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對“創造力”的認知存在著一些誤解:有人覺得有邏輯的想法就足夠了;有人覺得創造力與天賦相關,人為行動無法改變這個事實;有的人則被刻意創造的“瘋狂”表象所蒙蔽。《嚴肅的創造力》從創造力的必要性、創造力技巧和方法、創造性思考的應用三個部分展開論述,旨在讓人們拋開對“瘋狂的”創造力的固有認知,為大家學習創造性思考提供參考,是一本用戶使用手冊,更適合幫助那些想要學會創造性思考的人。《嚴肅的創造力》提出了一些對個人與集體都適用的系統的技巧。這些技巧建立的基礎是人類自我組織模型體系的感知行為。這些技巧直接、合理,也并不神秘,幫助人們消解對創造力所持有的“朦朧的神秘感”。
創造力是藝術家的靈光閃現或異想天開?
創新只掌握在少數擁有高科技的人手中?
創新也并不是所謂的“堅持地做、死磕地做、系統地做”一件事。
沒有什么事比一個新想法的誕生還要奇妙。
沒有什么事比目睹新想法的奏效還要了不起。
沒有什么事比新想法幫助你達成目的更有用。
工作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按常規執行并不能達到的目標,這時我們需要借助創造性思考來解決問題。創造性思考能幫你尋找更好的方法處理問題。創造性思考能力越強,你越能完成一些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
在《嚴肅的創造力》一書中,創新思維大師德博諾博士正本清源,讓我們認清創造力的本質,并引導我們學會如何系統性地進行創造力的思考。像打球、游泳一樣,經過練習,你也可以讓創造性思考成為你的技巧,創新不再虛無縹緲!
愛德華 德博諾(Edward de Bono)英籍馬耳他人,哲學、醫學、心理學博士,劍橋大學思維基金會主席。他被譽為20世紀人類思維方式革命性變革的締造者,歐洲創新協會將他列為歷史上對人類貢獻zui大的250人之一,德博諾這個名字已經成為創造力和新思維的象征。他發明的“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一詞被收入專業的《牛津英語大詞典》。德博諾已出版的著作有80多種,其代表作《水平思考法》和《六頂思考帽》被譯為40多種語言,行銷54個國家。他的“水平思考法”“六頂思考帽”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激發組織成員智力潛能的思維管理工具”。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的政界、企業界和教育界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肯定。受益于這一思維訓練的跨國公司包括:微軟、摩托羅拉、松下、麥當勞、IBM、杜邦、波音公司、愛立信、可口可樂、通用、美國標準、聯合科技、柯達、愛普生、美國航空、美國電報電話(AT&T)、美國第 一食品公司、殼牌石油、雀巢、英國航空、英國煤礦、福特、西門子、Fidelity投資公司、NTT(日本)、Mondadori(意大利)、BOSCH(德國)、Totall(法國)、Statoil(挪威)……
第1部分 創造性思考的必要性
第1章 本書的價值//3
第2章 創造力的理論必要性//11
第3章 創造力的實踐必要性//23
第4章 信息以及創造力//31
第5章 對創造力的曲解//39
第6章 創造力的來源//53
第7章 水平思考//63
第8章 感知與處理//69
第9章 設計與分析//77
第10章 創造性思考的運用//83
第2部分 水平思考的工具與技巧
第11章 六頂思考帽//95
第12章 創造性停頓//105
第13章 焦點//111
第14章 挑戰//127
第15章 替換方法//143
第16章 概念扇//155
第17章 概念//165
第18章 激發//175
第19章 運動//183
第20章 建立激發//197
第21章 隨機輸入//215
第22章 敏感化技巧//223
第23章 水平思考法的應用//229
第24章 收獲//251
第25章 處理想法//259
第26章 正式的成果//269
第27章 集體或個人//275
第3部分 創造性思考的應用
第28章 應用//285
第29章 普通創造力/特殊創造力//289
第30章 創造力列表//297
第31章 創造力的引入//305
第32章 責任//309
第33章 結構與計劃//317
第34章 培訓//329
第35章 模式//341
第36章 評估//357
總結
附錄
附錄一:水平思考與技巧//377
附錄二:水平思考技巧的使用說明//384
附錄三:收獲清單//388
附錄四:處理想法清單//391
我們為什么需要閱讀這本書?
如果我坐下來并對自己說:“我需要一個新的想法。”此時,我應該做什么呢?
我可以做調查,嘗試運用邏輯的方法產生一個新想法。
我可以借用或者盜取其他人的想法。
我可以坐下來,閑著無聊玩弄大拇指,等待靈感出現。
我可以要求一位有創造力的人替我出點子。
我可以疾速召集成員,進行頭腦風暴,討論出新想法。
或者,我可以選擇獨自一人安靜地思考,系統地運用水平思考的技巧。大概10~20秒后,我就會有一些新的想法。
我致力于創造性思考領域的研究已經有47年了。現在,我應該花時間整理自己的成果,并將過時的思想更新;澄清并重新闡述在使用過程中逐漸弱化的技巧,再把我積累的大量經驗付諸實踐。那些年,我在多個國家進行創造性思考的教學,橫跨不同文化背景對商業、教育、政府和社會其他部門的創造力探索都有了一定的涉及。
47年過去了,在這個重要的領域里發生了哪些變化呢?有些方面變化很多,而有些方面幾乎未有改變。
1969年,我出版了《思考的機制》①(The Mechanism of Mind)一書。它揭示了大腦神經網絡是如何以自組織的信息體系進行運作的模式。在當時,書中描述的觀點似乎有些奇怪。然而現在,那些思想已成為大腦研究中的主流觀點,整個學術領域都認真對待自組織展示的行為。在我最近出版的書中有一本《我對你錯》②(I Am Right, You Are Wrong)就收錄了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撰寫的介紹。神經網絡計算機的運行也基于同樣的原理。由此可見,科學應用已經跟上了概念模型的步伐。
極少數的人現在已經意識到人類創造力需要數學模型的參與,因為人類感知是以自組織的信息體系進行運作。這些體系要求同時具備創造力和激發的力量。
47年前,人們對創造性思考的熱度遠不如現在。而如今,幾乎每家大型企業都以“具有創造力的公司”來宣揚自己。有太多類似的強調創造力重要的論調了,但以我的經驗來看,這些說得漂亮的空話并沒有認真地將創造力付諸實踐。
在過去的47年中,商業包含三種主要的游戲規則:
1)重組。包括收購、合并、杠桿收購、拆分等。在這類游戲規則中,發展和獲利主要依靠消費力的增長。銀行家因此而致富,少數新領域也初露鋒芒。
2)降低成本。這類游戲規則延續至今。如果降低了成本,你的資產負債表看起來就會很不錯。降低成本是一件必須認真對待的事,它能幫助你預見目標,評估成功率,提升利潤。但有的時候,成本一旦過于壓縮,反而會影響到正常的商業運作。
3)質量(及顧客服務)方面的競爭。這方面的競爭可圈可點,值得推進,然而它也非常需要創造性思考。但如果:你所擁有的企業規模不大卻具有競爭力,那情況又如何呢?此外,你的競爭對手和你面臨一樣的問題——規模小卻具有競爭力。這種情況下,成本效益不再是企業生存的獨特優勢。為此,你應該采取什么措施呢?在這種情況下,越是能干的高級管理人員就越意識到創造性思考是希望所在,也是制勝的關鍵。在經濟發展中,連注重產品質量、追求品質的日本和德國也開始關注創造力。
遺憾的是,少有人意識到,創造性的改變對于政府和商業同樣重要。在政府服務方面,我們非常需要更好的處事方式和新的理念。
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開始漸漸意識到這種需求。然而其他國家仍覺得降低成本就足夠了。其實,公眾期待的不只是降低成本。所有的政府都需要設置專門的部門來負責考慮這些事情。
盡管教育界現在已經開始把思考作為一種技巧來進行直接教學,但對于創造性思考的涉及還是太少。有的人認為,創造力只屬于藝術圈,與天賦息息相關。這種觀點就像存在于中世紀的一樣,早已跟不上時代潮流。
除了商界、政府、教育界,社會的其他領域并不熱衷于創新,而是滿足于描述和爭辯。
盡管如此,還是有越來越多來自不同領域的人意識到美好的未來需要思考,這種思考需要創造力的輔助。
其實,有一些很明顯的原因,表明我們為什么還沒有給予創造力足夠的重視。
最主要的一個是:每個具有價值的創造力想法在事后看來必須是合理的。如果某個想法在事后看來毫無邏輯,我們就無從判斷它的價值,而它就只是個“瘋狂的”想法。如果每個有價值的創造力想法事后也表現出合理性,那么我們會自然而然地認為:這種想法可以通過邏輯思考得到,并不是非要創造力。就是這個觀點導致我們從未認真地關注過創造力。我敢說,在學術界95%的人都持此觀點。遺憾的是,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對被動的信息體系而言,“任何想法事后看起來是合理的,那么它事先一定也符合邏輯性”這個論斷是正確的。
但在主動信息體系中,這個論斷卻有待商榷。在這種體系中,不對稱模式意味著:有的想法似乎非常合理,事后看起來也很合理,但是事先可能沒有邏輯可言。遺憾的是,只有那些能從外在的組織體系范例轉向自組織體系范例的人才能意識到這一點(本書后面的章節我會有所提及)。大部分的人不愿意或者不具備能力進行這種轉變,所以,他們只能永遠認為“有邏輯就夠了”。
有些人認為創造力很重要,但是他們覺得無法擁有創造力。這些人一致覺得創造力很神秘,是某類特殊群體才會擁有的天賦。所以,他們混淆了藝術創造力以及改變概念和感知的能力。有人認為新想法的形成純屬偶然,依賴環境和事情本身的結合,而這種結合無法預知。所以,大家普遍認為:想法總會有,而且會一直持續發生,我們無法對想法做出改變。
我們能做的是尋找具有創造力的人以及鼓勵這些人提出他們的想法。
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為:通過各種直接的努力和關注,可以提升創造性思考技巧。那么,我們又陷入了兩個困境。
“害怕犯錯,害怕做錯事”這類思想抑制了我們的創造力。有的人認為去除這種抑制思想,我們會變得具有創造力。這成了主流思想,尤其在北美地區,但實際上它正在阻礙創造力的發展。
我們正在試圖努力解放思想,肯定自己天生的創造力。這確實提升了一點創造力的水平,但效果并不顯著。大腦不是天生就具有創造力,因此解放大腦、去除抑制思想并不等同于使大腦產生創造力。就好比放開剎車并不能讓你成為技術嫻熟的司機。稍后,我會講解這一點。
現在我們要說說“頭腦風暴”給我們帶來的一些損傷。頭腦風暴是一種快速、有效的思考方式,在沒有束縛、自由的環境下激發出新的想法,也不必擔心馬上遭到否決。這種激發想法的動機讓人欽佩,同時,它潛在的規則也是合理的。遺憾的是,這種方式被認為是太過刻意的“為了思考而思考”,它阻礙了創造性思考技巧的發展。
那些追求刻意思考的人覺得有頭腦風暴就足夠了。其余人可能被鼓勵發展創造性思考技巧,卻對“機關槍式”的頭腦風暴模式不感興趣。混亂的時候想出的一個想法可能在廣告業上具有一定價值,但在新奇事物本身不具有足夠價值的情況下,這個想法可有可無。
我們很難去一味地譴責頭腦風暴,因為它并非毫無價值,有的時候,它可以帶來好的結果。但是,以我的經驗來看,頭腦風暴的方式已經過時且效率不高,使用縝密、系統的技巧會更有效。創造性思考沒有必要成為像頭腦風暴那樣的集體行為。如果擁有恰當的技巧,個人在創造性思考上也會很有作為。
我更提倡“頭腦航行”而不是頭腦風暴。我們可以根據需要自主轉變航向,而不是任由“風暴”洗禮,被動地顛簸前行。
由頭腦風暴衍生出的一種看法是,為了有效,創造性思考必須是“瘋狂”或者“稀奇古怪”的。這種“瘋狂”的看法是對創造力本質的誤讀,被那些不懂激發本質的人不斷提出。由于激發和“瘋狂”都不同于我們的日常經驗,因而常被人們誤認為兩者相同。
不得不說,很多問題都是由教授創造性思考的老師低劣的教學水平引起的。創造性思考看起來似乎不需要邏輯能力或者豐富的經驗,任何人都可以進入這個領域。持有這種想法的人于是四處借用教學技巧和方法,卻沒有理解應該如何正確靈活地使用。結果,他們反倒成為了創造性思考的“專家”。許多客戶就被這種人說服,認為他們所教授的就是正確的創造性思考方式,還有許多人稀里糊涂地被蒙蔽。,創造性思考的價值一點點被貶低,沒有人再認真對待它,大家覺得這就是騙人的玩意,只會碰巧帶來成功。
由以上原因可知,創造力的核心地位至此尚未被認可。總的來說,有人覺得有邏輯的想法就足夠了;有人覺得創造力與天賦相關,人為行動無法改變這個事實;有的人則被刻意創造的“瘋狂”表象所蒙蔽。
我特意在本書書名中使用“嚴肅的”一詞,目的是讓人們拋開對“瘋狂的”創造力的固有認知。本書中,我打算慎重地提出一些個人與集體都適用的系統的技巧。這些技巧是根據人類自組織模型體系的感知行為而提出的。它們直接、合理,沒有任何神秘性可言。為了消解大家對創造力所持有的“朦朧的神秘感”,我在47年前創造了“水平思考”這個概念。水平思考與改變概念和感知密切相關。
“嚴肅的”創造力這個概念讓有些人感到恐慌,他們認為這簡直是自相矛盾的說法。在這類人的想法中,創造力就是從混亂中解放,他們期待新的想法會突然出現。誠然,為了提升創造力,我們需要從束縛中解放,從傳統中解放,從歷史中解放。但這種自由通過技巧獲取遠比通過期待要來得快。這就好像罪犯想獲取自由,用堅硬的銼刀來越獄比單純地渴望自由更有效。
有的人覺得系統的工具使用并不能幫助我們開發創造力,因為結構會束縛自由。這簡直是毫無根據。必須承認,限制性結構確實存在,比如軌道和封閉的空間。但是,還有許多結構是解放自由的。比如梯子,它可以讓我們抵達之前夠不到的地方,我們還可以拿著梯子隨處走,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比如水杯或玻璃杯,讓我們更加隨意地自由暢飲;再比如數學,它讓我們做了許多之前根本無法完成的事情。所以,系統的技巧和自由發展并不矛盾,它解放我們的思想,讓我們形成新的概念或者想法。
我把創造性思考(水平思考法)當作特殊的信息處理法。它和其他信息處理方式比如數學、邏輯分析、電腦模擬等一樣,有自己的地位。這些方式并不神秘。就好像一個人決意要找到新的想法,他可以利用系統的水平思考的技巧輔助思考,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一點也不神秘。
本書中,我會涉及三種廣義的水平思考法:
1..挑戰。
2..替換方法。
3..激發。
每一個領域都會提供相關的方法和技巧,方便讀者學習、練習并運用到實踐中去。比如,彼得 尤伯羅斯①的故事以及洛杉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例子就很好地引領我們學習以及運用。1975年,在佛羅里達州伯克萊屯市,我曾給青年主席組織開了一個90分鐘的講座,彼得 尤伯羅斯作為當時活動的主辦人,及時次接觸水平思考法。9年之后,通過《華盛頓郵報》對他的采訪可知,他利用水平思考法提出的新想法推動了洛杉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成功舉辦。
在此,我想聲明:本書的目的是為大家學習創造性思考提供參考,而不是為創造性思考法的“教學”展示相關原則。
這些原則不是在一本書里面就能夠充分說明的,教學需要互動性的經驗和指導。然而,我會為那些想學習如何教授創造性思考的人開設正式的培訓課程。因此,來說,這是一本用戶使用手冊,更適合幫助那些想要學會創造性思考的人。
本書為以下三類讀者撰寫:
1..覺得創造性思考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想利用它有一番作為的人。
2..覺得自己有創造力天賦,并想提升創造性技巧的人。
3..覺得創造力是沒有必要的人。
起初,我覺得第三類人不會購買此書。所以,如果他們想進一步了解創造性思考,的希望就是有人把這本書當作禮物送給他們,并告知他們什么是創造性思考,為什么創造性思考很重要。
在此,我想區分創造力輸出的兩種類型。通常,我們覺得創造性思考形成的新想法具有一定風險,因為我們不確定這個方法是否可行。在新想法付諸實踐有回報之前,我們需要投入時間、金錢、精力和沖破各種阻力的努力。很多人甚至企業,不愿意付出如此巨大的投入,即使他們知道這個新想法從長期來看會帶來效益。但這只是創造力輸出的一種類型,我們還有另一種不一樣的類型。
這種類型一開始就讓人覺得有價值,因為它能立竿見影,幫你省錢、節約時間或者帶來其他利益。讓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闡述一下。
把數字一到十相加,一點都不難。相加之后的結果是55。把數字一到一百相加也不難,但是這個過程很枯燥而且你可能會算錯。你可以想象這些數字以并排的一行出現,如下所示:
1 2 3 … 98 99 100
以同樣的方式把這些數字寫下來,但是這一次你要倒著寫:
1 2 3 … 98 99 100
100 99 98 … 3 2 1
將上下兩行的數字相加,你會發現每一組的和是101。這種加法一定是對的,因為你每次都把較大的數字和最小的數字依次相加。所以結果是100×101,但是這個結果是正確答案的兩倍,因為你上下兩列數字相加,你的最終結果多出了一倍,所以,你需要除以2,得出答案50×101,即5050。這種算法不僅快而且不會出錯。總之,這種算法又快又準地幫我們算出數字一到一百相加的和。
事后,我們發現這種算法非常有邏輯。但是實際上很少有人能獨立想到這個方法。
另一種算法是:數字“對半”相加。
50 49 48 … 3 2 1
51 52 53 … 98 99 100
根據這兩行數字,我們得出50×101,即5050。
這里,我并不是在要求創造,因為這種方法既可以通過創造性思考獲取,也可以通過觀察獲取。我想說的是,這種新方法的應用使我們立即看到效果,根本不存在風險。
有時候創造性思考可以產生這類效果:新想法立即產生價值。事后看起來很合理并不意味事前就顯現出邏輯性(正如我曾提到的以及之后會提到的)。
了解以上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創造性思考的目的是為了尋找更好的方法處理問題。“創造性思考意味著風險”這樣的觀點是不對的。創造力也意味著高效而有價值的見解和新觀念。
本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第1部分:創造性思考的必要性。
第2部分:水平思考的工具與技巧。
第3部分:創造性思考的應用。
沒有什么事比一個新想法的誕生還要奇妙。
沒有什么事比目睹新想法的奏效還要了不起。
沒有什么事比新想法幫助你達成目的更有用。
當然,有些問題是為自己設定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自找麻煩”。但我更喜歡把它廣義地稱之“任務設定”。你給自己設定任務,然后執行任務。如果任務能按常規執行并達到目標,就沒有問題了。如果不能,那么問題就來了,你也許需要借助創造性思考來解決問題。你對自己的創造性思考能力越有信心,你就更傾向于給自己設定一些“無法完成的任務”。
《泰晤士報》愛德華 德博諾是思維訓練領域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英國航空公司德博諾的理論使我們將注意力集中于激發員工的創造力,用他的方法可以提高服務質量,更好地理解客戶。聯邦快遞公司德博諾的思考方式對各種類型的思考都一視同仁,高度參與且有所貢獻,它能使各種想法產生碰撞并很好地協調起來。約翰 斯卡利 蘋果電腦公司前首席執行官 我們生活在信息經濟時代,必須依靠自己的創意才能生存。水平思考法就是一種有效的創意工具。約翰 奈斯比特 世界著名未來學家、全球50位管理大師之一 德博諾的思考方法清晰實用,既適合在校學生,也適合公司管理人員。大衛 特納 杜邦公司改革與創新中心主管 《嚴肅的創造力》闡明了創造性思考的實際作用,必將激發有價值的創新。謝爾登 李 格拉肖 1979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士 德博諾的創新思考法廣受學生與教授們的歡迎,這套系統確實能使人更具創造力與原創性。我親眼見證它在諾貝爾獎得主研討會的僵局中發揮作用。
很實用的工具,值得推薦
絕對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