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讓思維自由:用創造力應對不確定的未來圖書
人氣:77

讓思維自由:用創造力應對不確定的未來

全球**影響力的教育家、排名**的TED演講人肯·羅賓遜教育五部曲!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云曉、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清華大學教授陳勁、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翟小寧等聯袂推薦!

內容簡介

為什么很多人覺得自己沒有創造力?創造力是特殊之人才有的嗎?為什么大多數孩子都覺得自己極富創造力,而大多數成年人卻不這么認為?事實上,這些問題比表面上看起來要嚴重得多。

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和納米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世界正在經歷顛覆性變革。為了應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需要在教育、商業和社會大眾之間建立起一種創造性關系。但是傳統學校所進行的教育,尤其是應試教育,卻只是一味地拔高傳統的課業考核標準,根本沒有培養出學生的創造力,甚至抹殺掉了他們的好奇心和創新意識。

此時,教育改革的問題就擺在了我們面前。在《讓思維自由》一書中,教育學家肯 羅賓遜告誡我們,發揮創造力最重要的是智力而非學術,人類智力是多樣性、動態性和獨特性的結合體,并以此推導出了“想象—創造力—創新”的創新3部曲。而同時也提出,藝術與科學在發揮創造力方面是缺一不可的。另外,羅賓遜為我們呈現了激發團隊創造力的9大原則,以幫助企業塑造有創造力的領導者,進而引領企業的創新文化。而改革教育,作為培養創造力最堅實的一步,更應遵循8個出發點,同時推廣鼓勵、識別和培養的創造性教學,以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教育轉型不容易,失敗的代價也很大,但成功的好處會超乎我們的想象。

編輯推薦

肯 羅賓遜是全球影響力的教育家、排名的TED演講人。其“學校扼殺創造力”截至到2015年1月底已有3080萬人次觀看了該視頻。他同時還是“Thinkers50思想家”與“創造力和創新領域的全球杰出思想家”。2003年,因杰出的貢獻而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封為爵士。

一幅全景式展現創造力培養的藍圖。這本書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和創新意識,幫助他們在不可預測的變化世界中培養商業、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創造力。

國內首部顛覆課堂的教育書系“肯 羅賓遜教育五部曲”其中之一,力量的教育改革前沿新作。

國內外教育界專家和暢銷書作者聯袂推薦,一場教育系統改革的盛大饗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孫云曉,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清華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翟小寧,心流之父米哈里 希斯贊特米哈伊,多元智能理論之父霍華德 加德納,領導力之父沃倫 本尼斯等重磅推薦。

湛廬文化出品。

作者簡介

肯 羅賓遜

1950年出生于英國利物浦。1968年進入利茲大學學習英語和戲劇。1981年進入倫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教育戲劇和教育劇場。

英國華威大學教育學教授,全球影響力的教育家。2003年,羅賓遜因杰出的貢獻而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封為爵士。

排名及時的TED演講人。截至2015年1月底,通過TED網站觀看羅賓遜“學校扼殺創造力”演講的人次超過3080萬,創造了TED大會創立以來的較高紀錄。

2011年,羅賓遜被評為“Thinkers50思想家”與“創造力和創新領域的全球杰出思想家”。

目錄

序言 創造力成就美好未來

引言 讓思維自由

未來是不確定的,預測未來的好方法就是創造未來。創造力是絕大多數人天生就有的能力,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要為創造力的產生提供適宜的條件。教育、商業和文化必須協調一致,才能造就出創造力無限的人才。想象,是一切創造力產生的源頭。

創造未來,預測未來的好方法

重新思考創造力

教育、商業和文化的協調一致

想象,無限創造力的起源

第1章 我們正處在大變革時代

我們正處在技術大爆炸時代,納米技術、人工智能、指數型增長的信息技術,讓我們預測未來的難度越來越大。埃爾文 托夫勒40年前就預見了“未來的沖擊”,今天的互聯網就是好的例子。想象、創造力和創新,是應對不確定未來的3大利器。

指數型增長的信息技術

人工智能

讓歷史告訴未來:難以預測的未來

埃爾文 托夫勒預見“未來的沖擊”

用創造力迎接未來

第2章 教育的困境

發揮才能的一個重要策略,就是盡你所能地創造各種新體驗。我們本以為可以通過教育來發揮,但教育往往會阻礙我們這樣做。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真正能滿足市場需要的人才,奇缺無比,而高學歷的失業人員卻隨處可見。互聯網的沖擊,威脅著傳統教師的地位。年輕的一代,正在經受著考試和升學的壓力。

改革,還是推倒重來

錯誤的方向:培養更多高學歷人才

經濟挑戰

文化挑戰

個人挑戰

第3章 重要的是智力,而不是學術

僅僅注重學術成果并不能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反倒可能讓問題變得愈加嚴重,因此,我們必須從“學術錯覺”中清醒過來。智商不應成為的人才選拔標準。藝術家不需要為了取得學位而去學習藝術史,他們的作品就是他們智力的好證明。我們只有轉變觀念,才能找到支撐我們創新的能力究竟在何處。

智商并不是智力的全部

技術創新推動的文藝復興

藝術創作也是一種學術能力

改變觀念

第4章 認識我們的大腦和智力

人類智力的內涵,遠比現有教育所教給我們的要豐富得多,多樣性、動態性和獨特性是智力的3個重要特征。有意識思維只是大腦工作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思維則屬于味覺、嗅覺、觸覺、視覺、聽覺等復雜感知的無意識過程。通過教育和培訓,我們才能展現出我們天生就有的智力和潛能。

失聰的音樂家

物質與精神的雙重世界

人類智力的多樣性、動態性和獨特性

舞蹈與智力

實現自我

第5章 怎樣成為有創造力的人

想象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才能,把想象付諸實踐就形成創造力,而創新則是通過創造力把新想法付諸實踐的過程。創造過程的及時步是想出主意,然后對初步構想進行推敲、測試和改進。只要我們運用好發散性思維和收斂性思維模式,再結合我們的才能、熱情和獨特的個人創造潛力,我們就將無往而不勝。

拉斯維加斯,人類想象的產物

創新3部曲:想象、創造力和創新

說出你的想法

判斷價值

一般創造力與個人創造力

第6章 情感,創造力的重要來源

創造力的獲得,并不是一個單純的智力過程,情感、直覺和想象都扮演著重要角色。經濟學上的“理性人”假設,就是對情感的邊緣化。實際上,情感教育對創造力的產生是至關重要的。藝術與科學的融合,就是培育創造力的好方法。

創造力,思考與情感的二重唱

情感的邊緣化

理性人假設與自然人假設

情感教育

缺一不可的藝術與科學

第7章 我們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每個人的創造力,幾乎都來自他人的想法和創造成果,單打獨斗的天才只是特例。創造性地使用技術,能帶來技術的進化,而技術發展又能為創造性工作提供各種可能。與時代相契合的思想,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因此,創造性思維一定要適應這個時代的文化。

單打獨斗的天才只是特例

動態的文化

文化與創造力

思想的力量

適應時代

第8章 怎樣做有創造力的領導者

做有創造力的領導者,并不是說要不停地想出好點子進行領導工作,而是培養一種讓所有人都能想出好點子的文化。要想做到這一點,領導者要遵循激發團隊創造力的9大實踐原則。讓員工盡情發揮的組織最有創造力,也是最有希望的組織。

培養創新文化

領導者激發團隊創造力的9大實踐原則

讓員工盡情發揮的組織,是最有希望的組織

結語 改革教育,培養創造力最堅實的一步

當前,許許多多的老師和教學機構都取得了可觀的創新成果,這些創新并非來自主流教育文化,而是擺脫了主流教育文化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要遵循8個出發點。“藍色學校”的驕人成績,預示著教育改革的美好未來。

目的決定方向

教育改革的8個出發點

鼓勵、識別和培養,創造性教學的3部曲

課程與評估

美好的未來

后記

致謝

譯者后記

在線預覽

讓思維自由

未來是不確定的,預測未來的好方法就是創造未來。

創造力是絕大多數人天生就有的能力,我們所要做的,

就是為創造力的產生提供適宜的條件。教育、商業和文

化必須協調一致,才能造就出創造力無限的人才。想象,

是一切創造力產生的源頭。

每當有人對我說自己沒有創造力時,我都認為,他們并不明白創造力的內涵。

你的創造力如何?與你共事的人的創造力如何?你朋友的創造力是高還是低?下次,當你出席社交活動時,就可以問問他們。實不相瞞,你可能會對他們給出的答案感到驚訝。因為我曾跟世界上許多不同的組織和個人共事過,但不管我走到哪里,總會發現同樣的悖論:大多數孩子都覺得自己極富創造力,而大多數成年人卻不這么看自己。事實上,這個問題比表面上看起來要嚴重得多!

創造未來,預測未來的好方法

我們生活在一個變革正極速發生的世界,也因此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我們來說,復雜的未來將如何展現還是一個未知數。而文化變革也從來都是曲折的,很難被預測。如果它能夠被預測,也就不需要有那么多媒體專家和文化預測者了。或許是考慮到了這些紛繁的動蕩,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斯(J.K.Galbraith)才說:“經濟預測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占星術顯得更。”

隨著世界的轉速變得越來越快,很多組織都認為,自己需要招聘到的是擁有創新思維以及與團隊溝通順暢、合作無間的員工——靈活、適應性強的人。很多時候,這些組織總是認為自己招聘不到類似的員工。為什么呢?本書的目的就是,向對創新能力和創造力投以嚴肅關注的所有人,或者希望理解自己創造潛力的人解答如下 3 個問題。

● 為什么提升創造力至關重要?商界領袖、政治家和教育家一直都在強調

提升創造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為什么這件事這么重要?

● 問題出在哪里?為什么人們只有在幫助下才能發揮創造力?孩童時,我

們滿腦子的點子會咕嘟咕嘟地往外冒。但是長大以后,是什么讓我們覺

得自己沒有創造力了呢?

● 與哪些因素有關?什么是創造力?是人人都有,還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

才有?創造力能夠被培養、開發出來嗎?如果能,又該怎么做呢?

每個人偶爾都會想出一些新點子,但如何激發創造力,才能讓它穩定而地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你正經營著公司、組織或學校,那么你能使創造力變得更有系統、更規律嗎?你該如何引領創新文化?

重新思考創造力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剖析創造力的本質以及它在實踐中的運作方式就顯得很重要了。以下有 3 個相關的概念,我會在后文中逐一闡述,它們分別為:想象、創造力和創新。 想象指的是我們想到感官里并不存在的東西的能力;創造力指的是我們開發有價值的獨創見解的能力;而創新則指的是我們將新想法付諸實踐的能力。在這 3 種能力中,人們尤其對創造力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誤解。

創造力是特殊之人才擁有的嗎?

人們常常認為,只有特殊之人才擁有創造力:創造力是一種

罕見的才能。創意天才瑪莎 格萊姆(MarthaGraham, 美國舞蹈家)、畢加索、愛因斯坦和愛迪生等人的歷史故事更加強化了這一觀念。企業往往把員工分為兩類:“創意人”和“普通人”。你通常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誰是“創意人”,因為他們上班時不穿西裝。他們穿牛仔褲,而且可以遲到,因為他們正苦苦思索著好點子。當然,在這我并不是說“創意人”沒有創造力。他們很可能具有創造力,但只要有可供發揮能力的土壤,任何人都能做到,包括西裝革履的“普通人”。事實上,每個人都擁有巨大的創造力,但關鍵是,如何將其開發出來。創造性文化涉及每一個人,而不僅僅是少數幾個人。

創造力是一種特殊的活動嗎?

人們常常認為,創造力與特殊的活動有關,比如藝術、廣告、設計或營銷。不過,雖然這些活動可能都需要創造力,但很多其他事情——科學、數學、教育、醫學、與他人共事、管理運動隊、經營餐館,也一樣需要創造力。有些學校會設立藝術學院,這正好契合了我的一貫主張——學校應提供更好的藝術教育。稍后,我會解釋提出這一主張的原因。當然,創造力并不僅局限于藝術:學校開展藝術教育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藝術教育在培養創造力的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但學校教授其他功課的原因同樣充分。同時,包括科學和數學在內的其他學科,恐怕與音樂和舞蹈一樣富有創造力。

所以,每當我們運用自己的智力時,就有可能會產生創造力。

商界也一樣,不同企業會在不同領域發揮著各自的創造力。比如,蘋果公司最擅長的是開發新產品;而其他企業,比如沃爾瑪,就不會創造任何產品,但它們會創新系統,比如革新供應鏈的管理和定價。咖啡連鎖店星巴克在提供服務方面也極有創造力:星巴克并不發明咖啡,而是圍繞咖啡創造了一種特別的文化。事實上,它創造出了價格高達 5 美元一杯的咖啡,我認為,這算得上是一種突破。可見,組織在任何一個環節的創新,都有可能會改變自身的命運。

我的出發點是,既然人天生就擁有巨大的創造力,那么就應該淋漓盡致地釋放它們。請記住:創造性文化涉及每一個人,而不僅僅是少數幾個人。

學會創造

人們往往認為創造力是天生的——要么天生就有,要么就沒有,就好像有人一生下來眼睛是藍色的,而有人的眼睛則是褐色的一樣——命中注定,人類根本沒有選擇的余地。但事實上,你有很多種辦法可以幫助人們變得更具有創造力。如果有人告訴你,他們不識字也不會寫,你不會認為他們不具備閱讀和寫作能力,相反,他們只是沒有接受過相關的教育而已。創造力也一樣。每當有人告訴我他沒有創造力時,我都會認為,他只是不了解創造力到底是怎么回事罷了。

松開韁繩?

創造力有時與自由表達相關,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些人會對創造力教育表示擔憂的部分原因。

評論家認為,孩子們理應瘋狂打鬧、撞翻家具,而不應該老老實實地做功課。進行創意工作時,人們通常會玩味自己的點子;享受其中,讓想象力肆無忌憚地飛馳。但創造力同時也需要我們精神高度集中地琢磨自己的想法和項目,為之打磨出的表現形式,明智地判斷出最適合的實踐方法,并指出原因所在。在每一門學科中,創造力都要借鑒技能、知識和自制力方面的優勢。它不僅僅是要我們松開思想的韁繩,更需要我們將之操控得如魚得水。

那么,為什么這些問題很重要?

最重要的 3 大主題

以下 3 個基本主題將貫穿全書:

● 首先,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

● 其次,為了生存和繁榮,我們必須利用不同的方式衡量自己的能力,并

將之付諸實踐;

●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必須以截然不同的方式來經營我們的組

織,尤其是我們的教育系統。

在后面的章節中,我將更詳盡地論述這些主題;但在這里,我想快速地總結一下自己的觀點。

直面革命

無論你身在何處,從事什么工作,只要你還活在這個地球上,就必然會被卷入一場全球性的變革中。我說的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變革,可不只是比喻。

如今,一些前所未有的力量正在涌現。我知道這是一個大膽的觀點,但它的確很有道理。人類活動總是跌宕起伏,而現在其最獨特的地方在于驚人的變化速度和規模。技術創新和人口增長成了這一變化的兩大推動力:它們相互融合,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它們對地球的自然資源施加了極大的壓力,更改變了政治和文化的性質。

新技術正徹底改變著人類工作的性質。在傳統的工業經濟中,那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因為技術發展而大規模地削減了人力,而新型的工作方式則越來越依賴于高度的專業知識、創造力和創新能力。新技術所要求的能力,與傳統工業經濟所要求的截然不同。制造業開始轉移到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亞洲和南美洲各個國家;而且,設計和信息技術行業里許多對高技能有著較高要求的新型工作也在轉移。由于變化的速度太快,世界各地的政府和企業都認識到,教育和培訓是未來的關鍵,并突顯了發展創造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需求。及時,推出新產品和新服務的觀點必不可少,維持競爭優勢是重中之重;第二,提高員工靈活性和適應性的教育和培訓必不可少,由此企業才能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第三,每一個人都得適應全新的世界,在這一世界里,大多數人一輩子只能做一份工作的現狀將成為歷史。

這些技術變革結合了人口和氣候的變化,影響著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其結果從本質上是無法預測的。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50~100 年后,我們的后代將面臨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挑戰。在本書的前幾章,我將概述這些力量以及它們所帶來的部分挑戰。

重塑潛力

1862 年 12 月,亞伯拉罕 林肯向美國國會發表了自己擔任總統以來的第二次年度演講。這時,離他簽署《解放宣言》還有一個月時間。他在演講中敦促國會,要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局勢。他這樣說:“那些屬于寧靜往日的教條,已不足以迎接今日的風雨。形勢日漸嚴峻,愈發困難。因為這是全新的情況,我們必須擁有新的思維、新的作為。我們必須掙脫自身的枷鎖,才能拯救我們的國家。”

我喜歡“掙脫枷鎖”這個說法。林肯的意思是,我們靠自己信奉的觀點指導生活,但這些觀點有可能不會再成立,很可能會與現實脫節。我們會受到它們的麻痹和束縛。要邁步前進,我們必須從舊有的觀點中掙脫出來。

鑒于現在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最深刻的轉變必須來自我們對自身能力的認識以及我們對下一代能力的認識。以我的經驗來看,許多人甚至大多數人都不清楚自己的真實才能。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沒有什么特別的才干。但我認為,所有人天生就擁有極大的才能,可只有少數人才能發現自己的才能所在,而能對自己的才能給予適當開發的人就更少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白白浪費才能的一個主要原因,恰恰來自“教育”這一本該培養才能的領域。

在社交場合,“教育”可不是一個受歡迎的詞兒。如果我在聚會上對別人說自己是搞教育工作的,那我很可能就會看到對方大驚失色的臉。“我怎么這么不走運啊,”他們肯定會想,“一個星期就這么24小時時間出來放松,卻碰上個搞教育的!”但是如果我主動打聽他們受教育的狀況或者他們孩子的學業,那脫不了身的人可就是我了。他們很想與人交流自己的經歷。每個人都有非常鮮明的看法。教育與宗教、政治和金錢一樣,是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一個話題。它理應如此。教育對我們事業生涯的成功、我們孩子的未來和全球的長期發展,都至關重要。不僅如此,它還給我們的個人形象烙上了難以磨滅的印跡。

世界上許多成功者在學校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不管他們變得多么成功,也往往會暗中焦慮,擔心自己其實不如表現得那么聰明。這些人可能是老師、大學教授、校長,也可能是商人、音樂家、作家、畫家、建筑師等。許多人是在從教育帶給自己的挫敗中痊愈之后才取得成功的。當然,也有很多人喜歡受教育的時光,而且日后也靠教育過得很好。那么,那些沒能做到的人該怎么辦呢?

人們對智力和創造力通常所持的假設,不僅會扼殺人才,還會摧毀無數人發揮創造力的信心。而目前的教育和培訓方法也受到了這種假設的桎梏。這種浪費一部分來自人們對某類學術能力的癡迷,他們誤以為標準化測試才是當務之急。另一部分的浪費則是人們的無心之失。大多數教育工作者都打心眼里想幫助學生做到好。政治家們也一樣,他們慷慨陳詞,希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較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但盡管如此,浪費才能卻是一種系統性的整體現象。說它是系統性的是因為,公共教育是一個系統,而這套系統又建立在已經不再的固執假設上了。

19 世紀中葉以前,接受正規教育的人還比較少。受教育基本上是一種特權,只有少數人才能負擔得起。大規模的公共教育系統主要是為了迎合工業革命的需求,從很多方面來看,它們反映了工業生產的原則——強調線性度、一致性和標準化。之所以這些原則如今不再適用,原因之一在于:現實生活是有機體,它強調的是適應性和多樣化。

……

媒體評論

教育的全部使命就是發現學生、解放學生和發展學生,而所有這一切的前提是讓思維自由。這就是我推薦《讓思維自由》的理由。

孫云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

通訊、人工智能和納米等新技術的突飛猛進正在給我們的今天帶來巔覆性影響,也為我們的未來增加了無限的不確定性。傳統的知識學習方式和考核方式,遠遠不能適應變革時代創新為王的要求。傳統學校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應試教育的模式,不但沒有培養出我們孩子們的創造力,甚至有可能扼殺了他們的好奇心和創新意識。羅賓遜爵士在《讓思維自由》這本著作中告訴我們:如何走出教育的困境,如何在不可預測的變化世界培養商業、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創造力,如何用創造力去迎接人類的未來。《讓思維自由》是一本推動教育領域創造力培養的革命性著作!

彭凱平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終身教授

創造適應未來的教育,思維自由是關鍵,思維自由了方有天賦的發掘。解放學生,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平臺,是教育的未來發展之路。《讓思維自由》一書契合了人才成長規律,其中每一則生動的素材、每一個鮮活的案例,無不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智慧和靈性,它們從現實出發,又高于現實,面向未來。

翟小寧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

以創造力應對不確定性是人類的選擇,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應成為各類教育的核心內容。

陳 勁 清華大學教授,創新研究專家

關于創造力的書,并不總是創意十足的。肯 羅賓遜的書是個令人驚喜的意外。

米哈里 希斯贊特米哈伊 美國加州克萊蒙特大學心理學教授,暢銷書《創造力》《心流》作者

傳統上讓我們引以為傲的智能與今天組織和社會需要的創造力之間的錯位,使《讓思維自由》所做的分析無比精彩。

霍華德 加德納 哈佛大學教授,多元智能理論之父

如果說存在一個時間點,而創造力在這個時間點上對公司的生存與發展不可或缺,那么這個時間點就是現在。針對創造力提出重要而深刻的見解,沒有哪一本書比《讓思維自由》做得更好。

沃倫 本尼斯 領導力之父,暢銷書《決斷》《極客與怪杰》作者

肯 羅賓遜用犀利的文筆,向我們展現了創造力被低估甚至被忽視的種種現象,尤其是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

約翰 克里斯 英國喜劇大師,電影《哈利 波特與魔法石》男主角

《讓思維自由》用翔實的素材和縝密的邏輯告訴我們:創造力是我們今天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這是一本不可錯過的好書!

肯 布蘭佳 暢銷書《一分鐘經理人》《領導力的秘密》作者

這是一本不同尋常的著作。《讓思維自由》對人力資源的意義,就相當于蕾切爾 卡遜的《寂靜的春天》對環境的意義。

沃利 奧林斯 國際品牌大師,沃爾夫 奧林斯國際品牌顧問公司聯合創始人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全國知名班主任、神經語言程序學推廣專家李進成老師,近年來運用西方心理學的邏輯思維和理論基礎,探討適合我國國情的學生管理與教育模式,取得了一系列優秀的成果。他撰寫的《教師怎樣說話才有效》和《不怕學生攪局——教師的教育機智修煉之道》都受到了讀者的廣泛好評。在此基礎上,李進成老師又傾情撰寫《班主任有效溝通的藝術與技巧》一書,希望能更好地為班主任與學生溝通提供指導。《班主任有效溝通的藝術與技巧》更細致地梳理了班主任與學生溝通的理論、方法與技巧,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來示范,具有更強的可讀性和指導性。該書也適合一線教師和學生家長學習借鑒。

2017-08-16 18:20:2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本書讀完確實有耳目一新思維四射的感覺,讓自己從困境中走出,多角度看問題,重新理解了智力的涵蓋內容,同時可以開發自己的思維,很值得一讀

2017-11-20 17:53:4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一直在當當買書,非常好

2017-05-02 17:07:1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非常不錯的書

2017-05-23 22:08:0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兒子自己選的書,不知道有沒有用心讀

2017-05-26 10:19:4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整體還不錯哦

2017-06-01 16:25:56
來自越***7(**的評論:

內容和裝訂不錯

2017-06-08 08:41:50
來自仁***(**的評論:

不錯,很不錯

2017-06-11 23:53:4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錯 包裝完整快遞快

2017-06-13 10:04:09
來自劍***9(**的評論:

很不錯,這次很快

2017-06-15 21:00:42
來自劍***9(**的評論:

很不錯啊,第二次買了

2017-06-17 19:02:4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精品圖書,慢慢拜讀!!

2017-06-19 13:05:06
來自出***花**的評論:

很棒的一本書。創新從思維自由開始。

2017-06-19 14:24:5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不錯的一本書。

2017-06-23 16:54:20
來自此***5(**的評論:

支持當當哈哈哈

2017-07-19 21:06:4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老師推薦的書,內容很豐富,案例總結方面也比較全面,當當網的書一直都是正品,質量信得過,而且快遞很給力,不錯,值得依賴

2017-08-03 18:19:36
來自zhuxiwe**的評論:

非常好,值得閱讀的書籍!

2017-09-25 08:37:07
來自zhuxiwe**的評論:

非常好的購物體驗,快遞速度也快。

2017-10-10 18:14: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在《讓思維自由》一書中,教育學家肯·羅賓遜告誡我們,發揮創造力最重要的是智力而非學術,改革教育,作為培養創造力最堅實的一步,更應遵循8個出發點,同時推廣鼓勵、識別和培養的創造性教學,以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2016-03-12 21:57:1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收到很好,包裝完整,快遞也很快,很愉快的購物,還會繼續的!!!

2015-07-09 11:02:4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到貨速度相當快,圖書質量沒的說,折扣也很合適。

2015-12-14 08:43:42
來自cowboyh**的評論:

好吧,快遞員冷的都不打電話了,不過必須承認,速度還是很快的

2016-01-24 20:22: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廣發華福好幾節課呀就好幾個號結構化價格減

2016-04-16 21:29:32
來自健行者1**的評論:

讓思維自由,讓自己的事業和工作多了一些可能!

2016-01-04 21:56:39
來自l***i(**的評論:

相對讓天賦自由,這本書遜色許多;也可能是作者的研究方向在天賦領域。

2017-01-05 12:01:26
來自f***g(**的評論:

作者的兩本書都買了,內容其實有很多重疊,另外更象講演稿,系統性還不是很強

2017-01-10 16:28:27
來自史學學**的評論:

未來雖然充滿不確定性,但你可以創造自己確定的未來,這本書就告訴你怎么創造自己確定的未來。

2016-04-24 17:25:2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讀書人的心靈是可以隨意游弋的。當你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你便會走進不同的世界。在這里面,我們觀看著別人也審視著自己,讀書是凈化思想的一劑良藥。讀書吧!

2016-11-25 00:33:4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看完了,但是收獲不是很大,關于教育,這是我還沒有思考過的領域,所以沒有太多的感觸和共鳴,以后找時間再看一遍

2017-07-07 08:34:20
來自藤郢ly**的評論:

買了他的另外一本書,這次活動又買了這本書。知道他是通過TED演講而知道的。創造力是我喜歡的東西,也希望自己能夠有創新的思想和精神。

2016-04-22 08:47:09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鹿县| 雅安市| 泾源县| 历史| 修文县| 兴安盟| 房产| 弥勒县| 临汾市| 阜新| 深圳市| 麦盖提县| 阿拉尔市| 鄄城县| 濮阳县| 佛坪县| 陵水| 泉州市| 金湖县| 贺兰县| 思南县| 琼结县| 于田县| 汝城县| 青州市| 康乐县| 改则县| 沁源县| 秦安县| 循化| 昌邑市| 南和县| 鹤岗市| 麦盖提县| 象山县| 建水县| 长沙县| 利川市| 怀安县| 五常市| 黄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