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力、新起點——大學新生心理適應》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引領學生從進校開始,就著眼于認識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并在這一過程中主動培養和塑造愛、創新、堅持、行動力等積極的心理品質,朝著一個更好的自己不斷前行。《心動力、新起點——大學新生心理適應》運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深入淺出的解析、行之有效的方法、豐富多樣的練習幫助學生解讀各種成長性問題,并通過方法指導和練習實踐,使問題化解于萌芽之中,防患于未然。《心動力、新起點——大學新生心理適應》主要聚焦于幫助學生面對和解決大學生活適應、自我認識、生命教育、情緒管理、人際關系、戀愛、生涯管理七個大學階段的重要議題。
《心動力、新起點——大學新生心理適應》所涉及的內容可用于指導高校學生心理成長類課程的開展,同時也可用作青少年培訓、企事業單位員工培訓、心理教育與服務等領域工作的參考,是個人成長的有益讀物。
目錄
前言
章在變化中成長1
節環境適應——大學,我來了1
第二節心理適應——變化是成長的開始7
第二章發現不一樣的你11
節發現我——駐在心里的魔法師11
第二節悅納我——我可以不19
第三章揚起生命之帆26
節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人為什么活著26
第二節挫折應對——承載生命之重31
第三節管理生命——做時間的主人36
第四章與情緒同行43
節認識情緒——探尋陰晴不定的根源43
第二節覺察情緒——給自己按個"暫停"47
第三節管理情緒——與情緒為友50
第五章 和諧你我他58
節人際交往的心理定位58
第二節人際交往中的積質——與人為善、寬恕與感恩62
第三節人際交往的藝術——溝通"八錦功"69
第六章擁有愛的能力75
節認識愛情——情為何物75
第二節經營愛情——愛就是彼此珍惜82
第七章把握未來89
節人生形態——幸福漢堡90
第二節目標與決策——敢問路在何方94
第三節執行——知行合一102
實踐與練習108
章練習108
第二章練習112
第三章練習121
第四章練習125
第五章練習130
第六章練習134
第七章練習137
參考文獻143
章在變化中成長
有這樣一個心理實驗:心理學家們將一只小貓先放進一間背景全是豎線條的生活空間里,讓它自由自在地生活了一段時間,然后又將它放入一間背景全是橫線條的生活空間里,結果這只小貓卻東倒西歪,站不穩了。
這個實驗里的小貓中邪了嗎?不是,是它對新的環境不適應了。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隨時面臨著"適應"的挑戰。
節環境適應——大學,我來了
心靈導讀
一個農村女生的逆境獨白
我是小靜,作為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我曾經過了種種磨礪和掙扎。幸運的是,我走出了困境,就像趟過冰冷河水的人終于上岸。這種經歷對我來說,是一場磨難,也是不可多得的心靈財富。
我考上大學那年,是全縣的文科第三名。我們村已經十多年沒出過一個大學生了,鄉親們特意送來紅包表示祝賀,連村頭的奶奶都給了我20元錢,直夸我有出息。進了大學校門,頭一個感受就是新鮮,我仿佛從地球的一隅被空投到了繁華的都市。我沒見過火車,沒見過大海,沒見過那么寬的馬路、那么高的樓房。我簡直驚呆了。
那時候,我特別喜歡到處閑逛。次去肯德基是陪一位同學結算暑期工的薪水,那杯加冰的可樂真好喝啊!當時我還不知道肯德基是世界著名的快餐店,心里特別羨慕同學,心想要是自己有機會來這里打工就好啦!
因為覺得處處新鮮,所以也很愿意表現自己,主動認識同學,爭取給老師多幫忙。但就在表現的過程中,我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像個白癡,即便再使勁兒表現也無濟于事。上課時,老師帶來投影儀,我坐在前排,老師隨便點了我過來幫忙,可我只能手足無措地站在旁邊,不知道該干什么。學校開了電腦課,這是我頭一次瞧見電腦長啥樣兒。我呆呆地坐在那里,看著旁邊的同學熟練地開機、打字、作圖。那一瞬間,我忽然理解了什么是被人取笑的"土"——我真的很土!
我像被重棒猛擊了一下!恨不得一頭扎進地縫里。在那天的日記本里,我狠狠宣泄著恥辱感,恨自己的不爭氣,居然連反駁的勇氣都沒有。我憤怒地寫道:謝謝你(指醫生)告訴我這一點!我發誓,以后再不會出現這種事 直到現在,那一頁的日記上還有清晰可見的淚痕。
為了跟同學們玩在一起,我花費了很多心思。城里同學都會"轉筆":在做作業、思考問題的時候,手指靈活一翻,玩出各種花樣。大家還暗暗比較看誰玩得好。為了學會"轉筆",我經常一個人偷偷在宿舍練,為此摔壞了好幾支筆。
宿舍里有個同學的姐姐是商場收銀員,這個同學因此會點鈔。看她點鈔,大家都覺得新鮮,都跟著學。我突然發現這項技能是個"空白",大家起點都一樣,就拼命練。直到現在,我點鈔還是又快又準。
我還學過打響指,報名學電腦。為了跟上大家時髦的話題,我特意記住了很多名車的牌子,像奔馳、寶馬、豐田等。
但是,這些好像都沒有讓我感到過自信,因為我總在學別人早已熟知的知識。而且"生活方式"包含的內容太多了,它是長期積累、不斷學習并溶入血液的過程,我學得很累,也很生硬。就算我掌握了很多,可我的獨特性在哪里?
整個大一上半年,我每天都感到壓抑和恐慌,經常一個人發呆。實在煩悶之極,就躲在宿舍使勁打被子。我一度懷疑自己根本不該來上大學。
我的生活終于出現轉機是在大三。那個教我們應用文寫作的、脾氣古怪的老師,讓我們寫一篇文章《我喜歡的一本書》。這是小學的作文題目,很多同學覺得與課程無關,草草了事。可我寫得很認真,我從小學起,作文成績一直是班里數一數二的。
沒想到講評課上,那個老師竟大肆表揚了我一番,這可是"怪老師"從未有過的。他說我有"慧根"、有思想,如果以后好好寫作,會成績斐然,并建議大家傳閱我的文章。
同學們紛紛來借我的文章。我想自己當時一定臉紅了,但心里美滋滋的。我這個默默無聞的人,次被人重視起來。從此,班里、系里的同學都知道我的文章寫得好。
不久,系學生會需要一個秘書長,輔導員問我愿意不愿意擔任。我當時真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因為學生會的工作,我認識了更多的人,跟其他同學、老師逐漸熟悉起來。后來,我參與并組織了多項活動,比如礦泉水的市場調查、中央電視臺的居民收視情況調查、大學生科技創業項目等。在日益豐富的活動中,我鍛煉了能力,性格也更開朗了。重要的,是我逐漸找到了"自我"。
在礦泉水調查活動中,我認識了現在的"老板"——我的研究生導師。我在調查中的表現得到了他的賞識,他主動問我愿意不愿意以后到他公司工作。也正因為后來加盟到他旗下,我開始接觸到趣味盎然的管理咨詢、職業咨詢和心理學。
考上研究生,學習了心理學之后,回過頭來看待那段心態不平衡的歲月,我感慨良多:
我不會像以前那樣怨恨自己、怨恨我的出身。這是社會現實的客觀存在,我與城市同學的差別是社會環境不同造成的,既不是我父母的錯,也不是我的錯。
如今看來,磨礪中的壓力和焦慮都是我的財富。應當說,當環境轉換、壓力增大的時候,是一個人痛苦的時候,但也是成長快的時候。
所有快樂和幸福感都來自你一步步地成長,而不是你目前的水平。我從一個起點很低的地方走來,每一點進步都會讓我感到滿足,這是條件優越的同學體會不到的。我是個空瓶子,給我一點兒水,就覺得是收獲。
我還學會了宣泄。以前我認為流淚是不好的,常常躲起來哭。現在我認為,哭是表達情緒的方式,我哭完,也不會覺得自己軟弱。另外,當你煩悶的時候,找一個信任的朋友聊聊天,或痛快地打一場球、購物,都比一個人生悶氣強。
重要的是積極儲備,耐心尋找機會。我常常想,"作文"是我的一個機遇,但是不是我特別幸運呢?不見得。關鍵在于,我們雖然承受痛苦,卻依然要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我相信,只要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素質,機會一定會青睞于我。每個人都有優勢,只要努力,肯定會有展現自我的那24小時。
雖然我現在離開了那個城市,但我仍然認為那里是我的半個家,因為曾經的歲月,我的同學們、朋友們曾扶持、陪伴我一起走過。
(引自:2004年4月1日《中國青年報》)
心靈解碼
《一個農村女生的逆境自白》讓我們看到一個自卑、不適應大學生活的農村女生一步步適應大學生活,一步步發生的變化。
進入大學,小靜面臨著諸多環境的改變。小靜從農村來到了城市,見到了從前許多沒有見到的事物;從中學時受人尊敬的學習尖子,變成沒有任何優勢,甚至在很多方面不如別人的普通學生。日常生活中與別人不和諧的小事太多了。甚至于在很多方面都是空白,比如:不會用投影,次見電腦長什么樣,說話有濃重的地方音,無任何特長,書法、唱歌、跳舞、排球、網球,哪樣都不靈等。小靜找不到自信。"整個大一上半年,我每天都感到壓抑和恐慌,經常一個人發呆。實在煩悶之極,就躲在宿舍使勁打被子。我一度懷疑自己根本不該來上大學。"
小靜的這種狀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新生適應不良綜合征"。也可以把她剛進大學這段時間稱為"心理間歇期"。具體表現為自我定位的搖擺、奮斗目標的迷茫、新生活方式適應困難、社交困惑等。
相對于中學而言,大學是一個全新的環境,作為大一新生的小靜要面對一系列變化。
(1)生活環境的變化。由農村來到城市,沒見過的事物很多,與社會進行廣泛接觸,對社會現象更加了解,價值觀的沖突更加激烈,也面臨更多的誘惑和選擇。
(2)參照對象的變化。小靜是高考中的優勝者,也是中學里的出類拔萃者。進入大學后,參照對象發生變化,一方面比較對象擴大。由中學的幾百人、上千人擴大到了幾千人、幾萬人,在這樣的"高手如林"的范圍內進行比較,小靜的位置肯定會發生變化。另一方面,比較的范圍也拓展了。不再僅僅局限于學習,還包括特長修養、社交能力、個人魅力等等。這就帶來了小靜自我認知與評價問題,就是怎樣在新的環境中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正確定位。
(3)人際交往的變化。大學是以集體生活為特征的,來自五湖四海、興趣愛好各異、脾氣性格千差萬別、生活習慣不同的同學共同生活,難免產生矛盾。大學的交往不再受父母老師的限制,交往的范圍擴大,但是心理的鎖閉性特點使得小靜在人際交往中不如中學融洽,處理人際關系相對困難。除了小靜的困惑外,還有大學新生的戀愛問題也提上議事日程。同學的戀愛以及自己面臨的戀愛,也會讓人際關系變得更加復雜。
(4)學習方面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大學學習目的的多樣性;學習內容的專業性、探索性;學習方式的多方位性;學習態度的目的性和自覺性。大一新生步入大學,立即面臨從中學到大學學習的急劇轉變,勢必會出現心理上的不適應。
沒有永恒的靜止,只有變化的!面對這么多的變化,小靜在痛苦的徘徊后作出了改變,她這種隨著外界環境條件的改變而改變自身的特性和生活方式的能力,是個體在現實生活環境中維持一種良好的有效的生存狀態的過程叫大學生的適應性。適應,分為積極適應與消極適應。
積極適應:個體在客觀環境中積極主動的調整自己與環境的不適應行為,增強個體在環境中的主動性、積極性,使自身得到發展。
消極適應:個體認同、順應了環境中的消極因素,壓抑了自身的積極因素及自身的潛能,違背了人的心理發展方向。其結果是環境改造了人,而人未發揮自己對于環境的能動作用。是人與環境的消極互動過程。
從小靜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她對大學生活從被動消極適應轉變到主動積極適應的過程。面對挑戰和改變,小靜也有過抱怨不滿,也想過逃避現實等適應不良的行為,但她終還是克服了因期望過高引發的失落心理、因環境陌生誘發的防范心理;因目標失落導致的困惑心理;因參照變化產生的自卑心理;因懷舊依賴帶來的孤獨心理等由消極適應引發的心理問題。積極地去適應、去改變,于是她一點一點變得快樂、自信、成熟、智慧
大學新生生活適應是其社會適應的前奏曲。適應能力的提高,不僅對大學生適應新生活有重要意義,并且對今后適應學習、人際關系等,處理好人生道路上的其他各種問題都有很重要的價值!
心靈SPA
相對中學而言,大學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大一學生面對變化所產生的諸多適應問題不要驚慌失措,請你相信:
(1)你所面臨的問題,是所有大一新生都普遍面對的問題,你不是差慘的那一個。
(2)你遇到的這些問題是成長過程中必然要遭遇的,就像人會生老病死一樣。既然無法避免,那就積極面對,思考怎樣解決問題。
(3)每個人都是在問題中成長和成熟,沒有問題就沒有成長,人都是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面對問題,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對待方式,有人能控制問題,有人則被問題難倒,有的甚至受制于問題。我們遇到的問題大致可分為三種:
(1)可以直接控制的問題: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的問題。
(2)可以間接控制的問題:這類問題可以通過尋求幫助或借助外界來解決的問題。
(3)無能為力的問題:面對這類問題,我們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嘴角的線條,以微笑、真誠、平和的態度來接納,或者換一個角度重新認識這些問題。
要適應大學新環境,解決遇到的新問題,就要學會變通改變,才能適應環境轉變的需求,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建議你做好三個主要方面的改變:
(1)確立學習目標,改變學習方式和方法。
十幾年寒窗苦讀,都是為了考進大學,現在進了大學,卻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么?不知道大學4年該干什么了?重新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一個人能否發揮個人才干的區別,就在于是否有明確的目標。"人工腦學"專家馬爾茲認為:當心靈有了明確的目標,就能夠不斷瞄準和修正,心靈便會自然地把我們引到朝向目標的方向。以期達到它所追求的目標。若是心靈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精力就會虛耗。初入大學的你,由于正處在大學的適應階段,或多或少的會存在對大學學習的特點和方式不適應的問題,對大學教學方法的高度理論性、概況性和教學內容的大容量性感到不知所措。大多數同學依然采用高中已形成的學習方式和方法,過分依賴記憶而很少進行獨立思考和深層次的推理論證,不善于自學,學習途徑和方法過分單一,這樣勢必會導致學習效率不高,學習效果不佳。面對大學的學習問題,同學們一定要在應變中去學,把握大學學習的特點,從而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