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龐是蔑視群體的,同時也是了解群體的。
他在1895年完成的《烏合之眾》以預言家般的洞察力,幾乎成功描述了此后一百多年間所有震蕩世界的重大事件。包括兩次世界大戰和眾多的民主革命或群眾運動。
有人指責勒龐關于群體與領袖的理論曾被希特勒、墨索里尼等獨裁政權所用。但戴高樂、丘吉爾、羅斯福也從中悟到了不少道理。時至今日,任何個人或者團體,出于任何目的希望了解群體心理和行為模式,《烏合之眾》仍然是重要經典。
本書尤其適合在中國當下閱讀。
居斯塔夫 勒龐
Gustave Le Bon(1841-1931)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群體心理學創始人 ,被后人譽為“群體社會的馬基雅維利”。勒龐在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寫下了一系列心理學著作,如《各民族進化的心理學規律》、《法國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學》、《戰爭心理學》等,其中以《烏合之眾》(Psychologie des foules)最為著名。已被翻譯為近20種語言。
胡小躍
法語譯審,中國翻譯家協會專家會員,全國法國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譯著有《孤獨與沉思》《六個道德故事》《巴黎的憂郁》等。2002年被法國文化部授予“文藝騎士”榮譽勛章,2010年獲第二屆傅雷翻譯獎。
引言——群體的時代
卷一 群體的心理
及時章 群體的一般特征 群體精神統一率
第二章 第二章 群體的感情與道德
第三章 群體的觀念、推理和想象力
第四章 第四章____群體的所有信仰都采取宗教形式
卷二 群體的主張與信念
及時章 群體的信念與主張的間接因素
第二章 群體主張的直接因素
第三章 群體領袖及其說服方式
卷三 不同群體的分類及其特點
及時章 群體的分類
第二章 所謂犯罪的群體
第三章 重罪法庭的陪審團
第四章 選民群體
第五章 議會群體_ _ 159
注 解_ _ 179
只有極為少數的人才能成為烏合之眾之上的精英,不是只有精神上的毅力才能做到,必須走遍萬水千山,讀貫古今中外,才可行。我還是做個烏合之眾算逑!
易懂實用,有時候想想身邊的事就可以理解書中所說的內容。看過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更好的認識生活,離盲目又遠了一點點,其實,我們都曾經而且一直是這烏合之眾中的一員
吞了太多溫開水,再看這種帶有鮮明立場和極端觀點的書會很爽,尤其是發現還能從一本一百多年前的外國人書里找到大量“中國國情”和共鳴點的時候,不過也許只是我代入感太強或者太把咱們中國人當回事兒了。
烏合之眾,不需要多做講解。但因為這么有名的一本書,還是很介意翻譯是否做的好,語句通常,易懂。搜了很多,還是買了這本。讀過的人大多推薦這個版本的翻譯版,說是性價比比較高。
群體心理學的經典,對群體心理狀況、如何影響群體心理做了很好的總結,淺顯易讀。裸猿三部曲為此書的內容提供了更本質原因的解釋,我們還是生活在部落的裸猿。
看的時候總會不經意中與聯系起來,可能從大眾心理學的角度再來審視一下會有一些其它的發現呢。作者對很多大眾心理的描述非常到位,對于從未學習過心理學的人來說,也很容易讀懂
經典社會心理學名著,斷斷續續看了半個月。從法國大革命、到英國暴動,群體性事件從來就容易演變成低層次的暴力。烏合之眾對群體心理的分析相當入木三分
隱隱覺的這就是本深深吐槽人民群眾是多么無知,社會主義是多么膚淺的專著~anyway,很多地方比照現實來講有著驚人的先驗性,例如月經式的XX島抗議事件,算是烏合之眾的最好體現了。
想民主,想憲政,想要煽動暴民。。。。必讀之書,歐耶群體把個人變成弱智,面對群體時無法說理只能斷言重復傳染夸張,勒龐這本書就是以這個為指導思想寫成的吧,因為讀者也是一個群體
這本書側重于現象性的描述。也就是說主要內容是“是什么”。至于群體為什么會呈現這樣的特征,作者沒有解釋,這確實顯得不足,但同時也留給讀者足夠的空間,以供自行思考。
一本難得一見的,真正受用一生的好書。每個人都應該讀讀。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成為烏合之眾。這是一種心理現象,是一種盲人。如果你學會了本書中方法,很多群體現象都能得到解釋。
烏合之眾有好多版本,欣聞出了新版,而且還是法文直譯,毫不猶豫地下單了,拿到書感覺很棒,紅色的封面有一種思想錄的感覺,讀進去也確實別有一番韻味。不說哪個版本更好,只覺得讀來都是好的。
作者屬于研究社會心理學的,對于社會活動中群體特性的觀點讓人耳目一新,一些觀點還是顛覆了我以往的看法,例如群體的決策沒有個體的高明,群體愛好盡然可以逆流。
隱隱覺的這就是本深深吐槽人民群眾是多么無知,社會主義是多么膚淺的專著~anyway,很多地方比照現實來講有著驚人的先驗性,例如月經式的XX島抗議事件,算是烏合之眾的最好體現了。
究竟是民族的差異性更大還是個體差異性更大,其實我更傾向于后者,一旦突破了社會文化習俗的外衣,人與人本質的差異性便昭然若揭,群體依靠本能和情感行事,但每個個體能被傳染的點高低必有不同,但凡具有強大獨立意志的人,要么成為領袖,要么就站到了烏合之眾的對立面
購買這本書是源于有位朋友的分享推薦,據說這是一本心理學書,在群體之中,個體的人性就會湮沒,獨立的思考能力也會喪失,群體的精神會取代個體的精神。他首次闡明了社會心理學中的一些重要問題,研究了群體特征和種族特征的不同之處,指出了群眾運動的性質,分析了領袖與群眾、民主與獨裁的關系,書中的許多觀點都20世紀的歷史里得到了驗證。懂得群體心理學,“就像擁有一道強光,照亮了許多歷史現象與經濟現象。沒有它,那些現象就很難看清”。
讓人不寒而栗的一本書,因為它講述了許多真實的可怖,而且大多都是在歷史中被輕描淡寫的細節。個人的理性在集體無意識前顯得多么軟弱無力,而烏合之眾聚集在一起被誘導又會顯現出多強 破壞力。想想看去年九月一場場所謂愛國的運動,還有很多封上塵埃的歷史碎片。
多少年前,在世界最大的廣場上,一群人搖著手中的紅皮圣經,向心中的神明致敬。他們向集體敬獻個人的意識,換來令其沉醉的集體無意識。他們站在神明的光環里,躲在“無名氏”的名號下,沒有什么比逃避自由做一群烏合之眾的一員更能讓他們欣喜若狂的事情了。
1、這本書對于中國年輕人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應該作為大學生的社科必讀科目,無論新左派的民粹主義還是民主派的一人一票,都應該清醒一下;2、我快笑抽抽了,勒龐在150年前反思法國,其實把“法國”換成“中國”完全是無縫切換。
又再一次買到盜版書!!!還沒開封,比同買的一本薄薄的書輕特別多,紙質什么的就更不用說了,連裁邊都裁不齊,反正就是失望至極!作為一名消費者,我們花一樣的價錢不是來買這種檔次的書!!
從眾的心態讓人變得懶于思考,一群人在一起可能就會變得雜亂無章。因為每個人的觀點都不是很有說服力,每個人的都不自信自己的觀點,這個時候一個有強烈沖擊力的觀點拋出來,哪怕是邪惡的,也會影響他人
紅色的精裝本,可以收藏,我要把它當課本來啃才能讀完,有關社會的大眾心理的,要做一個開闊視野、有格局的、有成熟思想人,還是值得讀。
成為一個群體之后,大學教授群體和農民工群體是一樣的,判斷力都會下降,理智下降,很容易被人慫恿,變得激動,而又是沒有理智的沖動,很多后來看起來很聳人聽聞的事情才會發生。這本書深刻地解析了很多群體事件的發生。很有意義
心理普及經典書目。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是在大學中讀此書之前就有著與作者相同的想法,即群體的智商與該群體所包含的成員數量成反比。因此,越是處于大群體之中,越有時刻讓自己在精神和思考上獨立于該群體之外的必要性——自勉之。
其實書名直譯過來應該是“群體”,烏合之眾這個詞本身多少帶有點貶義色彩。勒龐讓我明白了群體是會做出許多令人發指的事情,但是推動變革和歷史進程的往往也是群體。正如勒龐對陪審團制度的討論,“不會更好也不會更壞”。
全書基本上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人一旦結群,便會變得無腦、沖動,思想同化,易于煽動,而領導人煽動人群則靠斬釘截鐵的結論性話語,而不是通過緊密的邏輯推敲。這部書很尷尬,它講了個貌似很有道理的東西,卻有沒有深層次的心理層面的分析,也沒有能真正引起共鳴的舉例。所以看下來會覺得這個想法很贊,但通篇又顯得有點累贅,帶著對于這個想法強烈的好奇心閱讀這書,讀完卻沒覺得有多少長進。。。。。。對了,有一點講到了我的點上,既然民眾集群后都是混沌無腦的,那歷史都是怎么一步一步發展的:民眾雖然總是無腦,但他們是很倚重經驗的,在哪次無腦后發現那個方向…
勒龐寫于1911辛亥革命之后的《革命心理學》一書中指出,中國不久就會發現,一個失去了漫長歷史給它披上的盔甲的社會,等待它的會是怎樣的命運。在幾年血腥的無政府狀態之后,它必然會建立一個政權,它的專制程度將會比它所推翻的政權有過之而無不及。
《烏合之眾》此書在閱讀之前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一群人瞎搞八搞。通讀下來后,發現作為資質平平、平庸的人民群眾的我很有潛力能力成為烏合之眾。為什么這么說呢?主要是從兩方面來說:一是本人的資歷較差,學歷不高混日子得來的,大學沒有學到什么還把高中學到的還給老師,從大學其到工作期間一直都是碌碌無為,不知道自己一天做了什么就結束了。思考是以前從未真正做到過的,讀書讀的少,外出見識少,猶如井底之蛙。二、本人性格較弱。內心性膽怯無法在公眾場合表現自己,見識有限致使很多事情也不能拿主意。就這兩天注定了我一不小心就成為烏合之眾。淘寶的盛行,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