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選集收錄了周世中教授的一些文章,內容涵蓋法的作用與價值,法的正當性與合理性,法的階級性與社會性,法的規范化與現代化,民主與法制,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少數民族地區的國家法與習慣法,西方的法治與中國的法治的關系,以及對有關西方法學思潮的評析等。本書是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基本原理與中國法治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反映了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基本內容和成果,對學習和研究法學和法理學的讀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周世中,男,漢族,湖南省江永縣人。法學博士、教授、英國蘭開斯特大學法學院高級訪問學者。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廣西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比較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中國法理學研究會理事、廣西法理學研究會會長。廣西十百千第二層次人才、廣西杰出法學家、廣西高校教學名師。長期從事法學理論教學和研究,以及其它一些法律實務工作。在《中國法學》、《法律科學》、《現代法學》、《法學》、《當代法學》、《法學論壇》等刊物或出版社發表、出版論著100余篇(部),先后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項,一般項目兩項,獲廣西社會科學成果二、三等獎八項。在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法的價值、法律的社會分析、民族法制與民族習慣法、法學教育以及司法體制改革等領域取得突出成果。其中, 2004年5月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學術專著《法的合理性研究》。在區內外產生重大反響,《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國法律圖書快遞》等雜志和報刊都做了高度評價。
導論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現狀
三、研究內容
四、研究意義
五、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及時章民族習慣法司法適用研究的理論和范疇
一、民族習慣法司法適用研究的理論
二、民族習慣法司法適用研究的范疇
第二章民族習慣法進入司法審判的主要規則
一、禁忌習慣法
二、社會組織習慣法
三、生產習慣法
四、婚姻家庭習慣法
第三章民族習慣法司法適用的價值考量
一、法律漏洞——民族習慣法進入司法審判的必要條件
二、定分止爭——民族習慣法進入司法審判的直接目標
三、自由裁量——民族習慣法進入司法裁判的形式要件
四、經驗適用——民族習慣法進入司法審判的實質條件
五、法治秩序——民族習慣法進入司法審判的延伸目標
六、公平正義——民族習慣法進入司法審判的終極目標
第四章民族習慣法進入司法審判的現實基礎
一、民族習慣法進入司法審判的自身條件
二、民族習慣法進入司法審判的外在條件
第五章民族習慣法的法源分析
一、法源的概念
二、民族習慣法發源地位的歷史考察
三、當前我國民族習慣法的法源地位分析
第六章民族習慣法進入司法審判的路徑與方法
一、民族習慣法進入司法審判的路徑
二、民族習慣法進入司法審判的方法
第七章四川省甘孜州藏族習慣法司法適用研究
一、甘孜州概況
二、甘孜州藏族習慣法內容
三、藏族習慣法的司法適用現狀考察
四、藏族習慣法司法適用的問題
第八章云南楚雄彝族習慣法的司法適用
一、楚雄彝族自治州概況
二、楚雄彝族習慣法的規則
三、楚雄彝族習慣法的司法適用
第九章貴州黔東南州苗族習慣法的司法適用
一、貴州黔東南州苗族概況
二、貴州黔東南州苗族習慣法
三、苗族習慣法的司法適用
四、苗族習慣法司法適用中的問題分析
第十章貴州從江、黎平縣侗族習慣法的司法適用
一、貴州從江、黎平縣侗族概況
二、從江、黎平縣侗族習慣法的內容
三、侗族習慣法適用的現狀及效果
第十一章完善民族習慣法司法適用的建議
一、調整習慣法司法適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
二、建立民族習慣法識別、調查和整理機制
三、完善民族習慣法司法適用的程序規則與技術
四、加強民族地區法官適用習慣法的能力
五、加強對民族地區民眾的教育
附件一:《民間法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現狀與作用》問卷調查表1
附件二:《民間法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現狀與作用》問卷調查表2
附件三:訪談提綱
"民間法在民事司法領域中的適用"訪談提綱(1)
"民間法在刑事司法領域中的適用"訪談提綱(2)
少數民族民間法在行政訴訟中的司法適用狀況訪談提綱——訪地方基層法院(3)
"民間法在非訴訟糾紛解決中的作用"訪談提綱(4)
附件四: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民間法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現狀與作用》調查問卷分析報告
附件五: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以及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縣
《民間法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現狀與作用》調查問卷分析報告
附件六: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
《民間法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現狀與作用》調查問卷分析報告
附件七: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苗族民間法在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中的適用》調查問卷2分析報告
后記
對于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的研究,民族學、公共管理學、經濟學、政治學和法學等主要社會科學都涉及,以行政管理學、政治學為最,民族學次之,經濟學和法學相對而言將之列為學科的邊緣研究領域。公共管理學對政府治理的理念、體制和方式的研究成果最為豐碩,以俞可平、薛曉源、何增科、林尚立等為主要代表的政治學界、公共管理學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將治理理論引進中國學界并運用于理論研究(1996,俞可平,治理與善治),首先發起對政府管理理念的批判性研究,隨后根據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的實踐需要,重點轉移到中國行政管理體制的研究和政府管理方式的研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新興現代化國家行政改革研究》(1999,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西方國家行政改革述評》(1998,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政府治理體系創新》(楊冠瓊,2000,經濟管理出版社)《信息社會的政府治理》(顧麗梅,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制度變遷與行政發展》(江美塘,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這個階段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三個方面:一是對中國政府的管理觀進行治理理念的轉換和批判;二是對中國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造性解析和制度設計;三是對西方國家行政改革以及改革的理論依據進行研究,如新公共管理運動、新公共服務理論、治理理論以及前瞻性理論等。進入21世紀以后,公共管理學界對政府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向縱深方向發展:一是對地方政府治理的研究加強,包括對民族地方政府治理的研究也開始活躍(沈榮華,1999),(謝慶奎,1998);二是對國內政府治理模式進行多角度的研究,如企業型政府(孫學玉)、責任政府(蔣勁松)、資源型政府(孟繼民)、公共服務型政府(李軍鵬)、前瞻性政府(句華)等政府模式的建構性研究。經濟學界對政府治理的研究偏向于運用經濟學的原理和方法來研究政府的治理績效和治理技術。法學界關注政府管理變革與法治的關系比較早的是石佑啟,其著作《論公共行政與行政法學范式轉換》(2002,北京大學出版社)有較大影響,《政府治理變革與公法發展》(鐘瑞添、歐仁山、黃竹勝等,人民出版社,2007)、《公共行政與服務行政下的中國行政法結構性變革》(張弘,法律出版社,2009)《當代公共管理與憲政關系研究》(俞敏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對政府治理與法制的關系也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另一方面,對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的原理性研究成果相對比較集中,莫于川的《依法治國與依法行政法治化》(1996),比較早地提出依法行政法治化的理論構想,而沈榮華則在1998年就出版了《現代法治政府研究》的專著,比較早地提出了建設法治政府的主張。2004年以后,對依法治國、法制政府建設的研究成為法學界的熱門話題,相關的研究成果比較多,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法治政府的基本原理》(張樹義,2006,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法治政府的制度邏輯與理性建構》(江必新,2013),這些研究成果對法治政府建設的理論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但是對法治政府的具體問題研究相對比較一般,對民族地方法治政府的建設基本上沒有涉及。
民族法學界對民族地區法制建設的研究成果比較豐富,也比較早,但是主要集中在對民族政策、自治法、民族習慣法以及民族地方立法等方面,2004年國務院《關于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頒布以前,專門從民族區域的角度來研究民族地方政府治理以及民族地方法治政府建設的理論成果相對比較薄弱。近幾年,隨著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2010)的貫徹落實,法學界對法治政府建設的理論問題和實踐機制的研究成果比較豐碩,但是對民族地方法治政府建設的研究仍然處于被忽視的狀態。
整體上看,法學界對政府治理變革引發的法治政府建設的理論研究仍處于初步的探究階段,對民族地區政府治理與法治化之間的理論邏輯關系、對民族地方法治政府建設的問題仍然沒有引起高度重視,雖然經驗性的、注釋式的法治政府研究成果比較多,但是嚴肅地深入開展民族事務政府治理體系法治化的研究成果還處于薄弱狀態。
我們選擇以西南民族地區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為研究對象。中國的國土寬闊,民族眾多,以全國為一盤棋進行研究固然重要。但是,這很有難度。我們地處西南邊疆,選擇以西南邊疆地區為研究對象,主要以廣西、云南、貴州、四川等少數民族聚居地為研究對象,這就使我們的研究區域從全國變為西南民族地區,對這一地區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展開研究,就有了進一步探討、發展和突破的空間,也能發揮我們民族研究的優勢。
西南民族地區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研究相對于已有研究成果來說,具有獨到的學術價值:一是將國家治理體系關注的國家問題推向民族事務問題,推進了治理體系研究的深度。二是將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治理體系的民族性研究作為治理理論的新內容。三是這一課題對于法學和政治學來說,找到了新的研究之題,依法治理民族事務,依法治理西南民族地區,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
西南民族地區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研究也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及時,這一研究對處理西南民族地區邊疆安全問題有重要的作用。西南民族地區是國家的一個重要邊疆地區。與國家的華東地區和華中地區不同。這一地區處于國家的南疆,緊連東盟諸國。西南地區,作為祖國的南大門,起著護國衛國的重要作用。西南邊疆面臨著許多跨國問題,如跨國政治,中國——東盟諸國的政治交往;跨國經濟,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跨國婚姻,族群、家庭之間的活動;跨國犯罪,邊境地區的走私、販毒。這些問題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在治理西南民族地區時,有許多特殊性,這些特殊性需要我們進行研究。我們不能照搬照抄國家的治理體系,要探索和形成一套適合西南民族地區,有利于處理邊疆安全穩定問題的治理體系。第二,這一研究對處理西南民族地區的民族團結和諧問題也是至關重要的。西南民族地區是中國重要的民族聚居區。壯族、苗族、瑤族、侗族、彝族、藏族等國家的主要少數民族聚居在此。少數民族的發展面臨著許多的問題,政治上的自治問題與平等問題,經濟上的落后問題,教育上的不平等問題,民族利益、民族矛盾和民族糾紛的解決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治理西南民族地區時面臨的現實問題。我們必須正視這些民族問題,在治理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發展等領域的問題時,必須考慮少數民族的利益,從民族性出發,建立合理、科學的民族治理體系,這也是我們這一選題的重要價值。第三,這一研究可提高西南民族地區少數民族的治理能力。西南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相對于東部和中部發達地區的漢族來說,受教育的程度低,治理能力也相對低下,提高少數民族的治理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加強對少數民族治理能力的研究,了解少數民族治理能力的現狀,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少數民族的培養和教育,提高他們的治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西南民族地區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研究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1.西南民族地區治理體系中的民族法和民族習慣法研究。主要研究:及時,民族地方法治建設與推進民族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研究,尋求實現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方法與路徑。第二,民族地區自治法與西南民族法治體系建設研究。重點論證民族地區自治法(自治條例)的立法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單行條例與西南民族法治體系建設。重點研究民族地區單行法(單行條例)的立法的主體、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民族習慣法與西南民族法治體系建設的研究。重點研究開啟民族習慣法在糾紛解決和司法裁判中合法合理適用的途徑,論證其作為裁判依據的正當性。
2.依法行政與西南民族地區政府治理體系法治化研究。主要研究:及時,分析和研究民族地方法治政府所需求的政府體制、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建設路徑。第二,分析論證中央與民族地方關系的法治化是解決民族問題、實現民族地方政府治理法治化的根本出路。第三,研究民族地方政策體系和行政決策在民族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地位、作用和不足,探究穩定性、長期性民族政策法治化和行政決策法治化具體對策。第四,研究民族地方政府在民族事務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制度問題和工作程序問題,提出民族事務管理法治化的制度和程序建設方案。第五,分析民族地方政府治理公共安全問題中落實一案三制和實施《突發事件應對法》面臨的困境,論證應急管理機制法治化是解決民族地方公共突發事件的有效途徑。
3.西南民族地區生態環境市場治理法律制度研究。主要研究:及時,市場主體與西南民族地區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理論。重點研究生態環境治理類型的主要理論、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的趨勢及合同社會化的等基礎理論。第二,市場主體參與西南民族地區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具體方式。重點研究污染第三方治理、環境民事合同和環境行政合同的理論與實踐。第三,市場主體參與西南民族地區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法制保障。重點研究政府、社會對環境合同的監督以及對環保企業技術、知識產權保護的重大理論和實踐。
4.西南民族地區社會組織治理現代化研究。主要研究:及時,研究解決如何促進社會組織在西南民族地區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當中的作用。第二,研究社會組織在西南民族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的政治參與作用、經濟發展作用、社會服務作用。第三,分析和歸納西南民族地區社會組織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實踐和經驗總結。第四,研究優化西南民族地區社會組織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體制機制,并最終凝練出社會組織與民族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模式。
5.黨的領導與西南民族地區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主要研究:及時,研究黨在西南民族地區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研究黨在西南民族地區依法執政的要求和源動力。重點研究黨在西南民族地區依法執政的共性及其在當地的特性。研究利益關系作為黨在西南民族地區依法執政的源動力的表現。第三,研究對黨的規定、政策如何加以規制。重點研究在西南民族地區,如何切合當地實際情況對黨的規定、政策進行良好規制。第四,研究黨的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區發展中的作用及其完善。重點是研究黨的民族政策的優化和完善,并在法治化的軌道上加以保障、落實。
國家一體化進程中的邊疆民族地區治理。正如全球化一樣,國家一體化也是不可改變和規避的大趨勢,盡管全球化和國家一體化有可能出現前所未有的"大碰撞",但總的趨勢是大融合和大聯合。西南民族地區是邊疆,具有資源豐富、民族眾多、人口結構復雜、戰略地位重要、生態安全形勢嚴峻等特征,對整個國家的發展、穩定和安全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如何把邊疆治理好,把邊疆民族地區的農村治理好,這是一個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問題,也是國家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面。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組織高校的教師和研究人員,撰寫和出版《西南民族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叢書,力圖在堅持法治統一的前提下,法治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的關系,重點突出法治的地方性、區域性和民族性,完善西南民族地區的治理體系,提高少數民族的治理能力。
好
值得一買的教材,有點讀功能,能讓小朋友聽到比較純正的發音。教材內容也很很可愛,符合小朋友的接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