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教育不是鼓勵或禁止孩子的愛情
而是按照孩子的愛情成長規律
告訴孩子在愛情中的權利和責任
讓孩子在享有愛情權利的同時
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胡萍
■ 著名兒童與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家
■ 獨立研究人
四川都江堰人。1986年畢業于重慶醫科大學兒科系,先后任兒科醫師和兒科學講師,2001年開始研究兒童性心理發展和兒童性健康教育。多次受邀參與CCTV、新浪網、搖籃網等兒童相關節目的錄制。2004年開始在全國75個城市開展兒童性教育父母課堂和孩子課堂。2015年10月在深圳創辦深圳市善解童貞教育咨詢管理有限公司,培養善解童貞講師團隊,推廣善解童貞品牌。
主要著作:
為父母寫的書:《善解童貞》系列
為孩子寫的書:《成長與性》
前言
看到這本書的書名,讀者可能會冒出一個問題:“孩子真的有愛情嗎?”我們先來看一個初二男孩給我的留言:
胡老師:您好!在幼兒園時,我與一個女同學玩得挺好的,那時就已經開始了我的愛情吧;到了小學,我又喜歡上了另一個女生,看到她有很心動的感覺,可惜她并不怎么關注我,但我覺得這是純真的情感;到了初一,我感覺到有兩個女生喜歡我,平??倢ξ倚?,投出委婉的眼神,但我對她們并沒有心動的感覺;接著,我讀初二了,喜歡我的女生有六七個,有的還向我表白了,可是我仍然沒有被觸動……
每當有父母來向我咨詢孩子談戀愛的問題時,我總是要從人類的情感發展開始講起,然后講到孩子的愛情心理發展規律,希望父母能夠理解孩子當下的愛情與他未來經營愛情和婚姻的能力密切相關。然而,短短的時間里很難讓父母理解我說的那些話語,于是,萌生了將此寫成一本書的想法。在這本書里,父母可以慢慢地理解孩子的愛情發展規律,理解孩子在每一個年齡階段的愛情,然后根據自己的教育智慧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每一個愛情發展階段?,F在,我的愿望終于達成了。
在本書中,我主要從四個層面來講解孩子的愛情。
及時個層面:孩子愛情的發展之“道”
人類的愛情經歷了從童年到青春期的發展過程,這是人類愛情發展的完整過程。人類在未成年或者成年后所要使用到的生命機能,都是從幼年甚至胚胎時期就開始發展的,這是自然規律。比如:人類的牙齒發展,胚胎的時候就長好了牙床,出生后4~6個月開始出牙,6歲左右開始換牙,12歲左右換牙結束,之后,人類的牙齒要使用到老年??v觀人類生命的每一項機能,我們都可以找到這個規律。那么,人類愛情的發展也應該遵循這一規律。在書中,我詳細講解了人類愛情的發展規律,便于讀者從生命發展的角度來理解孩子的愛情發展過程,這是幫助孩子度過愛情發展階段的“道”。懂得了孩子愛情發展的“道”,成年人幫助
孩子度過愛情發展階段的“術”才不會偏離尊重生命本質的方向。
孩子的愛情發展規律是人類愛情發展的共性,每一個孩子都會遇上愛情,但他不一定會經歷愛情發展中的全部環節,也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在同一年齡開始遇上愛情,這是愛情中存在的個性。當我們在談論孩子愛情這個話題的時候,既要看到共性,還要看到每一個孩子經歷愛情的不同之處。這就是共性與個性的并存。
第二個層面:成年人幫助孩子度過愛情發展的“術”
在多年的研究中,我收集了大量有關孩子愛情的案例,孩子年齡從幼兒園到青春期。這些案例多角度地反映了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愛情,以及家長在處理孩子愛情中的困惑、無助與不解。書中有大量的案例解析以及具體幫助孩子的方法,為讀者提供了幫助孩子的“術”。
我從2001年開始為青春期的孩子上愛情課。在這本書里,我將我的教學內容、課堂中孩子們提出的各種問題以及應對策略全部寫進了書里,希望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人?;蛟S,有讀者會提出來一個疑問:“對中學生進行愛情教育,會不會讓中學生提前去戀愛呢?”我想說的是:愛情教育不是鼓勵或禁止孩子的愛情,而是按照孩子生命成長節律和愛情成長規律來告訴孩子在愛情中的權利和責任,孩子在享有愛情權利的同時,還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比如,我會告訴孩子們愛情的底線——未成年人不可以發生性行為。如果孩子在情感的發
育階段,父母和教師都不對孩子進行愛情的教育,任孩子無知也無畏,這就是教育的失責。
正確的性教育不僅不會讓孩子的性行為提前,而且還會大大推遲他們初次性行為的時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對全球各國共87項性教育項目的成效進行了專項分析,其中《關于性教育對性行為的影響的2008年審查報告》指出,所有項目均未造成“初次性行為時間提前”的后果,且37%的項目產生了推遲初次性行為時間的效果,53%的項目降低了危險性性行為。(信息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中文版)》,2010年。)或許,這個調查能夠讓擔心性教育會讓孩子提前發生性行為的人,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性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懂得孩子愛情發展對于生命完整成長的重要意義,懂得孩子愛情心理成長的規律,這就是“道”;能夠運用正確的方式來應對孩子的愛情,這是“術”。“術”生于“道”,得“道”便自然產生正確的“術”。“道”不正,幫助孩子的“術”自然會給孩子帶來傷害。當成年人不懂得孩子的愛情心理發展規律,不懂得“愛情”早練對孩子未來婚姻的重要性,這是“道”的缺失;成年人不能用正確的方法來應對孩子的愛情,這是“術”的缺失。在“道”與“術”都缺失的狀態下,成年人便缺失了應對孩子愛情的能力。這就是成年人生命成長中的缺陷。
第三個層面:孩子的愛情觀來自家庭教育
孩子在愛情中的幸福與不幸,取決于孩子的愛情價值觀,這不是一堂性教育課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孩子從小在父母價值觀的影響下建立的,是家庭教育的結果。所以,我們在討論孩子愛情的時候,不能夠單獨看孩子與某個異性的關系模式,而應該從孩子的成長環境來看待。
在本書的兩個章節,我通過三部電影來討論青春期孩子的愛情。在英國電影《成長教育》的賞析中,我從家庭教育的價值觀出發,探討了珍妮為什么會在愛情中受到傷害。在香港電影《早熟》與美國電影《朱諾》的對比賞析中,我從兩個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出發,探討了兩個16歲少女懷孕后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兩個女孩的心智發展水平。
我始終認為,性教育不是一項孤立的教育,而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家庭教育存在根本性問題,比如:價值觀扭曲、不給予孩子成長機會、不給予孩子高級精神養料等,孩子的性教育就會存在相似的問題。
第四個層面:成年人對孩子愛情的認識誤區
在整理多年來收集的案例時,我看到了成年人對孩子愛情的認識誤區。在我們的文化下,成年人將“愛情”與“性”混淆不清。對國人來說,只要提到孩子的愛情,立即就會想到孩子發生了性行為。在傳統意識中,性是羞恥、色情、骯臟、下流的代名詞,于是,成年人的思維自然就有了一個等式:孩子的愛情≈性行為≈羞恥≈孩子是羞恥的。在這樣的推導之下,孩子一旦有了愛情,就會被父母和老師認為變壞了。如果父母不走出對孩子愛情的認識誤區,用錯誤的態度和方式來對待孩子的愛情,孩子就會受到傷害。這不是父母想要的結果。所以,在本書中,我列出了父母對孩子愛情的認識誤區,并用案例解析了這些誤區,希望能夠幫助成年人看到自己的誤區,然后走出誤區。
在舊版的《善解童貞》系列中,年幼孩子的愛情和青春期孩子的愛情被分別寫進了《善解童貞1:0~6歲孩子的性關懷與性發展》和《善解童貞2:6~13歲孩子的性發展與性教育》中,這一次改版我將兩本書中的愛情內容整合在了一起,寫成了《善解童貞4:孩子的愛情》。這本書涵蓋了幼年和青春期孩子的愛情,適合0~18歲孩子的父母閱讀,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到更多的家庭和孩子!
胡萍
2016年10月于深圳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空閑的時候可以多看看書,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面,可讀性強!
很不錯的書
整體感覺不錯
非常好的一套書
很好很滿意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吃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真的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孩子三歲了才知道這本書,希望能幫我們解決育兒過程中的疑惑,進而幫助到孩子健康成長
兒童性教育的書,家長必讀
感謝胡萍老師,很好的一套書
極力推薦家長看
Satisfied
圖書很滿意
家長必讀,實用性強。
感覺不錯,內容豐富
這系列書買了五本,都是朋友推薦的,慢慢看。
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直面性才能讓孩子有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胡萍老師的書,趕腳一定要讀!善解四本買齊,慢慢讀。
一直特別喜歡胡萍老師的講座和書,從孩子九歲開始接觸,幾乎買全了
胡老師的書我一直都有在追。。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己也成長!
當當,一如既往的支持你,我在當當就沒買過盜版書,老師推薦的書,很好的
孩子也有愛情,每個父母都是從孩子成長起來的,不要談"愛"色變!
一直在買善解童真系列,挺好的一套書,教會家長如何對孩子實施性教育。
書質量很好,應該會是好看的又實用的書,剛好遇上做活動就買了,留著自己好好看,好好學習!
國內很少有人深刻全方位研究兒童的性心理,已經在心理沙龍上推薦給更多老師和家長了
胡萍老師的這套書非常值得一看,在書中你會了解到幼兒性教育的許多知識,我們要做智慧的父母。
總的來說這套書還可以,畢竟國內沒有孩子性教育的書,只有這套書可以參考,只是我覺得理論太多
胡萍老師的這套書,看了之后,讓我對兒童的性有了一定的認識,對我們這些家長來說,幫助非常之大。
開始看第一本就知道后面這幾部都會很喜歡!非常受用!正在看第一部~~
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有點看不過來,但還是要努力的讀完這一系列的書。
買來看看,學會如何和小朋友溝通,喜歡各種題材,各個國家,融匯貫通,當當發貨比較快,不過時效性沒有原來強了!需要改進!
愛是每一個人的本能,尊重愛才是愛的最好的教育。要鼓勵孩子認真的對待愛,真誠的表達愛,不害怕受傷,不害怕拒絕的心與能力。
下單后很快收到,與實物相符,無破損。因為書是單獨包裝的,所以還未翻看。因作者而買的書,針對孩子年齡選了三本,希望對做好家庭教育有幫助。
在2010年就關注胡萍老師的作品,買齊了她當時出版的兩本《善解童貞》和《成長與性繪本》。新出的這系列書是把舊版內容的分類細化和系統化。有實驗案例、結果,有理論聯系,我覺得很好,值得學習。生存繁衍是生物天性,性關懷教育是避不開的話題,不能不說,更不能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