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疑過一些事情,卻不知該怎樣發現真相;你肯定不想掉入邏輯陷阱,卻還是會在慌亂中找不到頭緒。《輕松學會獨立思考》就是在幫大學生學會提問、學會搜索、學會簡單歸納和整合信息的基礎上,教會他們思考,特別是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要經過后天的不斷訓練養成的。書中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介紹了批判性思維:學會批判性思維的目的;針對各種類型的問題的提問的技巧;如果獨立尋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學會快速鑒別信息的真假;與人闡述道理時容易會存在哪些困難,應如何解決;十種最容易犯的邏輯陷阱;創造性思維,從學會批判開始。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是從依賴性的輕信思維、從眾性的盲從思維、逆反性的憤青思維開始,最終到達成熟的理性思維的過程。批判性思維讓你不再處處需要別人建議,走出受人影響的思維困境,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一直在答疑、從來不休息的秋葉大叔,曾為超過100000名大學生答疑解惑。回答問題之余,秋葉大叔發現幫助大學生解決問題,不如幫助大學生打開思維,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并且有所行動。
只有掌握了批判性思維我們才有可能學會獨立思考,更好接地近真相、追求真理,引導我們從學會批判開始,鍛煉有效思考、辨別信息障礙、巧妙避開邏輯的陷阱。學會思考,特別是批判性思考,可以讓我們更快、更有效地去應對各種局面,有邏輯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難題,做自己思想的主人。
書中分享了更多實用技能,批判地看待生活學習中的問題,更好地接近真相、追求真理,解決問題。
張志,網名秋葉 ,武漢工程大學副教授,學工處、校團委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主任,“秋夜青語”(微信號qyxoxoxoqy)微信公共賬號創始人。網易云課堂受歡迎課程《和秋葉一起學PPT》主創。著有《說服力:讓你的PPT會說話》《和秋葉一起學PPT》《微信控控微信》等。
黃鑫,微博@西安黃鑫 ,哲學碩士、講師,任教于西安歐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人文與藝術課程中心,擔任批判性思維課程負責人,西安交通旅游廣播(FM104.3)《人在職場》節目嘉賓主持。
修訂版前言
前言
Part 1
無處不在的批判性思維
跟谷歌面試題學批判性思維/002
請別讓你的大腦空轉!/008
你的思考模式受別人影響嗎?/015
溫水煮的不是青蛙:從輕信到審慎判斷/020
像訓練運動員一樣訓練思考能力/026
大部分人會主動放棄批判性思維訓練/032
學好批判性思維可不是讓你成為辯論賽冠軍/037
Part 2
學會提問是走向獨立思考的及時步
如何向老師提出一個好問題/044
如何向老師請教專業性問題?/054
如何向名人或專業人士請教問題?/058
如何向專家進行訪談提問?/066
如何更好地向朋友同學們提問?/071
用推測式提問避免溝通誤解/076
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找到答案/080
事實?偏好?判斷?原來問題有三種!/085
做一個好的提問者:學會問他人/090
做一個好的提問者:學會問自己/099
Part 3
如何獨立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
如何找到系統的學習資源解決問題?/110
如何利用圖書館解決問題?/116
如何利用搜索引擎幫你解決問題/125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137
利用提問和搜索技巧找到自己需要的好書/145
Part 3
如何鑒定網絡信息的真假
別想偷懶,學會獨立思考必須培養“搜商”/150
遇到不確定的事情,先搜一下/154
沒有來源的信息,先放一下/157
驚人之觀點,應有之證據/160
因為是的數據,就可以相信嗎?/163
不靠譜的數據有哪些?/166
微信朋友圈賣面膜月入百萬是真的嗎?/173
Part 4
學會說理,而不只是爭論
為什么說理很重要?/176
請問你的觀點是什么?/182
小心,很多概念都被偷換了!/187
大學生開房的很多,所以我是太保守了?/192
別給我亂貼標簽/199
別相信所謂的鐵證!/204
抱歉,你的創業項目無法獲得投資/212
當你無法說服別人時,請注意!/218
Part 5
十種最容易落入的邏輯陷阱!
輕率概括:河南人就是騙子多!/226
預設謬誤:你是不是向我隱瞞了你過去的那些爛事?/230
不當類比:政府像父母還是像物業?/234
簡單歸因:我找不到工作是不是因為簡歷寫得不好?/237
亂賦因果:如果我當初沒有遇到這個人就好了/242
樹稻草人:彭浩翔真的是港獨分子?/246
人身攻擊:柴靜抽煙移民是小三,她的話你怎么能信?/251
滑坡謬誤:如果我不努力,全人類就會被淹死!/258
虛假兩難:老媽和女友同時掉水里,你會救誰?/263
訴諸:兩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話你都不信?/268
Part 6
學會批判性思維能讓自己變得更好
為什么男女之間愛吵架不愛講理?/276
90后都任性霸道嗎?/283
我怎么就不能堅持上自習?/289
我的想法父母總是不同意,怎么破?/294
留在大城市好還是回小地方工作?/300
為什么網上陰謀論總是很流行?/306
想考研,但我真的適合做科研嗎?/311
Part 6
創造性思維,從學會批判開始
從批判性思維到創造性思維/316
框架內的創新思維,你聽說過么?/321
能不能少花點時間也能通過英語四級?/326
學渣們為什么學不會舉一反三?/331
情人節示愛,為什么會被拒絕?/337
溫水煮的不是青蛙:從輕信到審慎判斷
看了上一節,你們就知道了,即便是秋葉和黃鑫老師,要學會批判性思維也是需要花很長的時間積累,所以如果你現在還處于輕信盲從的階段,不要著急,一步步來就好。就是到了我們這個年齡,也經常感到自己還是會犯輕信的錯誤。
要不先給大家說一個讓你們腦洞大開的故事吧,你們都知道“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吧——將青蛙投入已經煮沸的開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同樣是水煮青蛙實驗,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熱,結果就不一樣了。青蛙反倒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在水中悠然自得,直至發現無法忍受高溫時,已經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被活生生地在熱水中熱死。
這個故事讓人們深受啟發,從中總結出了不少教訓:
1. 大環境的改變能決定你的成功與失敗。大環境的改變有時是看不到的,我們必須時時注意,多學習,多警醒,并歡迎改變。
2. 太舒適的環境往往蘊含著危險。習慣的生活方式,也許對你具威脅。要改變這一切,唯有不斷創新,打破舊有的模式。
3. 覺察到趨勢的小改變,就必須“停下來”,從不同角度來考。而學習,是能發現改變的途徑。
……
不知有多少前輩在教訓別人的時候都用到了這個故事,反正我自己每次看到這個故事,也總是告誡自己:“要敏感,要警覺,千萬別被環境影響,變成煮熟的青蛙啊!”
突然有24小時,我在微信群里看到很多人都在轉發一篇名為:《一位女教師做完“溫水煮青蛙”實驗之后》的文章。
文章的大意是,曾經有一位北京的女教師,組織全班來做“溫水煮青蛙”的實驗,來看看究竟青蛙會不會這么蠢。
實驗的結果如文中的女教師所說:
“青蛙在水溫升到60多攝氏度后會自動跳走,說明它對水溫的本能反應并不因為溫度變化的快慢而存在大的差異。它們沒有蠢到被煮死而不逃離的地步。你們要記住,即便所有人都認同并且經常說的道理,也有可能是錯的。那些被社會普遍認定的真理,也可能是謊言。凡事一定要經過親自實驗、調查、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多么精彩的實驗和結論啊!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樣一位追求真相的好老師卻因為這個實驗被校方找借口開除了。
該文的作者還寫道:
如果中國的教育環境,贊賞并鼓勵這位老師的教學方式,帶出來的孩子,將來該是何等的!孩子們那么喜歡和認同她的教學方式,卻不能改變她被逐出校園的命運。
后來,我無意中與一位外國朋友談起此事,問他對“溫水煮青蛙”怎么看?他聳聳肩,抱歉說從未聽說過這個原理,但說會請教做過實驗的專家。
啊!在我們這里幾乎人盡皆知的“溫水煮青蛙”故事,并非是全球流行?難道這又是營銷段子手編的故事?
讀者們,現在你看到這里,還相信“溫水煮青蛙”這個實驗是真的嗎?
反正,我微信圈里的好友們都恍然大悟了。
他們在轉發的同時,紛紛評論道:“原來青蛙不會那么笨啊,相信了很久的實驗原來是假的!”
“事實比言論更重要,大家來看真正的實驗結果吧。”
“這就是有批判性思維的好老師啊,速速圍觀轉發!”(這真是讓我欣慰的評論啊。)
特別巧的事情是,我在校園里也聽到了這樣的對話:
甲:“網上說溫水煮青蛙的結論是錯的,你知道嗎?青蛙在一定溫度下,都會蹦出來呢!”
乙:“啊,原來是這樣啊。看來我們真的容易輕信典故和名人名言呢。”
但是,打住打住,過去網絡說溫水煮青蛙,我們信了;今天網絡說青蛙是不會傻到被溫水煮,我們又信了。似乎哪里不太對啊?
我明明記得美國前任副總統戈爾主演的環保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就提到過“溫水煮青蛙”這個實驗啊。片中的戈爾正在進行一場演講,當他將與青蛙實驗有關的段子拋出之后,下面的觀眾們心領神會地笑成了一團而且掌聲四起。
最起碼,從這部紀錄片當中可以看到,美國觀眾們對青蛙實驗并不陌生,否則戈爾團隊的人怎么可能拿這個實驗當包袱抖出來呢?
如果不熟悉,抖出來也不會是那樣的效果。
我們進一步的疑問是:青蛙實驗到底是什么結果?真的只有中國人才愛講這個段子?
谷歌一下找到的說法是:
早在1869年,就有人煮過青蛙了。德國的科學家哥而茨在尋找靈魂這個東西的時候,設計了這么一個實驗。把切掉了大腦的青蛙放在冷水里面慢慢加熱,青蛙就被煮死在里面了,而把正常的青蛙也同樣處理,正常的青蛙會試圖跳出來。看來差不多150年前“溫水煮青蛙”這個事情就已經有了結論。不過等等,哥而茨不是一個在100多年前做這個實驗的。
1872年,曼的宣布,如果你加熱的速率足夠低,那么,青蛙并沒有跳出來的打算。1875年,這個實驗還被另外一個人證實。
兩個實驗矛盾嗎?
哥而茨與亨滋曼實驗的區別是加熱的速度不同。在哥而茨的實驗中,從17.5攝氏度加熱到56攝氏度,花了10分鐘,這樣,每分鐘的平均升溫速度就達到了3.8攝氏度,比后來實驗使用的加熱速率還快。所以,哥而茨觀察到青蛙很不喜歡這個溫度,試圖跳出來。
而亨滋曼的實驗,加熱速率要低很多。亨滋曼使用了90分鐘把水從21攝氏度加熱到了37.5攝氏度,平均每分鐘升溫速率不到0.2攝氏度,就沒觀察到青蛙的行為異常。青蛙可耐受的臨界高溫(critical hermal maximum,CTM)大約是36—37攝氏度。如果加熱到37.5攝氏度,青蛙即使沒有立即死亡,已經喪失一躍而起的能力了,死亡已離它不遠了。
這些“煮”青蛙的實驗目的都是考察溫度和神經反射性的關系。在較快的加熱速率下,青蛙能跳出來,原因很好理解:熱刺激引起了青蛙的應激反應——跳走。而在較慢升溫過程中,由于類似“感覺適應”的原因,持續細微的溫度變化使得青蛙適應了這種刺激,反射應激性降低,直到達到可耐受的臨界高溫,無法逃生。從這點上來說,“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過煮死青蛙的這個升溫條件和我們一般理解的“煮”不太一樣。
看到這里,同學們開始懵掉了么?以后到底該不該拿“溫水煮青蛙”舉例子嘛?
其實,看到《一位女教師做完“溫水煮青蛙”實驗之后》這篇文章后就開始四處宣傳“溫水煮青蛙”實驗是假的人,并不比從一開始就相信“溫水煮青蛙”故事的人更加高明。因為,他們同樣沒有做到審慎判斷,同樣輕信、盲從了片面的信息和觀點。
就算文章中的北京女老師當場做的實驗是真實的,也不能夠充分的證明“溫水煮青蛙”原本的含義就錯誤。因為,不同的加熱方式,青蛙會有不同的動作。
雖然我們非常尊重和同意《一位女教師做完“溫水煮青蛙”實驗之后》這篇文章的作者所下的結論,但正如她的文章所支持的那樣,我們應當用事實說話。可惜的是,作者恰恰忽略了對事實的進一步考證。
我們總是容易從一種極端跳躍到另一種極端,還五十步笑百步。這究竟是聰明還是愚蠢?
好書值得推薦。
物美價廉哦
還行
更適合在校大學生看,比較實在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5分
還不錯
信任當當,書很好,絕對正品
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教會你獨立思考!
書不錯,應 該很好看的,有收獲。
非常好的產品,就是太難了。
很不錯,值得好好學習
書很好,質量不錯
買來送給還在上大學的弟弟的。
正版,正版,正版,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圖書質量很好,沒有異味,物流也是相當的快。非常棒的購物體驗。
大學生值得一讀
質量很好 物流快
非常好
還不錯,挺好的書
很信賴當當,一直在這里購買,包裝有保證,溝通方便
推薦給有需要的同學。。。。。。。。
之前的版本買不到了,新版看看怎么樣
書內容很好,紙質不好
書整體感覺還不錯,算買的這幾本書里面最好的了
推薦。內容不錯,作者很用心,寫得很認真。激發人的思考。推薦。內容不錯,作者很用心,寫得很認真。
一套,老師推薦書,還不錯(重點是還沒看,屯了好多書啊啊啊啊啊
此書走心靈雞湯路線,沒有多少時間內容,不值得一看
秋葉的書都挺好的,他的大部分書我基本上都買了
拿著這個地圖,去思考,去行動,去總結,去分享,去掌控自己的人生。
沒有一個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讓我們怎么過好這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