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叢書內容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公民的實際生活需求出發,以案例分析為基礎,通過[情景再現]、[案例解讀]、[維權提示]和[法律鏈接]四部分,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將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法律規定相結合,解答民眾的困惑,提供溫馨的維權提示,為公民學法、懂法、用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供不可多得的實用指導!
誰動了我的權利?
——維權必備法律常識系列叢書
隆重上市!
維權必備,學法、懂法、用法不可不知!
分冊如下:
合同糾紛維權必備法律常識
勞動就業糾紛維權必備法律常識
婚姻家庭糾紛維權必備法律常識
道路交通糾紛維權必備法律常識
房產物業糾紛維權必備法律常識
拆遷補償糾紛維權必備法律常識
消費者維權糾紛必備法律常識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1998年,是面向社會弱勢群體提供專業法律援助的公益性學生組織,同時是北京市司法局批準的法律援助工作站、海淀區消費者協會批準的投訴與法律支持工作站。目前,中國人民大學法律援助中心已形成一支以碩士生為主體,全院參與的專業化學生法律援助團隊,在較高人民法院、北京市司法局、海淀區人民法院、海淀區消費者協會、中倫公益基金會等機構的支持與幫助下,積極開展各類法律咨詢、案件、普法宣傳等項目,為志愿者打造健全、規范的法律援助服務平臺。
一直在路上
為法律的普及而努力
法律的生命力
及時章 餐飲消費
餐館“禁止自帶酒水”的規定是否有效?
消費者在餐館被開水燙傷能否索賠?
酒店贈送的菜品造成傷害,誰來埋單?
顧客在飯店吃飯時皮包被偷走,飯店是否承擔責任?
在飯店吃飯時和鄰桌發生糾紛受傷,由誰承擔責任?
飯店有權滯留未付款的消費者嗎?
飯店打折后不開發票合理嗎?
餐廳對團購優惠的宣傳與事實不符,是否需要承擔責任?
餐館對餐飲紙巾、茶水不明碼標價,顧客遭遇高額消費怎么辦?
餐廳設立低消費,是霸王條款嗎?
第二章 住宿消費
“叫醒服務”未達到效果賓館要承擔責任嗎?
賓館沒有給顧客保留預訂好的客房算違約嗎?
顧客在住宿期間遭入室搶劫,賓館要賠償嗎?
顧客對賓館住宿不滿意,退房后要不要付住宿費?
顧客將車輛停在賓館指定的停車場,車輛失竊后賓館要不要賠償?
顧客因為地面濕滑而摔傷,賓館要賠償嗎?
入住酒店的時間如何計算?
旅客不小心弄污賓館床單,退房時賓館向其索要“床單污染費”,合理嗎?
退房時賓館以住宿費上漲為理由讓旅客補交住宿費差價,合理嗎?
旅客損壞賓館物品,一定要按照賓館的《旅客須知》的標價賠償嗎?
第三章 旅游消費
游客在自由活動時身亡,旅行社是否承擔責任?
游客在旅游景區游玩時,因人群擁擠導致摔倒受傷,應當由誰承擔責任?
旅行路線和約定不同,旅客該怎么辦?
因航班延誤影響旅游行程,旅行社需要承擔責任嗎?
低價團購游變成“購物游”怎么辦?
在旅行團指定購物點買到贗品怎么辦?
三星級酒店變成“陋室”,不合約定怎么辦?
旅行合同中的包吃條款,需要仔細約定嗎?
旅游合同能轉讓嗎?
導游失職造成了旅客的損害,責任由誰承擔?
第四章 文體娛樂消費
由于下暴雨等原因演唱會被取消,觀眾已支付的門票和交通費、住宿費怎么辦?
參觀動物園時被動物咬傷,應當由誰承擔責任?
業主在使用小區的體育器材鍛煉時因器械故障受傷,應當由誰承擔責任?
觀眾觀看話劇時,發現演出團體、演員與演出票不符怎么辦?
顧客在體育用品店買到了假的中國國家籃球隊球衣,該怎么辦?
幼童在游樂園游玩時,因游樂園內的機械發生故障導致受傷,應當由誰承擔責任?
顧客吃了KTV贈送的果盤后腹瀉,應當由誰承擔責任?
在圖書市場買到了盜版圖書怎么辦?
第五章 醫療消費
不是醫療事故,患者就不能得到賠償嗎?
產檢時醫生未告知異常,孕婦產下畸形兒,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賠償責任?
面對醫療糾紛,患方該如何理性對待?
患者家屬不簽手術同意書,醫生可以做手術嗎?
手術同意書中的免責條款有法律效力嗎?
醫療機構出現誤診,患者就一定可以要求醫療事故賠償嗎?
醫療機構無正當理由拒絕收治危急患者并造成嚴重后果,構成醫療事故嗎?
醫療機構限于自身條件無法治好患者,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做醫療美容引發不良后果,屬于醫療事故嗎?
由于患者自身體質的原因而發生意外情況導致不良后果,醫療機構能免責嗎?
第六章 交通工具買賣與交通運輸消費
經營者“虛擬售車”,購車人如何維權?
無票乘坐公交車受損害,能否得到賠償?
正規出租車不使用計價器計價,如何處理?
航空托運行李損壞,乘客如何維權?
乘坐列車途中嬰兒病發身亡,承運方應否擔責?
試駕過程中發生車禍,汽車銷售方應否承擔責任?
乘坐出租車遭遇車禍受損應向誰求償?
乘客下飛機摔倒受傷,能否得到賠償?
售賣車票搭售保險的行為合法嗎?
空調車不開空調,乘客可以要求降價嗎?
乘客自己將手臂伸出窗外導致受傷,能否要求承運方賠償?
第七章 網絡購物
在購物網站下訂單后,商家不發貨或遲延發貨怎么辦?
網購收到的商品與商品的描述不符怎么辦?
通過網站購物時,可以索要發票嗎?
在網上商城購物,收到商品后可以退貨嗎?
在網站購物時,可以享受“三包”服務嗎?
在購物網站給商家“差評”后遭到威脅怎么辦?
因網購商品質量問題造成損失,應該找誰索賠?
網站購物時個人信息和隱私被泄露,消費者該怎么辦?
網購商品被快遞公司損壞時,應由誰負責?
第八章 金融消費
網銀被盜導致損失,可否要求銀行賠償?
信用卡被盜刷如何維權?
理財產品收益未達預期,投資者可否向銀行索賠?
商業銀行私自查詢公民個人信用報告,是否侵犯其隱私權?
證券公司未按客戶指令購入股票,應否賠償股票差價
損失?
暫未交足保費的保險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保險合同中格式條款的效力如何認定?
如何認定人壽保險投保人是否如實告知?
保險公司能以自行推定的理由為依據而拒賠嗎?
因人身保險合同產生糾紛,管轄法院如何確定?
第九章 教育培訓消費
因教育培訓產生糾紛,是否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自己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孩子弄傷,可以找誰賠償?
孩子在幼兒園上學期間走失,幼兒園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在合作辦學的情況下,學校與學生發生糾紛,由合作辦學的哪一方承擔合同義務?
不具備辦學資質的公司招收學員,是否存在欺詐?
與考研輔導機構簽訂的“保過”協議有效嗎?
學校搬遷,與約定就讀地點不符,是否屬于違約?
無辦學資格進行學歷教育招生,是否構成欺詐?
與培訓機構發生糾紛,應找什么部門維權?
第十章 農資消費
假飼料養魚致魚產量減產,消費者可要求三倍賠償嗎?
購買的農機無法按政策享受國家補貼,該如何維權?
假農藥造成減產,銷售者應承擔什么責任?
使用無說明書農藥致人死亡,能否要求經營者承擔責任?
購買打折“處理”的農機,消費者還享有“三包”服務嗎?
買到假種子導致損失,消費者應當向誰索取賠償?
餐館“禁止自帶酒水”的規定是否有效?
情景再現
2014年3月,小劉的生日Party定在了北京的YJ大酒店。席間,朋友們很高興地互相談論著彼此的生活。為了慶祝小劉生日,男朋友小朱帶了一瓶從法國買的葡萄酒供大家品嘗。小劉很開心地叫來服務員要求幫忙打開紅酒。服務員稱,該店不能自帶酒水,如需要開瓶,將收取200元開瓶費。小劉很生氣,要求叫來經理理論。經理也聲稱,該店一直有此規定,開外帶酒水需要收取開瓶費。小劉覺得這種要求很荒謬,于是和酒店工作人員吵了起來,生日聚會不歡而散。
案例解讀
本案的焦點是:飯店規定顧客不得自帶酒水,若需開外帶酒水收取開瓶費的規定是否合理?對此,《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條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經營者不得以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禁止自帶酒水”的規定就是變相剝奪消費者的選擇權。并且,該法第9條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開瓶費”違背了消費者的真實意愿,是強制性收費。酒店收取自帶酒水開瓶費是違法行為,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與自主選擇權。因此,小劉可以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來維護自己的法律權利不受侵害。
維權提示
除上述案例中出現的“禁止自帶酒水”的情況,顧客在酒店消費還會遇到“包間低消費”“消毒餐具另收費”等情況,這都屬于餐飲業的不公平格式條款。《餐飲業經營管理辦法(試行)》第12條規定,禁止餐飲經營者設置低消費。對于此類行為,各地都持嚴厲打擊的態度。例如,北京市工商局于2013年12月公布了6種餐飲業不公平合同格式條款,包括“禁止自帶酒水”“消毒餐具工本費一元”或“消毒餐具另收費”“包間低消費××元”等內容,并要求各餐飲業以此開展自查自糾工作;烏魯木齊市工商局于2014年3月發出了關于取締餐飲業禁止自帶酒水和包廂低消費等行為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對此類不公平、不合理格式條款行為嚴厲查處;江蘇省鹽城市消協聯合鹽城工商局于2014年在全系統部署開展了整治餐飲“霸王條款”專項行動,重點整治餐飲行業包廂設低消費、禁止自帶酒水、消毒餐具另收費等“霸王條款”及其行為;等等。
然而,與此類行為作斗爭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還是建議消費者在權利受損時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及時關注本地區相關的法規與規章,充分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平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法律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4條 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9條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第26條 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格式條款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后服務、民事責任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內容,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說明。
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并借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
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2.
消費者在餐館被開水燙傷能否索賠?
情景再現
中秋佳節,小李全家人在NJ大酒店就餐。席間,多日不見的家人們暢談著最近彼此的生活,其樂融融。小李的妹妹李某某從南方回來,帶了一包茶葉想要和大家一起品茶,在聚餐即將結束時,小李叫來服務員要求倒一壺白開水以便給妹妹泡茶。服務員應聲去取開水。大家繼續暢談,小孩子們在房間里玩耍。不料,小李的兒子和侄女打算跑出房間玩游戲時,撞到了前來倒水的服務員,服務員水壺沒有拿穩,一下子潑到了小李兒子的肩膀上。被熱水燙著的孩子大哭起來,立馬被送往了醫院。經鑒定,孩子輕度燙傷,小李很生氣,要求酒店對其孩子的醫藥費進行賠償。
案例解讀
本案的焦點是:消費者在酒店消費,因服務員的失誤造成顧客受傷,酒店是否承擔責任?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7條的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該法第11條同時規定,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該法規定了消費者消費時的安全保障權,就此消費者可以提出賠償請求,酒店如果不能證明其在提供服務時盡到了充分合理的提醒義務,也沒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且沒有充分證據證明損害是顧客的過錯造成的,酒店一方對于小李的兒子受傷一事就應當負有賠償責任。另外,此案中,因為小李的兒子是未成年人,小李對于兒子玩耍的安全問題沒有盡到保護的義務,因此造成其被燙傷,小李對此也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
維權提示
根據《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的規定,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因此,在外就餐過程中,餐館對于消費者就餐期間發生的意外負有一定的保障責任,但不同情況應不同分析,因餐廳員工造成的傷害,餐廳負有主要責任;對于就餐期間第三者造成的傷害,餐廳應當承擔部分保障責任。
法律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7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
第11條 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6條 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第9條 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
3.
酒店贈送的菜品造成傷害,誰來埋單?
情景再現
韓某在本市玉林大酒店參加朋友的婚禮,在婚禮宴席中吃著吃著感覺喉嚨有異物卡住,疼痛難忍,于是在朋友的幫助下,連忙到附近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是一根鐵絲,醫生對其進行緊急處理,將鐵絲取出,并將韓某留院觀察,其間花費醫藥費2000元。原本是為朋友高興的喜事,結果卻受傷而歸,韓某覺得心情特別不爽,于是打算回酒店要求其賠償責任。酒店聲稱,韓某吃到的菜品剛好是本店贈送的,因而酒店不負賠償責任。而且該菜品由酒店聯合的速食熟食廠家提供,廠家提供的食品存在瑕疵,廠家有過錯,該損害應由該生產廠家承擔賠償責任。
案例解讀
本案的焦點是:酒店提供了免費菜品對消費者造成傷害,酒店對此項服務并未收取費用,在此種情況下是否要對免費服務造成的傷害承擔責任?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1條的規定,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酒店方在與顧客進行服務時就形成了一種服務合同,酒店應當承擔在合同履行期間的安全保障義務。在服務期間,酒店對其免費提供的菜品是否有問題負有安全審查的義務,因而在該酒店消費而造成的傷害,酒店應當承擔必要的責任,但菜品生產者應當對此承擔主要責任。因此,韓某既可以要求酒店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要求生產者承擔賠償責任。
維權提示
消費者在外就餐的過程中如果因為酒店免費食材、飲品侵害了自身合法權益,酒店方在向客人賠償后,可以根據過錯原則再向提供食材、飲品的廠家提出追償。當然,消費者也可以直接向提供食材、飲品的廠家提出賠償。
如果不是由酒店直接提供免費食材、飲品,而是廠家直接派員在酒店派送免費的食材、飲品,如果消費者因此出現不良反應,酒店仍然有過錯,即對于酒店的經營范圍,酒店仍然負有安全責任,對于這種不符合入駐要求的商家,酒店可以直接驅逐或者報警驅逐,因此消費者還是可以直接請求酒店賠償的。
法律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11條 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第56條 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
(七)拒絕或者拖延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對缺陷商品或者服務采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經營者有前款規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處罰機關應當記入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