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父母的破壞性自戀心理對你造成的影響,以及你身上可能存在的未充分發展自戀的某些遺存問題的重要性,絕不僅僅只是你的個人問題而已。面臨危機的也不僅僅是你的個人生活、人際關系和幸福。你的孩子和孫子可能也會受到影響。
尼娜 布朗找到一種方法,不僅能夠從許多方面解釋破壞性自戀模式的方式,讓人更容易理解,還提供一些個人成長策略,幫助人們得到需要卻得不到的教養。
尼娜 布朗(Nina W. Brown)
教育學博士、教授,和平理事會、全國政協委員會委員,老道明大學知名學者,自戀心理研究專家,著有《自私的小孩》、《與自私的人共事》、《這又是誰的生活》等十余本著作。
第1章 破壞性自戀性型父母
破壞性自戀模式示例
你的父母可能也是這樣
自戀——什么樣的人需要自戀?
健康成熟的自戀
幽默感
情感范圍
穩態自戀
病態自戀
第2章 你的父母是否具有破壞性自戀模式
類似父母的孩子
親職化的影響
識別父母的破壞性自戀模式
你的父母的評估結果
得出結論
第3章 破壞性自戀型父母的成年子女
父母對你的官能產生的影響
能做些什么?
第4章 保護與抗衡策略
為什么要使用保護策略?
分裂
投射
認同
兩極
投射性認同
抗衡策略
第5章 帶來力量的策略
兩級結構
批評與責備
事與愿違的反應
貶低、羞辱性的評價
操縱
第6章 建立、發展與增強你的“自我”
書寫練習
非語言表達練習
奠基
第7章 保持清醒并做出清醒的選擇
意識擴張
做出清醒的選擇
第8章 更多成長策略:移情
為什么你的移情能力不發達
獨立
獨立程度量表
個性化
變成你希望的“自己”
移情失敗
增強移情反應
識別移情反應
第9章 開發幽默感與創造力
有害的幽默
你的防御
健康的幽默
創造力
建立你的創造力
第10章 總結思想
放棄你的幻想
接受你的局限性
保護自己
自我探索與評估
發展你的健康自戀
理解你的父母
對自己有耐心
慶祝你的進步
結語
參考文獻
移情是一種能夠感受到他人的情感體驗的能力。移情并非同情或簡單的理解,而是能夠將自己置入他人的內心,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感他人所感。通常此處所說的他人的情感體驗都是令人不安的,而一般人們對于那些令人不安的情感或者強烈的情感都會采取回避的態度。敞開自我內心,讓自己去體會另一個人內心中不安的情感和/或激烈的情感的能力,需要有強大的心理疆界,從而保護你不至于承受過大的壓力或被他人的情感同化。換句話說,你得能夠體驗他人內心,同時還得能讓自己從他人的情感體驗中脫離出來;明白這些感受是別人的,而不是你自己的。
很多人都具有同情心,但這跟移情不是一回事。你可以感受到他人的內心,為他們的不幸遭遇而難過;但必須要超然物外,讓自己不會被他人的情緒感染。有些人甚至可以在沒有產生同情或移情的狀態下理解他人的感受以及他人產生這種感受的原因,這種人的情感就更加超然。
幽默感
擁有幽默感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這種能夠讓人發笑的能力有益于你的身心健康。能夠看到滑稽的事情,能夠自嘲,以及能夠發現俏皮話中的笑點等,這些都需要高水平的理解能力、承受能力、智力和成熟程度。幽默是復雜的,但成熟的幽默感的特點是不卑劣、能夠接受他人的缺陷,以及能夠看到生活中的滑稽之處的能力。
治療抑郁癥的兩本入門書籍 一本伯恩斯一本生命的重建 這本是搭配看的 書很好 價格便宜看看就好
中國人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很多的問題,這導致很多人有心理疾病,看看本書,希望能緩解一點。
保護自己,打破舊格局,建立全新的自我意識……壹本好書幫助你得到需要卻得不到的教養
讀這本書以前,我以為是我的問題;讀這本書之后我知道,原來不是我的問題.盡管直面父母還有難度,但至少心理負擔輕了很多.
父母小時候也經歷了傷痕。會疼。所以便不希望他們的孩子受苦。
嗯,很好的書,裝幀也很精美。從這本書中所有的父母或子女都可以有所收獲。
很喜歡這樣一類的書,因為它提供給了我們從外界認識我們自己的案例與模式,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內省,感覺中西合璧還是不錯的
對于童年家庭有創傷的我們,適合看一下,治療原生家庭的心理創傷
一定程度顛覆國人的思維,但能認識到做父母的不易,也更要認識到父母的負面將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同時很多人也是身為人之父母,讀吧,讀讀更健康。
父母自私嗎?現在社會,所有的父母都圍著一個孩子轉,所有的父母都以孩子為中心,所有的父母都是給與給與,從來不向孩子要求什么的這種單向輸送模式,不是犧牲嗎,不是偉大嗎,不是無私嗎,為什么還要說父母在做這些事的時候,也常常是自私的呢?是的,壓制孩子自由的思想和本來的自我,在這個角度,父母真的是并不無私
一生中總會或多或少的對父母有些不滿,生的我不夠完美,給我的財富不多,但是死者年歲漸長,才知道父母養育我們有多辛苦,接受父母的不完美,也就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
已經買了《與內心的小孩對話》(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創傷1),是非常好的一本書。又看到這本《自私的父母》(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創傷2),相信也是和1一樣的好書,畢竟是一個系列,應該不錯滴~
自私的父母: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創傷2(《與內心的小孩對話》姊妹篇;保護自己,打破舊格局,建立全新的自我意識。
知道為什么還會有這樣的父母,知道該怎么對待這樣父母,真幸運我的父母對我很好,我也要象我的父母那樣對待我的孩子,讓他幸福,讓他今后避免遇到書中這樣的人
好書,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這一代,提升自己,教育孩子
恩,舉了很多例子,看著心痛,就是沒看到寬慰讀者的方法。都是事例。
本書即是治愈童年創傷的良藥。作者從過去、現在、將來這三個時期入手,深入剖析了童年陰影產生的原因,并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進行逐步治療,幫助你克服各種心理障礙,重建自我。
講邊緣型人格障礙,適合有相關問題父母的人看
這本書詳細論述了自戀型父母的特征和對孩子的影響,對孩子很有幫助,對其他專業人士也有很大借鑒價值
習慣買書,比買衣服多得多。這樣的書,有時間要看看的,總體不錯。心有閑暇,讀書吧,最可靠的朋友。 我可不想做自私的父母,讀讀吧。
看了一半,通過本書,可以學習,如何與破壞性人格相處。
父母有著披著“愛你為你好”的外衣,卻仍會作出讓孩子受傷的事情。不管是誰,都需要看清問題然后成長。
對于那些父母、孩子,以及即將成為父母的人,這本書都是一份珍貴的禮物,它確切的告訴我們真實的問題出在哪里,幫助我們一起建立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促進大家共同成長。好書大家一起分享。
與內心的小孩對話 講邊緣性人格障礙,這個是破壞性自戀型的
描述了自戀型父母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以及如何去治愈的一些方法,有針對性的人員應該會找到共鳴吧。我就簡單翻了一下,跟《與內心的小孩對話》是不同的作者。
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上的闡述,更多的是有許多真實生動的案例,還有讓讀者自己做的小練習,這些都能與讀者產生很好的互動。十分感謝出版機構能引進這么好的外版書,讓我們能在活生生的生活中找到自我。
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但是他們卻無形中給孩子帶來了傷害,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我們不能理解的父母的行為,更好的幫助自己走出童年傷害的陰影,提升與父母的關系.
通過閱讀本書,你將真正理解你的父母為何要求你必須按照他們的意愿做事,為何總是壓制你的行為,理解這樣的父母對你所造成的影響。從中也會學到如何與父母建立新關系的方法,擺脫他們對你造成的消極影響。