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是一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從事青少年問題咨詢工作20余年,接觸了大量青少年成長問題案例。她發(fā)現(xiàn)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在面對問題時,考慮的往往是:這事情是因為什么發(fā)生的?這事件是誰造成的?這事情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家長在面對親子問題時,也不例外。這樣的思維方式有時候會讓我們被問題本身困住,感覺像是在問題上打轉,因為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的事情!于是在咨詢中,她嘗試用焦點解決法(SFBT),引導父母和孩子改變看問題的視角,重建親子溝通模式,幫助很多孩子走出了成長困擾,也幫助了很多家庭重建了親子關系。
21天是人的習慣養(yǎng)成期。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只要通過21天,必能對習慣產(chǎn)生影響,同時也能產(chǎn)生新的行為模式。本書介紹的SFBT訓練法可以幫助父母通過21天的思維和行為訓練,跳脫以往的思考方式,學習更多正向的思考模式和親子教導、相處方式,讓父母在面對問題時,試著不只對問題本身進行探索而是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給予自己與孩子們正向解決問題的力量,共同創(chuàng)造樂觀、陽光、溫和的學習成長環(huán)境! color:black;mso-themecolor:text1'> 孩子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享受學習與成長的快樂!
神奇的21天焦點解決法
一小步一小步地練習,帶來大大的成長變化!
每一位父母都應該接受的教養(yǎng)技能訓練
l 如何聽,孩才會說;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l 如何教孩子找到他們的問題并自己解決
l 如何使用雙贏的方法來解決親子沖突
通過21天思維和行為訓練,改變父母和孩子看問題的視角,幫助父母學習正面的思考方式,掌握切實可行的溝通方法,運用務實的問題解決策略,引導孩子走出成長的困擾,給予孩子正向解決問題的力量,重建和諧的親子關系。
孩子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享受學習與成長的快樂!
陳意文:臺灣博學心理咨詢咨詢師、臺北各區(qū)中小學心理輔導督導講師。師從臺灣著名焦點解決名師許維素教授、洪莉竹教授等,現(xiàn)就職于臺灣張老師基金會(臺灣著名心理輔導機構),從事親子問題、青少年成長問題的咨詢輔導工作20余年,擅長應用焦點技術、游戲療法幫助青少年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問題。
意文喜歡孩子,喜歡咨詢,更喜歡將所學應用于己身。在實物工作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若能將焦點療法中更多理念、技巧應用于家庭,不但有助于改善親子關系,有效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問題,更能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名獨立、自信、充滿內心力量的人。
學習SFBT 之前,你需要了解 / 1
測試你的思維方式 / 2
不同的焦點,不一樣的結局 / 4
了解孩子的發(fā)展狀況 / 7
了解孩子的情緒 / 14
父母的成長旅途 / 19
建立新的親子關系模式 / 22
運用SFBT21 天,改變你與孩子 / 29
第1 天不預設立場——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問題 / 30
第2 天放棄無效的方法——如果沒有用,做點兒別的 / 37
第3 天學會與問題共存——事情不會只有一個面向 / 45
第4 天換個角度思考——沒有一件事只有負面意義 / 52
第5 天將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上 / 60
第6 天教養(yǎng)沒有標準答案——孩子這么做一定有一個重要原因 / 66
第7 天重新建構——看見孩子的另一面 / 74
第8 天創(chuàng)造成功經(jīng)驗——讓孩子重獲信心 / 82
第9 天 SFBT 贊美法——正向眼光對孩子的幫助 / 89
第10 天相信孩子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 101
第11 天目的、行為與代價——讓孩子自發(fā)地修正偏差行為 / 109
第12 天找到不同的合作方式——沒有不合作的孩子,只有不懂得方法的父母 / 117
第13 天奇跡問句——當暫時找不到目標的擺脫困境法 / 124
第14 天目標架構——幫助孩子找到方向 / 132
第15 天例外問句——耐心引導孩子找到“成功的例外” / 142
第16 天無論是天使還是魔鬼都在細節(jié)中 / 153
第17 天因應問句——幫助孩子從谷底上升 / 160
第18 天一般化技巧——幫助孩子放下過于焦慮的情緒 / 166
第19 天關系問句——善用重要人對孩子的影響力 / 174
第20 天量尺問句——幫助孩子在評估中覺察自己 / 182
第21 天挑戰(zhàn)任務——讓孩子的成長更深化 / 190
導讀
在心理咨詢中,有一種非常有效且平易近人的方法,叫焦點解決法(SFBT)。它不僅能夠幫助他人解決心理問題,還適用于家庭,可以協(xié)助孩子改善問題行為,使親子教養(yǎng)變得容易。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也會發(fā)現(xiàn),不但親子關系變得融洽,自己也充滿了正能量。那么,SFBT 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方法呢?下面是SFBT 的10 條基本精神:
1. 不要把力氣一直花在“分析問題”或是“探討問題”的原因上,重點是如何“解決問題”。
我的女兒是扁平足,醫(yī)生診療發(fā)現(xiàn)遺傳自爺爺。我是應該歸咎爺爺,還是趕緊訂制矯正鞋墊,趁早治療呢?當你把注意力放在“解決”上,就比較容易挖掘解決問題的潛能了。
很多時候,把力氣和時間全花在找問題的成因上,不但徒勞無功,還容易使孩子養(yǎng)成推卸責任的習慣。因為在找原因的過程中,不免會追究“是誰造成這個問題的”。
2. 沒有一件事情只有負面的意義。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比如,我的兒子從小內向,他3 歲時有一次上潛能課被小朋友欺負。借由此事,我們體會到學會“自我保護”的重要,于是送他去學跆拳道。直到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堅持了8年,不但身體變好、骨骼強壯,也不再被欺負了!
3. 相信孩子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
每個人都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只是有時連我們自己都沒有覺察自己的潛能。父母要當個經(jīng)驗豐富的引導者,帶領孩子找到自己內在的豐富寶藏,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一個能夠自己“捕魚”的人。
4. 不要一直追尋難以達到的目標,要找到目前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每一位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有著殷殷期盼,常常會設下過高的期待。這樣不但容易傷害親子關系,也會間接傷害孩子的自尊。父母可以運用一個個小目標,帶給孩子解決問題的信心與動機。幫助孩子找到目前就可以做的事情,不但可以讓他累積成功的經(jīng)驗,更能幫助他達到最終的目標。
5. 小小的改變會帶來大大的變化。
事情永遠都在改變中,只是有時我們沒有將它辨識出來。小小的改變,甚至事情剛開始轉變的“最初跡象”,經(jīng)過不斷累積,都可能帶來多米諾效應。多問問孩子:“如果這個問題真的解決了,你會注意到的及時個不同是什么?”通過這樣的問句,逐步引導孩子找到行動策略。
6. 成功的例外經(jīng)驗可以引導我們找到問題解決的方向。
一個孩子不愛早起。每天早晨,他都要跟媽媽進行“拉鋸戰(zhàn)”,雙方都感到非常挫敗。后來,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并非每天都晚起遲到,他在參加校外實踐時不但不遲到,還可以自動自發(fā)地早起。于是,媽媽通過復制孩子期待上學的美好心情,以及讓孩子再一次體驗“可以不遲到”的自我掌控感,最終幫助孩子改掉了遲到的習慣。細心地與孩子討論過去和現(xiàn)在相關的小小成功經(jīng)驗,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重要信息。
7. 孩子的自我認識是不斷建構的。
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經(jīng)驗,來改變孩子對某人某事甚至對自己的看法。比如,遲到的孩子因為長期遲到,大家都叫他“遲到大王”。他也慢慢認為自己就是沒法準時到校。但是,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也有“早到”的經(jīng)驗時,他對自己的意義發(fā)生了轉變—“我也可以準時到”。于是,他才有機會成為每天都準時到學校的孩子。父母多給予孩子正向的成功經(jīng)驗,孩子對自我的意義就會偏向良好。因為每個人對于自己的意義都是通過與他人的互動經(jīng)驗構建起來的。
8. 合作是必然的現(xiàn)象。
常常遇見一些父母抱怨孩子“不乖”“不聽話”。歸根究底,這其實就是孩子不與我們合作。做家長的請捫心自問,你每一次找孩子的時機都很恰當嗎?例如,我發(fā)現(xiàn)我兒子看書時非常專心,如果這時請他做些別的事情,他就會不開心,也很容易頂嘴。但若是先問他是否在忙,在了解了他的狀況后再斟酌請他幫忙,他通常都很樂意幫忙。
其實,只要和孩子一起找到共同的目標與方法,合作就會變成必然。
9. 如果沒有用,就不要固著,做些別的;如果有用,就多做一點兒。
有些父母總是使用無效的方法處理孩子的問題,日復一日,直到親子關系崩壞或是事情發(fā)展到難以收拾的地步,才想要改變,甚是可惜。其實,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若能將重點放對,放在問題的解決上,不但省時省力,還可以減少親子摩擦。
10. 細節(jié)、細節(jié),還是細節(jié)。
孩子放學回到家,臉色很難看,媽媽看見發(fā)問:“你是怎么了?這么不開心!”孩子回答:“還不就是豆豆……”媽媽連忙搶話:“什么?是不是豆豆又欺負你啦?我早告訴過你,別跟他玩兒,你就是不聽……”只見孩子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拿了書包,往房間去,只剩媽媽一人繼續(xù)叨念。—這樣的情景是不是經(jīng)常可以見到?
細節(jié)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案例中的媽媽若能聽孩子說完,并引導他說出事情的始末緣由,孩子的問題自然可以解決。父母要想聽到細節(jié),需要具備“傾聽”和“將自己的想法放下”的能力。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父母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常無形中預設立場,無法靜心注意孩子究竟想要傳達什么。這樣的情境,小則無法解決問題,大則傷害親子關系。
臺灣中小學校長聯(lián)合推薦,臺灣父母心理讀本
臺灣前“教育部長”曾志朗院士
焦點解決治療名師臺灣師范大學教授許維素
焦點解決治療名師臺北教育大學大學教授洪莉竹
臺北南湖小學校長蕭福生
臺北陽明山小學校長黃耀農(nóng)
臺北劍潭小學校長鄧美珠
臺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校長林正鳳
臺北立永吉國中校長陳傳貴
剛收到還沒看,紙質不錯
幫讀書會的家長購買的。想要孩子優(yōu)秀,父母就得不斷吸收養(yǎng)分。
正面管教與焦點解決的整合,贊
速度挺快的,質量也不錯。
紙張很好!
整體感覺不錯,性價比很高,還會再次購買的。
內容不錯,印刷包裝都挺好,家長可以多讀讀。
這是一本值得閱讀與珍藏的書
正在看另一本,還不錯
聽起來很復雜的一本書,還沒看
朋友推薦,整體感覺不錯
專業(yè)書籍!
書整體感覺不錯,內容很豐富。
整體感覺不錯
值得學習的
這個商品可以
教與養(yǎng)。真不是這么簡單。正在一點點研讀書里的實際操作方法。
還沒有來得及細致閱讀,講得還好,但剛覺有些實際中,不太適合。。。。。。。。
實用性與書籍介紹不相符合!也許是我期待太高了!
還是按時送達的,不管是店家還是快遞員態(tài)度好
與同事一起買的,對教育孩子和自己應該有幫助吧,還未讀
蠻喜歡的,是一直想要看的書,內容不錯,質量還可以,總體還是不錯的。
圖書館看到的。書的特點就是字少,但內容全是干貨。非常適合家長看,特別是不太喜歡看書的。
很值得閱讀的一本書。特別是對待孩子的教育很有幫助
我是一名叫正面管教老師,自己已經(jīng)買了很多正面管教的書了。正面管教是中國家長欠缺的。
朋友推薦的,還沒開始看。剛學了焦點短期技術,聽書此書即是焦點短期的思想集大成,會盡早拜讀,期待有所收獲!
很實用,將SFBT用更加直觀和實用的方式呈現(xiàn)給每一位父母,易學好用。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每位父母都需要不斷地學習,充實。
心理老師推薦的書,書中的方法很好,做父母就要一直不斷學習,來面對孩子各種問題。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套書給我們介紹了一些方法,讓家長不至手足無措,能夠放下心,淡然的面對孩子的一切問題,一切順其自然,不急不慢,不焦躁!很有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