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しょくにん)”一詞來自日本,專指“傳承守護著代代相傳的傳統技藝,并通過雙手制造出良品”的生產者。職人對于制作有很執著的堅持,對自己的職業懷抱著極高的熱情,不懈地投注心力于磨煉手藝,為生產出滿足用戶需求的作品而努力,亦可稱為“匠(たくみ)”。
即使在二十一世紀高科技、信息傳播發達的年代里,依然堅守著職人傳統,只做符合自己標準的良品——這樣的職人在臺灣仍可見其蹤跡。
本書作者,兩位對傳統手工藝神往已久的90后設計系臺灣女孩,畢業后沒有忙就業,而是在老師鼓勵下花一年時間尋訪隱藏在臺灣各地的老手藝人。選取52種代表性行業,52位老字號傳承人,以民國舊報紙 手繪的新形式,記錄下正在凋零的傳統手工藝之美。
此外,她們對職人的工作場景、制作工序和工具都有相當細致的描繪,讓讀者除了欣賞作品之余,更可通過工具的形與象,細覽職人的世界。
戲仿民國老報,精工手繪,報道52位臺灣老字號手藝人
全新閱讀體驗,青年設計師制作,內容更豐富有趣味
2014年30本臺灣美的書/2014年臺北書展大獎/2013年新一代設計獎/2013年開卷好書獎
編輯推薦:
新出版形式:以一年52天,每天一份周報的形式,報道了全臺52位各個行業老字號的手工藝人。
新視覺傳達:戲仿民國舊報紙版式,精工手繪、真人照片、文字訪談融為一體,風格多元化,內容豐富,滿足讀圖時代的需求。
新編排體例:分為“職人故事”“工法步驟”“制作工具”“作品櫥窗”等幾個小欄目,有故事有情懷,也有技藝工法干貨分享。
新閱讀樂趣:除正篇內容,更有模擬老報紙的“分類廣告”,征婚啟事、離婚聲明、各類巡演、皮鞋廣告等各種插科打諢,小細節好玩有趣。
兼具實用:每篇均提供所探訪職人小店的詳細地址、地圖、聯系電話,可按圖索驥,直接購買到書中所介紹到的工藝品。
黃靖懿
生于一九九一年,畢業于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視覺傳達組。在新竹女中就讀時發現自己對設計的喜愛,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磨練,對設計的熱情更加執著堅定。二○一三年初踏入設計職場,希望能夠接觸更多不同領域。
嚴芷婕
生于一九九一年,畢業于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視覺傳達設計組。喜歡設計,熱愛插畫,認為插畫是對外輸出內心小宇宙的一條途徑。未來抱負為:一步步向平面設計師、插畫工作者領域邁進;過著以旅行為充電的生活;努力讓身邊的人都幸福快樂。
目錄
推薦序
農歷壬辰年 十二月廿四日 二〇一三年 二月四日 星期一
“巧手編樹皮 化腐朽為藝術” 樹皮編刻職人:李永謨
不因身障而氣餒 靈巧雙手做草編
曾經連續三年獲得臺灣工藝獎及英國國際發明展雙金設計獎的樹皮編刻家——李永謨,他用靈巧的雙手,將大自然的廢棄物化腐朽為神奇,讓樹皮、枝葉以另一種形態再生,讓它們以精致、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品形象,重新展現在大家面前。
李永謨一九六一年出生于嘉義布袋鄉下,出生大約十個月,便因為高燒不退,造成中樞神經受損,從此成了行動不便的小兒麻痹癥患者。但是他生性樂觀,不向命運低頭,雖然腿腳不方便,卻不愿意成為家里的負擔,反而積極地學習,分擔家務事,像煮飯、洗衣服、養豬、喂雞鴨、照顧弟妹等這些事全都難不倒他。后來就讀高中美工科期間,因為家里經濟拮據,一心想要獨立,毅然休學離家找工作。
李永謨求職的過程不甚順利。先到寶石加工廠工作,但是因為水土不服而返家。后來又北上到臺北珊瑚雕刻廠工作,但因為環保意識漸漸興起,珊瑚市場萎縮,而再度失去工作。之后又陸續在電子廠、面包店、西裝店等地工作。直到有24小時到龍山寺附近看到有人在賣草編,生意似乎不錯,讓他想起小時候的絕活,于是開始嘗試制作草編,并在萬華西門町販賣,結果生意出乎意料得好,甚至比以前上班收入還多。 不甘限于草編單調樣式 努力收集嘗試各種樹皮
但是一成不變的草編沒有創意,只能是固定大小,也缺乏變化,再加上草編容易枯萎變形,壽命最長只能維持半年。這讓李永謨開始思考:難道自己的作品只能賣錢,而不能被收藏嗎?
不甘局限于草編的李永謨,一直在想,還有什么素材既沒有草葉的缺點,又可以保有自然美?左思右想,想到樹皮有韌性,應該可以編刻。于是,李永謨便到木材行詢問,但卻只有木片,不符合創作需求。后來他又向臺大森林系教授請教,但因為彼此的研究方向不一樣,對方無法提供資源,只好靠自己摸索。
李永謨提到,想要用樹皮創作,樹皮的韌性一定要夠,才能隨心所欲地編刻自己想要的東西;要是韌性不好,就會容易斷裂。所以在遍尋不到理想的材料的情況下,他就學習神農氏嘗百草的精神,自行上山收集各種植物,并且以不同種類的樹皮試做,然后仔細觀察記錄它們的特性。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嘗試了將近三百種植物之后,終于找到了理想中的材料。 樹皮材料哪里找
從平地找到中海拔、甚至高海拔的樹種,李永謨至少嘗試了三百多種植物,終于得到了滿意的材料。
他指出低海拔有比較好找的木槿、構樹、雀榕等,也是制作昆蟲系列作品的材料。中海拔有青桐樹,高海拔樹種則以白樺樹的韌性為。
海拔越高,樹皮的韌性也越好,因此可用來編織較細致的作品,也是制作螞蟻系列作品的材料。
(圖)工作室里有一整柜的抽屜,拉開來是一格格分類處理好的種子與果實材料。
樹葉經過酵素處理 葉脈堅韌富有彈性
喜歡創新的李永謨,除了樹皮之外,也一直動腦筋尋找新素材,他從日常生活中隨處可得的桂花、茶花、玉蘭花、榕樹、菩提樹等植物中取得材料,根據各種樹葉不同的酸堿值,涂上酵素,約十二天,葉肉被自然侵蝕而慢慢脫落,經過清洗和曬干,即剩下富有彈性的葉脈。 將這些美麗的葉脈,用植物染色的方式染色,就成了繽紛的素材。他再以巧思與創意,用這些簡單自然的素材,呈現出葉脈的韌度,組合編織成美麗的玫瑰花、海芋、康乃馨等。他所編織的這些花,就算是被擠壓變形,只要用水輕輕噴灑一下,變形萎縮的花瓣就會恢復原狀,慢慢展開,仿佛真實的花開一般美麗,生命力依舊。 努力推廣樹藝理念 喚起對大自然的關
好作品,不該只得新一代設計獎金獎,這本用傳統設計風格介紹臺灣職人的作品,應該通過出版讓更多人認識、收藏。
——李明道(知名設計師、Akibo Works負責人)
在文創大張旗鼓的年代里,《職人志》忠實地記錄下為臺灣傳統造型之美傳承而努力的職人之心、巧匠之藝,更顯此書價值。
——林承緯(北藝大建筑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
作者用田野調查和設計的方式,重新呈現了傳統匠師的敬業態度與情意;每一個故事都像是一首詩,說得真摯、動人且蘊含著豐富的美。
——官政能(實踐大學副校長)
他們兩個是設計憨人,在他們身上,我看到對設計的執著、耐心及熱血。
——陳永基(知名設計師、陳永基設計有限公司創意總監)
通過這本《職人志》的出版,讓現在及未來的職人看見,留下一份給下一代孩子的備忘錄;也希望借由這本書,讓臺灣人記得什么是臺灣精神──那就是職人精神!
——陳俊良(知名設計師、自由落體設計公司負責人)
一種文化的記載,希望書內所載的文化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
還沒有看 之前看過同學的 應該不錯
時至今日,這本書中記錄的職人有些已經離我們而去了,從臺灣到大陸相隔幾十年的光景,正如本文一開始我所感慨的那樣,時間的流逝,不可逆,亦無法挽留。很多事情沒有去做就不會有感觸,計劃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就只是計劃,永遠掛在嘴邊卻連手指都懶得動的想法,用來搪塞自己的是一本正經的開脫,永遠的“計劃跟不上變化”。
相當不錯啊,書也很厚,就是有個角被撞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整體感覺不錯
引人入勝 獲獎作品 口碑好 孩子喜歡 性價比很高
博大精深 值得收藏 包裝不錯 性價比很高
書很好,送貨很快。正版,內容很好。滿意
內容很豐富,值得閱讀!
很不錯的圖書~
價格便宜配送快速,很方便,以后再來!
是原裝正版圖書,先收貨,看后再來評價。
看看爽的書 畫的蠻可愛 內容就一般般
非常好的學習參考書,尋找了很長時間,這次買書活動開心、滿意。清單清清楚楚!書包裝結結實實!書質量很好,且干干凈凈。謝謝當當網,發貨速度很快。也謝謝快遞員
戲仿民國老報,精工手繪,報道52位臺灣老字號手藝人
一般吧,作者很用心,手繪圖片很多,但沒看到國焠和匠人精神,每篇后留有電話地址,象本廣告書。聯系方式留在最后兩頁,小字足以。
想比之下,還是內地的書便宜,另外文字排版也不太適應。
書的設計很特別,是從右向左翻。內容也是從上向下豎著看。感覺排版密密麻麻的,個人不喜歡,感覺看著累。內容和想象中的不一樣。5折入的,一般。
不想說工匠精神,生活就是這樣一點一滴打磨出來的。
紙質非常好!圖畫也美。大開眼界!看后對傳統手藝有一定的了解!
很喜歡的一本書,里面有很多卡通彩圖和現實圖片,紙質也很不錯
裝潢設計非常獨特,內容細致周到。各種靈感啟示。
值得收藏的書,就是本以為是繪本形式,內有照片,總體也不錯啦。書簽可愛
很特別的一本書,比起書中的內容,吸引我買的原因是排版
這個排版可以說是非常用心了,看著這么多有趣的職業也很有意思。
手工藝人,傳統文化的傳承人,讓人看到了一個溫情脈脈的文化臺灣
看著文字有點費力,密密麻麻的——但是,買來,就是想看看,所謂工匠,究竟何意
這本書超級可愛,很喜歡,書是從左往右打開的,里面的內容超級喜歡,感覺像是看畫報,好書!
一直想買這本書 非常喜歡 手藝人的故事值得我們認識與推廣
不愧是臺灣的得獎書,內容豐富,插圖更是幫幫的!!
排版很特別,內容很吸引人,在書店看到就無法自拔了!在書店看到的,立馬在當當上搜了,正好是618,價格妥妥的實惠!快遞依舊很快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