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良華編著的《新父母學校(第2版劉良華家庭教育講演錄)》在大量有關家庭教育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影響學生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沒有成為"三好孩子"(身體好、性格好、習慣好),那么,這個孩子就很可能成為學校的"差生"。如果孩子在家庭里養成了壞身體、壞性格和壞習慣,那么,無論學校的教師和校長多么能干,他們都很難改變孩子。
第二,父母的生活習慣以及父母的陪伴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第三,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年齡段,當孩子處于3歲前后、9歲前后和13歲前后這三個關鍵年齡段時,父母需要為孩子提供相應的幫助和教育,幫助孩子養成三個生活習慣和三個學習習慣。
《新父母學校(第2版劉良華家庭教育講演錄)》提醒家長,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知識的學習是樹枝和樹葉,身體和性格是樹根。不要以為自己的事業才是大事,孩子的教育失敗,全家都會陷入災難。
劉良華,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教育哲學"、"課程與教學改革"和"家庭教育學"。
已出版學術專著5部:《校本行動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校本教學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有效教學論》(與高慎英合著,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教育研究方法:專題與案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敘事教育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翻譯《教師成為課程研究者》(與鄺紅軍等合譯,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已出版演講錄2部:《教師專業成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新父母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2013年第2版)。發表散文集《教育自傳》(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版)。
在《教育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課程`教材`教法》、《比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教育理論與實踐》、《全球教育展望》、《教育發展研究》等刊物上發表文章50余篇。
第1章 家庭教育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影響
一、關于家庭教育的幾個調查報告
1.科爾曼報告: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2.三浦展報告:父母的生活習慣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3.我們的調查研究: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10個因素
二、其他國家的孩子與我們的孩子
1.英國和美國:用橄欖球培養精英
2.日本的意志力教育:武士道精神
3.中國式教育:少思考、少運動和少交往
三、中國家庭教育的危險與危機
1.把孩子交給祖父母或保姆的后果
2.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成長
3.農村家庭教育的崩潰
第2章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分工
一、"性格一身體本位":文明其性格,野蠻其身體
1.野蠻其身體:讓孩子有足夠的運動量和勞動量
2.文明其性格:既能競爭又能合作
3.意志及時:培育孩子的強力意志
二、培養孩子三個重要習慣
1.生活習慣:吃飯習慣、排便習慣和睡覺習慣
2.動的習慣:運動和勞動
3.靜的習慣:閱讀與思考
三、幫助孩子建立三個成長優勢
1.學習傾向:喜歡某個學科
2.藝術特長:愛好某種藝術技能
3.運動技能:至少擅長一項競技類運動
第3章 為關鍵年齡的孩子提供關鍵的教育
一、3歲前后的自然教育:讓自然成為孩子的老師
1.孩子3歲前后的天真無邪與無憂無慮
2.早期智力開發還是消極教育
3.為3歲前后的孩子提供三個關鍵教育
二、9歲前后的規則教育:關鍵成長期的關鍵
1.孩子在9歲前后為什么容易出現痙攣或強迫癥
2.男人和女人的差異:孩子9歲前后,父親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3.為9歲前后的孩子提供三個"父親的課程"
三、13歲前后的獨立教育:從自食其力到獨立人格
1.孩子在13歲前后一定處于"急風暴雨期"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