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詳細介紹了囚徒困境、納什均衡、零和與非零和博弈、重復博弈、多人博弈、逆向選擇等博弈論的基本模式及其規則,幫助讀者掌握博弈論的精義,提高自己對社會現象的洞察能力和決策能力,并將博弈論的原理和規則運用到自己的人生實踐中,在面對問題時作出理性選擇,減少失誤。
及時章撥開信息迷局:博弈中的諜影與交鋒
及時節信息博弈:信息是博弈成敗的砝碼
所羅門巧斷爭子案,華盛頓智捉偷馬賊
沒有時機,等待時機
不會表忠心,皇帝殺重臣
占便宜吃大虧,贏的永遠是商家
信息就是財富的沃爾森法則
第二節虛假信息:請君入甕的欺騙
老虎怕毛驢,假信息迷惑真敵人
未卜先知,算命先生的策略欺騙
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史玉柱燒錢做廣告:買的沒有賣的精
第三節檸檬市場:劣幣驅逐良幣
二手市場買不到好車
招不到員工和找不到工作的怪事
屈原懷才不遇而小人屢屢得志
第二章概率論會說謊:成功是運氣好還是運氣不好
及時節與上帝博弈:美女還是老虎的大小概率
是邂逅美女還是落入虎口
血本無歸是賭客的下場
我們為什么不能中大獎
巴菲特咬傷自己的拇指
冒險創業:50%的概率就要行動
第二節石頭、剪子、布:混合策略性游戲
一千次的打擊比不上一次的成功
電話斷了誰來打
猩猩勝過高明的炒股專家
亂拳打死老師傅
第三節獵鹿博弈:尋求帕累托
尋找帕累托
下地獄而不升天堂
新聞大戰:同時行動中的優勢策略
田忌賽馬:相繼行動中的優勢策略
第三章利益的權衡之道:吃虧還是賺錢
及時節拍賣的陷阱:博弈的支付問題
1美元的困局:1美元如何拍賣成205美分
成本=機會成本 沉沒成本
生活中的霍布森選擇
蔡戈尼效應:撞到南墻就拐彎
及時止損出局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
第二節邊際效用:好東西不是越多越好
大餅為什么越來越難吃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做好事的副作用
死刑并不是多多益善
第三節協和謬誤:欲罷不能的困局
美蘇爭霸與騎虎難下
比爾 蓋茨為什么不彎腰撿錢
放棄是選擇的另一種表達
第四章人性博弈下的決策:騙子不是道德問題
及時節重復性博弈:丈夫會不會真打妻子
大企業為什么很少偷稅漏稅
為什么火車站小販賣假煙
情人為什么出賣貪官
59歲為什么會成為腐敗高峰
一報還一報帶來雙方的合作
第二節信任是社會的進化:帶劍的契約才有效
誰違約就處罰,帶劍的契約才有效
熟人社會是走向共贏的好策略
誠信是重復博弈的手段
第三節誠信博弈:道德遭遇自私
博弈離不開規則
自己能力范圍之外的事,不要貿然答應
不騙別人,但要防止被別人騙
第二節
負和博弈:從“冤冤相報”到“兩敗俱傷”
頂級大師的相互傷害
甲和乙素不相識。甲問乙姓什么,乙答道:“孫。”
乙問甲姓什么,甲說:“不敢。”
乙說:“問君姓,君為何如此謙虛?”
甲還是說:“不敢。”
乙再三詢問,甲便說:“祖。”
乙恍然大悟:原來他是用姓來討便宜的,便說:“這有什么關系呢?你祖我孫,我孫你祖罷了。”
其實兩位都沒有占到便宜,而是都吃了虧,這就是博弈論中的負和博弈。從總體上來看,所謂的負和博弈,就是指雙方沖突和斗爭的結果是所得小于所失,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其結果的總和為負數,是一種兩敗俱傷的博弈,結果雙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失。
宋神宗在位的時候,司馬光擔任翰林學士。司馬光和王安石本來是要好的朋友,后來王安石主張改革,司馬光思想保守,兩個人就談不到一塊兒去了。
王安石做了宰相以后,提出的一件件改革措施,司馬光沒有一件不反對。有一次,司馬光向宋神宗提出要求取消青苗法。同時,他以老朋友的身份,寫了一封信,責備王安石侵犯其他官員的職權,惹是生非,搜刮財富,還拒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王安石寫了一封回信,對司馬光的四條責難針鋒相對地作了反駁。信里說:“我受皇上的命令,改革法制,怎能說我侵犯別人職權;為國家辦事,怎能說我惹是生非;為天下理財,怎能說我搜刮財富;駁斥錯誤的言論,怎能說我拒絕意見。”
司馬光接到回信,氣得要命。但是眼看王安石有皇帝撐腰,也無可奈何。,他辭去朝廷職務,離開京城,到了洛陽,表示不愿過問政事,關起門來寫書。
司馬光在洛陽寫了十多年書,但是因為他反對新法出了名,一些保守的官員都很記掛他。他雖然口口聲聲說不談政治,但是許多人還把他當作“真宰相”看待,連普通百姓也知道洛陽住著一個司馬相公。
神宗去世后,高太后臨朝執政,把司馬光召回朝廷,司馬光已經是又老又病了。但是,他反對王安石新法卻絲毫不肯放松。他一當上宰相,及時件大事就是廢除新法。有人勸阻他說,神宗剛剛去世,馬上把他的政治措施改掉,總不大好。司馬光氣呼呼地說:“先皇帝立的法度,好的自然不要去改動,像王安石那一套,卻是害民的事,為什么不能改?再說,現在高太后執政,高太后是神宗的母親,做母親的改動兒子的主張,有什么不可以?”
就這樣,他不顧許多官員的反對,于第二年(公元1086年),就把王安石建立的新法徹底廢除了。王安石聽到這個消息,十分生氣,不久就郁郁不樂地死去。而司馬光的病也越來越重,于同年九月過世。
王安石和司馬光兩人在博弈中不僅沒有占到便宜,而是受到了傷害,雙方都沒有所得,都有所失,或者所得大于所失,雙方都受到極大的損失。歷史上,負和博弈的事例很多,在當今職場,那些強人一定要吸取王安石和司馬光的經驗教訓。兩人最終都郁郁寡歡,命喪九泉。
反目成仇的兄弟姐妹
在生活當中,兄弟姐妹之間相互爭東西,其結果就很容易形成兩敗俱傷的負和博弈。
一對雙胞胎姐妹,媽媽給她們兩人買了兩個玩具,一個是金發碧眼、穿著民族服裝的捷克娃娃,一個是會自動跑的玩具越野車。姐妹倆同時都喜歡上了捷克娃娃,而都討厭那個越野車玩具。她們一致認為,越野車這類玩具是男孩子玩的,所以,她們兩個人都想獨自占有那個可愛的娃娃,于是矛盾便出現了。姐姐想要這個娃娃,妹妹偏不讓,妹妹想獨占,姐姐也偏不同意,于是,她們干脆把玩具扔掉,誰都別想要。
姐妹倆互不讓步,造成的后果是:其中一方的心理不能得到滿足,另一方的感情也有疙瘩,可以說,雙方都受到損失,雙方的愿望都沒有實現,剩下的只是姐妹的不和或冷戰,從而對姐妹間的感情造成不良的影響。
由于人類所過的是一種群體生活,人只要生活在這個社會里,就離不開與別人的交往,而這就形成了一種特定的關系——人際關系。
很久以前有一個木匠,技藝高超,擅長以木頭做成各式人物,所做女郎,容貌艷麗,穿戴時尚,活動自如,并能斟茶遞酒,招呼客人如真人無異,非常神奇。不足之處就是不能說話。
有一位畫師,畫技非常了得,所畫人物栩栩如生。木匠久聞此畫師大名,意欲與其相聚,于是備好酒菜,請畫師來家做客,又讓自己所做的木女郎斟酒端菜,招呼十分周到。畫師見此女郎秀麗嬌俏,心生愛戀。木匠看在眼里,故作不知。
在酒酣飯飽之后,天色已經很晚了,木匠要回自己的臥室,臨走時,他故意將女郎留下,并對畫師說:“留下女郎聽你使喚,與你做伴吧。”畫師聽了非常高興。等木匠走后,畫師見女郎佇立燈下,一臉嬌羞,愈發可人,便叫她過來。但是女郎不吭聲,也沒有任何反映。畫師看她害羞,便上前用手拉她,這才發覺女郎是木頭人,頓覺慚愧,說道:“我真是個傻瓜,被這木匠愚弄了!”畫師越想越生氣,想辦法要報復。于是他在門口的墻上,畫了一幅自己的像,穿著與自己的一模一樣,并畫了一條繩在頸上,像是上吊死去的樣子。然后又畫了一只蒼蠅,叮在畫中人的嘴上。畫好后,他便躲在床底下睡覺去了。
等到第二天早上,主人見畫師久久沒有出來,看見畫師門戶緊閉,叩門又沒有人,于是,透過門窗縫隙向內望去,赫然看到畫師上吊了。驚恐萬分的木匠,馬上撞開門,用刀去割繩子,但等割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只是一幅畫而已。木匠很是惱火,一氣之下,打了畫師。
可以說這是一個典型的人際負和博弈,本應皆大歡喜的事情,結果卻以兩敗俱傷的尷尬局面結束。我們不妨從頭分析一下整個事件:由于畫師不知女郎是木頭所做,見其秀麗,便心生愛戀,而此時如果木匠能告訴他事實,畫師就不會去動女郎了;再說,即使木匠故意作弄畫師,畫師在知道真相后,如果不去報復木匠,那么也不會發生后來木匠的驚慌。不管怎么說,此二人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這樣的結果只能使他們因為兩敗俱傷而不再交往。反過來說,如果他們彼此欣賞,而不是彼此戲弄,那么這場爭斗也就不會發生了。一方的心理不能得到滿足,另一方的感情也有疙瘩,雙方的愿望無法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