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易學"的基本理念是因"僑"而致"易",前者強調空間維度的整合,后者關注時間維度的演進,其中既包括物質位移、精神漫游所造成的個體思想觀念形成與創生,也包括不同的文化子系統如何相互作用與精神變形?!秲S易》是關于僑易學研究的年度性學術集刊,本書是第二輯,由"學術空間與知識史""資本、制度與文化""器物、意象與觀念""理論與方法""僑易學圓桌"與"書評互照"組成。
葉雋,男,1973年7月生,安徽桐城人。北京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中北歐研究室副主任。先后就讀于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大學,曾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柏林自由大學等學術機構做研究。曾任職于教育部國際合作司、國家留學基金委。兼任中國歌德學會會長、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等。學術興趣現集中于德國古典文學、知識史與僑易學等。
學術空間與知識史
從僑易學看費正清早年的學術道路[顧 鈞]/003
何處是"西方"?――韋伯文化通史的概念基礎與流變[何 蓉]/018
易學作為天道,或者人術――論僑易學兩大源泉之"易學"[吳劍文]/038
資本、制度與文化
"愛蘭諾思"傳奇為說
――布迪厄"文化資本"和"象征資本"概念的極佳注釋[方維規]/053
開放的心靈:資本流通,知識僑易,與門多薩《中華大帝國史》的現代性
世界觀念體系[周云龍]/076
主權債務、融資能力與國家興衰――應對全球債務格局之變[趙 柯]/101
器物、意象與觀念
布萊希特筆下的"老子出關"[羅 煒]/119
老子流亡路上著《道德經》的傳奇[譚 淵 譯]/137
近代中國的另一種視角:以古德諾《解析中國》為例[黃振萍]/141
從有意識的"斯密問題"到不自覺的"斯密復興"
――亞當斯密經濟自由思想在德國的傳播[吳大新]/154
意大利文明對清末民初中國知識分子救國思想的影響
――以康有為與梁啟超為中心[黃焯鈞]/170
理論與方法
"僑易二元"的整體建構――以"僑"字多義為中心[葉 雋]/187
康德的《人類學》、薩義德的《東方學》與葉雋的《變創與漸?!罚罕容^性閱讀
[何重誼 范 莎 譯]/208
伏羲布卦,分卦值日
――伏羲連山歷升級為神農歸藏歷(上):太陽歷布卦[張遠山]/227
"僑易學圓桌":僑易學與文學研究
主持人語:僑易學的幾個問題[戶曉輝]/267
作為比較文學資源的僑易學[曾艷兵]/274
僑易學與位移理論
――現代文學中僑易學的兩種經典類型及其案例[劉春勇]/287
多民族文學的僑易視角[劉大先]/295
"建構"之策略、"理解"之嘗試、"僑易"之可能
――試析維蘭德的中國圖像塑造[鄧 深]/302
書評互照
黃一農:《兩頭蛇:明末清初的代天主教徒》[董修元 評]/315
施愛東:《中國龍的發明:16―20世紀的龍政治與中國形象》[孫建敏 評]/322
鄒振環:《疏通知譯史》[黃修志 評]/328
(美)埃德蒙威爾遜:《到芬蘭車站:歷史寫作及行動研究》[楊宏芹 評]/335
(印度)斯皮瓦克:《后殖民理性批判:正在消失的當下的歷史》[翁蕾華 評]/342
劉禾:《六個字母的解法》[崔潔瑩 評]/348
(德國)費希特:《論學者的使命》[董琳璐 評]/355
(德國)馬克斯韋伯:《以學術為業》[陳安蓉 評]/361
《僑易》第二輯編后記/365
《僑易》集刊征稿啟事/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