系構建中政府的角色
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產業集群體系的重要環節——產業鏈
本章小結
案例分析:湘西鳳凰古城《煙雨鳳凰》項目策劃模式分析
拓展訓練
提請讀者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后記
關于現代表演藝術行業管理和演藝團體運作的研究,是一門科學。這門科學目前在中國剛剛開始建構,還非常年輕。
從研究對象來看,中國現代表演藝術行業的發展,經歷了獨特的歷史進程。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表演藝術業的管理體制是在公有制的計劃經濟框架內建立起來的。經過30多年的運行實踐,這個體制的內在弱點越來越充分地暴露出來。以公民社會重構和市場化為目標的改革成為中國表演藝術業發展的根本出路。事實上,中國表演藝術業的改革乃是中國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項偉大的改革工程目前仍在進行當中。
從研究手段來看,現代藝術管理作為管理學的一個分支,必須具備本學科特有的概念系統,足以把握本學科研究對象的復雜性和豐富性。中國表演藝術業的改革是在一個特殊的制度語境中起步的,它的目標則是要匯入制度現代化的人類文明主流中。研究對象的這樣一個特點決定了中國的藝術管理學必須擁有自己的學術關注點,建構足以把握中國問題特殊性的概念體系。國際經驗、特別是那些反映制度現代化普遍要求和藝術管理一般規律的經驗對我們來說當然是重要的,但僅僅停留于對此類經驗的介紹、概括又是不夠的。我們的任務是找到一條可以有效地將普遍性與特殊性結合在一起的中國表演藝術管理學學科建構之路。
本書就是本著上述原則編寫的。2007年我們是以《演藝業管理與運作》為書名,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2012年第二版,刪除了2章,增加了8章,改書名為《藝術管理》。時至今日又有4年,國內外的表演藝術行業又有了新的發展,特別是我們中國表演藝術業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有許許多多鮮活案例涌現,也出現了不少需要深層次去考量的問題。因此,決定修訂出版第三版。
本版重新撰寫了第十一章“音樂劇的運營與管理”,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部分內容也有重大調整。其他各章節數據也進行了必要的更新。這次新版上、下篇共15章,上篇以藝術管理的宏觀制度構架研究為主,介紹了發達國家各具特點的藝術管理模式,我國文化體制的形成與演變歷程,并對近些年正在進行的文化體制改革進行了梳理,重點闡述了產權變革。下篇從第七章開始,以藝術管理的運行研究為主,包括演藝團體的領導者、演藝團體和劇場運作方式的產業化、舞臺管理、旅游演出的商業模式、音樂劇運營、觀眾拓展、演藝業投融資、藝術基金會、少數民族地區文化資源產業化運作等,這些內容也都置于宏觀制度改革的框架內來進行。我們以為,中國演藝業的發展,宏觀制度框架的改革是關鍵。本書的編排體例即體現了這樣的意圖。我們希望,讀者通過閱讀本書,能夠對中國表演藝術行業發展的整體現狀和深層次癥結有一個較深入的了解。在本書中,我們還嘗試建立一套適合中國藝術管理問題研究的概念系統,在這個系統中,關于藝術生產的雙重屬性(公民社會屬性和商品屬性)的分析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讀者如果沿著這個思路深入進去,必能增進對許多看似矛盾的中國表演藝術業種種現象的認識。
本版書每個章節都附有“案例分析”,保留了原先(修訂過)的4個案例,其他都是近期的近期案例,全部是及時手的鮮活資料。本書在下篇的每一章仍保留了“拓展訓練”,如設計制作演出的節目單;實地調研、書寫調研報告;組織專場音樂會或戲劇、劇曲、舞蹈展演;專業評論的書寫訓練;觀眾拓展方案的制定;小型演藝活動的籌資與運營;藝術基金的申請;課堂講演比賽等。各單位或學校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其中幾項,以達到提高自身或學生的團隊協作、領導、實際操作與運營的能力。
本書可供高等院校藝術管理類專業學生課堂使用,也可供文化部門政府官員、藝術團體、劇場管理者和所有關心這個話題的讀者閱讀。
本書及時版《演藝業管理與運作》是由我和一丁先生共同撰寫完成的。第二版及時章至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由我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在理論上也有所突破,但大體風格依舊。本版中,我又對各章節數據和內容進行了更新,其中第八章第六節由國家大劇院廖婉毓重新撰寫。其他章節的具體分工如下:南京藝術學院柏靜撰寫了第六章;國家大劇院李根實撰寫了第九章;中國音樂學院邢亞楠、彭雙印撰寫了第十章、第十五章;萬達文化旅游研究規劃院有限公司演藝制作部肖雅婷撰寫了第十一章;星海音樂學院許珩哲撰寫了第十二章;北京現代音樂學院劉嬋君撰寫了第十三章;清華大學文化藝術中心楊淼撰寫了第十四章。全書由我統審、修訂。
既然藝術管理在中國還是一門年輕的學科,本書也會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或不成熟。我期待著來自各方的批評、指正。
謝大京
2016年5月6日于北京絲竹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