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農產品是新疆的比較優勢資源和對外交流交往的名片。在新階段新常態新形勢下,新疆特色農產品市場開拓的空間很大,把新疆特色農產品市場開拓工作做好,意義重大、任務緊迫。“十二五”以來新疆特色農業發展實現重要突破,各地區、各部門和各單位特色農產品市場開拓工作取得重要進展,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現實難題。新時期做好新疆特色農產品市場開拓,在謀劃上要有大思路,在政策上要有大舉措,在方法上要有大平臺,在工作上要有大合唱,在體制上要有大改革,讓新疆特色農產品惠及全疆、全國和全世界,讓新疆特色農產品市場開拓成為新疆內外重要的產業投資、開發與合作的戰略領域和經濟增長極,為建設美麗新疆、共圓祖國夢想、維護社會穩定和實現長治久安提供重要支撐。
特色農產品是新疆的比較優勢資源和對外交流交往的名片。本書作者在三年的援疆工作中,對新疆特色農產品的發展情況分地區分部門做了大量調研,有助于社會了解新疆的農業發展狀況。
秦中春,管理學博士,中央和國家機關第八批援疆干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農村經濟研究部副巡視員,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農村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援疆)。主要研究領域:農村經濟、公共政策和社會保障等。參與研究成果曾經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2次(第十三屆和第十五屆)、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招標課題研究特等獎、中國發展研究獎一等獎(2次)、第五屆中國社會保障論壇三等獎和首屆中國社會保障論壇論文獎等。主要著作有:《引入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的理論、方法與政策選擇》《新養老金經濟學》《調查中國農村》。
目錄摘要 // 引論從農口擔當到黨委統籌讓新疆特色農產品惠及世界 // 綜合報告特色農產品是新疆的比較優勢資源和對外交流交往的名片 // 做好新疆特色農產品市場開拓具有重要經濟社會政治意義 // 新疆特色農產品市場開拓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分析 // 新疆特色農產品市場開拓要有大思路大舉措大平臺大合唱 // 對新疆現代農業發展的管理體制進行重大改革的政策建議 // 地區工作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塔城地區“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阿勒泰地區“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克拉瑪依市“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昌吉回族自治州“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吐魯番市“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哈密市“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烏魯木齊市“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阿克蘇地區“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喀什地區“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和田地區“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部門工作自治區黨委農村工作辦公室“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自治區農業產業化發展局“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自治區農業廳“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自治區林業廳“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自治區畜牧廳“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自治區商務廳“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新疆果業集團“十三五”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新疆農業科學院“十三五”特色農產品市場開拓調研報告 // 典型案例案例1組織起來——北京新疆企業商會的重要探索 // 案例2著眼長遠——阿克蘇地區紅旗坡農場扎實提高品質 // 案例3產業惠民——新疆閩龍達干果公司打造核心價值突出特色 // 案例4變廢為寶——新疆恒蘊祥公司深入開發金山雪絨新產品 // 案例5打造旗艦——新疆果業集團搶抓機遇不斷創新創業 // 案例6拓展平臺——新疆華凌農牧科技公司打造“云端牧場” // 案例7綜合發力——哈密市創新打造瓜鄉“甜蜜事業” // 案例8與電商結合——尉犁縣成功創建“達西電商”模式 // 案例9與網絡結合——維吉達尼的年輕人小故事大文章 // 案例10與社區結合——沙迪克公司立足社區打造“綜合平臺” // 案例11在域外綜合——古力巴格立足武漢探建產業集群孵化器 // 案例12向全鏈延伸——新興際華在伊投資全產業鏈生態農業 // 案例13在和田創業——新疆綠地果業向田頭和餐桌兩頭延伸 // 案例14做有機食品——若羌縣三海瓜園公司創全國第三 // 案例15建全程追溯——和靜縣晟鑫公司為牛羊建電子標簽 // 案例16重綜合發展——輪臺縣華隆公司加工多種多地農產品 // 案例17走精品之路——新疆精杞神枸杞開發公司創出口品牌 // 案例18強科技支撐——新疆旺源駝奶公司打造國內較大駝產業 // 案例19提升基地建設——新疆金潤棗業推進產業循環融合發展 // 案例20建設疆南莊園——民豐電商拉動下的現代農業基地建設 // 案例21打造主食廚房——中聚糧油謀劃未來五年產業發展升級 // 案例22建立長期客戶——吐魯番皇家瓜園農業公司產不足需 // 案例23做大地標品牌——喀什全力打造十大地理標志農產品 // 案例24建設新疆品牌網——新疆億家益電商公司在喀什試驗 // 案例25發展供應鏈金融——新疆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探索新服務 // 致謝 // 參考文獻 //
序
新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走在全國前列中國經濟發展方式正在逐步發生重大變化。中國是比較典型的后發追趕型國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增長速度高于發達國家。經過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壓縮式高增長,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發展水平大幅提高,支撐全國經濟以數量擴張為主的粗放式增長模式的一組條件(包括資源環境、要素供給、需求空間、市場結構和技術引進等)已經發生變化,整個經濟正在告別追趕型增長過程中的數量擴張型增長階段,正在進入質量提升型中高增長階段,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面臨重大挑戰和充滿多種風險,對深化改革以盡快構筑起適應增長階段轉換和新增長模式形成的體制機制基礎提出了迫切要求。2014年以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全國經濟發展新形勢進行了深入分析,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把認識、把握、引領新常態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經濟工作的大邏輯,創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政策新舉措,推動了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發生重要變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出發點是推動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改善,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主要抓手是實行“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整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但與其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所不同,更加強調發展的戰略性、現實的針對性和整體的有效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已對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進行具體部署,基本思路是: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基礎工作是要把農業結構調好調順調優;重要工作是要加快科技創新,促進融合發展,推行綠色生產方式;關鍵工作是要完善體制、創新機制,加快深化農村改革,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序新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走在全國前列做亮美麗新疆名片——新疆特色農產品市場開拓研究新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全國率先破題。新疆是個好地方,特色農業是新疆經濟發展的重要亮點,特色農產品是美麗新疆的比較優勢資源和對外交流交往的名片。新疆作為全國日照較長、降雨稀少和污染較少的灌溉農區,具有發展綠色、安全、生態、有機農業的天然優勢,主要特色農產品的質量指數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和居民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新疆特色農產品競爭力強、消費前景廣闊的特點將更加凸顯。改革開放以來,新疆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發展,持續不斷地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已經邁出重要步伐并取得重要成果。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新疆由“以糧為綱”轉向“糧經并重”,重點發展經濟作物尤其是棉花生產,目前已經成為全國較大的品質棉生產基地。從2000年至今,新疆在南疆大力發展以林果業為主的特色優勢產業,在北疆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目前已建成全國糧食、棉花、林果業、畜牧業、設施農業、區域特色農業六大產業基地。但在新形勢下農業轉型發展也面臨嚴峻挑戰,較大難題是市場瓶頸。因此,要將做好特色農產品市場開拓工作作為最緊要的任務和最重要的抓手,做亮美麗新疆名片,讓新疆特色農產品惠及世界,在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率先取得突破,走在全國前列,發揮示范作用,引領農業現代化發展,幫助農民脫貧增收致富,帶動更多農村人口向非農產業與城鎮轉移,為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實現新疆長治久安作出貢獻。秦中春同志是我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研究員,作為援疆干部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農辦掛職,負責自治區“三農”工作。在緊張的領導工作之余,秦中春同志十分重視理論思考和經驗總結,仍然筆耕不輟,顯示出一個政策咨詢研究工作者執著的探索精神和對國家發展高度的責任心。由他編著的這本書,針對新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領域和重要環節——新疆特色農產品市場開拓工作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內容豐富而重要,不僅對新疆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具有很好的決策參考價值,對全國其他地方因地制宜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也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是為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張軍擴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