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10歲及時次登臺演出,一點也不慌,娃娃調(diào)一句一個彩。臺下的父親點頭了,吃戲飯,初定。也就是在那年,四十二歲的王幼卿來到了思南路87號梅家大院,從此,梅葆玖開始一邊讀書一邊學戲的特殊經(jīng)歷。王幼卿的青衣,朱琴心的花旦,陶玉芝的武功戲,朱傳茗的昆曲,梅蘭芳對兒子葆玖青少年時期的學戲安排可謂是“獨具匠心”,正是緣于此,27歲梅葆玖在父親去世之后,獨挑梅劇團的大梁,成功傳承了梅派的精湛技藝。關(guān)于吳迎編著的《從梅蘭芳到梅葆玖》,梅葆玖說:“《從梅蘭芳到梅葆玖》,流水賬不報了,講幾件事兒,傳點藝,動點真格。”
吳迎,中國梅蘭芳文化藝術(shù)研究會副會長。梅葆玖說:"他是真喜歡,一輩子在研究。"
前言 梅葆玖
序 盧燕
及時章 教育會堂的談話
第二章 思南路年代
一.上海思南路87號
二.出生時父親不在家
三.七十五歲的嗓子
四.梅蘭芳說:“聽老師的,別管我。”
五.梅蘭芳說:“你必須要學昆曲”
六.榜樣的力量
第三章 難忘的演出
一.和父親首次同臺
二.演藝生涯從武漢開始
三.給程硯秋《三擊掌》中扮丫環(huán)
四.“蕭長華提攜我唱《蘇三起解》”
五.譚梅淵源
六.文戲武唱,掉下云臺
七.《生死恨》情結(jié)
第四章 從《太真外傳》到《大唐貴妃》
第五章 《奇雙會》
第六章 從《貴妃醉酒》論梅派的“中和之美”
第七章 梅派演唱藝術(shù)的形成與發(fā)展
后記 吳迎
同事要買的
感嘆老藝術(shù)家的精神和水平啊
老梅不朽,小梅也精彩
很不錯,和我看過的自傳不一樣!
包裝正規(guī),送貨態(tài)度優(yōu)良,絕對正版。
有一個好爸爸多重要
1萬個贊
書本非常新,印刷清楚,確實是正版。
女兒很喜歡這本書,我也很喜歡
好,不錯
從梅蘭芳到從梅蘭芳從梅蘭芳到梅葆玖到梅葆玖梅葆玖
henhao
外甥很喜歡,主要是增加了生物學習的興趣,里面的圖片非常之精美!
不知不覺,葆玖先生作為梅大師最小的兒子也年近八旬了。吳迎先生不離葆玖先生左右據(jù)說有幾十年了。是時候總結(jié)從梅蘭芳到梅葆玖這個話題了,本書有很多珍貴的照片,也有不少吳迎先生在封底所說的:不求記流水賬,還在于見點真功,傳點真經(jīng)。在目前的成果里,這個目的已經(jīng)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